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D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318-01
1 采区巷道布置的基本要求
采区巷道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矿井的生产技术的发挥效能,关系到工作面,采区甚至整个矿井的生产效益、科学合理的采区巷道布置应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第一,利于矿井优化集中生产。采区能力应能满足矿井能力的需求,并有较大的增产活力。第二,必须具备完善的生产系统,如运输、通风、排水、排矸、行人、材料运输、供电、压风、贮煤等。各个系统要利于机械作业效能的充分发挥,并尽最大可能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创造出优越条件。第三,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尽量减少设备台数、简化生产系统、减少掘进率(特别是减少岩巷掘进率)。第四,要求合理留设各类保护煤柱,尽可能提高采区回采率。第五,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其它的相关规定的要求,保煤矿安全生产。
2 影响采区巷道布置的因素
对采区巷道布置的影响因素很多:有生产能力、设备状况、围岩性质、地质构造、顶板类型、采区涌水、采煤方法都影喻采区巷道布置。但决定采区巷道布置形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煤层层数和各煤层的间距。如系单一煤层或煤层群间距较大时则形成单一煤层的布置方法,如系近距离煤层群则采用联合布置形式。
第二,煤层倾角。缓倾斜、倾斜煤层的巷道布置与急倾斜煤层相比有显著的差异。
第三,煤层厚度。因我矿属薄及中厚煤层,适合联合布置。
3 采区联合布置的优点:
用一组共用的巷道来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时叫采区联合布置。采区共同巷道包括:采区上(下)山、分阶段巷道和采区峒室。共用巷道通常开掘在煤層群最下面的薄煤层内或煤层群下面的底板岩石中。共用的采区上(下)山或分阶段巷道用石门或溜煤眼与各煤层联结。当煤层层数较多,层间距各自不同时,往往把相近的几个煤层分为若干组,每个组共用一套巷道,这样的布置方式口L{分组联合布置。采区联合布置是巷道布置的一项重要改进。它有以下优点:
3.1 有利于优化集中生产
在采区内如通风能力允许、可布置较多的工作面同时生产,有利于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同时可以相应地减少矿井生产采区数昏缩短生产战线,减少辅助生产环节、节约机械设备和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很高的效益。
3.2 掘进及维修费用较低
由于各煤层共用一套人机集中上(下)山;
减少了上(下)山掘进费用,共用上山多布置在底板岩石中,虽然掘进费用较高,但维修费用低,生产条件好。几个煤层共用一条分阶段巷道,各煤层的分阶段巷道采用髓段掘疆需际法,随采随掘,采后逐段报废,缩短了巷道维修时间,对分阶段巷道维修十分有利。
3.3 占用设备少
由于联合布置方式生产能力大,从而相对减少了设备占用台数,同时为选用大功率、高效能的机械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服务年限长的采区
可以减少采区搬家次数,有利于安全生产。
3.5 采区回采率高
联合布置几个煤层只开掘一组上山,煤柱量减少,如果上山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则可不留设煤柱或只在布置上山的下部一层煤留设煤柱,增加回采率、提高经济效益。
3.6 由乎分阶段巷道多布置在岩石中,改善了维护条件,采区走向长度可以增加,相对减少了采区边界煤柱的损失。采区联合布置的缺点是岩石工程景较大,采区准备时间长,系统比较复杂,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4 采用联合布置方式必须考虑的因素
4.1 石门长度是否经济合理是联合布置应考虑的首要问题,石门工程量大,不仅增加掘进费用,而且使采区通风、运输、管线长度增加。
石门究竟以多大工程量为优,可采取分析法或方案比较法,衡量后加以确定。为避免石门过长,可以采取分组联合布置的方式。
4.2 注意各煤层的赋存条件。如煤层倾角、厚度、顶底板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因素。避免联合布置给开采带来困难。开采地质条件复杂,的不稳定煤层时,采用联合布置方式,可用统一的生产系统,把分散的零星块段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加采区生产能力和合理集中生产。
4.3 要注意各煤层的生产能力、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等因素,使采区生产能力满足整体要求。
4.4 要考虑各煤层开采时的压层关系和薄煤层合理搭配开采,如开采倾斜、缓倾斜上下煤层或煤组在同一分阶段中有压层向题时,应将上层问题时,是否采用联合布置,是否采用联合布置,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而合理确定。
4.5 采区联合布置的井巷工程量比较大,采区准备时间较长,应尽量缩短采区投产时间,以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4.6 当煤层群中沼气含量大、有沼气突出或有严重水患威胁的煤层时,应对煤层群进行合理分组。在一般情况下、安全生产条件差与安全生产条件好的煤层应分别进行开采,以利于矿井的综合效益。
