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认证及缩减课时背景下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深化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缩减课程学时数是学生减负和发挥学习主体能动性的必然选择。《材料力学》是岩土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针对其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进行了研究,以期用较少的课时教学活动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关键词】材料力学;工程教育認证;教学改革;岩土工程
  Abstract: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ourse hour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students to reduce the burde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the learning body. Material mechanics is the core cours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studies its course objective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with less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material mechanics;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teaching reform,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相关前期课程的学习基础上,一般的工科本科专业都需进行《材料力学》课程学习。材料力学更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后期结构工程专业学习《结构力学》,岩土工程专业学习《土力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后期《载荷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必须对《材料力学》进行严格的教与学。但在减负减学时前提下,如何保证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及课程目标能较好的满足岩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是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在学习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2,3],参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2018版)》要求,结合我校岩土工程专业人才定位、以及《材料力学》教学体会对该问题加以简单探讨。
  1、岩土工程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目标探讨
  工程教育认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既以学生全体为对象,以毕业生应具备的各项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用以组织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加以不断持续改进。它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成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专家的教育保证。我校岩土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线土木工程师,进而研究确定了该类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构成,进一步通过专家访谈、结合用人单位意见、学院学术委员会意见和授课教师意见,最终确定了我校岩土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指标点体系,其中《材料力学》对应四个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因此也就确定了《材料力学》有以下四个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土木工程实际问题,如构件的强刚度计算,压杆的稳定性计算。课程目标2:对于具体的土木工程构件,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物理、数学知识和材料力学原理,如几何模型的抽象,约束的简化,载荷的简化;又如原始尺寸法、平面假设、强度理论的应用,以准确表达构件变形形式。课程目标3:能够基于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形类型及相应的内力分布特点,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等,分析复杂工程构件问题的解决方案。课程目标4:熟悉万能试验机的功能,初步领会其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流程、应变片粘贴和连接、应变仪的使用,确定验证材料力学相关理论正确性的试验方案,搭建实验,领会实验流程并操作仪器,采集数据,形成报告。
  2、《材料力学》的教学内容及课时探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必然具有其独特的学科价值,也必承担着推动学科自身发展的使命;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又承担着承上启下、特别是启下的课程作用。在国家加大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宏观形势下,以教育部学科高指委颁布的《材料力学本科教学大纲》为蓝本,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制定符合本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教学内容,关于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探讨从未停息[4],在此认为,一本院校合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在基本保留《材料力学》自身学科价值的同时,更要能体现作为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一环的专业基础价值,方能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的《材料力学》课程目标,所以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主要是由这两方面决定。
  2.1《材料力学》的学科价值
  法国人纳维埃于1826年出版了一部以《材料力学》命名的著作,该著作明确以杆件的强度、刚度为研究对象,应用其他学科从未用过的研究方法,既从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及静力关系三方面协同解决变形体的力学问题,从而将人类对该问题的认识从文艺复兴之前的经验主义泥潭中带了出来,同时也一举奠定了《材料力学》的作为固体力学鼻祖学科的学科地位。即使是现代的固体力学,如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甚至是有限元技术等,所运用的主要力学理论研究方法仍然是这三个层次,只是上升为平衡、几何偏微分方程及本构关系。   2.2《材料力学》对岩土工程专业的价值
  虽然《材料力学》中基本变形的理论成果都是基于平面假设得到的,属于一门实用学科,但其概念明确,理论结果简单,应用起来自然方便。岩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涉猎广泛,对力学基础要求相对较高,《材料力学》的内容及特点可以较好满足本科生较快进入专业学习。如内力图的快速绘制是学习《结构力学》及《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基本功,熟悉材料的力学性能是计算结构极限载荷的基础,应力分析及强度理论是《土力学》分析承载力及稳定性的重要理论依据,剪切与挤压是基础设计及结构连接强度计算的基础,材料力学中得到的内力分布规律是学习《载荷设计》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总之,《材料力学》在岩土工程专业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2.3合理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探讨
  由上述讨论可见,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会对杆件进行刚度、强度、稳定性计算,还需对材料的力学性质,点的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有较为深刻理解;其次,鉴于岩土工程专业的《结构力学》中,力法重点是莫尔积分法,而对非线性材料只能使用单位力法,可原力系作用下的微变形位移需随时推导,再者《结构力学》研究对象绝大部分限制于杆件,所以能量法中,对于非线性材料的一般构件(不一定是杆件),显然内力直接求偏导的卡氏定理用着更为方便,所以卡氏定理需要讲;最后,建筑构件中承压情况很多,所以欧拉公式也需讲授。鉴于《材料力学》为岩土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其课时为优先满足课程,所以合理的教学内容及课时为:轴心拉伸(压缩)变形及材料性能(8h),扭转变形(6h),彎曲变形(14h),剪切和挤压变形(2h),应力分析理论(4h),强度理论(2h),组合变形(6h),压杆稳定(3h),应变能及卡氏定理(6),相应的课程实验主要是利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压,扭转,纯弯曲,测E和G实验,以及开放性自主试验。
  3、《材料力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探讨
  我国高校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受前苏联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即偏向于学科教育,主要关注知识传授和学科内涵的建设。然而,工科专业最终必须面对具体的工程实践的检验,尤其岩土工程往往都是百年大计的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使用寿命长,所以降低建设成本,保证施工及交工后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再者,中国土木工程走向世界是发展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培养的土木工程人才理应是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且能够被世界认可的专业人才。所以,岩土工程专业的材料力学的教学理念,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理论的推演和知识的传承,更要重视知识所挈带的能力内涵的拓展和培养,以达成课程目标和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千变万化,甚至每个教师都可以有自己的方法和风格,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是,该方法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地实现《材料力学》的学科价值和专业价值,是达成《材料力学》课程目标的必充条件,因此该门课程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解决固体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或者说是思想,既从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关系三方面考虑固体力学问题,课程中这种思考方法的宏观体现是在各种基本变形内力分布规律的理论推导环节,这一思考方法的细微用处可能小到回答一个小问题、甚至是一个小填空题。所以前面讲述基本变形的几章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来讲。其次,材料力学是学生遇到的第一门变形体力学,所以应让学生逐步加深明白什么是物体变形,为此,可以多对照物体位移,多关注求解或者推导应变的变形图绘制。再次,摩尔的应力分析理论是《材料力学》的重要理论精华,在整个固体力学中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强度理论属于塑性力学的范畴,也是重点和难点。以上诸点共同构成了材料力学的学科价值和专业价值,也是各项教学活动、任何教学方法都需以特别关注的重点。
