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城》以方鸿渐的爱情故事线展开,塑造了许多形象丰满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爱恨情仇中记录下了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本文以分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三位女性形象来探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围城。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引言
  自《围城》面世以来,颇受读者欢迎甚至于引起了广泛地社会性关注。不断的再版和接二连三的译本,再加上许多著名学者、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使得《围城》由一个具象的故事上升到了一个国民性意象。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围城亦是如此。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道,“女性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形成的。”[1]书中方鸿渐遇到的女人们人物形象大有不同,恰好是当时的社会缩影,反映了新时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剧宿命。
  一、苏文纨
  “那个戴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2]初一登场,苏文纨便以一副新知识女性的派头跃然纸上。这段最开始的外在形象描写为以后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都埋下了伏笔。
  她与方鸿渐、赵辛楣、曹元朗等人的诗学探讨、爱恨纠葛,都与她本身文邹邹的诗学博士身份息息相关。从对方鸿渐的自视清高到青眼有加,从留洋博士到“走关口”,从一开始的“诗学”到后面的“物质”,这一个人物的悲剧内核被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她的行为被新兴文化所带动,相比与封建妇女更懂知识、懂道理、懂风雅,却也逃脱不了封建社会对她的束缚。面对婚姻和爱情,她大胆地争取过,想要勇敢地自主选择结婚对象。可是,她并没有完全摒弃封建思想的影响。选择方鸿渐不外乎是在社会常理中选中了一个条件较好的人。而曹元朗更是她借家庭之势扶持的一个“好丈夫”。作为一个出场女性角色中文化程度最高的那人,她反而是最落入俗套的一个。明面儿上,她钟情与诗学文雅,最是高雅之人。可实际上,又是她活出了一个活脱脱的旧社会太太的样子。婚前,她心胸狭窄、工于心计,婚后,又贪婪虚荣。书中,男人们在聚会上开始互相抬举自己的太太,苏文纨也对自己优于他人而感到沾沾自喜。在这个份上,虽然苏文纨是当时远渡重洋拿到了正经博士学位的优秀知识份子,但她依旧是一个男权社会中只依附男人的传统女性。
  二、唐晓芙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伤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村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2]唐晓芙这一角色自打一出现便备受偏爱,是剧中唯一一个干净纯洁且又美好的女性角色。“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个真正的女孩子。”[2]她独特在纯洁美好却也因此一手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她出于与表姐赌气阴差阳错地与方鸿渐交情越来越好,却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拒绝方鸿渐时,她一方面把话说得很绝情,一方面又暗自希望方鸿渐能再低头争取。当她说出“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2]时,不仅给了方鸿渐一记重创,也给自己留下了伤痕。
  她追求地是新时代理想化的爱情,像是期待着美好单纯的大学生活一样,对爱情保持着最单纯的期望。唐晓芙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又是个法律顾问,把她教得机灵可爱,还给予她交朋友的自由。这一切都切中了我们对当时的知识份子的期望,聪明、天真、活泼且充满朝气。未经世事的美好难免有些幼稚,唐晓芙一心追求纯真无暇的爱情而矫枉过正。这便是新时代青年实践经验过少容易造成悲剧的普遍原因。
  三、孙柔嘉
  孙柔嘉是由父亲托付给赵辛楣奔赴三闾大学的一行人之一。她善于审时度势,可时不时也让人分不清她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不仅跟随着赵辛楣一起投入了工作,还乘机和赵方二人拉近了关系,争取到了许多利益。仅仅是她二人的随口一提,她便抓住机会请求他们帮助自己争取到了差旅费。虽然不免有疏漏,大体上还是一个懂事、能成事的人。
  在三閭大学工作时,她能和自己讨厌的室友大方相处,也懂得在需要求助的时候请人帮忙,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谁,可谓是一个聪明人了。面对陆子潇的追求和方鸿渐的疏远,她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自己的“傻”使方鸿渐落入了她陷阱。她的傻正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最佳印证。不像苏文纨那般直接,她借装傻更为高明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即便赵辛楣和方鸿渐这些男人们在刚刚认识她的时候便抱有怀疑,还是选择相信她、帮助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把她所要猎获的对象都看透了,之后再以猎物的形象去引诱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她会对连孩子也骗不到的鲸鱼故事表示惊讶,对所有人展示柔弱的姿态,受到学生的欺负后以退为进来请别人替她声张正义,甚至于连如何处理别人的情书也要向方鸿渐请教。结婚前她用示弱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结婚后慢慢流露出小气专制的脾气。她和方鸿渐的婚姻逐渐被生活磨成了一个围城。至此,她觉察出了丈夫的想法,更害怕成为当时失去丈夫的女人,一心想要压制住他。方鸿渐的软弱迟钝也是导致孙柔嘉的前后转变重要原因。围城可以是任何形态,不过大多都由自己一手造成。
  总结
  正如学界流传,钱钟书的叙事风格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刺破一切矫情和虚妄。“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2]书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不外乎是在追求内心对生活的期待,但是她们大多处处受限,只能寄希望于男性。没有一个真正独立的机会。于是,从一个围城逃出后又进入了另一个围城。
  参考文献
  [1]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钱钟书. 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王晓明.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4]王进庄. 女性文本中的家庭影像[J]. 中国文学研究,1999(3).
