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向左,人间向右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tale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学芸中篇小说《天堂向左》(《北京文学》2018年第5期)女主人公朱千叶活着的时候,念念不忘当年的恋人老聂曾经说过的“天堂向左,人间向右”这句话,并因此留下遗言说“死了出门要向左转”。然而很久以后,已经身为小官僚的老聂却怎么都不记得自己年轻时曾经说过这句话。他甚至惊讶于千叶“还想上天堂”的愿望——在他看来,他们之间若干年来的情感纠葛,以及千叶这辈子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在印证她的深重罪愆;如果她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女人,就不应该有死后“上天堂”的奢望。而千叶的所谓“原罪”,归根结底就在于她的不甘平庸、耽于幻想,以及不切实际却又并不纯粹的理想主义。几千年来宗教和文化的潜移默化,已经让我们习惯于将“天堂”与“地狱”视为一组截然相反的概念,就像“左”与“右”的对立,而在千叶(大概还有曾经的老聂)心目中,与“天堂”相对的却是“人间”。或许我们不能通过简单的代数思维在“人间”和“地狱”之间划等号,但对于一辈子都不曾放弃追求自己心目中“天堂”般生活的千叶来说,“人间”显然因充满了不如意而显得格外可憎。她的所谓“理想”并不崇高,充其量不过是想要摆脱自己所厌恶的农村出身和被抽调进临时单位的处境,真正过上“吃公家饭”的生活。她也曾在单位里表现得像个“文艺青年”,但是,把土气的名字改来改去、戴“只是装饰物”的眼镜、力求表现得像城市姑娘,或是无比留恋“在宾馆办公,有专门食堂”以及可以经常去郊游、游泳、跳舞、朗诵诗歌、看展览、参加读书会的“幸福”生活,在这种种行为之间渗透的是虚荣的气息。
  小说中的“我”和千叶处处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当初同样是被抽调,却时时处处表现得与世无争,用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业余时间里与“砖头厚”的书为伴。尽管“我”对千叶的种种行为颇不以为然,“她如果向左,那我就一定向右”,但是千叶说去就敢去西藏的举动,也曾经给不满于自己沉闷性格的“我”以很大触动。“去西藏”是《天堂向左》中几位人物命运的转捩点:千叶因此沦为农民,一辈子都在底层挣扎,与心目中的“天堂”生活渐行渐远;“我”的沉闷和“不争”却给自己带来了工作和生活上的转机,以至于多年后被并不甘心的千叶评价为“蔫人出豹子”;至于老聂,他原本被困在一场出于功利目的而缔结的婚姻之中,想借此机会摆脱缺乏感情的人生悲剧,却在千叶最需要他的时候决然离去,扮演了一个负心汉的可鄙角色。
  “我喜欢别人喜欢我,我天生性子活泼,喜欢热闹,热爱一切文化文艺活动”,这是千叶对自身性格的清醒总结;而“走在人群里,我能暂时忘掉身份”,则一语成谶地概括了她人生悲剧的根由。尽管她的后半生一直都在为“假如我当年不去西藏,你的那种生活就可能属于我”而耿耿于怀,尽管她出走西藏的动机相当复杂,并非纯粹出于理想主义的追求,还带有对转正名额胜券在握的志得意满,以及试探、衡量老聂这个有妇之夫对自己态度的目的,这个女人费尽心机地同自己、同社会、同人生纠结斗争了几十年,在得知自己大限将至的时候仍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仍然坚持“死了出门要向左转”,以一种决绝的姿态抛弃人间的种种不公,去往心中的天堂。
  除了“宾馆办公”和“专门食堂”,更让朱千叶留恋不已的是机关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符合一个“文艺女青年”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而对于宋小词《固若金汤》(《当代》2018年第4期)的主人公秦江南来说,每天管两顿饭、有双休日和加班费、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冷暖空调可以“敞着开”的事业单位简直就是“天堂”。即使只是个临时工,家庭生活的窘迫和求职经历的坎坷也足以使她对现状感到满足,并在正式员工的歧视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忍辱负重、谨小慎微地生存下去。《天堂向左》中的“我”感慨“吃公家饭的人都高人一等,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福利”,而《固若金汤》则更进一步说明,同样是“吃公家饭”的人,也会分出三六九等:官大的比官小的高一等,公务员身份的比一般事业编制的高一等,财政全额拨款的比差额拨款的高一等,有编制的比没编制的高一等。这种“等级制”,在宋小词的笔下得到了形象而辛辣的揭露:在食堂里,领导用小圆桌,有正式编制的员工用长条桌,而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们则只能委屈在逼仄的火车座上。正如小说的题目所言,机关单位里那种“旧时衙门”的感觉、那种给人带来沉沉压抑感的森严等级,以及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都像是在人的心里构筑起一座座相互提防、固若金汤的城池,厚重的城墙城门背后,掩藏着无数的阴谋诡计、勾心斗角。