  4、《材料力学》考核方法的探索
  由前述材料力学的课程目标可见,与传统学科培养模式下的课程目标比较,二者显然有巨大差别,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对土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而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方可得到提高,同样学生的能力也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才能被全面客观的评价。所以,目标导向下的材料力学考核方式及内涵应该有所调整。
  传统的材料力学课程考核方式是:A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主要由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决定;B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20%,主要是由学生的出勤和作业情况决定;C实验成绩占比为10%,主要由学生的实验报告决定,由上述三方面构成课程总成绩。不难看出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看重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造成的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课上不好好听,课下抄作业,考前搞突击,60分万岁。
  因此,考核改革总的思路是:A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且考核的重点除了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应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相关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表现。B增加材料力学大作业环节,以锻炼解决综合性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C提高实验成绩占比。具体的总评成绩构成为:期末占20%,平时60%(课后作业+大作业+课堂表现+考勤),实验占20%。
  总之,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校岩土工程专业得到专业认证组专家的肯定,《材料力学》教育教学也经受住了考验,尤其是通过成绩考核内涵的的改革,不仅满足了专业认证的核心要求,更是得到了大部分学生认可,也极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晓亮,武春霞,杨文姝,王彦明.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广东化工,2020(22):182-183.
  [2]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4(1):42-47.
  [3]王怀文,计宏伟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工科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20(6):42-44.
  [4]王明禄.材料力学课程知识体系调整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2):90-92.
  作者简介:
  刘新龙,1965年8月出生,男,汉族,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教研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内独具个性特征的文化个体,是特定区域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表现,主要包括地方民俗文化、地方红色文化、地方传统文化等,地方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传承地方文化是彰显文化自信的前提,理性坚持文化自信又要求我们挖掘地方文化,合理传承地方文化。  【关键词】地方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越是优秀的文化,越能够在一个国家、民族命运攸关之际,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
期刊
1引言  气体发生剂是指燃烧后产生大量气体的物质,主要由产气剂、氧化剂、催化剂、冷却剂、粘结剂等组成[1]。气体发生剂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军事领域中,在火箭推进剂、固体导弹弹射装置、太空安全气囊、无人机和航天器软着陆、低密度炸药[2]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民用领域中,在汽车安全气囊、民航应急安全滑梯快速充气、快速灭火、铁路运输紧急制动系统[3]、果蔬保鲜[4]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高铁技术
期刊
一、案例背景  “维护秩序”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中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为“遵守社会规则,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维护秩序”作为其中一小分支内容是完善整体单元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主要以引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秩序”為导入,促使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明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良好社会秩序靠大家维护。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教师在介绍本单元具体内容时,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已成为核心课程,要求高中地理老师确定创新思维概念,改善教学模式,确定学生的工作重点,扩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和建设。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在高中面临进入大学的压力下,除了发展知识外,还必须集中精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将来的学生学习打下基础。高中地理教
期刊
【摘要】所谓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数学的建模以及运算等各种能力,数学建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数学学科,通过建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而且他们的数学基础不太好,所以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实力,注重对中职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对中职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培养进行了探究,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数学建模;核心
期刊
【摘要】校园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则在无形中起到“育人”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来看,颇有“千校一面”趋势,校园雷同现象普遍,缺乏个性与新意,难以彰显文化特色。因此,在开展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过程中,笔者尝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背景,指导学生以校园空间为载体剖析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反思不足,创新方法,打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空间,增强师生体验,这对于平面设计
期刊
【摘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地位与作用,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要实行党组织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真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已经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课程思政;情感共同体;共情;对分课堂;应对策略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
期刊
【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说,处于人格分化的重要阶段。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一些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正在影响着高中生。再对高中生的教育过程中,不管是家长、教师,还是我们学生自己都忽略了对健全人格的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人格”的内涵,以及在高中生教育过程造成学生人格缺失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地探讨了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的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的目标树立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生;教育过程;目标
期刊
【摘要】在高中生需要学习的所有科目中,数学这一科表现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度重视,且该科目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独有偶,信息技术同样强调应用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中则大量应用了数学知识。本文将以高中生为切入点,探讨数学知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  引言:  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建设水
期刊
【摘要】教师要分析“翻转课堂”解答大学英语知识的优势,对微课教学进行讲解英语知识上的教学研究。通过引入微课视频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处理“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解答课后习题材料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在探究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学习思维引导的立场中,应用“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于大学英语教学环节及流程规划中,实现大学英语讲解学生学习方法和英语基础知识上的科学性,运用教辅材料增强短视频形式微课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