1 采区巷道布置的基本要求
采区巷道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矿井的生产技术的发挥效能,关系到工作面,采区甚至整个矿井的生产效益、科学合理的采区巷道布置应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第一,利于矿井优化集中生产。采区能力应能满足矿井能力的需求,并有较大的增产活力。第二,必须具备完善的生产系统,如运输、通风、排水、排矸、行人、材料运输、供电、压风、贮煤等。各个系统要利于机械作业效能的充分发挥,并尽最大可能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创造出优越条件。第三,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尽量减少设备台数、简化生产系统、减少掘进率(特别是减少岩巷掘进率)。第四,要求合理留设各类保护煤柱,尽可能提高采区回采率。第五,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其它的相关规定的要求,保煤矿安全生产。
2 影响采区巷道布置的因素
对采区巷道布置的影响因素很多:有生产能力、设备状况、围岩性质、地质构造、顶板类型、采区涌水、采煤方法都影喻采区巷道布置。但决定采区巷道布置形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煤层层数和各煤层的间距。如系单一煤层或煤层群间距较大时则形成单一煤层的布置方法,如系近距离煤层群则采用联合布置形式。
第二,煤层倾角。缓倾斜、倾斜煤层的巷道布置与急倾斜煤层相比有显著的差异。
第三,煤层厚度。因我矿属薄及中厚煤层,适合联合布置。
3 采区联合布置的优点:
用一组共用的巷道来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时叫采区联合布置。采区共同巷道包括:采区上(下)山、分阶段巷道和采区峒室。共用巷道通常开掘在煤層群最下面的薄煤层内或煤层群下面的底板岩石中。共用的采区上(下)山或分阶段巷道用石门或溜煤眼与各煤层联结。当煤层层数较多,层间距各自不同时,往往把相近的几个煤层分为若干组,每个组共用一套巷道,这样的布置方式口L{分组联合布置。采区联合布置是巷道布置的一项重要改进。它有以下优点:
3.1 有利于优化集中生产
在采区内如通风能力允许、可布置较多的工作面同时生产,有利于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同时可以相应地减少矿井生产采区数昏缩短生产战线,减少辅助生产环节、节约机械设备和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很高的效益。
3.2 掘进及维修费用较低
由于各煤层共用一套人机集中上(下)山;
减少了上(下)山掘进费用,共用上山多布置在底板岩石中,虽然掘进费用较高,但维修费用低,生产条件好。几个煤层共用一条分阶段巷道,各煤层的分阶段巷道采用髓段掘疆需际法,随采随掘,采后逐段报废,缩短了巷道维修时间,对分阶段巷道维修十分有利。
3.3 占用设备少
由于联合布置方式生产能力大,从而相对减少了设备占用台数,同时为选用大功率、高效能的机械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服务年限长的采区
可以减少采区搬家次数,有利于安全生产。
3.5 采区回采率高
联合布置几个煤层只开掘一组上山,煤柱量减少,如果上山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则可不留设煤柱或只在布置上山的下部一层煤留设煤柱,增加回采率、提高经济效益。
3.6 由乎分阶段巷道多布置在岩石中,改善了维护条件,采区走向长度可以增加,相对减少了采区边界煤柱的损失。采区联合布置的缺点是岩石工程景较大,采区准备时间长,系统比较复杂,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4 采用联合布置方式必须考虑的因素
4.1 石门长度是否经济合理是联合布置应考虑的首要问题,石门工程量大,不仅增加掘进费用,而且使采区通风、运输、管线长度增加。
石门究竟以多大工程量为优,可采取分析法或方案比较法,衡量后加以确定。为避免石门过长,可以采取分组联合布置的方式。
4.2 注意各煤层的赋存条件。如煤层倾角、厚度、顶底板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因素。避免联合布置给开采带来困难。开采地质条件复杂,的不稳定煤层时,采用联合布置方式,可用统一的生产系统,把分散的零星块段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加采区生产能力和合理集中生产。
4.3 要注意各煤层的生产能力、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等因素,使采区生产能力满足整体要求。
4.4 要考虑各煤层开采时的压层关系和薄煤层合理搭配开采,如开采倾斜、缓倾斜上下煤层或煤组在同一分阶段中有压层向题时,应将上层问题时,是否采用联合布置,是否采用联合布置,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而合理确定。
4.5 采区联合布置的井巷工程量比较大,采区准备时间较长,应尽量缩短采区投产时间,以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4.6 当煤层群中沼气含量大、有沼气突出或有严重水患威胁的煤层时,应对煤层群进行合理分组。在一般情况下、安全生产条件差与安全生产条件好的煤层应分别进行开采,以利于矿井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