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长跑运动员项目(800m~10000m)持续时间较长,运动强度为次极限强度和大强度,代谢过程既有无氧代谢又有有氧代谢,程度不同的负有氧债,血液中积存一定数量的血乳酸,最大摄氧量显著增加。因此在中长跑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专项训练中,都要考虑到以上特点。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突出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速度耐力。这一特征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能力以及无氧代谢及相应的机能能力和身体素质。科学研究证明,人体的身体素质具有鲜明的遗传特征。所以人与人的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差别,而且身体素质的发展潜力区别则更大。
一、中长跑的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是中长跑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它可分为:有氧代谢耐力(一般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和无氧代谢耐力。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三种不同代谢供能的耐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研究指出:“有氧代谢是混合代谢和无氧代谢供能的基础。逐步改善和提高混合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供能能力,既能促进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改善,又能有效地促进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所以,不同的专项特征和个人特点,在不同的训练年度、不同的训练时期,三种不同的代谢供能的素质耐力必须严格控制不同的训练比重,才能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1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耐力。有氧代谢供能耐力又称一般耐力,在中长跑项目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耐力是中长跑运动员改善和提高速度耐力的基础素质。所以运动员的一般耐力水平将直接影响耐力水平和运动成绩水平。一般耐力的发展将有效地改善心肺系统功能和肌肉代谢能力,提高氧的利用率和支撑器官的能力,其中对最大通氧量的增加、对最大吸氧量、每博输出量和氧的利用率的提高、二氧化碳排出量和支撑器官能力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发展有氧代谢供能的耐力,一般都是严格控制在无氧阈值速度的条件下,长时间跑、长时间游泳、长时间的骑自行车等,跑的方式可以用匀速跑也可采用变速跑,心率以每分钟150~160次为宜,其速度以人体吸进的氧气与机体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基本相等最佳。
2发展运动员的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的耐力。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的耐力,实际是运动员的专项持续能力,就是专项速度耐力。专项耐力训练中身体代谢供能的方式,也因专项的不同而有差别。中长跑的项目特点是运动员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的能力是专项耐力训练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因此,训练中应因人而异,控制好有氧、无氧及混合代谢供能的比例、跑的速度、距离以及间歇方法,专项的距离越短,无氧代谢与混合代谢训练比重越大。发展专项耐力一般常采用间歇法跑、变速跑、重复跑、略高于或低于专项距离的计时跑、检查跑、测验跑等。专项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中可根据任务的不同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和强化。
二、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
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是影响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努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水平也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训练实践证明,单一追求最大速度的训练(同短跑运动员一样的速度训练),即使获得了最大速度的提高,其速度转化为速度耐力的比率也是很小的。所以,中长跑项目速度训练就出现了项目特征所需要的特殊的速度训练方法。中长跑项目运动员既需要磷酸能速度(CP),又需要乳酸能速度(糖酵解)。这两种速度的同时改善才能促进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中长跑项目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必须是在多运动因素协调发展的条件下同步进行的速度训练。所以,运动员发展速度贯穿在运动员力量、耐力、协调、柔韧各项身体素质训练之中。例如,发展磷酸能速度,逐步加快动作频率的速度力量练习,逐步增加肌肉快速收缩转换和神经系统快速冲动交替等练习。在发展耐力速度的同时则要求在逐步加快动作频率的条件下训练。在改善专项运动能力的其他各运动因素功能的训练中,同样要求练习动作频率的逐步加快,也就是要逐步提高专项所需要的各项运动因素,实现整体运动速度的提高。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可采用准备活动热身后,大量的组合速度素质练习及跑的速度训练;速度耐力训练后,待运动员机体乳酸尚未完全恢复时,进行短距离跑的速度练习。耐力和速度耐力跑的训练后,紧接着做速度力量和速度力量耐力的组合练习等。
三、发展中长跑的力量素质训练
