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与托尔斯泰笔交往之文化解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辜鸿铭是中国晚清民国期间充满象征意义之儒学殿军、封建宿儒,他早年游学西方却最终服膺中国儒家文化。辜鸿铭曾与世界名流俄国伯爵托尔斯泰有过一次笔墨之交。他们之间的交往远远超越了个人私情,小而言之,这是中西文化保守者的不谋而合;大而言之,乃是儒家文化与希伯来文明的惺惺相惜。这个中西之交的典型案例无疑为我们今日反思传统、对话东西、审视文明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历史依据。
  关键词:辜鸿铭;托尔斯泰;中国文化;西方文化
  辜鸿铭(1857-1928),字汤生,英文名Ku-Hongming,别署汉滨读易者, 1857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早年,他祖籍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其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能讲英语、马来语,其母亲则是欧洲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在这种家庭文化背景下,辜鸿铭天生有一种对语言的敏感。辜鸿铭13岁开始他游学泰西,通晓多种语言,获得多个博士学位。1880年,辜鸿铭学成返回槟榔屿,时年24岁。不久后,辜鸿铭结识汉语语法学家马建忠,二人一见如故,晤谈多日,辜氏遂倾心中华文化,穿汉服,蓄长辫,博览四书五经。中法战争期间,经赵凤昌引介,辜鸿铭入张之洞幕下,负责洋务文案与翻译,同时不遗余力的抨击西方列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这期间他向西方世界译介了多种中国经典。
  辜鸿铭早年虽浸淫西学,但最后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偶然。一方面是作为华侨后代的他骨子里就有一种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另一方面,列强入侵中国给人民带来种种灾难,特别是一战期间,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创伤,他认识到西方文化没有出路,只有中正平和的儒家文化才是拯救人类之不二途径,这使得他身上有种深深的中国儒家传统士大夫情结,以至于在辛亥革命后被蔡元培请上北大教席时,他仍然留着辫子,穿马褂长袍,为女人缠足辩护、为一夫多妻制辩护,成为北京城一道异样的风景线,当时西洋人有“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可不看辜鸿铭”一说,辜鸿铭以其学识渊博、行为乖戾、清高狂狷而成为一代名士。
  在世界近代史上,辜鸿铭与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有过一次笔墨之交。1904年,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俄战争爆发,战争给交战双方以及中国都带来严重的伤害,俄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至始至终都在谴责这场旷日持久的帝国主义战争,特别是谴责了自己祖国所属的沙俄政府,这种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获得了世界的广泛好评,也给中国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1905年,中国学者张庆桐致信托尔斯泰,称他为俄国最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1906年,辜鸿铭将自己的两部论著《尊王篇》 和《当今,皇帝们,请深思!论日俄战争的道德原因》通过俄驻上海总领事勃罗江斯基转交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收到辜氏的书后,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写了一篇长信公开发表,题目即《与一个中国人的通信》。在这封长信中,托尔斯泰谴责了包括俄国在内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褒扬了中国人民“不以暴力抗恶”的优良品质, 并表达出对中国圣贤文化的强烈好感,托尔斯泰说:“我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要起一种重大的变化,我并且相信在这个变化中,中国将领导东方民族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份长信发表后,在东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纸贵一时,德文版《新自由报》、法文《欧罗巴邮报》、英文《世界周刊》等纷纷转载,在中国,刘师培的《天义报》、夏瑞方《东方杂志》等刊物也进行了转载或节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时的民粹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
  两年后亦即1908年8月,适逢托尔斯泰八十寿辰(托尔斯泰生于公元1828年8月28日),辜鸿铭受“亚洲太平洋协会”委托为托尔斯泰草拟一篇祝寿文,这篇寿文文采斐然,感情真挚,对托尔斯泰的道德文章和人道精神极为推重,表现出中西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莫逆之心,以下是全文转录:
  今日我同人会集,恭祝笃斯堆八秩寿辰。窃维先生当代文章泰斗,以一片丹忱维持世道人心,欲使天下同归于正道,钦佩曷深。盖自伪学乱真、刍狗天下,致使天下之人汩没本真,无以率性以见道。惟先生学有心得,直溯真源,祛痼习而正人心,非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者欤?至若泰西各国宗教,递相传衍,愈失其真,非特无以为教,且足以阻遏人心向善之机。今欲使天下返本归真,复其原性,必先开民智,以祛其旧染之痼习,庶几伪学去,真学存,天下同登仁寿之域焉。今天下所崇高者,势力耳,不知道之所在,不分贵贱,无有强弱,莫不以德性学术为归汇。今者与会同人,国非一国,顾皆沿太平洋岸而居,顾名思义,本期永保太平。孰知今日各国,专以势力相倾,竞争无已,匪特戕贼民生,其竟也,必至互相残杀,民无噍类。故欲救今日之乱,舍先生之学之道,其谁与归?今之所谓宗教,如耶、如儒、如释、如道,靡不有真理存乎其中,惟是瑕瑜互见,不免大醇小疵;各国讲学同人,如能采其精英,去其芜杂,同一天下之宗教,然后会极归极,天下一家。此真千载一时之会也。同人不敏,有厚望焉。是为祝。
