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过程中,聚焦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分析现阶段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窘境和堵点:高职院校缺乏对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和考评等机制不完善;兼职教师队伍缺乏归属感、成就感;实践教学方面的传帮带作用有限;队伍教学能力、时间与动力不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本文提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校政企三方合力助推职教发展;找准校企合作共建的契合点;健全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双高建设;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26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脉中国教育职业体系现状和谋划未来发展方向时,紧紧围绕如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应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提升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 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历经大力发展阶段,加快推进阶段,到当前的完善体系阶段。经历了十余年的建设积累,现阶段正面临重要的转型升级。新时代下国家给予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探析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关键性建设主体——专兼职教师队伍,对于建设新阶段职业教育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力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现状
根据有关师资力量配备的比例要求,兼职教师比例可占到40%-50%。他们是高职院校教师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支队伍的建设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逐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来自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快速扩大。兼职教师的出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但实际上,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企业骨干尽管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只懂得如何去做,不懂得怎样去教,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程设计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并且他们的教学精力及时间难以得到保障,简单的个人与学校的外聘关系不足以保证持续的教学需求和个人的成长需要。当前,对照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要求,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已成了高职教育可持续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职院校要精准分析这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窘境与堵点,对于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窘境和堵点
2.1高职院校缺乏对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和考评等机制不完善
一是兼职教师队伍缺乏整体规划。高职院校对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实际上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兼职教师还存在于简单的授课需求,缺少对整个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措施。高职院校一般是为了完成部分教学任务而临时聘请企业人员兼课,且大多是通过校内专职教师个人介绍或邀请,片面追求数量,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紧密程度不够,尽管大多兼职教师来自企业,但由于缺少企业的推荐、管理和共建,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兼职教师之间仅是短暂的、单位与个人的雇佣关系,一旦教学任务完结则中止联系。
二是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不完善。尽管已开启校企合作共建模式,但真正由企业派出的兼职教师不多。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聘请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大多比较简单,且往往执行不到位。高职院校大多没有系统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考评制度,且由于管理松散、任务单一、流动频繁等原因,考核的作用不大,导致更新完善制度的动力也不强。
2.2兼职教师队伍缺乏归属感、成就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传帮带作用有限
(1)组织归属感和个人成就感欠缺。一是高职院校作为用人单位,出于解决眼前棘手的教学任务需要,同时也希望通过短期聘用兼职教师来降低用人成本,对兼职教师只要求完成既定的授课任务,不考虑对他们个人规划和培养,致使他们的职业教育生涯提升空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兼职教师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兼职教师认为自己不是单位成员,缺乏归属感。三是兼职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素养和教学技巧,再加上与学生的交流渠道窄、交流时间少,只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经验做法去灌输,没能考虑到学生接受的水平,因此学生认可度普遍不高,兼职教师也无法从教学中获得预想的成就感。
(2)实践教学方面的传帮带作用有限。在教学安排方面,没有真正发挥兼职教师的经验作用。教授理论类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兼职教师往往难以具备,而且他们比较难把控教学节奏和课堂秩序。对比看来,实践类程更适合企业兼职教师,因为它紧跟岗位生产实际,涉及生产技术的最新动向,简单的教学设计,任意的教学场地也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企业兼职教师的发挥空间不应该仅局限在教学方面,应该把他们作为学校与企业合作之间的桥梁,是为推动校企深度、广度磨合的润滑剂。
2.3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时间与动力不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教学能力不足。兼职教师岗位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突出,但缺乏教学能力,即将专业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兼职教师缺少系统的教学培训,对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不掌握,对职业教育理念、教育规律不了解不熟悉,还不能结合授课对象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变化状况,很好地将专业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
(2)教学参与不足。兼职教师以个人名义参与教学活动,由于缺少企业的认可或准许,一旦与兼职的教学工作发生,就优先考虑其主岗工作的需求,从而频繁提出调停课、找人代课的要求,甚至要求更换任课教师,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难以连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3)教学动力不足。由于参与教学活动属于个人行为,大多兼职教师是对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本着对教育的热爱来参与教学活动,对物质层面并没有过高的期待,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兼职教师由于教学能力和教学参与不足,且得不到同等的对待和培养,很难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多数人不能获得教书育人的成就感。
3双高建设中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机遇
3.1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的政策引导性强
党的十八大以來,国家层面陆续出台重磅级政策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相应制定了落地文件来助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政府给予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等。《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到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吸引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由此可见,国家在政策层面为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扩足了空间,在政策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可以寻求符合学校发展规划需要的企业,开启多方面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3.2指引专兼职双师队伍走上高台阶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等,一方面是对教师双师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建设壮大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产业推动教育,教育为产业服务,兼职教师具备实战经验,专任教师需要从经验中积累转化,两者本是相辅相成。这样既有利于快速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对接,同时又能够通过人才资源助推产业发展。如何在高职院校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快速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以满足百万扩招的需求和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双高建设给出了新的更高的建设方向,将持续推动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向前往高发展。
4双高建设中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4.1校政企三方合力助推职教发展
