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经历,不同的结局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字》中的海斯特和《天龙八部》里的叶二娘都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两者都是为了爱情敢于同强大的社会制度和精神教条相对抗的人物。但由于两者在经历创伤后,选择了不同的自我救赎方式,导致了两者截然不同的命运。
  关键词:《红字》;海斯特; 《天龙八部》; 叶二娘
  《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重要作品之一,被誉为一部“跨出国界赢得世界名誉的文学名著”。海斯特正是这部作品的女主角。该作品一经问世边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而又绝不仅于“爱”的故事,也反映了美国清教主义在促进形成美国人核心价值取向的同时,对人性的漠视与扼杀。叶二娘是中国著名作家金庸《天龙八部》里的一个女性人物。与海斯特不同,叶二娘只是这部讴歌男性友谊和英雄壮举的作品中的一个小配角。两个东西方不同时期的女性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却因此而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一、海斯特:罪人到天使的转变
  《红字》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描写了十七世纪北美新英格兰清教社会的生活风貌,他讲述的故事是“符合人的心灵的真实”,而并非追求人物经历的真实性。通过对作品中的三种罪人,其中就包括犯有“私通”行为的海斯特,对清教社会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海斯特作为一名有妇之夫爱上了一名年轻的牧师,并与其生下一女。在请教主义社会,这样的行为是严重的犯罪,为人不齿。因而,主宰海斯特命运的人们逼迫她在胸前佩戴了红字“A”,意为adultery,即通奸。这样的做法即是对她不忠行为的惩罚,也是对世人的警醒,告诫人们通奸是人的原罪,人类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对海斯特而言,生活使艰难的,但她并没有因此迁怒他人,而是在后续的生活中处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在受到请教主义思想迫害的同时,她又深深为之所影响,将请教主义创业精神和劳动价值观融入到生活实践中,逐渐赢得人们的尊重。她所佩戴的“A”也转变为才能(Able)和天使(Angel)。这一转变也反映了人类思想认识的重大进步。
  二、叶二娘:天使到恶人的转变
  金庸是中国当代致命武侠小说家。其创作的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比肩的畅销书。在征服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掀起了學术界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叶二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故事中的叶二娘在年轻貌美之时爱上了为父诊病的玄慈大师,在这种交织着感激和仰慕的情绪趋势下,对玄慈大师以身相许,生下了孩子,后被居心叵测的萧远山夺走。叶二娘悲痛不已,既不能跟爱人朝夕相守,又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因而心性大变,被江湖恶人收至门下,成为“四大恶人”之一。为了平衡自己的失子之痛,她开始盗取别人的孩子以供自己玩弄。在少林寺前的大战中,洞悉一切的萧远山逼迫叶二娘说出真相,并无情地指出寺中的小和尚虚竹正是其子,悲愤而无奈的叶二娘仍未了保护自己心底神圣的爱情和挚爱的爱人拒绝说出真相。在经历种种心理折磨后,玄慈大师说出了自己与叶二娘之间的这段感情。因而,玄慈大师受到了违背自己的信仰理应受到的惩罚致死,在经历了找回愛子的短暂欢愉后叶二娘又承受了爱人在自己怀里死去的现实,妄图自我惩罚而又性格偏执的她选择了自杀来了断了自己混乱疯癫的一生。
  与海斯特相比,叶二娘经历的也是一段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忍的情感。但在遭遇挫折后。她选择了与海斯特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对他人之子强取豪夺,一方面体现出失子之痛的深刻影响和对孩子的深深思念与自责,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传统儒家文化对女性关怀的缺失,不能使她们在遭受创伤后找到心理慰藉和支撑。这也正是她和海斯特最大的区别:逆境中的自强、自爱、自我救赎。由两部作品也能够看出两位作家对待女性的不同态度。《天龙八部》是一部以男性为主的作品,企图表现男性英雄主义,女性只是为了衬托男性的伟大而存在。《天龙八部》里塑造的女性或性格乖张或本性软弱,多为时代和男性斗争的牺牲品。也反映出金庸对女性地位的思考,而他理想中的完美女性形象都倾注在了诸如“黄蓉”这一类充满智慧、独立思想和反叛精神的新女性身上。
  两部作品分别创作于中、西方的不同时期。从作品中,现代读者能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有所了解,也能够对女性的历史地位、角色转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海斯特的结局告诫人类,面临困境,内心强大的自我救赎才是出路。叶二娘的悲剧恰恰在于脆弱的内心和对“恶”的无限放纵。
  参考文献:
  [1]朱虹.英美文学散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34.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15.
