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教育观念的转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但是教育体制设置不合理、办学主体单一等问题仍阻碍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变革。本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法、系统分析法、比较法等,对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有益探讨。
【关键词】高校内部管理 体制創新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40-01
1.高校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研究的意义
高等教育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高校管理体制创新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培养21世纪新人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层级管理,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履行职能;高校外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与教育资源均衡利用。
2.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高校教育体制设置重复、高校分布不均
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已形成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辅的经济模式,而在我国高校中,教育呈现高度的集中与统一,具有明显的计划性色彩,各高校形成了隶属于不同中央部委与省市级机关的模式,因各级主管部门不同,造成同类学校重复设置,例如山东科技大学与青岛科技大学等;加之高校分布不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校分布密集,西部高校分布较少且稀疏、办学起步晚,最终造成了办学规模较小、教育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办学质量较低的恶果。
2.2高校管理自主权缺乏
多年来,高校教育因缺乏一定自主权而办学活力低下,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管理自主权逐步增强,但是仍存在着诸多与时代发展相悖的问题影响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例如政府机构对于高校管理中的文凭发放、专业设置、科研活动、职称评定的过多干预,这种政府过多的指令性、特批性的干预,限制了具有特色的专业性院校发挥自我优势,束缚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3办学主体、教育投资主体单一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不难看出各高校多数属于中央某部门或某省市级政府部门,政府作为办学主体与投资主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明显缺乏个人投资办学与社会投资办学,这种缺乏竞争机制的办学模式必将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的高校人才。
2.4内部管理滞后,缺乏竞争机制
高校内部管理的滞后造成了教育资金与教育资源的使用不当,在高校硬件中,部分高校严重存在设备、仪器、图书等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存在行政部门分工不明确,人浮于事的现象,造成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未能全部放入科研与教学支出中。在教育实践中,高校教学缺乏竞争机制,教师授课质量的监管不利与教师上课竞争机制的缺乏必然制约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3.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措施
3.1转变教育管理观念,调整教育结构布局
思维决定存在,教育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管理理念的成功创新,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让教育管理达到培养知识人才与实践人才相结合的目标。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高校运行要注重地区平衡,不断调整教育结构布局,避免高校合并风下的重形式、轻特色的不良模式,要以创建特色名校为己任,不断提高高校的知名度。
3.2扩大高校自主管理权
政府作为高校教育的主管机构,要想真正达到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创新,政府需要作出巨大的转变。政府要放弃“集中制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采取简政措施,办好一个服务者的角色,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由行政干预转变为政府服务,这样的最佳组合有利于发挥高校的自主性、创新性,避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摧残,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3.3实现高校办学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这一纲要给我们教育管理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国家要鼓励私人团体办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民办学校发展。教育投资形式不同于普通的商业投资,商业投资多以货币计量,而教育投资形式则是多样化的,政府部门可以增加教育附加费、鼓励慈善性教育捐赠、进修人员收取学费等形式增加教育投资,同时财政部门可以深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投资方式,例如筹办教育银行、发行教育贷款、办理教育保险,这些先进的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筹资办学的规模,多元化的模式必然丰富我国的办学结构。
3.4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推行人本管理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它的成功创新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带动教育效益。学校在管理上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高校运行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创新道路。首先,增强资源利用意识,确定培养方案,确立营运目标与方向,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价值最大化;其次,推进聘任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高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设立岗位,避免人浮于事。在招聘时引入监督机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对教职工进行有限任期考核制;最后,遵循“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教职工工资、奖金与贡献绩效相结合,完善内部管理分配制度。
当前中国的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教育走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文章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对促进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云,冯玫.关于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5(5).
[2]赵宗锋.论以人为本高等学校育人观.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5(1).
[3]牛亚莉,凌云.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6(10).
【关键词】高校内部管理 体制創新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40-01
1.高校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研究的意义
高等教育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高校管理体制创新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培养21世纪新人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层级管理,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履行职能;高校外部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与教育资源均衡利用。
2.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高校教育体制设置重复、高校分布不均
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已形成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辅的经济模式,而在我国高校中,教育呈现高度的集中与统一,具有明显的计划性色彩,各高校形成了隶属于不同中央部委与省市级机关的模式,因各级主管部门不同,造成同类学校重复设置,例如山东科技大学与青岛科技大学等;加之高校分布不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校分布密集,西部高校分布较少且稀疏、办学起步晚,最终造成了办学规模较小、教育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办学质量较低的恶果。
2.2高校管理自主权缺乏
多年来,高校教育因缺乏一定自主权而办学活力低下,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管理自主权逐步增强,但是仍存在着诸多与时代发展相悖的问题影响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例如政府机构对于高校管理中的文凭发放、专业设置、科研活动、职称评定的过多干预,这种政府过多的指令性、特批性的干预,限制了具有特色的专业性院校发挥自我优势,束缚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3办学主体、教育投资主体单一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不难看出各高校多数属于中央某部门或某省市级政府部门,政府作为办学主体与投资主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明显缺乏个人投资办学与社会投资办学,这种缺乏竞争机制的办学模式必将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的高校人才。
2.4内部管理滞后,缺乏竞争机制
高校内部管理的滞后造成了教育资金与教育资源的使用不当,在高校硬件中,部分高校严重存在设备、仪器、图书等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存在行政部门分工不明确,人浮于事的现象,造成了有限的教育资源未能全部放入科研与教学支出中。在教育实践中,高校教学缺乏竞争机制,教师授课质量的监管不利与教师上课竞争机制的缺乏必然制约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3.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措施
3.1转变教育管理观念,调整教育结构布局
思维决定存在,教育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管理理念的成功创新,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让教育管理达到培养知识人才与实践人才相结合的目标。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高校运行要注重地区平衡,不断调整教育结构布局,避免高校合并风下的重形式、轻特色的不良模式,要以创建特色名校为己任,不断提高高校的知名度。
3.2扩大高校自主管理权
政府作为高校教育的主管机构,要想真正达到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创新,政府需要作出巨大的转变。政府要放弃“集中制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采取简政措施,办好一个服务者的角色,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由行政干预转变为政府服务,这样的最佳组合有利于发挥高校的自主性、创新性,避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摧残,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3.3实现高校办学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这一纲要给我们教育管理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国家要鼓励私人团体办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民办学校发展。教育投资形式不同于普通的商业投资,商业投资多以货币计量,而教育投资形式则是多样化的,政府部门可以增加教育附加费、鼓励慈善性教育捐赠、进修人员收取学费等形式增加教育投资,同时财政部门可以深入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投资方式,例如筹办教育银行、发行教育贷款、办理教育保险,这些先进的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筹资办学的规模,多元化的模式必然丰富我国的办学结构。
3.4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推行人本管理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它的成功创新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带动教育效益。学校在管理上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高校运行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创新道路。首先,增强资源利用意识,确定培养方案,确立营运目标与方向,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价值最大化;其次,推进聘任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高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设立岗位,避免人浮于事。在招聘时引入监督机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对教职工进行有限任期考核制;最后,遵循“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教职工工资、奖金与贡献绩效相结合,完善内部管理分配制度。
当前中国的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教育走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文章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对促进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云,冯玫.关于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5(5).
[2]赵宗锋.论以人为本高等学校育人观.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5(1).
[3]牛亚莉,凌云.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