政府陆续出台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旨在构建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让企业明白,不仅要创造利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更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地方政府应加快红利政策落地,细化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更多的更实惠的政策,以此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高职院校应主动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维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职业教育,以融入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定位,考虑如何高度对接产业、高度整合资源、高产出人才。
4.2找准校企合作共建的契合点
高职院校应找准与企业合作的契合点,可以通过共享教师资源库、对接需求计划、商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加大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共建产业教学命运共同体。共享教师资源库需要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行业大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同时也需要来自高职院校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作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承担学生实训课授课任务和实习指导,专任教师同时承担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企业新员工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共享企业技术优势,邀请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及课程的设置与建设等,将前沿的技术、工艺、操作规范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共享高职院校研究成果,找准企业需求,校企共商解决生产难题,协助落实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培养方式的改革,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人才供给侧方面实现提高人才培养的匹配度和供给力。
4.3健全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
做好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中长期建设规划,并纳入高职院校发展规划。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兼职教师任职条件和聘任选拔机制,设置教师资源库的兼职教师入库资格,定期将企业中优秀的人员增补入库,并根据学校专业发展和教学安排需要聘任其到校任教。二是完善企业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职院院校与企业共同考核,把师德师风评价作为兼职教师综合素质的首要标准,通过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将考核结果运用与高职院校的后续聘任、长期培养、教学考核以及企业的综合评价等方面,强调校企个人三方紧密结合共同育人。三是制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根据兼职教师个人发展需求量身定制个人培养路径,以此调动、激发兼职教师教学积极性,设置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和双师认定等专项计划,思想政治培训作为长期必备内容,通过对职业教育理念的传递,使兼职教师熟悉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让其更快更好的融入教学。四是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纳年度经费预算,做好培训、待遇和奖励的经费安排。五是结合“三全育人”工作,选树一批教学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教学育人明星岗”,并充分发挥党员兼职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从学校到岗位,都能感受到模范的魅力。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质量发展,以国际化为引领,明确建设标准,构建培养路径,乘借企业优势努力建设一支国际水准、专兼结合、善工能教的“双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吕金波.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8,(33):88-89.
[2]代端明.基于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下的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0):211-212+214.
[3]王钻.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7,(14):58-59.
[4]文晓梅.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60-63.
[5]刘惠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64-67.
[6]龙清平,林跃华,李平辉,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01):14-15.
[7]唐琳.双循环中的非遗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5G时代广西文化产业转型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6):32-40.
[8]刘晓,刘婉昆.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9,(14):5-11.
基金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立项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GSJG2015027);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视阈下广西高职院校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2019KY1451)”。
作者简介:王菊扬(1982-),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
关键词:双高建设;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26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脉中国教育职业体系现状和谋划未来发展方向时,紧紧围绕如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应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提升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 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历经大力发展阶段,加快推进阶段,到当前的完善体系阶段。经历了十余年的建设积累,现阶段正面临重要的转型升级。新时代下国家给予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探析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关键性建设主体——专兼职教师队伍,对于建设新阶段职业教育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力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现状
根据有关师资力量配备的比例要求,兼职教师比例可占到40%-50%。他们是高职院校教师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支队伍的建设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逐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来自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快速扩大。兼职教师的出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但实际上,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企业骨干尽管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只懂得如何去做,不懂得怎样去教,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程设计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并且他们的教学精力及时间难以得到保障,简单的个人与学校的外聘关系不足以保证持续的教学需求和个人的成长需要。当前,对照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要求,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已成了高职教育可持续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职院校要精准分析这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窘境与堵点,对于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窘境和堵点
2.1高职院校缺乏对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和考评等机制不完善
一是兼职教师队伍缺乏整体规划。高职院校对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实际上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兼职教师还存在于简单的授课需求,缺少对整个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措施。高职院校一般是为了完成部分教学任务而临时聘请企业人员兼课,且大多是通过校内专职教师个人介绍或邀请,片面追求数量,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紧密程度不够,尽管大多兼职教师来自企业,但由于缺少企业的推荐、管理和共建,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兼职教师之间仅是短暂的、单位与个人的雇佣关系,一旦教学任务完结则中止联系。
二是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不完善。尽管已开启校企合作共建模式,但真正由企业派出的兼职教师不多。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聘请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大多比较简单,且往往执行不到位。高职院校大多没有系统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考评制度,且由于管理松散、任务单一、流动频繁等原因,考核的作用不大,导致更新完善制度的动力也不强。
2.2兼职教师队伍缺乏归属感、成就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传帮带作用有限
(1)组织归属感和个人成就感欠缺。一是高职院校作为用人单位,出于解决眼前棘手的教学任务需要,同时也希望通过短期聘用兼职教师来降低用人成本,对兼职教师只要求完成既定的授课任务,不考虑对他们个人规划和培养,致使他们的职业教育生涯提升空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兼职教师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兼职教师认为自己不是单位成员,缺乏归属感。三是兼职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素养和教学技巧,再加上与学生的交流渠道窄、交流时间少,只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经验做法去灌输,没能考虑到学生接受的水平,因此学生认可度普遍不高,兼职教师也无法从教学中获得预想的成就感。
