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探究,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关键词:科学探究;化学教学;学生;老师;科学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69-01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积极向前推进,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据此所编教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新的教科书要求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尤其是理科的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提倡和规定学生应参与和体验自然规律发展的过程,并建构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掌握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与我们过去通常把规律作为定律放在学生学习前面,他们的任务只是验证和接受的教学理念是很不相同的。
一、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探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要求把学生看作“小科学家”,这样,“教学过程便成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学术性的创造性活动”。探究性学习侧重的是从教学方法角度来展开探究学习理论,由于探究学习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更具体适用,因而受到了大家的重视。
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探究技能呢?伊若大学的萨齐曼(J.R.Suchman)提出了“探究训练”教学模式。将探究训练分为五个阶段:呈现疑难情景、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分析探究。他希望学生经常产生疑问——“为什么事物会这样发生”,希望学生为解答疑问能合乎逻辑地获得资料和加工资料。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探究,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在探究中,既可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经验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化学有关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也可由老师给出研究课题。不管问题的来源如何,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即学生应该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要表现在积极的质疑,独立提出猜想,制定探究计划,设计与控制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得出初步的结论,并适时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对探究中出现的失误进行补救修正,以及对探究结果的积极交流上。
二、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探究的比较
(1)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探究的共同点
1 科学探究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问题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
2 科学探究需要事实和依据。问题经常在现象(事实)的观察中被提出,对问题可能的答案所作的猜想和假设,需要事实和依据的证明。收集和处理事实和依据也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
3 科学探究需要作出科学的解释。猜想和假设就是一种解释,处理事实和证据要提炼出解释,评价后常常要修改和发展解释。科学解释是人们的一种认识,作出解释要运用一些科学知识和方法。
4 科学探究需要评价。对问题作出评价:是否是科学问题。是否是新的问题,是否是有价值的问题,是否是可探究的问题。对猜想和假设要进行评价:是否有根据,方法是否合理等。对证据要作出评价,对有证据提炼出来的解释也要评价。评价应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
5 科学探究的进行要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事实和证据的处理,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还要运用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如想象、猜测等。
(2)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探究的区别
1 科学探究的主体。科学研究中科学探究的主体是科学工作者,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二者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各自的主观条件,尤其是知识能力的不同。如果把科学工作者的认识能力作为化学科学认识能力的高级形式,那么从广义的化学科学认识能力来看,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只能是化学科学认识能力的初级形式。这种初级、高级形式的差异表现在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表现在对科学仪器的使用上,表现在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运用等方面上。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差异。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在认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自觉的认识和掌握科学方法。
2 科学探究的对象。学生的探究对象主要是化学基础知识,科学工作者的探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学生所探究的化学知识,相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已知的,是从前他们作为探究对象的一部分,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是学生当前要探究的对象。因此,从科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来看化学教学中学生所探究的化学知识只是科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并且这部分知识已被科学工作者所认识。这部分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都只能是最基本的和初级的。
3 科学探究的手段。科学探究的进行离不开一定的科学手段。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科学手段的使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性认识,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简单的试管实验,定性的观察沉淀生成的快慢,以此来比较物质在不同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得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而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可以用同位索示踪法通过实验定量的测定每一时间间隔同位索的改变情况,定量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差异。试管实验和同位素示踪法所用的科学仪器相比,虽然都能说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试管实验要简单和容易得多。
4 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过程虽然也要合作,也要集体攻关,但相对来说,这种探究是科学工作者独立进行的。而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除了同伴的配合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是随着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增强,独立探究程度逐渐增大,教师指导的成分相对减小而已。
关键词:科学探究;化学教学;学生;老师;科学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69-01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积极向前推进,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据此所编教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新的教科书要求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尤其是理科的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提倡和规定学生应参与和体验自然规律发展的过程,并建构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掌握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与我们过去通常把规律作为定律放在学生学习前面,他们的任务只是验证和接受的教学理念是很不相同的。
一、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探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要求把学生看作“小科学家”,这样,“教学过程便成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学术性的创造性活动”。探究性学习侧重的是从教学方法角度来展开探究学习理论,由于探究学习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更具体适用,因而受到了大家的重视。
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探究技能呢?伊若大学的萨齐曼(J.R.Suchman)提出了“探究训练”教学模式。将探究训练分为五个阶段:呈现疑难情景、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分析探究。他希望学生经常产生疑问——“为什么事物会这样发生”,希望学生为解答疑问能合乎逻辑地获得资料和加工资料。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探究,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在探究中,既可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经验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化学有关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也可由老师给出研究课题。不管问题的来源如何,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即学生应该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要表现在积极的质疑,独立提出猜想,制定探究计划,设计与控制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方法得出初步的结论,并适时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对探究中出现的失误进行补救修正,以及对探究结果的积极交流上。
二、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探究的比较
(1)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探究的共同点
1 科学探究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问题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
2 科学探究需要事实和依据。问题经常在现象(事实)的观察中被提出,对问题可能的答案所作的猜想和假设,需要事实和依据的证明。收集和处理事实和依据也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
3 科学探究需要作出科学的解释。猜想和假设就是一种解释,处理事实和证据要提炼出解释,评价后常常要修改和发展解释。科学解释是人们的一种认识,作出解释要运用一些科学知识和方法。
4 科学探究需要评价。对问题作出评价:是否是科学问题。是否是新的问题,是否是有价值的问题,是否是可探究的问题。对猜想和假设要进行评价:是否有根据,方法是否合理等。对证据要作出评价,对有证据提炼出来的解释也要评价。评价应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
5 科学探究的进行要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事实和证据的处理,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还要运用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如想象、猜测等。
(2)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探究的区别
1 科学探究的主体。科学研究中科学探究的主体是科学工作者,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二者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各自的主观条件,尤其是知识能力的不同。如果把科学工作者的认识能力作为化学科学认识能力的高级形式,那么从广义的化学科学认识能力来看,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只能是化学科学认识能力的初级形式。这种初级、高级形式的差异表现在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表现在对科学仪器的使用上,表现在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运用等方面上。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差异。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在认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自觉的认识和掌握科学方法。
2 科学探究的对象。学生的探究对象主要是化学基础知识,科学工作者的探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学生所探究的化学知识,相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已知的,是从前他们作为探究对象的一部分,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是学生当前要探究的对象。因此,从科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来看化学教学中学生所探究的化学知识只是科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并且这部分知识已被科学工作者所认识。这部分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都只能是最基本的和初级的。
3 科学探究的手段。科学探究的进行离不开一定的科学手段。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科学手段的使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性认识,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简单的试管实验,定性的观察沉淀生成的快慢,以此来比较物质在不同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得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而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可以用同位索示踪法通过实验定量的测定每一时间间隔同位索的改变情况,定量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差异。试管实验和同位素示踪法所用的科学仪器相比,虽然都能说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试管实验要简单和容易得多。
4 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过程虽然也要合作,也要集体攻关,但相对来说,这种探究是科学工作者独立进行的。而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除了同伴的配合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是随着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增强,独立探究程度逐渐增大,教师指导的成分相对减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