  这篇祝寿文,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批判了当时的所谓文明,“伪学乱真、刍狗天下,致使天下之人汩没本真,无以率性以见道”,“伪学”即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达尔文主义、民主主义革命等理论,认为这些学说湮没了人性之本真,从而导致“以势力相倾,竞争无已,匪特戕贼民生,其竟也,必至互相残杀,民无噍类”,“噍”本意是咀嚼,“噍类”引申为活物,“民无噍类”是说人类互相残杀,死伤殆尽;第二,表达了辜氏对托尔斯泰学说的认同,并用儒家思想来诠释托尔斯泰主义,“惟先生学有心得,直溯真源,祛痼习而正人心,非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者欤”,“人能弘道”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人是道义之主体,人通过道德心之自我扩充和完善来弘扬大道,而不是被动的以大道精神来弘扬人性,在这个意义上,托尔斯泰的道德良知学说与儒家心性论是相通的,所谓“使天下返本归真,复其原性”,正是儒家孟子一派心性论之核心;第三,表达了辜鸿铭对当时世界宗教诸教归一、世界大同之憧憬,“今之所谓宗教,如耶、如儒、如释、如道,靡不有真理存乎其中,惟是瑕瑜互见,不免大醇小疵”,他认为基督、儒教、佛教、道教等宗教都有对普遍真理之追思,所谓差别只是瑕瑜互见,大醇小疵,人们应该“采其精英,去其芜杂,同一天下之宗教”,最终实现“会极归极,天下一家”之大同世界。
  这篇洋洋洒洒的祝寿文中,表现了儒家士大夫与西方虔诚基督徒的惺惺相惜,是中西文明的一次不谋而合,这无疑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中西文明冲突说、黑格尔主义等理论的有力回击,辜鸿铭与托尔斯泰的莫逆之交为我们今日反思传统、对话东西、审视文明等诸多研究领域提供了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1]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 (俄)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书信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3] 辜鸿铭.辜鸿铭文集[M].黄兴涛编.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智福(1982-),男,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黑河学院。)
其他文献
项目背景与动因北京全面实施“首都设计创新提升计划”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业态,也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市设计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了建筑设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日前联合发布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公告。《大纲》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r failure of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will badly influence machining quality.Because of discontinuousness of the milling process,dynamic
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六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但经
上海经济转型的产业结构,要通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方针来提升产业能级。操作思路是:拓展现代产业、培育引领产业、创新传统产业;发展优
2006年底前,我国将全面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然而当前服务贸易外汇管理仍侧重对资金流出环节进行规范,对资金流入环节尚缺乏完善的制度安排,非法资金有可能通过服务贸易渠道
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树立大语文观,也就是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难以开展有形、有声、有色的立体语文教学。但通过多
梁小民简介著名经济学家。1943年出生于山西。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现任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
2152公里的长途跋涉,穿越中蒙俄11个大中城市和边境口岸,中蒙俄三国车队从天津港出发,沿亚洲公路网3号公路,经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终至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
在被称之为后危机时代却频现各国政府对己国之经济施以援手的今天,印钞、发债、借钱、货币战争等等之词已成为全球的主题,泛滥的流动性流向全球。而中国尽管顶着世界复苏龙头的名号,但实则一面是久控不下的楼市、暴涨的资产价格,连曾经寻常百姓家的大蒜也成为爆炒的对象,加之热钱的不断流入,通胀预期使得人人都在寻求避险投资。另一方面,在外需不振,消费未见起色,仍靠投资驱动的局面下,维持现有的货币政策无疑又似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