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城》以方鸿渐的爱情故事线展开,塑造了许多形象丰满的女性角色。在他们的爱恨情仇中记录下了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本文以分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三位女性形象来探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围城。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引言
自《围城》面世以来,颇受读者欢迎甚至于引起了广泛地社会性关注。不断的再版和接二连三的译本,再加上许多著名学者、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使得《围城》由一个具象的故事上升到了一个国民性意象。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围城亦是如此。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道,“女性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形成的。”[1]书中方鸿渐遇到的女人们人物形象大有不同,恰好是当时的社会缩影,反映了新时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剧宿命。
一、苏文纨
“那个戴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2]初一登场,苏文纨便以一副新知识女性的派头跃然纸上。这段最开始的外在形象描写为以后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都埋下了伏笔。
她与方鸿渐、赵辛楣、曹元朗等人的诗学探讨、爱恨纠葛,都与她本身文邹邹的诗学博士身份息息相关。从对方鸿渐的自视清高到青眼有加,从留洋博士到“走关口”,从一开始的“诗学”到后面的“物质”,这一个人物的悲剧内核被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她的行为被新兴文化所带动,相比与封建妇女更懂知识、懂道理、懂风雅,却也逃脱不了封建社会对她的束缚。面对婚姻和爱情,她大胆地争取过,想要勇敢地自主选择结婚对象。可是,她并没有完全摒弃封建思想的影响。选择方鸿渐不外乎是在社会常理中选中了一个条件较好的人。而曹元朗更是她借家庭之势扶持的一个“好丈夫”。作为一个出场女性角色中文化程度最高的那人,她反而是最落入俗套的一个。明面儿上,她钟情与诗学文雅,最是高雅之人。可实际上,又是她活出了一个活脱脱的旧社会太太的样子。婚前,她心胸狭窄、工于心计,婚后,又贪婪虚荣。书中,男人们在聚会上开始互相抬举自己的太太,苏文纨也对自己优于他人而感到沾沾自喜。在这个份上,虽然苏文纨是当时远渡重洋拿到了正经博士学位的优秀知识份子,但她依旧是一个男权社会中只依附男人的传统女性。
二、唐晓芙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伤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村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2]唐晓芙这一角色自打一出现便备受偏爱,是剧中唯一一个干净纯洁且又美好的女性角色。“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个真正的女孩子。”[2]她独特在纯洁美好却也因此一手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她出于与表姐赌气阴差阳错地与方鸿渐交情越来越好,却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拒绝方鸿渐时,她一方面把话说得很绝情,一方面又暗自希望方鸿渐能再低头争取。当她说出“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2]时,不仅给了方鸿渐一记重创,也给自己留下了伤痕。
她追求地是新时代理想化的爱情,像是期待着美好单纯的大学生活一样,对爱情保持着最单纯的期望。唐晓芙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又是个法律顾问,把她教得机灵可爱,还给予她交朋友的自由。这一切都切中了我们对当时的知识份子的期望,聪明、天真、活泼且充满朝气。未经世事的美好难免有些幼稚,唐晓芙一心追求纯真无暇的爱情而矫枉过正。这便是新时代青年实践经验过少容易造成悲剧的普遍原因。
三、孙柔嘉
孙柔嘉是由父亲托付给赵辛楣奔赴三闾大学的一行人之一。她善于审时度势,可时不时也让人分不清她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不仅跟随着赵辛楣一起投入了工作,还乘机和赵方二人拉近了关系,争取到了许多利益。仅仅是她二人的随口一提,她便抓住机会请求他们帮助自己争取到了差旅费。虽然不免有疏漏,大体上还是一个懂事、能成事的人。
在三閭大学工作时,她能和自己讨厌的室友大方相处,也懂得在需要求助的时候请人帮忙,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谁,可谓是一个聪明人了。面对陆子潇的追求和方鸿渐的疏远,她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自己的“傻”使方鸿渐落入了她陷阱。她的傻正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最佳印证。不像苏文纨那般直接,她借装傻更为高明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即便赵辛楣和方鸿渐这些男人们在刚刚认识她的时候便抱有怀疑,还是选择相信她、帮助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把她所要猎获的对象都看透了,之后再以猎物的形象去引诱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她会对连孩子也骗不到的鲸鱼故事表示惊讶,对所有人展示柔弱的姿态,受到学生的欺负后以退为进来请别人替她声张正义,甚至于连如何处理别人的情书也要向方鸿渐请教。结婚前她用示弱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结婚后慢慢流露出小气专制的脾气。她和方鸿渐的婚姻逐渐被生活磨成了一个围城。至此,她觉察出了丈夫的想法,更害怕成为当时失去丈夫的女人,一心想要压制住他。方鸿渐的软弱迟钝也是导致孙柔嘉的前后转变重要原因。围城可以是任何形态,不过大多都由自己一手造成。
总结
正如学界流传,钱钟书的叙事风格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刺破一切矫情和虚妄。“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2]书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不外乎是在追求内心对生活的期待,但是她们大多处处受限,只能寄希望于男性。没有一个真正独立的机会。于是,从一个围城逃出后又进入了另一个围城。
参考文献
