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秋天,陕西作家陈!的《装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迅速引起多方好评。这部作品无疑以其现实主义冷峻笔法,写出一种艰辛的底层生活,让人感叹生命之悲之苦。读着这部小说,如此吸引人,让人不忍看生活之难,又忍不住要看看顺子这样的“下苦人”是如何渡过一个个生活难关的。我也在想,是什么样的底气让顺子挺过去的,又是什么样的态度,让作家能把一个下苦人的生活写得如此困苦却又有坚持的韧性?这部小说无疑是一曲生命的悲歌,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出戏,看看顺子这个“下苦人”是如何在戏里戏外劳作和生活的。这显然是这部小说给予我的一种启示———或者说我是在其启示的意义上来看这部小说,不从其现实性、也不从其对生活过程的写照来看,而是看这部小说如何以戏剧性的方式来展开故事,如何给予人物以角色的特征。这部小说故而才有如此充足的写作动力———不管是把人物的生活还是性格,以及命运,敢于往如此紧张的地步歪拧过去。
陈!先生是戏剧家,他创作过不少戏剧作品并获得各种奖项,尤其是他深受中国传统戏剧的影响,他的小说也写得富有戏剧性。这部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顺子装台为生计劳作的线索;另一条是家里的线索,娶第三房妻子,与大女儿、二女儿的矛盾。顺子是一个装台的小工头,手底下有二三十号人,这个奇特的工种连接的人生关系也十分奇特,他这么一个“下苦”的人,竟然和一般演员、戏子、艺术家打交道,他为他们装台,搭好台让他们演戏。陈!先生在《后记》里解释说,“装台人与舞台上的表演,完全是两个系统、两个概念的运动。装台人永远不知道,他们装起的舞台上,那些大小演员到底想表演什么……,而舞台上表演的各色人等,也永远不知道这台是谁装的……”。所谓台前台后,所谓默默奉献者装台人无疑是也。陈彦先生显然注意到人们只顾看那些在台上风光的表演者,没有人关注这台是谁搭起来的,是如何搭起来的。他倒是要为这些渺小者、无名者做传,要看看为人搭台的人们的生计、劳作的日子是如何过下去的。
这也是一出戏吗?陈彦先生坚信:“为人装台,其本身也是一种生命表演,也是一种人生舞台”,他们也有“自身的生命演进的真诚、韧性与耐力”。陈彦先生就是本着这种态度来写顺子们的生活和生命韧性。
今天中国的盛世繁华,舞台上何其热闹风光!但台下呢?我们想到过那些看客吗?甚至我们想到过那些搭台人吗?陈彦的构思不可谓不巧妙,不可谓不严峻,小说仅此一角度,就掀开了现实社会的一片盲区。
顺子之所以叫顺子,实足是一个逆来顺受之人。在谋生中他要顺从,不敢违抗,违抗就丢了饭碗;在家里有一个嫁不出去的丑陋且脾气恶劣的女儿在治理他。他这么一个年近五十的下苦的人,竟然娶了第三房媳妇。听上去好像很风光,故事里面却装满苦水。娶回来的素芳是一个漂亮贤淑的女人,可是凶恶的大女儿容不了她。听上去是奇怪的事,父亲还治不了女儿?丑陋的女儿就如此不通情理?恶劣到变态的地步,让人匪夷所思。显然,这里的戏剧性因素是有点强,陈!追求的是戏剧性效果,并不完全按常理出牌。顺子在谋生的装台苦活计里是装台给别人唱戏,回到家里却还要看女儿的霸王戏。在家里,女儿撒泼耍赖,欺辱素芳,直呼顺子这个父亲做“刁顺子”,顺子竟然也不敢教训女儿,让女儿的刁蛮一味耍下去。菊花也正是演戏给父亲看,她在主导一出家庭悲剧,顺子回到家也只能当观众,也几乎是他搭好台让菊花唱戏。而二女儿(养女)韩梅的无情无义,也让顺子寒心。无奈的人生,所有的悲苦都让他一人赶上了。
顺子是下苦人,做着下苦活计,台下的人生就是如此,顺子对生活的愁苦只有忍耐,只有以他的生命韧性来面对。作为对照,小说写了那些台上的人,或台面上的人。美术大师、灯光大师、灯光大师的师傅,山外还有山。那风光的台上世界,趾高气扬,没有人会把顺子放在眼里,甚至不把顺子当人看。对顺子除了蔑视就是呵斥。装台的活计在小说中要写出的就是一个苦字,下苦人的活计,这不只是劳动强度,艰难赚到的一点工钱,还有低三下四的赔小心,被骗上当的陷阱,被呵来斥去的营生。小说的叙述步步进逼,顺子的“下苦”被写得结结实实,没有任何退路,顺子与其说是苦下,不如说是只有挺住,因为倒下就是死。
