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结算课程被誉为老师难教、学生难懂的一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操作性强和开放性强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普遍不甚理想。本文力求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整合、工作任务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和评价体系的改进,探索一条适于高职教学特点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结算;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进一步迈向国际化,人民币在未来国际支付结算领域所占比重和地位将进一步加强。作为金融管理和国际贸易专业主干课程的国际结算课程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国际结算课程被誉为老师难教、学生难懂的一门课程,加之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有限,因此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力求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工作任务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探索一条适于高职教学特点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之路。
一、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及现状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结算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操作性强和开放性强的特点。
综合性强是指,国际结算与很多基础课和专业课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国际结算课程的先导课程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金融英语等,后续课程有外贸单证实务、报关综合实务、海上保险等,其内容横跨金融、法律、英语等领域,知识点多而杂,还涉及到很多国际惯例,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实践操作性强是指,国际结算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要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流程和每一个环节的业务处理方法。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了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会实践操作,就无法做到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开放性强是指,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结算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和新手段,国际结算课程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
从目前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学方式不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多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理论讲授和实务操作难以协调。虽然,在授课中能够引入一些实际案例,但案例相对比较简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学完知识点和国际惯例后,不知道如何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觉得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是课程评价体系单一。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考核评价多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成绩(如出勤、作业等),得出一个综合评价分数。这种考核方式的局限性在于,重视知识点的考核,轻视学生操作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无法对学生学习课程后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进行客观考量。
三是实践操作环节普遍薄弱。目前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应用较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模擬业务流程、案例分析讨论、国际结算教学软件等。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虽然很多学校都安装了模拟教学软件,但大多数国际结算软件跟银行实际业务差别较大,软件中案例较少且比较简单,学生按照提示很快就能完成,觉得没有挑战性,实践效果差强人意。
四是教学内容有待更新。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国际结算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大多数国际结算的教材仍以汇款、托收、信用证内容为主,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跨境电商结算、贸易融资涉及较少或没有涉及,教学内容与市场发展有些脱节,亟待更新。
二、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文献综述
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些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王宏,冼先品(2016)认为应当按照“实践认知—行动—理论—实践”的教学规律,优化“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1],采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根据工作岗位和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同时需加强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陈岚(2016)认为,应从国际结算概述、工具、方式和单据几个方面重新整合国际结算课程内容,并通过双语教学、软件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进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徐宏高(2016)重点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将知识点融入项目工作任务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实践能力。
黄广群(2016)对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模块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将课程内容整合成三大模块,每个模块里设计若干子模块,在实施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理论为基础,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大体一致,即应以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为依据,以项目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的实践能力,以解决目前的困境。但在具体实施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还有值得改进和商榷的余地。
三、基于模块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措施
项目化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工作情境的引入和工作任务设计,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上岗即能操作的目的。但是,对于国际结算课程来说,纯项目化教学未必完全适合。国际结算本身就是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如果按照工作任务来设计,主要就是汇款、托收、信用证、国际保理,而票据和单据就得融入到具体的结算方式中来讲授和练习。这样,一方面会削弱票据和单据部分的内容,而使得信用证这个项目过于复杂和庞大,不利于學生学习;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国际结算课程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性。因此,笔者倾向于以模块为基础,穿插项目化教学,既保证知识体系和完整和逻辑性,又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对银行、外贸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分析,结合对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将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成五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具体内容可设计若干子模块,每个模块要体现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有机对接。(如表1)
(二)教学设计项目化
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按照引入工作情境-設计工作任务-讲解演示-学生实践-完成评价的思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汇款方式为例,假设学生是中国银行柜台人员,某企业要向美国出口商汇款,此笔业务应如何办理呢(引入工作情境)?然后,按照银行处理汇款业务的流程,由企业填写汇款申请书,然后银行缮制MT103电文,再由境外代理行解付汇款给收款人。整个过程可以由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中间还可以穿插若干子情境,例如代理行无法解付汇款,发来查询电文,中国银行(汇出行)回复查询,修改错误信息等等。通过这个汇款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汇款的几个基本当事人,涉及的银行凭证和单据、SWIFT电文,以及整个业务的处理流程,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专业英语写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受到教师行业经验和实践技能、学校实训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国际结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流于表面,与真实的工作情境相脱节,无法满足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必须以典型工作任务和真实案例为载体,相关资料可以从银行或企业收集,但必须隐去企业的真实信息;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银行国际结算部门的业务人员来实践课进行现场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银行或企业观摩,感受国际结算实际工作情境和工作岗位的氛围;三是发挥国际结算模拟教学软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但限于软件质量良莠不齐,实践教学不能单纯依靠教学软件;四是提高实践环节的成绩占比,提高学生对实踐操作部分的重视程度。
(四)改进评价体系
改变原有的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体的评价体系,适当提高实践操作环节的成绩占比。例如,可以按照表1所设计的五大模块,分五次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并结合平时的考勤,给出平时成绩,这部分成绩可以占综合成绩的50-60%,期末考试可以40-50%。期末闭卷考试以考核理论知识点为主,平时考核以评价学生实践技能为主,这样可以比较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国际结算课程时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收获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宏,冼先品.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5):130-133.
[2]陈岚. 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89-92.
[3]徐宏高. 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性[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0-72.
[4]黄广群. 高职国际结算模块化教学探索[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5):143-145.
