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太闯伦敦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loud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妈非要来英国看我,她不会讲英文,却喜欢通过我用中国人的方式到处跟外国人搭讪,有个老教授为了听她讲中国,还请我们吃了一顿价格不菲的晚餐。
  大老远地来英国干嘛
  她是我妈。五年前,她把我送到欧洲去读书;五年后我毕业的时候,我在英国,她要来看我。我开始不太赞成。大老远地跑来干嘛呢?她不会讲英文,做什么事都要我陪。何况英国真的没有什么好玩的啊!
  结果她还是来了。我去接机,她一身冲锋衣,背个小书包,拖着一个拉杆箱。在西斯罗机场中,稍显土气。
  和许多妈妈一样,她到英国面临着很多的不习惯。而她的这些不习惯,也让我无所适从。比如,她会在店里试衣服的时候,大声用中文跟店员讲那衣服如何如何大了小了,自己原来体型很棒等等。而我只好在一旁飞速地挑重点翻译,最终告诉人家,我们再去别的地方逛逛好了。
  作为留学生,我平时很少去餐馆,就算去,也只对几家中餐馆熟悉。我带她去吃中餐,她吃得不开心地说:“这东西国内一半价钱就吃得到,你带我吃这个干嘛?”于是我从网上查了几家评价不错的西餐小馆,进去之后她又读不懂菜单。
  我给她从头到尾翻译菜单,通常是翻后面几道菜的时候,她把前面的给忘记了。最后还是胡乱点了一个,上来乱七八糟什么都吃掉了,回头还埋怨我,西餐也没什么好吃的嘛。我跟她解释,这是网上评价很高的地方。她教育我说,网上的东西不能随便信。
  虽然从来都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可她却习惯于在每一个价格后面加一个零,换算成人民币,然后嘟囔一句:“好贵啊。”
  她会嫌弃外国人办事效率低,喊结账半天了也没人来,一个劲让我催促。她会嫌弃外国旅馆的条件不好——钱没少花,却怎么连个拖鞋都没有。她特别喜欢小孩子,看见“洋娃娃”总喜欢用中国人的方式逗人家——但不经人家监护人同意,是会惹麻烦的。
  她玩得倒尽兴,可我累了
  因为不会说英文,她特别愿意主动和一路上遇见的中国人,尤其是留学生聊天——这让我很不习惯。留学生们和她聊了一会之后,总会对我说一句:“能带着妈妈出来玩,羡慕死我们了。”如果说这话的是姑娘,她就会事后冲着我自豪地说:“看,人家都羡慕你呢。”仿佛是她帮我在姑娘面前加了分似的。
  有时候,她会跑进化妆品店,开心地对外国化妆品行业做一番了解,尽管她很少化妆。她总是拿起她感兴趣的东西,让我在外包装上找出原料、原产地、生产日期,还会问我这东西是否适合她的年龄——可我一个男生,对化妆品着实不了解。
  她有着所有女人的敏感和不信任,她总是要对我所走的路线提出质疑。我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比如问路、买票、结账,她总在一旁不停地提醒我,钱要点好,不要被骗;票据要清楚,收据要留好,等等。我在同人家用英文交涉的时候,还要腾出一个耳朵来听她用中文喋喋不休。
  终于有一次,好像是因为办退税,我们出现了分歧。我沉不住气了,带着她走到海德公园,找了个长椅坐了下来,对她说,我累了,想歇一歇。她知道我不开心,倒也不急,坐在旁边,自己拿出那本Lonely Planet的《英国》慢慢看起来。
  那是一本又厚又重的书,却是她一路上唯一的一本中文书,已经被她翻了好几遍。有时候我在火车上睡醒了,看她不是在翻那本书,就是在看着窗外。
  过了一会,她像个孩子一样对我说:“我想上厕所。”我叹了口气,把她带到附近的一个公厕,帮她投了50便士,看着她走进去。等她出来,我又带她回到了那条长椅。
  好像过了好久,她都没有说话。我回头看看她,她脸色很不好。“我想你爸了。”她突然说了一句。
  她除了我,只有那本《英国》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独自生活在英国的五年早已让我忘了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恐慌。我很自然地认为,我知道的事情,所有人都应该知道。