顺子的形象会让人想起老舍的《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即使是勉强对比的话,也不失为很有意味的比较。祥子有一个算计他的虎妞,但对祥子有温存,虎妞变成了菊花这样的女儿,对顺子只有恶气和仇恨。菊花一味的恶,如素芳一味的善,这两个人在撕扯顺子的人生,善与恶有如正与反。菊花与素芳的戏剧性意味重了些,故她们两个人的性格都被固定住了,只是往一个方向极端发展。顺子不畏下苦的装台活计,他已经能带领二三十号人出来混饭吃,祥子非他所能比拟。祥子只想有自己的一辆车,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但祥子一直有梦想。顺子的梦想呢?顺子这个岁数面对的生活却是再也做不起梦了,女儿和素芳,不管是恶还是善,都是他的生活绝境。陈彦先生还是要以他的现实主义笔法,不再做虚幻的许诺,而是给予他们以生活自身的存在性。正如小说结尾,顺子后来和大吊的老婆孩子住到了一起,如此是他们更为本真的顺从命运的下苦人生。
今天乡村中国的人也会做梦,作为顺子的对比,顺子的大哥刁大军就是另一面。这个靠赌博为生的人,梦想荣华富贵,挥金如土,金裘玉马,结果却是荒诞人生,病入膏肓。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只体现在顺子一方。今天中国乡村的生活已经被“现代”改变和瓦解了。似乎只有顺子,顺着自己的道路,甚至是传统中国的路子走下去。顺子和他的装台团队,仿佛是从传统乡村流浪出来的一队人马,乡村的无产者,他们在“现代”的边缘徘徊,回不去乡村,没有土地,甚至没有房屋(如大吊的遗孀),但是“现代”对于他们却依然还是一个陌生的“大舞台”,就像他们看着丁大师以及比丁更大的大师一样,那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一边是黑蚂蚁的搬家的队伍,一边是现代舞台上的舞美、灯光。小说特地写到了两个舞美灯光师,这实在是意味深长。
其实,这部小说的精彩或者就在于顺子一人的表现,其他人尽管都写得有他们的个性和生动的活动方式,但对于顺子来说,都只是他要应对的生活难题,实则如同他面前的道具或布景,他装台,也是为自己装台,他在小说中表演,他是唯一的演员。这是属于斯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他是进入生活角色而自然表演。顺子的生活下苦,但他知道他别无选择,萨特式的存在是对自我本质的选择之类,在顺子这样下苦的生计中显得空洞不切实际,顺子的存在唯一方式就是顺着他的路走下去,他只有这条路,没有别的路。我们看到的是顺子如何逆来顺受,顺子如何顺着别人的意,甚至不惜逢迎。对瞿团长,对寇铁,对靳导,还有丁大师之类,他都唯唯诺诺。这部作品中的底层人民,已然没有反抗的动机,只有被寇铁逼极了,顺子打了寇铁一记耳光,算是他最激烈的反抗行为。类似顺子这样离开土地的乡村农民,在现代中国正是被塑造成无产阶级后备军的革命力量,如今在下苦的生活道路上他们依然顺从地走下去。生活、现实与他们仿佛无关,仿佛都只是道具和布具,他们只管走自己的路,走下去。这是否也是生命的坚韧?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把底层“下苦人”塑造成无产阶级的英雄,他们只是坚韧地活着,任劳任怨,或许这样的叙述更可靠。小说里多次提到黑蚂蚁大军搬家,装台的队伍多少有点像它们。像蚂蚁一样劳作、活着和坚持,这是“下苦人”的精神。
这或许可以读为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他把这样的生活,把这样的人物端出来,把他们真实的生活境遇写出来,让人们感受到生存事实的分量。