  以秦江南、兰大懋为代表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临时工们,处于单位生态的最底层。介于“体制内”和“体制外”之间的尴尬身份,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报酬不成比例,无法获得与正式员工同等的福利待遇、往往成为办公室政治和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随时面临失业的危险……但就是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却被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秦江南们视为“天堂”。对于“人人生而平等”的常识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漠视与反讽。于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上演了:在分配绩效奖的时候,体制内的每人拿到一万五千块,而兰大懋只拿到了秦江南等人匀出来的三千块,但他却依然如获“意外之喜”,还要从中掏出三百二十块钱请客庆祝。这种含着泪水的苦涩笑容我们似曾相识,它原本只应该定格在老艺术家们解放前拍摄的黑白电影中,却在今天一个个人浮于事的机关单位里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现。如果说这些工作中遇到的不如意还只是让人心里感到膈应,让人饱尝无奈或者愤懑,那么,在荆棘丛生的险途上,还埋伏着远为凶恶的魑魅魍魉。以权力为春药、向下属单位女临时工疯狂猎色的马博文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副处长,而作为危机公关的手段、将一切负面新闻都归咎在临时工身上的决定,则是全体在编员工以“民主”的名义和形式集体做出的决定。正如孔雀开屏的绚烂只能暂时遮挡其屁股的丑陋,所谓“天堂”的光鲜亦无法掩饰其本质的冷漠与险恶。
  关于“天堂”的想象与现实的无情,我们还可以从吴君的《离地三千尺》(《人民文学》2018年第4期)窥探一二。这个写深圳移民之梦的中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部曾在网上赚得无数点击率的《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只不过当年慕容雪村讲述的是一群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怀揣创业之梦的年轻人的故事,吴君呈现给我们的,却只是一个十六岁到深圳、四十五岁在深圳去世,为了获得深圳户口而凭借惊人的毅力与癌细胞肉搏的农民工的凄惨遭遇。就像那些几个多世纪前怀揣“美国梦”横渡大西洋来到新大陆的清教徒一样,李成库为了深圳户口苦苦挣扎二十九年,终究未能梦圆;而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跟踪报道却让他一家成了网红,他“还能活多久”的悬疑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他出生在深圳的儿子李回自诩为“深二代”,无法接受故乡的土气,天然地认同国际大都市里“天堂”般的现代化生活,终日沉迷于跑车(其实只不过是一辆摩托)所营造的炫酷感之中,工作的目标只不过是换取到欢乐谷乘坐过山车的机会。两代移民价值观迥异,最终迎接他们的命运却殊途同归,孜孜以求也好,“无所谓”也罢,都无法被城市真正容纳。“李回总是幻想有朝一日,他驾驶的摩托在堵得水泄不通的大道上突然升起,随后在惊讶的表情和喊叫声中,拔地而起,在城市的上空自由翱翔,而他直奔着彩霞的方向而去,在上空看着自己的地盘。”对于“飞升”和“上帝视角”的渴望,仿佛离地三千尺,无根而又略带眩晕的飘荡感,實在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巨大而普遍的隐喻。“深圳梦”恰似“中国梦”的缩影,无数人的“深圳梦”、“北京梦”、“上海梦”……共同完成着“中国梦”这幅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壮美的拼图。如何在让梦想成为现实的奋斗历程中实现文学的价值并充分发挥文学的作用,是摆在每个中国作家面前的切实任务。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重提八十五年前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的那个著名论点——“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用文学的形式彰显时代重任的艰巨与伟大,用现实主义文学的航标灯照亮漫漫航程中的漩涡和暗礁,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王方晨
其他文献
芙蓉街以变身活在历史的岁月里,说它是一条古街,是它遗落在典志里不同时期的记载,变幻着不同的身姿,与风云打个照面就转身离去。1934年的《济南便览》是一面镜子,从这里看,它是一条百货街,珠宝琳琅,间杂几家出版社和报馆。如果往前推至晚清,它是应试举子的必经之道,更应该是一条文化朝圣的街,应该有客舍牙店,书楼茶肆。如果往后推,在1934至1948的14年间,它是一条骚动的街,街面上谈论着家国沦丧,奴役与
期刊