  除了“English,No”之外,她几乎不会一句英文,更是一个单词也听不懂。仿佛身穿一件厚厚的潜水钟,而我是连接她与外界的唯一通道。虽然每天都和她在一起,但我走在街上可以听懂路人的议论,看懂公交车上的广告牌。而她的一切,除了我,只有那本《英国》。
  我隐约记起,在我刚踏上欧洲土地的时候,也曾因为外文不熟,说话常常夹杂中文;也曾因在餐馆聊天声音大,引得邻桌频频侧目;也曾吃不惯那血淋淋的牛排和苦兮兮的咖啡;也曾将所有的价格乘以汇率,然后畏首畏尾地花钱;也曾向“洋娃娃”抛过媚眼,而被他们父母投回善意的微笑。
  中西方的环境相差如此之大,我怎么可以期待她在几天之内就做到我几年才领悟的东西?她敢于从自己熟悉的中文世界,毅然买张机票跑到万里之外的英国,就是因为我在这里,我是她的信心。
  她确实愿意和遇见的中国人聊天,但往往都聊得很投机。很多人甚至和她互留邮件,约定回国联系。她确实喜欢通过我向外国人问这问那,但也说出一些比我有深度得多的观点让外国人惊诧。我们甚至遇到一位老教授,他为了听我妈妈讲中国,请我们吃了一顿价格不菲的晚餐。她确实做事很小心,可这是她一贯的作风,而我也因为保留了结账的票据,在稍后发生的事情上大大受益。
  她虽不会英文,却倾其所有,让我得到最好的教育。
  五年未并肩走,她矮了许多
  我站起来,拉起她的手,对她说:“咱们走吧。”
  “去哪?”
  “白金汉宫。”
  “那是哪?”
  “是英国女王住的地方。”
  她打开她的小书包,拿出那本《英国》,嘴中念着:“白……白……白……”打算找白金汉宫的介绍。我把书接过来,翻到了那一页,开始边走边给她念:“白金汉宫,是位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城内……”
  一段念下来,她似听非听,眼睛看着远方。
  “听了么?”
  “嗯。”
  “看什么呢?”
  她指着天边,对我说:“你看那边的天好低啊,云彩好像伸手就能够到。”
  初秋的伦敦有些潮湿,温暖的太阳晒出落叶腐败的味道。我越过她的头顶向她指的方向看去,才发现,原来五年没有和她并肩走过,她竟然矮了那么多。
  和她在英国的旅行已过去了两个月。我们已回到了国内,而她也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每天依旧忙叨叨地赶场子上课,满意于饭店里服务员的速度,满意于购物的时候被店员尾随着,随时问这问那。就好像那一个月的英国之旅从没发生过一样。
  只是偶尔,吃过晚饭,她会对我和我爸说,她有时候会恍惚想起她在英国牵着我的衣角跟在我后面什么都不用愁地走着,那感觉真棒……
  我也记得那感觉,那年我四岁。
其他文献
每个偷渡客都有一个美国梦,他们幻想着天堂般的生活来到这里,却陷入地狱般的苦难。  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一股赴美留学潮,吸引了很多人去美国淘金,由于出国签证难办,有的人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选择偷渡的方式漂洋过海去美国。  2000年,多佛尔惨案58名中国偷渡客窒息而死震惊世界,但依然阻止不了偷渡者的脚步,他们前赴后继,不惜花重金前往梦中的国度。  近期,一部由三位留学生拍摄,以“新一代90后偷渡
期刊
肖伟起初不懂CFO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可后来看到一篇文章,《中国CFO世界的女掌门人们》,“认识”了几位大公司里的女首席财务官,立刻对CFO代表的含义产生好感——英文缩写就是比“管家婆”三字洋气多了。  肖伟在家里就负责管账。她其实数学从没及过格,可管钱只要会加减乘除就行。两口子紧巴巴的几千块钱能有多复杂?也就需要个好耐心,把每天的支出记录下来,有经验了,每个月月初做份预算,月底比对下看哪些方面有超
期刊
