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皇帝诞节的三教讲论——基于皇权与佛教关系的考察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诞节讲论是儒释道三教讲论与皇帝诞节庆贺融合产生的新的三教讲论模式.诞节贺寿常有斋会、三教讲论、赏赐僧人等一系列佛事活动,三教讲论处于核心环节.在贺寿宗旨主导下,诞节讲论一方面受制于贺寿礼制,程式固化,主题预设,结论雷同,佛教义理弱化,信仰色彩淡化;另一方面为迎合诞节气氛,僧人辩才卓著,声辞俱美,论辩激烈,赞颂巧妙,嘲谑新奇.两种合力作用下,诞节讲论发展成为皇权与佛教合作完成的一种热烈喜庆的国家仪式.此一仪式上,皇权凸显了皇图永固、帝道遐昌、国泰民安、万方来朝的主题,佛教也融入了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的弘法意图.唐五代数百年间的诞节讲论,对于中国化政教关系模式的形成和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三治融合"的关键在于农村主体性再造.农村治理资源不足需要国家赋权和增能.在国家力量与农村主体性之间维持恰当平衡,真正发挥治理主体的内在力量和作用,需要国家项目支撑与党建赋能、选择性激励以及公共空间打造密切结合.国家力量表现的是助推,助推目的就是农村主体性再造.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呈现出相对粗略、分散甚至残缺的现象,这可能导致行政执法因证据规则不足而产生证明标准不明和法律适用混乱等问题.从理论认识上来说,应当重新审视行政执法证据规则与诉讼证据规则的关联和区分,既不能与之脱节也不能与之混同;应当准确把握"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平衡二者在执法证据规则内部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应当基于行政机关的自身特点和行政执法的特殊领域重新阐释证明标准,对照诉讼证据规则重塑执法证据规则的基本类型.从制度体系建构来说,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应当符合行政执法自身性质特点
云门宗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北宋曾盛极一时.北宋灭亡后,云门宗传承依政权疆界(南宋、金元)大致可分南北两大系统,其中北方系统多出自真定洪济禅院(大洪济寺)慈觉宗赜法脉,目前可考者主要有佛觉法琼、慧空普融两支.佛觉法琼在北宋末曾任洪济禅院住持,后北上燕京,其法脉成为金元时代北方云门宗的主流.慧空普融则住中山(定州)天宁寺,法脉亦主要分布定州及其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