那场风之后,一个放羊老汉失踪了。人们最后找到了那五只羊羔,两只夹在石头缝里,一只挂在树枝上,一只伏在房顶上,还有一只是从干枯的老井里找到的。这些羊羔都活着,眼神依旧像贤惠的女人一般温柔,咩咩地叫着。它们甚至都没受伤,柔嫩的骨头好像在风里变得轻软而富有弹性,被风吹着飞到一处地方又一处地方。老汉的女人对着羊哭,叫着老伴的名字。她比老汉年轻,但好像在几天之间,就变成老太婆了。老太婆是个陌生的器官,隐藏在
期刊
介入的勇气与负责的叙事  马 兵  准备这期稿子时,赶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其一是恰逢社会各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不知不觉,新时期文学已经走过了四十载的岁月。遥想四十年前,正是文学唱响改革的先声,不但全面参与社会讨论,与时代保持敏锐共振,而且堪称为民众立言、传递民声的最佳载体,其时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接连潮涌,《班主任》《伤痕》《人到中年》《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乔厂长上任记》《祸
期刊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冬,临近春节的一个雪夜,位于山东、河北交界处的德平县境内,发生了一桩离奇的命案。  这桩命案,与一段奸情有关。  这年秋天,城北燕屯村的菜贩子燕小利去章丘贩葱,想乘葱最贱的时候买进,窖存到年底,卖个好价钱。本来他要七八天才能回来。但他刚到德平县城就丢了钱,只好当天晚上返回了家。没想到,恰好把新婚妻子和邻居赵五堵在了被窝里。  燕小利要和赵五拼命,但赵五人高马大,一脚把他踹
期刊
一  王大强直到很多年后才对我说,当年是他对不起李师师。李师师的事你还记得吧,王大强抬头看一眼我说。我说李师师的事我怎么会不记得,他一听就笑了。笑过之后,他从兜里摸出一根烟点上,狠狠地抽了几口,房间里很快就云雾缭绕起来。突如其来的沉默让我有点不适应,我就那样眼皮也不眨地看着他一口一口地对付那支香烟,直到他艰难地吐完最后一个烟圈,他才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我。  王大强是在一个喧闹的饭店里对我说这
期刊
小莫是晚上抵达凤凰的。这也许是他寻找苏杭的最后一站。这之前他去过很多地方,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打听过一个叫苏杭的女孩,一个想做歌手、在酒吧里唱歌的女孩。他把照片给他们看,一般都是说没太注意,然后摇摇头;但也有的人会说,见过,但好像早就走了;有的人还会多加一句,“歌唱得挺不错的,好像刚刚才走。”于是他就后悔自己怎么又迟到半步,就继续走下去。有时顺着别人提到的不确切的地点,有时候是按照自己的感觉,走了
期刊
马笑泉《直拳》,《长江文艺》2019年第2期。《直拳》和老舍的《断魂枪》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在文化立场上又有着本质的区别。《直拳》中的比对有两个,一是赵振武表演式的花拳绣腿与野路子的打架阵势相互碰撞,二是赵振武师兄弟对传统武术的理解分歧,进而思考传统武术面对的现实问题。这类问题的揭示,符合马笑泉的“江湖”维度,江湖是一个空间内的价值碰撞与行为评判,江湖包含了社会圈子所包含的所有矛盾与规则。小说中的张
期刊
事隔两年,已经很少有人会再想起安徽来的女工马红。对于纺织厂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漂亮姑娘就像是一场飓风——来势虽猛,却终究留不下半点痕迹。齐林或许是最后一个还能记起她的人。在秋日的一个午后,他坐上了一架西去的飞机——他要去看她。  去看马红的念头起初只是一粒种子,无数个马红的名字像星星一般布满天空,来往反复,却又飘忽无踪,让齐林不胜烦扰。醒来后,齐林躺在床上睁大双眼茫然看着窗外的天空,天空上黑漆漆的
期刊
1  凌晨,我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  我猜有事发生,而且跟我有关。果然,还没进办公室,就听见科长叫我名字。  科长告诉我,他死了,夜间自杀,发现时已经死亡几个小时,死因不明,只留了一张字条,说是希望老婆把日用品带回。  我打了个寒颤。今天是他出狱的日子,他盼了多年。昨天咨询完,他起身离开,看了我一眼。那双眼睛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一直垂着,临走时礼貌性地或者是故意地,看了我一眼。当时,我就觉得这眼神有
期刊
主持人语:20世纪中国文学史,小说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市場经济发展,小说似乎已褪去它耀眼的光环,从社会文化中心位置滑向边缘。然而,可喜的是,从近期刊物来看,小说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无论是对于人物的塑造,还是对于环境的描写,都体现着小说持续迸发的生命力。本期四季评我们邀请了苏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奚倩、李珊和张琳琳进行点评。奚倩从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切入,认为人物始终在小说中占据中心位置,体现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