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研究和逻辑史的研究——与蔡曙山同志商榷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逻辑研究推理并且主要是研究推理形式。具体地说,它研究推理中从前提到结论的必然联系。过去,人们从自然语言出发研究这种必然联系,建立相应的推理形式或规则。今天,人们从构造形式语言出发,通过建立逻辑演算来研究从前提到结论的必然联系。逻辑演算是形式系统,是把逻辑理论形式化的结果。今天人们熟悉并且经常使用的一阶逻辑就包括把命题逻辑形式化而建立的命题演算系统和把谓词逻辑形式化而建立的谓词演算系统。
其他文献
<正> 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以他的经济学说闻名于世的学者,同时是现代归纳逻辑的创立者。本文准备从归纳逻辑发展的角度对凯恩斯的归纳逻辑理论作些简要的介绍和评论。
<正> 由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发起的第三次全国《墨经》研讨会于1991年10月上旬在安徽合肥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从事《墨经》研究的专家、学者30余人。《墨经》是先秦后期墨家的著作。其中不仅包含有哲学、伦理学、美学、法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思想,而且有相当丰富的数学和物理学思想,尤以
<正> 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它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和当前极为紧迫的任务。这一时代使命向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然科学与技术工作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共同探讨。为了更好地探索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紧迫任务,揭示科学
<正> 一、科技进步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科技进步”一般是指科学技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展深化和为满足人们以及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我们在应用“科技进步”一词时通常有宽、窄两种理解:窄派把“科技进步”仅仅理解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所谓“硬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宽派则把它理解为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其中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与决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个人是赞成后一种理解的。
<正> 由上海科学思想研究会主办的“道家、道教与科学技术”研讨会于1989年11月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各高校及有关科研单位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上海科学思想研究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袁运开教授,上海哲学会会长冯契教授、上海科技史学会理事长胡道静教授、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潘雨廷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陈耀庭所长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就“道家、道教对传统科学技术的作用”及“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对当代科技发展的价值”等议题展开了
<正> 甲:近来,我们读到了王玉北同志新撰写的《量子力学的“性质观”和“实在观”》(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1期。以下简称“王文”)的论文,这一文章的要点是把量子力学所研究的量子世界,划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1)微观客体的第一性质是指微观客体自身具有的性质,如质量、电荷、自旋等;微观客体的第二性质是指微观客体同观测仪器相互作用的性质,如
<正> 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所改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认识到,必须以认识主体时间为一维的四维空间去认识、去观察、去思考。新的认识必然引起各种观念的更新,孤立、绝缘、割裂、封闭的状态已成为不可能。马克思早就预言,随着“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各民族的精神产品”也“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
<正> 叶险明同志的《世界历史时代与“跨越”问题》(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9期)一文,读后令人思绪不已。首先,叶文试图从生产的国际关系和生产的民族内部关系的区分中,探讨“跨越”问题的创新精神,令人深敬。然而,叶文在得到一个良好的开端后,却不能从国际交往的作用方面来正确解决“跨越”问题,缺乏对国际交往作用的理悟,不得不在生产的国际关系和生产的民族内部关系之外,构设出生产的民族间的关系。并断言,从生产的国际关系和生产
<正>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也有几次短暂的“治世”,最著名的是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和清初的康熙之治。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始终励精图治,取得文治武功的重大成就。康熙致力于消弭中国境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对内平息内乱、实现全国统一,澄清吏治,安定民生;对外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妥善地
<正> 一迄今为止,科学理论的结构模式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追求科学理论的数学、逻辑分析,因而形成了形式化的模式;另一类则是寻求科学理论的社会、历史、心理分析,因而形成了非形式化的分析。在形式化的模式中,逻辑经验主义把科学理论看作是一个部分得到解决的形式演算系统。萨普斯(P.Suppes)等人把科学理论看作是语言外的东西,形成了语义学派。而史尼德(J.Sneed)和斯蒂格缪勒(W.Stegmüller)则把科学理论的结构看作可用集合论谓词来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