作者简介:赵海荣(1974年11月— ),女,汉族,经济学博士,辽宁金融职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结算;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进一步迈向国际化,人民币在未来国际支付结算领域所占比重和地位将进一步加强。作为金融管理和国际贸易专业主干课程的国际结算课程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国际结算课程被誉为老师难教、学生难懂的一门课程,加之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有限,因此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力求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工作任务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探索一条适于高职教学特点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之路。
一、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及现状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结算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操作性强和开放性强的特点。
综合性强是指,国际结算与很多基础课和专业课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国际结算课程的先导课程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金融英语等,后续课程有外贸单证实务、报关综合实务、海上保险等,其内容横跨金融、法律、英语等领域,知识点多而杂,还涉及到很多国际惯例,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实践操作性强是指,国际结算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要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流程和每一个环节的业务处理方法。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了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会实践操作,就无法做到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开放性强是指,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结算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和新手段,国际结算课程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
从目前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学方式不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多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理论讲授和实务操作难以协调。虽然,在授课中能够引入一些实际案例,但案例相对比较简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学完知识点和国际惯例后,不知道如何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觉得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是课程评价体系单一。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考核评价多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成绩(如出勤、作业等),得出一个综合评价分数。这种考核方式的局限性在于,重视知识点的考核,轻视学生操作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无法对学生学习课程后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进行客观考量。
三是实践操作环节普遍薄弱。目前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应用较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模擬业务流程、案例分析讨论、国际结算教学软件等。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虽然很多学校都安装了模拟教学软件,但大多数国际结算软件跟银行实际业务差别较大,软件中案例较少且比较简单,学生按照提示很快就能完成,觉得没有挑战性,实践效果差强人意。
四是教学内容有待更新。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国际结算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大多数国际结算的教材仍以汇款、托收、信用证内容为主,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跨境电商结算、贸易融资涉及较少或没有涉及,教学内容与市场发展有些脱节,亟待更新。
二、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文献综述
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些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王宏,冼先品(2016)认为应当按照“实践认知—行动—理论—实践”的教学规律,优化“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1],采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根据工作岗位和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同时需加强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陈岚(2016)认为,应从国际结算概述、工具、方式和单据几个方面重新整合国际结算课程内容,并通过双语教学、软件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进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徐宏高(2016)重点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将知识点融入项目工作任务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实践能力。
黄广群(2016)对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模块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将课程内容整合成三大模块,每个模块里设计若干子模块,在实施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理论为基础,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大体一致,即应以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为依据,以项目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的实践能力,以解决目前的困境。但在具体实施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还有值得改进和商榷的余地。
三、基于模块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措施
项目化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工作情境的引入和工作任务设计,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上岗即能操作的目的。但是,对于国际结算课程来说,纯项目化教学未必完全适合。国际结算本身就是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如果按照工作任务来设计,主要就是汇款、托收、信用证、国际保理,而票据和单据就得融入到具体的结算方式中来讲授和练习。这样,一方面会削弱票据和单据部分的内容,而使得信用证这个项目过于复杂和庞大,不利于學生学习;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国际结算课程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性。因此,笔者倾向于以模块为基础,穿插项目化教学,既保证知识体系和完整和逻辑性,又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对银行、外贸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分析,结合对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将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成五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具体内容可设计若干子模块,每个模块要体现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有机对接。(如表1)
(二)教学设计项目化
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按照引入工作情境-設计工作任务-讲解演示-学生实践-完成评价的思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汇款方式为例,假设学生是中国银行柜台人员,某企业要向美国出口商汇款,此笔业务应如何办理呢(引入工作情境)?然后,按照银行处理汇款业务的流程,由企业填写汇款申请书,然后银行缮制MT103电文,再由境外代理行解付汇款给收款人。整个过程可以由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中间还可以穿插若干子情境,例如代理行无法解付汇款,发来查询电文,中国银行(汇出行)回复查询,修改错误信息等等。通过这个汇款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汇款的几个基本当事人,涉及的银行凭证和单据、SWIFT电文,以及整个业务的处理流程,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专业英语写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受到教师行业经验和实践技能、学校实训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国际结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流于表面,与真实的工作情境相脱节,无法满足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必须以典型工作任务和真实案例为载体,相关资料可以从银行或企业收集,但必须隐去企业的真实信息;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银行国际结算部门的业务人员来实践课进行现场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银行或企业观摩,感受国际结算实际工作情境和工作岗位的氛围;三是发挥国际结算模拟教学软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但限于软件质量良莠不齐,实践教学不能单纯依靠教学软件;四是提高实践环节的成绩占比,提高学生对实踐操作部分的重视程度。
(四)改进评价体系
改变原有的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体的评价体系,适当提高实践操作环节的成绩占比。例如,可以按照表1所设计的五大模块,分五次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并结合平时的考勤,给出平时成绩,这部分成绩可以占综合成绩的50-60%,期末考试可以40-50%。期末闭卷考试以考核理论知识点为主,平时考核以评价学生实践技能为主,这样可以比较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国际结算课程时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收获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宏,冼先品.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5):130-133.
[2]陈岚. 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89-92.
[3]徐宏高. 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性[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0-72.
[4]黄广群. 高职国际结算模块化教学探索[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5):143-145.
作者简介:赵海荣(1974年11月— ),女,汉族,经济学博士,辽宁金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