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点加强以数理化学科为主的内地教师进藏支教”。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和拉萨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作为北京市教委教育扶贫协作与支援合作项目任务中的重要内容,该项目由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实施。项目采取远程互动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优势,通过远程教学和教研的形式,打破时空的限制,这对于建立拉萨和内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常态机制具有示范意义,也向“建立家门口的内地西藏学校”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远程互动辐射优质资源
“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通过组织北京市城区的优质市级示范校的名师资源,利用网络教学的形式,为西藏的师生在线实时进行教学,涉及高中全学科和初中大部分学科。教学教研项目已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中学等9所学校及研究院成功实施。活动涉及对应学科教师共计1000余人次,直接授课学生超过2300人次,受到拉萨师生的热烈欢迎。
项目不仅有通过网络实施的远程互动课程,也有“请进来”的实地调研项目。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省市优质教育资源,该项目通过“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交流交往,建立拉萨和北京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常态化机制,切实加强北京对口援建区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开拓拉薩教师眼界,学习北京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自开展以来,项目每年邀请来自西藏的骨干教师及教育管理干部60余人到北京进行培训,主要针对初高中数学、外语、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通过听课、评课、备课策略开展教研教学活动,设身处地地深入了解北京学校如何进行日常教学教研工作。项目工作以让来学习的西藏干部教师“来了都能看,看了都能懂,懂了都能用”为目标,让干部教师在回到拉萨时可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深化教师研训效果
来自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的物理教师苑红霞在北京为身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在互动课堂上,苑红霞老师在深入了解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进度并细致分析藏族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精妙设计和大胆创新。
“物理课堂教学不能臆想,需要立足于基础教学,因地制宜,有效地将首都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与西藏学情相结合,努力做到教育有思想、教学显特色、效果见实效。”苑红霞老师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同样,来自北京实验学校的特级教师蔡健泉带来的是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的《昆仑之眠》。从教数十载的蔡健泉老师引经据典的分析,出口成章,让西藏学生在这节语文远程在线课堂中收获满满。在课后教研中,蔡健泉基于西藏语文学科教学要求,分析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新课标解读等内容,获得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而像这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不在少数。2017年,“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共开展课堂教学、专题评课、专项学科教研6次;2018年,项目开展课堂教学、专题评课、专项学科教研、大型教研49次;2019年,项目开展课堂教学、专题评课、大型教研37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需求,进行工作方式和内容上的调整,授课与课后自评结合,课后设计互动答疑环节,深化学习和沟通效果,针对西藏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及时指导与解答。
创新实践成果初步显现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项目更是通过远程技术,扩大了在线教育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共开展9次远程课堂教学和11次在线课堂教研。2020年下半年,项目则根据初中学科需求,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政7门课程的2次初中专题教研活动和9次课堂教学,切实帮助西藏自治区师生解决实际需求,提升当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经过几年的创新探索,“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借助远程教学远程和交互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和时空限制,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功效,提升西藏自治区教育教学水平。
(2)项目组织北京的名师资源,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为西藏的师生在线实时进行教学、互动、提问、答疑等,不仅解决了北京和拉萨两地地域遥远、交通不便和进藏高原反应等问题,同时也为首都援助西藏开启新的模式,让首都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边疆。
(3)项目创新了教师培训形式,形成一套线上教师远程培训的有效方式方法。通过系列有效的培训,让每位一线老师成为“四有”“四引领”式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鲜明的教学风格。
(4)培养一批覆盖所有学科的“教研员式”专家型教师,有效引领了本学科教师快速成长,带动提升西藏教师学科教育教学水平。
(5)实现“创办在自治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一流学校”和“创建家门口的内地西藏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学习能力、个性鲜明、基础扎实、自信、健康、感恩、有责任心的栋梁之才”的育人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现代教育报社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和拉萨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作为北京市教委教育扶贫协作与支援合作项目任务中的重要内容,该项目由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实施。项目采取远程互动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优势,通过远程教学和教研的形式,打破时空的限制,这对于建立拉萨和内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常态机制具有示范意义,也向“建立家门口的内地西藏学校”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远程互动辐射优质资源
“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通过组织北京市城区的优质市级示范校的名师资源,利用网络教学的形式,为西藏的师生在线实时进行教学,涉及高中全学科和初中大部分学科。教学教研项目已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中学等9所学校及研究院成功实施。活动涉及对应学科教师共计1000余人次,直接授课学生超过2300人次,受到拉萨师生的热烈欢迎。
项目不仅有通过网络实施的远程互动课程,也有“请进来”的实地调研项目。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省市优质教育资源,该项目通过“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交流交往,建立拉萨和北京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常态化机制,切实加强北京对口援建区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开拓拉薩教师眼界,学习北京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自开展以来,项目每年邀请来自西藏的骨干教师及教育管理干部60余人到北京进行培训,主要针对初高中数学、外语、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通过听课、评课、备课策略开展教研教学活动,设身处地地深入了解北京学校如何进行日常教学教研工作。项目工作以让来学习的西藏干部教师“来了都能看,看了都能懂,懂了都能用”为目标,让干部教师在回到拉萨时可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深化教师研训效果
来自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的物理教师苑红霞在北京为身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在互动课堂上,苑红霞老师在深入了解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进度并细致分析藏族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精妙设计和大胆创新。
“物理课堂教学不能臆想,需要立足于基础教学,因地制宜,有效地将首都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与西藏学情相结合,努力做到教育有思想、教学显特色、效果见实效。”苑红霞老师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同样,来自北京实验学校的特级教师蔡健泉带来的是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的《昆仑之眠》。从教数十载的蔡健泉老师引经据典的分析,出口成章,让西藏学生在这节语文远程在线课堂中收获满满。在课后教研中,蔡健泉基于西藏语文学科教学要求,分析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新课标解读等内容,获得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而像这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不在少数。2017年,“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共开展课堂教学、专题评课、专项学科教研6次;2018年,项目开展课堂教学、专题评课、专项学科教研、大型教研49次;2019年,项目开展课堂教学、专题评课、大型教研37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需求,进行工作方式和内容上的调整,授课与课后自评结合,课后设计互动答疑环节,深化学习和沟通效果,针对西藏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及时指导与解答。
创新实践成果初步显现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项目更是通过远程技术,扩大了在线教育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共开展9次远程课堂教学和11次在线课堂教研。2020年下半年,项目则根据初中学科需求,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政7门课程的2次初中专题教研活动和9次课堂教学,切实帮助西藏自治区师生解决实际需求,提升当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经过几年的创新探索,“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借助远程教学远程和交互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和时空限制,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功效,提升西藏自治区教育教学水平。
(2)项目组织北京的名师资源,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为西藏的师生在线实时进行教学、互动、提问、答疑等,不仅解决了北京和拉萨两地地域遥远、交通不便和进藏高原反应等问题,同时也为首都援助西藏开启新的模式,让首都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边疆。
(3)项目创新了教师培训形式,形成一套线上教师远程培训的有效方式方法。通过系列有效的培训,让每位一线老师成为“四有”“四引领”式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鲜明的教学风格。
(4)培养一批覆盖所有学科的“教研员式”专家型教师,有效引领了本学科教师快速成长,带动提升西藏教师学科教育教学水平。
(5)实现“创办在自治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一流学校”和“创建家门口的内地西藏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学习能力、个性鲜明、基础扎实、自信、健康、感恩、有责任心的栋梁之才”的育人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现代教育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