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阅读散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对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感受作品的文情并茂,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心灵的洗礼。
一、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作者的情感。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作者描写了父亲送儿子远行的情形,刻画了父亲送子的场面,描述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动人事迹,以及“我”的几次流泪的场景。对于这样的文字,如果我们只是冷眼旁观、漠然处之,就很难激起我们的情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切体会父亲在生活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牵挂和不忍,与那种满怀希望但前景暗淡的复杂的心理感受。具有了审美意境后通读课文,学生自己感受语言材料,随着情感的投入,就会被文中的情所感染。在朗读中,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配合阅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紫藤萝瀑布》中“忆花”时,作者回忆起以前和现在的不愉快的事,让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朗读时用低沉且略带悲伤的语调朗读。学生反复地阅读,细细地品味,从而体会课文的主旨。
二、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进行研读细读
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研读、细读,并对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再引导学生结合整篇的表现形式及作者所要体现的主体思想感悟、感知课文里人物的精神面貌,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既生动又形象地描写文中的那些景物、场面的。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1)为了突出百草园的丰富多彩与情趣盎然的特征,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富于表现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来进行描写?(2)百草园中那些有趣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把它们逐步展现出来的?(3)作者极力地渲染百草园极其有趣、好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既让学生深切领悟到百草园的有趣性,又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三味书屋的那种枯燥、无味的氛围,最终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那就是封建教育制度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束缚与摧残。
三、培养语言意识,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浸润着作者的深厚情感。阅读散文要披文入情,学会对语言文字的品位,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思想价值的语言加以品味。例如散文《春》的“春花图”中几个关键性的词语:“让、闹、散、眨”等,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繁盛,后部分中的“娃娃新”、“姑娘美”、“健壮青年”,不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而且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突出了主题。提高阅读教学实效要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问题。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无论是要课堂有效还是高效,都要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能力等的原有水平,找准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他们有阅读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诵读感悟、有思维碰撞,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心智,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四、熟悉意象类型,体悟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所选择的具体事物。意象的文学效果主要是使它不能像普通的交际语言那样直白,而是要特意设置一些理解上的阻碍,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让读者能理解,经过一番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但又不是简单、容易就能领悟的。在语义上也会增加难度甚至造成多义。例如:在《黄纱巾》,让学生认识了一位既爱美,更懂得体谅和拒绝的人性高贵的小女孩。一条廉价的纱巾,小女孩是那样向往,虽然一直对黄纱巾念念不忘,但考虑到家境并不富裕,她选择把心爱的黄纱巾藏在心里。这时,应读出小女孩懂得体谅父母的孝心。而当别人把梦寐以求的黄纱巾送给她时,她却婉言拒绝了,因为她懂得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却演绎出一个大道理。精神境界的高深远远胜于物质的拥有。初中生的解读可能只停留在小姑娘的懂事、不贪求的层面,而“黄纱巾”这一意象背后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解读。
五、以师情激生情,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美
阅读散文时应做到情感丰富、细腻,但教师绝不能把讲台看做自己的舞台,应当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和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如在教学《乡愁》时,学生被作品中所蕴含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那绵绵的乡愁是那样凝重,于是把诗人余光中与席慕蓉的诗给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同样喜欢席慕蓉的那首《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如痴如醉的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思乡图,让学生从中领略到乡愁本身所蕴含的美感,思绪也走进了“乡愁”之中。接着,引导学生在绵绵真情的驾驭下研读课文,让学生成为作品的主人公,感悟那缠绵不忘的乡愁。再如学习《春》时,先讲几幅春天的图画,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绘出几幅图画。很多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完成了作品,在课余时间还继续画,虽不精美但描绘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无形中学生已被美深深地浸润,主动地投入美感活动认识美、品味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总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鉴赏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其实教无定法,散文的形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意境悠长,这就决定了教学的多样化。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更有效的散文阅读之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与实践。
一、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作者的情感。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作者描写了父亲送儿子远行的情形,刻画了父亲送子的场面,描述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动人事迹,以及“我”的几次流泪的场景。对于这样的文字,如果我们只是冷眼旁观、漠然处之,就很难激起我们的情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切体会父亲在生活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牵挂和不忍,与那种满怀希望但前景暗淡的复杂的心理感受。具有了审美意境后通读课文,学生自己感受语言材料,随着情感的投入,就会被文中的情所感染。在朗读中,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配合阅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紫藤萝瀑布》中“忆花”时,作者回忆起以前和现在的不愉快的事,让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朗读时用低沉且略带悲伤的语调朗读。学生反复地阅读,细细地品味,从而体会课文的主旨。
二、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进行研读细读
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研读、细读,并对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再引导学生结合整篇的表现形式及作者所要体现的主体思想感悟、感知课文里人物的精神面貌,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既生动又形象地描写文中的那些景物、场面的。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1)为了突出百草园的丰富多彩与情趣盎然的特征,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富于表现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来进行描写?(2)百草园中那些有趣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把它们逐步展现出来的?(3)作者极力地渲染百草园极其有趣、好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既让学生深切领悟到百草园的有趣性,又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三味书屋的那种枯燥、无味的氛围,最终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那就是封建教育制度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束缚与摧残。
三、培养语言意识,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浸润着作者的深厚情感。阅读散文要披文入情,学会对语言文字的品位,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思想价值的语言加以品味。例如散文《春》的“春花图”中几个关键性的词语:“让、闹、散、眨”等,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繁盛,后部分中的“娃娃新”、“姑娘美”、“健壮青年”,不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而且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突出了主题。提高阅读教学实效要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问题。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无论是要课堂有效还是高效,都要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能力等的原有水平,找准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他们有阅读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诵读感悟、有思维碰撞,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心智,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四、熟悉意象类型,体悟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所选择的具体事物。意象的文学效果主要是使它不能像普通的交际语言那样直白,而是要特意设置一些理解上的阻碍,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让读者能理解,经过一番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但又不是简单、容易就能领悟的。在语义上也会增加难度甚至造成多义。例如:在《黄纱巾》,让学生认识了一位既爱美,更懂得体谅和拒绝的人性高贵的小女孩。一条廉价的纱巾,小女孩是那样向往,虽然一直对黄纱巾念念不忘,但考虑到家境并不富裕,她选择把心爱的黄纱巾藏在心里。这时,应读出小女孩懂得体谅父母的孝心。而当别人把梦寐以求的黄纱巾送给她时,她却婉言拒绝了,因为她懂得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却演绎出一个大道理。精神境界的高深远远胜于物质的拥有。初中生的解读可能只停留在小姑娘的懂事、不贪求的层面,而“黄纱巾”这一意象背后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解读。
五、以师情激生情,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美
阅读散文时应做到情感丰富、细腻,但教师绝不能把讲台看做自己的舞台,应当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和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如在教学《乡愁》时,学生被作品中所蕴含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那绵绵的乡愁是那样凝重,于是把诗人余光中与席慕蓉的诗给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同样喜欢席慕蓉的那首《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如痴如醉的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思乡图,让学生从中领略到乡愁本身所蕴含的美感,思绪也走进了“乡愁”之中。接着,引导学生在绵绵真情的驾驭下研读课文,让学生成为作品的主人公,感悟那缠绵不忘的乡愁。再如学习《春》时,先讲几幅春天的图画,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绘出几幅图画。很多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完成了作品,在课余时间还继续画,虽不精美但描绘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无形中学生已被美深深地浸润,主动地投入美感活动认识美、品味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总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鉴赏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其实教无定法,散文的形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意境悠长,这就决定了教学的多样化。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更有效的散文阅读之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