当然,这部小说同时还在极力去写出底层的温暖,诸如瞿团长的公正无私、厚道仁爱堪称人性道德表率;素芳的善良与不幸,让人多有唏嘘;为艺术而艺术的靳导也不时显露出正直和侠义,就是顺子本人也是仁义的化身,这都使这部作品显示出生命的体温。这让在下苦生计的顺子能时常体会到生活的温情,每当这样的时刻,顺子心里都会涌起感恩的情绪。顺子,这个名字,既是命名,也是希冀,也是感叹,更是看清生活的真相。正如作者所言,他的写作,“就尽量去为那些无助的人,舔一舔伤口,找一点温暖与亮色,尤其是寻找一点奢侈的爱。与其说为他人,不如说为自己,其实生命都需要诉说,都需要舔伤,都需要爱”。(《后记》)
陈!先生是戏剧家,他创作过不少戏剧作品并获得各种奖项,尤其是他深受中国传统戏剧的影响,他的小说也写得富有戏剧性。这部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顺子装台为生计劳作的线索;另一条是家里的线索,娶第三房妻子,与大女儿、二女儿的矛盾。顺子是一个装台的小工头,手底下有二三十号人,这个奇特的工种连接的人生关系也十分奇特,他这么一个“下苦”的人,竟然和一般演员、戏子、艺术家打交道,他为他们装台,搭好台让他们演戏。陈!先生在《后记》里解释说,“装台人与舞台上的表演,完全是两个系统、两个概念的运动。装台人永远不知道,他们装起的舞台上,那些大小演员到底想表演什么……,而舞台上表演的各色人等,也永远不知道这台是谁装的……”。所谓台前台后,所谓默默奉献者装台人无疑是也。陈彦先生显然注意到人们只顾看那些在台上风光的表演者,没有人关注这台是谁搭起来的,是如何搭起来的。他倒是要为这些渺小者、无名者做传,要看看为人搭台的人们的生计、劳作的日子是如何过下去的。
这也是一出戏吗?陈彦先生坚信:“为人装台,其本身也是一种生命表演,也是一种人生舞台”,他们也有“自身的生命演进的真诚、韧性与耐力”。陈彦先生就是本着这种态度来写顺子们的生活和生命韧性。
今天中国的盛世繁华,舞台上何其热闹风光!但台下呢?我们想到过那些看客吗?甚至我们想到过那些搭台人吗?陈彦的构思不可谓不巧妙,不可谓不严峻,小说仅此一角度,就掀开了现实社会的一片盲区。
顺子之所以叫顺子,实足是一个逆来顺受之人。在谋生中他要顺从,不敢违抗,违抗就丢了饭碗;在家里有一个嫁不出去的丑陋且脾气恶劣的女儿在治理他。他这么一个年近五十的下苦的人,竟然娶了第三房媳妇。听上去好像很风光,故事里面却装满苦水。娶回来的素芳是一个漂亮贤淑的女人,可是凶恶的大女儿容不了她。听上去是奇怪的事,父亲还治不了女儿?丑陋的女儿就如此不通情理?恶劣到变态的地步,让人匪夷所思。显然,这里的戏剧性因素是有点强,陈!追求的是戏剧性效果,并不完全按常理出牌。顺子在谋生的装台苦活计里是装台给别人唱戏,回到家里却还要看女儿的霸王戏。在家里,女儿撒泼耍赖,欺辱素芳,直呼顺子这个父亲做“刁顺子”,顺子竟然也不敢教训女儿,让女儿的刁蛮一味耍下去。菊花也正是演戏给父亲看,她在主导一出家庭悲剧,顺子回到家也只能当观众,也几乎是他搭好台让菊花唱戏。而二女儿(养女)韩梅的无情无义,也让顺子寒心。无奈的人生,所有的悲苦都让他一人赶上了。
顺子是下苦人,做着下苦活计,台下的人生就是如此,顺子对生活的愁苦只有忍耐,只有以他的生命韧性来面对。作为对照,小说写了那些台上的人,或台面上的人。美术大师、灯光大师、灯光大师的师傅,山外还有山。那风光的台上世界,趾高气扬,没有人会把顺子放在眼里,甚至不把顺子当人看。对顺子除了蔑视就是呵斥。装台的活计在小说中要写出的就是一个苦字,下苦人的活计,这不只是劳动强度,艰难赚到的一点工钱,还有低三下四的赔小心,被骗上当的陷阱,被呵来斥去的营生。小说的叙述步步进逼,顺子的“下苦”被写得结结实实,没有任何退路,顺子与其说是苦下,不如说是只有挺住,因为倒下就是死。