  [3]许兴阳.金庸《天龙八部》中杀婴者叶二娘的疯癫物语[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其他文献
摘要: 一直以来,学者们分别从作家、社会、历史、文本各个角度对《铁皮鼓》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探究文学作品的魅力与长寿的原因。接受美学为这一命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本文将从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空白”理论为基础,探寻《铁皮鼓》小说本文中“空白”因子对读者的召唤,浅谈君特·格拉斯小说的魅力来源之一。  关键词:接受美学;伊瑟尔;铁皮鼓;“空白”  一、沃尔夫冈·伊瑟尔接受美学理论  德国接受
期刊
摘要:《诗经》之灵韵源于“比兴”。木本香草,虫鱼鸟兽,都是先民钟情的歌咏对象。马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劳力,更是《诗经》的宠儿。分析马的生理特性和社会用途,文本中高频出现的“马”形象,其实隐喻了当时的阶级上层——君子;而以马为中心的日常则与先秦的伦理秩序相契合。  关键词:马;《诗经》;君子;等级秩序  《诗经》是我国先秦时期自然风貌的“活化石”。千余年来,有关植物和动物的刻画无出其右者。它不是简单地
期刊
摘要:在艺术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急需找到自我定位,树立自己的审美体系。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恰能给当代艺术提供以源源不断的养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汇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当代艺术创作本土化的根基,有助于建立中國当代艺术美学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代艺术;意义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当代艺术发端以来,在艺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因其不能树立属于
期刊
摘要:《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祥林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典型。文章通过特殊的艺术技巧把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此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强有力的抨击。本文通过对《祝福》文本时序与重复叙述语句进行分析,探究祥林嫂的死亡真相。  关键词:文本时序;重复叙述;谋篇布局  一、文本时序安排与谋篇布局  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是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探讨文本叙述时序特色之前,
期刊
摘要:鲁迅笔下生成了许多的人物类别,病态人物是特殊的一类。疗救意识的生成机制,与鲁迅的个人体验紧密相联。小说中被赋予特殊内涵、显露出独具一格审美风貌的疾病书写,是鲁迅借以表现个人精神主张的文学符号,其象征意义和隐喻的所指是更切近鲁迅写作根本旨归的文学表达。  关键词:鲁迅小说;疾病;人物;隐喻  在鲁迅小说中,不论是身处荒原、茫然无措的知识分子,还是精神麻木、亟待启蒙的农民,他们通常以身体的疾病或
期刊
摘要:拉奥孔雕塑为群雕,主要为三个人物,拉奥空和他的两个儿子,这座雕塑是著名的大理石人物雕像,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这座雕像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称,是由三位来自于罗得岛的雕刻家所创造的,表现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他的儿子们被海蛇缠绕而死的情景。正是因为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以及自然的精通,同时通过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也可以说是运用个体的自由的技术经验操作真实的再现自然并对作品进行加工。从而使得人们
期刊
摘要:《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作品是选用宗教作为创作题材,在耶稣神话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关这一故事的绘画作品也有很多。其中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副。而历来对它的评价也最为丰富,本文将结合我所学习的西方经典艺术作品这门课程对《最后的晚餐》进行常规范式和专业范式赏析,突出这一作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关键词: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常规赏析;专业赏析;价值  一、艺术家——达芬奇(14
期刊
摘要:作为西方现代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爱伦·坡的一生可谓十分坎坷。生活的种种不幸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同时奠定了他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众多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恐怖氛围的营造,虽然生前并未得到公正的待遇,但他在文学上璀璨的光芒是绝对无法被掩盖的。  关键词:爱伦·坡;黑猫;象征主义;恐怖氛围  埃德加·爱伦·坡,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他小说中的恐怖感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
期刊
摘要:索罗金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莫言则是中国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作家,二者在创作过程中都具有“审丑”及“狂欢化”写作的特点。在“审美”为主流的文坛,“审丑”无疑是对文学及社会的一种解构和颠覆,以他们二者为代表的“审丑”文学的出现,也使得文学在“单一审美”的固化结构中,找寻到新的出路和新的发展方向。但二者的不同之处亦在于:莫言在解构中建构,而索罗金则在颠覆中狂欢。  关键词:索罗金;莫言;审丑;狂
期刊
摘要:李白诗歌常言及魏晋人物,包括魏晋名士以及魏晋小说中的人物。从这些人物出现的频率以及诗中使用的典故可以看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经过整理李白诗歌中出现的魏晋人物,发现李白诗中的魏晋人物重复率很高,主要体现在归隐、任诞、诗酒三个方面。  关键词:李白;魏晋人物;用典;接受  李白诗歌中常言及魏晋人物,或引以自比、他比或加以品评,同时总是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感受,因此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所引用人物的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