(2)实践教学方面的传帮带作用有限。在教学安排方面,没有真正发挥兼职教师的经验作用。教授理论类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兼职教师往往难以具备,而且他们比较难把控教学节奏和课堂秩序。对比看来,实践类程更适合企业兼职教师,因为它紧跟岗位生产实际,涉及生产技术的最新动向,简单的教学设计,任意的教学场地也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企业兼职教师的发挥空间不应该仅局限在教学方面,应该把他们作为学校与企业合作之间的桥梁,是为推动校企深度、广度磨合的润滑剂。
2.3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时间与动力不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教学能力不足。兼职教师岗位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突出,但缺乏教学能力,即将专业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兼职教师缺少系统的教学培训,对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不掌握,对职业教育理念、教育规律不了解不熟悉,还不能结合授课对象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变化状况,很好地将专业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
(2)教学参与不足。兼职教师以个人名义参与教学活动,由于缺少企业的认可或准许,一旦与兼职的教学工作发生,就优先考虑其主岗工作的需求,从而频繁提出调停课、找人代课的要求,甚至要求更换任课教师,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难以连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3)教学动力不足。由于参与教学活动属于个人行为,大多兼职教师是对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本着对教育的热爱来参与教学活动,对物质层面并没有过高的期待,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兼职教师由于教学能力和教学参与不足,且得不到同等的对待和培养,很难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多数人不能获得教书育人的成就感。
3双高建设中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机遇
3.1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的政策引导性强
党的十八大以來,国家层面陆续出台重磅级政策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相应制定了落地文件来助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政府给予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等。《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到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吸引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由此可见,国家在政策层面为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扩足了空间,在政策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可以寻求符合学校发展规划需要的企业,开启多方面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3.2指引专兼职双师队伍走上高台阶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等,一方面是对教师双师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建设壮大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产业推动教育,教育为产业服务,兼职教师具备实战经验,专任教师需要从经验中积累转化,两者本是相辅相成。这样既有利于快速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对接,同时又能够通过人才资源助推产业发展。如何在高职院校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快速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以满足百万扩招的需求和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双高建设给出了新的更高的建设方向,将持续推动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向前往高发展。
4双高建设中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4.1校政企三方合力助推职教发展
政府陆续出台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旨在构建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让企业明白,不仅要创造利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更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地方政府应加快红利政策落地,细化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更多的更实惠的政策,以此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高职院校应主动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维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职业教育,以融入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定位,考虑如何高度对接产业、高度整合资源、高产出人才。
4.2找准校企合作共建的契合点
高职院校应找准与企业合作的契合点,可以通过共享教师资源库、对接需求计划、商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加大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共建产业教学命运共同体。共享教师资源库需要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行业大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同时也需要来自高职院校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作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承担学生实训课授课任务和实习指导,专任教师同时承担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企业新员工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共享企业技术优势,邀请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及课程的设置与建设等,将前沿的技术、工艺、操作规范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共享高职院校研究成果,找准企业需求,校企共商解决生产难题,协助落实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培养方式的改革,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人才供给侧方面实现提高人才培养的匹配度和供给力。
4.3健全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
做好校企合作兼职教师队伍中长期建设规划,并纳入高职院校发展规划。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兼职教师任职条件和聘任选拔机制,设置教师资源库的兼职教师入库资格,定期将企业中优秀的人员增补入库,并根据学校专业发展和教学安排需要聘任其到校任教。二是完善企业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职院院校与企业共同考核,把师德师风评价作为兼职教师综合素质的首要标准,通过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将考核结果运用与高职院校的后续聘任、长期培养、教学考核以及企业的综合评价等方面,强调校企个人三方紧密结合共同育人。三是制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根据兼职教师个人发展需求量身定制个人培养路径,以此调动、激发兼职教师教学积极性,设置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和双师认定等专项计划,思想政治培训作为长期必备内容,通过对职业教育理念的传递,使兼职教师熟悉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让其更快更好的融入教学。四是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纳年度经费预算,做好培训、待遇和奖励的经费安排。五是结合“三全育人”工作,选树一批教学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教学育人明星岗”,并充分发挥党员兼职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从学校到岗位,都能感受到模范的魅力。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质量发展,以国际化为引领,明确建设标准,构建培养路径,乘借企业优势努力建设一支国际水准、专兼结合、善工能教的“双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吕金波.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8,(33):88-89.
[2]代端明.基于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下的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0):211-212+214.
[3]王钻.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7,(14):58-59.
[4]文晓梅.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60-63.
[5]刘惠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64-67.
[6]龙清平,林跃华,李平辉,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01):14-15.
[7]唐琳.双循环中的非遗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5G时代广西文化产业转型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6):32-40.
[8]刘晓,刘婉昆.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9,(14):5-11.
基金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立项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GSJG2015027);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视阈下广西高职院校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2019KY1451)”。
作者简介:王菊扬(1982-),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