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高校面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高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评,注重对测评结果的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分类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并要持之以恒抓好的工作。早在2005年,当时的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課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应该说,在有关部门、学校及社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得到了科学发展,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在纾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隐蔽、多发、极端等特点,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依旧任重道远,推进该项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各地各校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不断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理念和做法,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要提高精准度。心理健康教育固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心理健康疏导要针对特定对象。鉴于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隐秘性、潜伏性等特点,高校要依托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使用科学的方法,定期对本校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制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方案,尽快建立大学生“一人一册”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跟踪疏导,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精准度。
二要增强专业性。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做才能事半功倍。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依托专业人员和专业的设施设备。各高校要逐渐改变过去该项工作由辅导员、班主任、行政人员兼职的状况,按照专业、精干的原则,配备一支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团队。要落实场地和经费保障,确保有关人员待遇,配备齐全必需的设施设备,为增强该项工作的专业性提供基础支撑。
三要完善预警制。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尽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的原则,建立心理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以及宿舍、辅导员、院系、学校快速反应机制,畅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渠道,构建学校、医院、有关部门联合反应机制,切实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地各高校必须秉持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新理念、新举措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协调发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并要持之以恒抓好的工作。早在2005年,当时的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課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应该说,在有关部门、学校及社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得到了科学发展,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在纾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隐蔽、多发、极端等特点,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依旧任重道远,推进该项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各地各校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不断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理念和做法,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要提高精准度。心理健康教育固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心理健康疏导要针对特定对象。鉴于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隐秘性、潜伏性等特点,高校要依托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使用科学的方法,定期对本校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制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方案,尽快建立大学生“一人一册”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跟踪疏导,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精准度。
二要增强专业性。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做才能事半功倍。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依托专业人员和专业的设施设备。各高校要逐渐改变过去该项工作由辅导员、班主任、行政人员兼职的状况,按照专业、精干的原则,配备一支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团队。要落实场地和经费保障,确保有关人员待遇,配备齐全必需的设施设备,为增强该项工作的专业性提供基础支撑。
三要完善预警制。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尽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的原则,建立心理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以及宿舍、辅导员、院系、学校快速反应机制,畅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渠道,构建学校、医院、有关部门联合反应机制,切实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地各高校必须秉持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新理念、新举措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