顺子的形象会让人想起老舍的《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即使是勉强对比的话,也不失为很有意味的比较。祥子有一个算计他的虎妞,但对祥子有温存,虎妞变成了菊花这样的女儿,对顺子只有恶气和仇恨。菊花一味的恶,如素芳一味的善,这两个人在撕扯顺子的人生,善与恶有如正与反。菊花与素芳的戏剧性意味重了些,故她们两个人的性格都被固定住了,只是往一个方向极端发展。顺子不畏下苦的装台活计,他已经能带领二三十号人出来混饭吃,祥子非他所能比拟。祥子只想有自己的一辆车,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但祥子一直有梦想。顺子的梦想呢?顺子这个岁数面对的生活却是再也做不起梦了,女儿和素芳,不管是恶还是善,都是他的生活绝境。陈彦先生还是要以他的现实主义笔法,不再做虚幻的许诺,而是给予他们以生活自身的存在性。正如小说结尾,顺子后来和大吊的老婆孩子住到了一起,如此是他们更为本真的顺从命运的下苦人生。
今天乡村中国的人也会做梦,作为顺子的对比,顺子的大哥刁大军就是另一面。这个靠赌博为生的人,梦想荣华富贵,挥金如土,金裘玉马,结果却是荒诞人生,病入膏肓。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只体现在顺子一方。今天中国乡村的生活已经被“现代”改变和瓦解了。似乎只有顺子,顺着自己的道路,甚至是传统中国的路子走下去。顺子和他的装台团队,仿佛是从传统乡村流浪出来的一队人马,乡村的无产者,他们在“现代”的边缘徘徊,回不去乡村,没有土地,甚至没有房屋(如大吊的遗孀),但是“现代”对于他们却依然还是一个陌生的“大舞台”,就像他们看着丁大师以及比丁更大的大师一样,那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一边是黑蚂蚁的搬家的队伍,一边是现代舞台上的舞美、灯光。小说特地写到了两个舞美灯光师,这实在是意味深长。
其实,这部小说的精彩或者就在于顺子一人的表现,其他人尽管都写得有他们的个性和生动的活动方式,但对于顺子来说,都只是他要应对的生活难题,实则如同他面前的道具或布景,他装台,也是为自己装台,他在小说中表演,他是唯一的演员。这是属于斯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他是进入生活角色而自然表演。顺子的生活下苦,但他知道他别无选择,萨特式的存在是对自我本质的选择之类,在顺子这样下苦的生计中显得空洞不切实际,顺子的存在唯一方式就是顺着他的路走下去,他只有这条路,没有别的路。我们看到的是顺子如何逆来顺受,顺子如何顺着别人的意,甚至不惜逢迎。对瞿团长,对寇铁,对靳导,还有丁大师之类,他都唯唯诺诺。这部作品中的底层人民,已然没有反抗的动机,只有被寇铁逼极了,顺子打了寇铁一记耳光,算是他最激烈的反抗行为。类似顺子这样离开土地的乡村农民,在现代中国正是被塑造成无产阶级后备军的革命力量,如今在下苦的生活道路上他们依然顺从地走下去。生活、现实与他们仿佛无关,仿佛都只是道具和布具,他们只管走自己的路,走下去。这是否也是生命的坚韧?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把底层“下苦人”塑造成无产阶级的英雄,他们只是坚韧地活着,任劳任怨,或许这样的叙述更可靠。小说里多次提到黑蚂蚁大军搬家,装台的队伍多少有点像它们。像蚂蚁一样劳作、活着和坚持,这是“下苦人”的精神。
这或许可以读为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他把这样的生活,把这样的人物端出来,把他们真实的生活境遇写出来,让人们感受到生存事实的分量。
当然,这部小说同时还在极力去写出底层的温暖,诸如瞿团长的公正无私、厚道仁爱堪称人性道德表率;素芳的善良与不幸,让人多有唏嘘;为艺术而艺术的靳导也不时显露出正直和侠义,就是顺子本人也是仁义的化身,这都使这部作品显示出生命的体温。这让在下苦生计的顺子能时常体会到生活的温情,每当这样的时刻,顺子心里都会涌起感恩的情绪。顺子,这个名字,既是命名,也是希冀,也是感叹,更是看清生活的真相。正如作者所言,他的写作,“就尽量去为那些无助的人,舔一舔伤口,找一点温暖与亮色,尤其是寻找一点奢侈的爱。与其说为他人,不如说为自己,其实生命都需要诉说,都需要舔伤,都需要爱”。(《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