其他文献
1.天空 晨 外  旭日东升,彤霞艳丽。  一群鸽子从城市高楼上飞掠而过,留下一串悦耳的鸽子哨声。  2、城市道路 日 外  车水马龙,人流攘攘。  一位穿着中国邮政工作服的邮递员神采奕奕地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在路上疾驰。车上一只邮件袋子上的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大学录取通知书特快专递”  自行车轮子在快速旋转。  3、一小区楼门口 日 外  邮递员正在问一位中年妇女:“你是郑晓玲的母亲?”  中年妇
期刊
摘要:新西兰籍英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以自身女性身份入笔,深入同时代女性的生活之中,揭露男权父权双重绞力下女性的生活本貌。《序曲》是曼斯菲尔德创作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标志性作品。意识流,内心独白等现代小说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中女性人物立体化,更加凸显女性的生活困境。本文旨在女性主义视域下,透过分析《序曲》中的两位女性形象——琳达和贝里尔,看她们如何在男人第一性的社会里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抗现
期刊
摘要:女性主义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文化派生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翻译介绍到中国,对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影响。经过觉醒时期的探索,再进入到后女性主义时代,当代中国女性的形象、地位和自我认知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将主要从当代女性的“自我书写”和如何“男性书写”这些方面做出初步的探索。通过本文的探讨与研究,我们将更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女性形象和地位的变化、对话语权的重塑和对男女平等和自身认同的追
期刊
摘要:演员在创作中,自始至终都存在两个自我:即“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既要强化“第一个自我”和“第二个自我”的区别,同时也要关注两者的联系。在创造中要学会用“第一自我”的本我和“第二自我”的角色去靈魂沟通,达到本我与超我的灵魂契合,实现演员和角色的共鸣,从而达到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完美契合。  关键词:第一自我,第二自我,角色,灵魂,契合  在演员演出的过程中,能够打动观众的心,使角色成为一个
期刊
“纵看南北一人一山,横视东西一江一湖。”这里是中国休闲小城、中国军神刘伯承的故乡——开州。这里北依巴山,南近长江,是大巴山和长江三峡结合部;这里曾经有诗和长安的盛事,有川盐济楚的壮举,有刘伯承仗剑出川的豪迈,有三峡工程建设的无私;这里有神秘深邃的雪宝山,有灵动轻盈的汉丰湖,有轻雾缭绕的大慈山;有逶迤起伏的九龙山……可谓是“诗情山水越千年,生态开州众人羡。”  开州是一部书  “初映钩如线,终衔镜似
期刊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名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荷塘月色》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朱自清先生用饱含诗意的语言把荷塘与月色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本文从知人论世、教材选编、语言艺术和审美教育等教学视角下进行文本解读,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荷塘月色》;写景抒情散文;文本解读;教学价值  一、知人论世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其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积累,激活文思,授以方法,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让他们纯真的性情、飞扬的灵性在习作中绽放。  关键词:尊重个性 丰富积累 激活文思 读写结合 挖掘潜能 展现自我  孩子的个性存在着差异,这丰富多彩的个性绽放出来的灵性,应该是千姿百态的。但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在作文的条条框框中往往迷失了自我,写作时无从下笔,他们的真情体验常常被忽略,作文
期刊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提出了实践这一观点。实践的观点贯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改变世界是他的理想,实践是他的手段和工具。追溯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必须承认,黑格尔的实践观对马克思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将其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但是深入探究黑格尔、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而空想与抽象被马克思所摒弃。  关键词:黑格尔;实践;马克
期刊
摘要:文学意义上的“儿童”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自卢梭的《爱弥儿》后,儿童文学呱呱坠地并迅速发展,历经两个世纪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文章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对多位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及作品的分析,对儿童文学诞生至今的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梳理和评述。  关键词:儿童;儿童观;儿童文学;演进  从诞生到今天,人类已经走过了数百万年的历史,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有了人类便有了儿童,但是,文学意义上的“儿童”
期刊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和《宠儿》分别是美国表现主义派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和以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著称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设置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文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过“杀子”的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两部作品都刻画了母亲杀子这一反人类伦理的行为。本文通过将《榆树下的欲望》和《宠儿》这两个不同背景下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导致两个文本中女主人公杀子的原因,并挖掘出真正的刽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