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一个莘莘学子背负着两个家庭的希望,几代人的愿望,他们肩上的担子太沉、太沉!尤其到了高考前的冲刺阶段,学生心里的茫然、焦急、烦闷乃至混沌难以释怀!排解心头之患,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精心辅导,真正精神上的压力释放,更需要有撞击心灵、触及心扉的震撼力。誓师,就是其中一种。
在无垠的知识之原,在无尽的题海之涯,他们只有马不停蹄、奋起直追,越是到了高考,越是加速,这段人生的“马拉松”可谓是疲劳作战,无一刻松懈。长期以来,心头的疲惫用“温温”教诲之力显然无异于“隔靴搔痒”, 不少学校采用了“跑步”的方式缓解压力,就如一个病至骨髓的人,贴点膏药是无济于事的。
誓师大会上,首先是气氛的渲染,宏大气场的感染,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要说高三学子没人激励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一路激励,可谓不冷不热、不急不紊,不少高三学生通过誓师大会,确实有很大改观,也有通过奋战“改写历史”的先例。当然,现在不少媒体、教育人士对这样的做法很不理解,认为“誓师大会的目的在励志,实质上是竞争。是学生之间的竞争,是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优质生源是有限的,谁能占有更多比例,谁就是高考的胜利者,谁就是名校,就是名校长”。试问:人生的竞争有过休止吗?社会就是一个竞争体: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今天与昨天的竞争,理想与现实的竞争,安逸与奋斗的竞争……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安逸的环境里,没有压力,没有忧患意识,他进入社会后能立足吗?他能“长大”吗?一个18岁的年轻人,不能直面“竞争”的压力,而表现得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这不是一个年轻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其次,誓师大会上振臂一呼,是排解内心压力的最好方式。心理学上介绍了不少减压的方式,主要突出“宣泄”二字,运动、唱歌、呐喊等能让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随着呼气排出体外。当然,运动项目的选择、唱什么歌最能宣泄、呼喊什么最能释放等等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常年为自己的付出”,他的誓词可能是孝敬父母方面的;有的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的誓词就是励志方面的;有的学生想把高考当做人生的一个驿站,他的口号可能是“高考不是事儿”。
再次,誓师大会是众人传递同一心声的“振幅”,把每个人紊乱的心律并入同一频率。因为压力而沉入“心律混乱”之中,是高考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惶恐不安,做什么都静不下心来:上课经常走神,做梦经常在考试,连最简单的题也不会做了,担任过初三或高三的老师有过这样的经历,称其为“混沌时期”。要走出这个时期,就要让大家的脉搏一起跳动。心理辅导是一剂良药,但只适合极个别的人,对一个班级大多数学生“心律”的整体调节用处不大。一个团体的文化以及凝聚力,主要靠活动来支撑,在活动中深入、内化、延伸,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会把活动用得恰到好处,不需要刻意或者做作,更不会把教诲挂在嘴边唠叨。对待高考这样的人生转折点,誓师活动之所以一用再用,而且一次比一次新、奇、巧、闹,选择多角度、全方位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是因为它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它是可行的,有它的妙用之处,否则不会经久耐用。
在无垠的知识之原,在无尽的题海之涯,他们只有马不停蹄、奋起直追,越是到了高考,越是加速,这段人生的“马拉松”可谓是疲劳作战,无一刻松懈。长期以来,心头的疲惫用“温温”教诲之力显然无异于“隔靴搔痒”, 不少学校采用了“跑步”的方式缓解压力,就如一个病至骨髓的人,贴点膏药是无济于事的。
誓师大会上,首先是气氛的渲染,宏大气场的感染,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要说高三学子没人激励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一路激励,可谓不冷不热、不急不紊,不少高三学生通过誓师大会,确实有很大改观,也有通过奋战“改写历史”的先例。当然,现在不少媒体、教育人士对这样的做法很不理解,认为“誓师大会的目的在励志,实质上是竞争。是学生之间的竞争,是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优质生源是有限的,谁能占有更多比例,谁就是高考的胜利者,谁就是名校,就是名校长”。试问:人生的竞争有过休止吗?社会就是一个竞争体: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今天与昨天的竞争,理想与现实的竞争,安逸与奋斗的竞争……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安逸的环境里,没有压力,没有忧患意识,他进入社会后能立足吗?他能“长大”吗?一个18岁的年轻人,不能直面“竞争”的压力,而表现得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这不是一个年轻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其次,誓师大会上振臂一呼,是排解内心压力的最好方式。心理学上介绍了不少减压的方式,主要突出“宣泄”二字,运动、唱歌、呐喊等能让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随着呼气排出体外。当然,运动项目的选择、唱什么歌最能宣泄、呼喊什么最能释放等等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常年为自己的付出”,他的誓词可能是孝敬父母方面的;有的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的誓词就是励志方面的;有的学生想把高考当做人生的一个驿站,他的口号可能是“高考不是事儿”。
再次,誓师大会是众人传递同一心声的“振幅”,把每个人紊乱的心律并入同一频率。因为压力而沉入“心律混乱”之中,是高考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惶恐不安,做什么都静不下心来:上课经常走神,做梦经常在考试,连最简单的题也不会做了,担任过初三或高三的老师有过这样的经历,称其为“混沌时期”。要走出这个时期,就要让大家的脉搏一起跳动。心理辅导是一剂良药,但只适合极个别的人,对一个班级大多数学生“心律”的整体调节用处不大。一个团体的文化以及凝聚力,主要靠活动来支撑,在活动中深入、内化、延伸,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会把活动用得恰到好处,不需要刻意或者做作,更不会把教诲挂在嘴边唠叨。对待高考这样的人生转折点,誓师活动之所以一用再用,而且一次比一次新、奇、巧、闹,选择多角度、全方位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是因为它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它是可行的,有它的妙用之处,否则不会经久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