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简介】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又将其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虽是纪传体史书,但不同于《史记》的是,它只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这种纪传体的体裁称为断代史,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是采用这种体裁。《汉书》中的名篇有《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等,名句有“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千人所指,无病而死”等。
【关于作者】
班固是东汉时期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在他们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写文章、诵诗赋。父亲过世后,班固利用家藏的丰富图书,开始撰写《汉书》。他“潜精研思”25年,才写成了《汉书》,但由于这部著作长期未能脱稿,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他一直默默无闻。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于是随军出征。这次出征大获全胜,但后来窦宪因篡权被杀,班固也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精彩选读】
汉朝初期,匈奴人经常骚扰北方边境,给汉朝带来很大的威胁。汉武帝刘彻决心改变这一局面,于是下了一道诏书,招募精明强干的人出使到西域,去联络与匈奴人有仇的月氏共同攻打匈奴。月氏在匈奴的西边,所以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盘。胆小的人听到这样的使命,吓得直吐舌头,哪里敢来应征?
有个叫张骞的下级官员,他认为攻打匈奴是为了汉朝的安全,出使西域即使有很大风险,也是应该要做的,于是就报了名。一些勇士纷纷效仿他,也报了名,其中有个叫堂邑父的匈奴降将。
于是,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使者,让堂邑父当翻译,和其他应征的人组成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陇西(今甘肃省)出发,到西域去联络月氏国。谁知一行人刚出陇西,就碰上了匈奴人。因为寡不敌众,张骞他们都被俘虏了。匈奴单于听说张骞要到月氏国去,就把他软禁起来。而张骞却时刻在等待机会逃走。
过了好几年,张骞和堂邑父两人终于找到了机会,偷偷逃出匈奴。他们一连往西走了几十天,一路上尽是沙漠和草原,找不到食物和水,只能射些飞鸟和野兽来充饥。走着走着,终于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那里的人鼻子高高的,眼睛蓝蓝的,他们以为那里就是月氏国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个国家叫大宛。
大宛国国王早就想跟又大又富庶的汉朝往来,见到了张骞他们,赶快拿出好酒、好肉款待。当得知张骞出使西域的任务后,大宛王立即派骑兵和翻译护送张骞和堂邑父到了康居国,再请康居人护送他们到月氏国去。
月氏国自从国王被匈奴杀害以后,就西迁到了大夏国境内,和大夏国合并成了一个国家,改名为大月氏国。大月氏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活十分安乐,早就把报仇雪耻的事情忘在脑后了。张骞几次向大月氏王陈述汉朝想和他们联手的意思,大月氏王总是故意把话岔开,不作正面回答。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达不到目的,就只好往回走。
在回国的路上,张骞和堂邑父又被匈奴人捉住,软禁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和堂邑父就趁乱逃走,回到了长安。他们这次出使西域,一共花了十三年时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很多国家都想和汉朝交往。后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征讨匈奴,并大获全胜。没有了匈奴的阻碍,在张骞的推动下,西域的许多国家都与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从此以后,西域出产的葡萄、核桃等陆续传入汉朝,汉族人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其中汉朝的丝绸还通过西域进一步传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因此,后来的人们把由张骞开通的汉朝到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国学任务】
下面几个成语均出自《汉书》,请你根据释义写出来寄给我们,全部答对就能获得精美奖品。
1.临渊羡鱼,不如( )( )( )(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2.天不变,( )( )不变:“天”不会发生变化,体现“天”的意志的人世之“道”也不会发生变化。
3.安不忘( ),盛必虑(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在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又将其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虽是纪传体史书,但不同于《史记》的是,它只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这种纪传体的体裁称为断代史,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是采用这种体裁。《汉书》中的名篇有《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等,名句有“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千人所指,无病而死”等。
【关于作者】
班固是东汉时期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在他们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写文章、诵诗赋。父亲过世后,班固利用家藏的丰富图书,开始撰写《汉书》。他“潜精研思”25年,才写成了《汉书》,但由于这部著作长期未能脱稿,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他一直默默无闻。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于是随军出征。这次出征大获全胜,但后来窦宪因篡权被杀,班固也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精彩选读】
汉朝初期,匈奴人经常骚扰北方边境,给汉朝带来很大的威胁。汉武帝刘彻决心改变这一局面,于是下了一道诏书,招募精明强干的人出使到西域,去联络与匈奴人有仇的月氏共同攻打匈奴。月氏在匈奴的西边,所以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盘。胆小的人听到这样的使命,吓得直吐舌头,哪里敢来应征?
有个叫张骞的下级官员,他认为攻打匈奴是为了汉朝的安全,出使西域即使有很大风险,也是应该要做的,于是就报了名。一些勇士纷纷效仿他,也报了名,其中有个叫堂邑父的匈奴降将。
于是,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使者,让堂邑父当翻译,和其他应征的人组成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陇西(今甘肃省)出发,到西域去联络月氏国。谁知一行人刚出陇西,就碰上了匈奴人。因为寡不敌众,张骞他们都被俘虏了。匈奴单于听说张骞要到月氏国去,就把他软禁起来。而张骞却时刻在等待机会逃走。
过了好几年,张骞和堂邑父两人终于找到了机会,偷偷逃出匈奴。他们一连往西走了几十天,一路上尽是沙漠和草原,找不到食物和水,只能射些飞鸟和野兽来充饥。走着走着,终于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那里的人鼻子高高的,眼睛蓝蓝的,他们以为那里就是月氏国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个国家叫大宛。
大宛国国王早就想跟又大又富庶的汉朝往来,见到了张骞他们,赶快拿出好酒、好肉款待。当得知张骞出使西域的任务后,大宛王立即派骑兵和翻译护送张骞和堂邑父到了康居国,再请康居人护送他们到月氏国去。
月氏国自从国王被匈奴杀害以后,就西迁到了大夏国境内,和大夏国合并成了一个国家,改名为大月氏国。大月氏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活十分安乐,早就把报仇雪耻的事情忘在脑后了。张骞几次向大月氏王陈述汉朝想和他们联手的意思,大月氏王总是故意把话岔开,不作正面回答。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达不到目的,就只好往回走。
在回国的路上,张骞和堂邑父又被匈奴人捉住,软禁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和堂邑父就趁乱逃走,回到了长安。他们这次出使西域,一共花了十三年时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很多国家都想和汉朝交往。后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征讨匈奴,并大获全胜。没有了匈奴的阻碍,在张骞的推动下,西域的许多国家都与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从此以后,西域出产的葡萄、核桃等陆续传入汉朝,汉族人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其中汉朝的丝绸还通过西域进一步传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因此,后来的人们把由张骞开通的汉朝到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国学任务】
下面几个成语均出自《汉书》,请你根据释义写出来寄给我们,全部答对就能获得精美奖品。
1.临渊羡鱼,不如( )( )( )(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2.天不变,( )( )不变:“天”不会发生变化,体现“天”的意志的人世之“道”也不会发生变化。
3.安不忘( ),盛必虑( ):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在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