拾好东西准备下班,手机突然跳出一条短信,是余海。“我在你公司楼下呢,出来坐会吧。”我握着手机,迅速下楼。余海在苏州生活,偶尔到上海出差,但极少来看我。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像歌词里写的:大于友情,小于爱情。  高中时期,他是班长,我是团支书。他喜欢在学习上跟我较劲,考试前总会气势汹汹地向我下战书:“看着吧,夏一朵,这次我定能超过你!”但每次成绩下来,我总是班上的第一名。  其实他各科成绩也不赖,只是英
期刊
发展到今天,家庭这个公司已经进入3.0的互联网版本。如果说1.0版的家庭公司是大观园里的女儿国,2.0版的家庭公司是情景喜剧《我爱我家》,3.0版的家庭公司,就是小男人《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和再婚家庭里孩子当家的《家有儿女》。  董事长1.0版:贾母  在大观园里,董事长是最高权力者,贾母。她曾经事必躬亲,含冤受屈,如今三十年媳妇熬成婆,江湖地位稳固,无可动撼,于是可以很从容退休,过着含饴弄孙的逍遥
期刊
俗话说:“搭伙好过日子。”不管是开公司,还是组建家庭,都要找人合伙经营。  男女搭伙,遵循的是“异性相吸,优势互补,发挥潜力”的生物本能。在“搭伙”的历史上,起初男人图的不过是传宗接代,狩猎一天回家后能喝到热汤睡到热炕头;女人也只想在残酷生存中有个依靠,帮自己做做体力活。但不管最初的搭伙理由是什么,如何把日子过好始终是婚姻家庭永恒不变的核心。  渐渐的,家庭规模庞大起来,单纯的男女关系之外,还有了
期刊
作为唯二的董事会成员,CEO这个全能职位被简单地理解为“可以发号施令的角色”,分工混乱、观念冲突的小夫妻把它当做香饽饽,却忘了这个CEO可没有配备做事的下属。  “你和你老公,一定是你说了算吧。”  大学同学出差路过武汉,少不了要拜访东道主蒋丽丽,都是女人,话题很容易就扯到感情、婚姻上。大学时,蒋丽丽是教育系出了名的女权主义者,“以后一定找个听话的男人结婚。”大家都以为她八成会晚婚,没想出了校门才
期刊
我要独立财务权  程卓左手拿着刚出炉的身份证,右手摊在陈瑜面前:“妈,我是大人了,我现在要求收回财务权。”  和父母小时候没有私人财产概念、乖乖交出所有压岁钱相比,程卓赶上了“财商教育”的好时代。  陈瑜这一代人童年饱受“压榨”,不想再把这套教育放在儿子身上,“培养孩子财商要趁早”的早教理念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但父母的惯常做法也就一招:不动孩子的钱,帮他们存起来。  偏偏这代孩子接触网络早,维权
期刊
决定公司命运的,也许就是一次成功的收购或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家庭命运的,只需要成员们的一个念头:“我”和家庭,谁更重要?  在保留了大家长作风的家庭,也许会走向“独裁”。老一代CEO、CAO、CFO不退休,继续用武力或财力压制其他成员,使其怨不敢言;或夫妻中的一方搞中央集权制,把家庭变成一言堂。  最常见的坏结局是散伙。新旧两个家庭为权益相争,CEO决策无能;家务分配不均,CAO协调能力有限;或者
期刊
为什么要给农村男青年都贴上“凤凰男”的标签?一股脑地把道德水平和阶级划等号,往小了说是浅薄,往大了说是居心叵测。  不知道现在的城市上空是不是飞满了凤凰男,近些年来,我从各种影视剧里,各种知音体的网文里,读到了他们彷徨的影子,以及他们被扫射得像筛子一样的坏名声。  什么是凤凰男?百度百科上说得很明白,“凤凰男作为一种标签是指集全家之力于一身,发奋读书十余年,终于成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而为一
期刊
那些粉红的爱情小说、电影,麻雀变凤凰的新闻故事,最容易让女人们迷失在爱情宗教中,等待“总有一天会出现的白马王子”。  我在一家婚恋网站工作的时候,曾经很单纯很努力地想帮助单身男女解决找对象的问题。于是我们发了一个征集,请单身会员到公司来,聊聊他们的择偶期待和困惑,看看他们的难题究竟在哪里。  很快我们就吸引了一大批女会员过来,她们一开始比较拘谨,不过一旦聊起自己向往的爱情对象,眼睛就亮起来。你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