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阅读材料”的教学功能
现代数学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如果能深刻挖掘教材中“阅读材料”教学内涵和教育功能,必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德育、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善学习方式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对数的发明”、“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笛卡儿与解析几何”、“坐标法与机器证明”、“三角学与天文学”、“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海伦和秦九韶”、“割圆术”……向学生介绍了数学概念、规律建立的背景及过程,科学家的贡献和生平事迹,展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数学史的引入,使原先枯燥的数学、图形、公式因为与历史、生活的联系而变得丰富多彩,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好的效果。
(2)渗透数学文化,培养理性爱国主义和良好个性
数学的德育功能,最常见的提法是“运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句话很对,但不够,在科学发现上,把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拿来,为中国的建设服务,这才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因此,教师应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地介绍数学史,不仅要让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的数学史,更要向学生介绍国外的数学成就,提倡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因势引导学生对比当时中国所处的朝代和当时的科学、文化、政治的发展情况,辩证地看待我国的数学成就:在西方祖暅原理被称为卡瓦列里原理,在数学文化的渗透中,让学生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3)通过应用数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发展过程充满了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比如人们常说的矛盾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事物相互联系、量变到质变、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但是要学生真正领会却很困难,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其他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更容易,更直接,所以,利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等材料讲述数学的实际应用,利用“九连环”、“购房中的数学”等材料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以此来领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要比在课堂上讲几个哲学名词有用得多。
(4)利用材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材料来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达到增强双基、巩固知识的目的。
2 “阅读材料”的教学策略
教材中的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紧紧扣住有关教材知识设计的,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只有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发挥教科书的最大功效,才能更好地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
(1)课程自读
大部分阅读材料内容通俗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事先出示自学提纲或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不占用课时。
(2)课堂导读
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教师提示阅读提纲或思考题,学生阅读后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给予归纳、总结,如:材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教学,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1)Card(A)指的是什么?(2)Card(A∪B)=Card(A) Card(B)吗?(3)从这篇材料中你体会到如何解决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方法了吗?(4)材料中体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5)你有其他想法吗?再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归纳、总结,最后布置49页复习参考题中B组第1题进行检测。
(3)课堂渗透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部分内容穿插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作为新知识的一部分纳入其知识结构,比如,结合数学符号funtion讲莱布尼兹、李善兰,结合数学命名笛卡儿直角坐标系介绍“笛卡儿与解析几何”,结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讲“三角学与天文学”;或者将材料内容设计成数学问题情景来引入新课题,设计为课堂教学的范例、习题来巩固知识。
(4)专题精讲
知识拓展类和实际应用类材料对正文部分内容作补充、拓宽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这些材料内容丰富,知识性、应用性强,如果单靠学生自己阅读,难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开设专题进行研究。
总之,教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阅读材料作为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而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只有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现代数学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如果能深刻挖掘教材中“阅读材料”教学内涵和教育功能,必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德育、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善学习方式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对数的发明”、“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笛卡儿与解析几何”、“坐标法与机器证明”、“三角学与天文学”、“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海伦和秦九韶”、“割圆术”……向学生介绍了数学概念、规律建立的背景及过程,科学家的贡献和生平事迹,展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数学史的引入,使原先枯燥的数学、图形、公式因为与历史、生活的联系而变得丰富多彩,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好的效果。
(2)渗透数学文化,培养理性爱国主义和良好个性
数学的德育功能,最常见的提法是“运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句话很对,但不够,在科学发现上,把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拿来,为中国的建设服务,这才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因此,教师应该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地介绍数学史,不仅要让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的数学史,更要向学生介绍国外的数学成就,提倡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因势引导学生对比当时中国所处的朝代和当时的科学、文化、政治的发展情况,辩证地看待我国的数学成就:在西方祖暅原理被称为卡瓦列里原理,在数学文化的渗透中,让学生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3)通过应用数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发展过程充满了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比如人们常说的矛盾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事物相互联系、量变到质变、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但是要学生真正领会却很困难,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其他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更容易,更直接,所以,利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等材料讲述数学的实际应用,利用“九连环”、“购房中的数学”等材料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以此来领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要比在课堂上讲几个哲学名词有用得多。
(4)利用材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材料来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达到增强双基、巩固知识的目的。
2 “阅读材料”的教学策略
教材中的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紧紧扣住有关教材知识设计的,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只有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发挥教科书的最大功效,才能更好地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
(1)课程自读
大部分阅读材料内容通俗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事先出示自学提纲或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不占用课时。
(2)课堂导读
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教师提示阅读提纲或思考题,学生阅读后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给予归纳、总结,如:材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教学,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1)Card(A)指的是什么?(2)Card(A∪B)=Card(A) Card(B)吗?(3)从这篇材料中你体会到如何解决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方法了吗?(4)材料中体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5)你有其他想法吗?再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归纳、总结,最后布置49页复习参考题中B组第1题进行检测。
(3)课堂渗透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部分内容穿插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作为新知识的一部分纳入其知识结构,比如,结合数学符号funtion讲莱布尼兹、李善兰,结合数学命名笛卡儿直角坐标系介绍“笛卡儿与解析几何”,结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讲“三角学与天文学”;或者将材料内容设计成数学问题情景来引入新课题,设计为课堂教学的范例、习题来巩固知识。
(4)专题精讲
知识拓展类和实际应用类材料对正文部分内容作补充、拓宽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这些材料内容丰富,知识性、应用性强,如果单靠学生自己阅读,难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开设专题进行研究。
总之,教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阅读材料作为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而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只有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