[1]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钱钟书. 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王晓明.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4]王进庄. 女性文本中的家庭影像[J]. 中国文学研究,1999(3).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引言
自《围城》面世以来,颇受读者欢迎甚至于引起了广泛地社会性关注。不断的再版和接二连三的译本,再加上许多著名学者、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使得《围城》由一个具象的故事上升到了一个国民性意象。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围城亦是如此。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道,“女性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形成的。”[1]书中方鸿渐遇到的女人们人物形象大有不同,恰好是当时的社会缩影,反映了新时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剧宿命。
一、苏文纨
“那个戴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2]初一登场,苏文纨便以一副新知识女性的派头跃然纸上。这段最开始的外在形象描写为以后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都埋下了伏笔。
她与方鸿渐、赵辛楣、曹元朗等人的诗学探讨、爱恨纠葛,都与她本身文邹邹的诗学博士身份息息相关。从对方鸿渐的自视清高到青眼有加,从留洋博士到“走关口”,从一开始的“诗学”到后面的“物质”,这一个人物的悲剧内核被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她的行为被新兴文化所带动,相比与封建妇女更懂知识、懂道理、懂风雅,却也逃脱不了封建社会对她的束缚。面对婚姻和爱情,她大胆地争取过,想要勇敢地自主选择结婚对象。可是,她并没有完全摒弃封建思想的影响。选择方鸿渐不外乎是在社会常理中选中了一个条件较好的人。而曹元朗更是她借家庭之势扶持的一个“好丈夫”。作为一个出场女性角色中文化程度最高的那人,她反而是最落入俗套的一个。明面儿上,她钟情与诗学文雅,最是高雅之人。可实际上,又是她活出了一个活脱脱的旧社会太太的样子。婚前,她心胸狭窄、工于心计,婚后,又贪婪虚荣。书中,男人们在聚会上开始互相抬举自己的太太,苏文纨也对自己优于他人而感到沾沾自喜。在这个份上,虽然苏文纨是当时远渡重洋拿到了正经博士学位的优秀知识份子,但她依旧是一个男权社会中只依附男人的传统女性。
二、唐晓芙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伤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村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2]唐晓芙这一角色自打一出现便备受偏爱,是剧中唯一一个干净纯洁且又美好的女性角色。“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个真正的女孩子。”[2]她独特在纯洁美好却也因此一手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她出于与表姐赌气阴差阳错地与方鸿渐交情越来越好,却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拒绝方鸿渐时,她一方面把话说得很绝情,一方面又暗自希望方鸿渐能再低头争取。当她说出“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2]时,不仅给了方鸿渐一记重创,也给自己留下了伤痕。
她追求地是新时代理想化的爱情,像是期待着美好单纯的大学生活一样,对爱情保持着最单纯的期望。唐晓芙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又是个法律顾问,把她教得机灵可爱,还给予她交朋友的自由。这一切都切中了我们对当时的知识份子的期望,聪明、天真、活泼且充满朝气。未经世事的美好难免有些幼稚,唐晓芙一心追求纯真无暇的爱情而矫枉过正。这便是新时代青年实践经验过少容易造成悲剧的普遍原因。
三、孙柔嘉
孙柔嘉是由父亲托付给赵辛楣奔赴三闾大学的一行人之一。她善于审时度势,可时不时也让人分不清她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不仅跟随着赵辛楣一起投入了工作,还乘机和赵方二人拉近了关系,争取到了许多利益。仅仅是她二人的随口一提,她便抓住机会请求他们帮助自己争取到了差旅费。虽然不免有疏漏,大体上还是一个懂事、能成事的人。
在三閭大学工作时,她能和自己讨厌的室友大方相处,也懂得在需要求助的时候请人帮忙,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谁,可谓是一个聪明人了。面对陆子潇的追求和方鸿渐的疏远,她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自己的“傻”使方鸿渐落入了她陷阱。她的傻正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的最佳印证。不像苏文纨那般直接,她借装傻更为高明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即便赵辛楣和方鸿渐这些男人们在刚刚认识她的时候便抱有怀疑,还是选择相信她、帮助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把她所要猎获的对象都看透了,之后再以猎物的形象去引诱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她会对连孩子也骗不到的鲸鱼故事表示惊讶,对所有人展示柔弱的姿态,受到学生的欺负后以退为进来请别人替她声张正义,甚至于连如何处理别人的情书也要向方鸿渐请教。结婚前她用示弱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结婚后慢慢流露出小气专制的脾气。她和方鸿渐的婚姻逐渐被生活磨成了一个围城。至此,她觉察出了丈夫的想法,更害怕成为当时失去丈夫的女人,一心想要压制住他。方鸿渐的软弱迟钝也是导致孙柔嘉的前后转变重要原因。围城可以是任何形态,不过大多都由自己一手造成。
总结
正如学界流传,钱钟书的叙事风格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刺破一切矫情和虚妄。“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2]书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不外乎是在追求内心对生活的期待,但是她们大多处处受限,只能寄希望于男性。没有一个真正独立的机会。于是,从一个围城逃出后又进入了另一个围城。
参考文献
[1]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钱钟书. 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王晓明.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4]王进庄. 女性文本中的家庭影像[J]. 中国文学研究,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