训练学理论把运动员的力量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性质的力量。中长跑项目的力量训练不是追求最大力量,这已为教练员们所共识。中长跑专项所需要的是速度、力量、耐力的逐步增长,并与专项能力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科学地融为一体,保证运动员的步长、步频和动作节奏的稳定性,促进专项速度耐力的提高。发展力量耐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数量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改进输氧功能,提高糖酵解的能力和增大运动员承受最大氧债的能力。力量耐力虽然与速度项目和力量项目有一定的关联,但主要与耐力项目有关系,在训练实践中,多采用克服体重和负重体重来完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的快速的长时间的力量耐力训练,既有利于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功能的改善,又利于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发展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耐力的手段可采用:①丘陵地上的跑发展腿部力量;②连续跳跃练习发展腿部力量耐力(单双腿交换跳;上下台阶跳,跨步跳;连续蛙跳等);③负重越野;④综合力量练习:把适合项目特点的6~8个力量练习手段组合成一个组,再依据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关系,给以科学的排序,进行不同间歇的重复练习。其重复组数,使运动员有机体代谢供能与专项能力训练时的代谢供能达到相同的程度,这对运动员整体力量素质的协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四、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协调、柔韧素质
中长跑运动员的协调、柔韧素质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但是,不同的运动项目与协调、柔韧素质相关的差异较大,其训练比重、训练方法区别也较大。协调、柔韧素质与耐力中长跑项目的相关与其他项目比较,相关程度相对较低。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协调、柔韧素质训练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贯穿在运动员训练的全过程之中。
五、身体训练应该注重几个问题
把身体训练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对不同等级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要以身体的全面训练为主)要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必须全面系统地不间断地进行身体全面训练,根据训练水平和项目的不同,按不同时期和任务,适当订出身体全面训练的百分比,真正把身体全面训练纳入中长跑的训练全过程中,并严格认真执行。身体全面训练的任务是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发展,因此从各种基本练习开始,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每个练习。要防止盲目性,以免流于形式。
身体全面训练的目的是为进行中长跑专项训练打基础,为专项训练做充分的身体准备,如速度、灵巧、弹跳、力量、一般耐力等。因此,要把全面训练和中长跑各专项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使身体全面训练与专项水平要求相适应。
六、安排中长跑运动员身体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身体训练要同改进专项技术相结合。中长跑的技术好坏,主要表现在动作的效果和经济性上。所谓动作的效果与经济性,就是既跑得省力又能发挥速度。合理的中长跑技术是在采用比赛强度或接近比赛强度时,在专项距离上跑时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在中长跑项目中,运动员跑的技术不合理,除了概念模糊外,主要是因为某些身体素质不足所致。所以特别要注意经常不断地提高身体素质,才能改进跑的技术动作,这是改进技术的最根本的手段。在身体训练的安排上必须加强针对性,尤其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发展的薄弱环节,应注意反复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建立合理跑的技术概念,如大腿的放松前摆、积极下压,髋的前送,踝关节的蹬地伸展等等,通过长年的反复体验,掌握好中长跑的合理技术。
2身体训练要同改善专项节奏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应将专项训练中所要求的速率,贯穿到全年的身体训练中去。随着中长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跑的节奏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每一个中长跑的专项都有它本身的节奏。实践证明,中长跑运动训练的效果,主要表现在运动节奏的提高上。可以说,中长跑运动的训练过程就是提高运动节奏的过程。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速度素质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没有速度素质就等于没有中长跑的成绩。现代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都在努力使自己的短距离成绩得到改善和提高。速度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长跑各专项运动节奏的提高。这些己被运动实践所证明。为提高速度素质,在进行中长跑身体训练时,需要采用有助于提高动作速率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用成套的动作进行练习,并在关键部分或某个环节上提出加快速率的要求。应该注意的是在最后阶段,要避免速率的下降,应保持或以最快的速率坚持到结束。如果因疲劳或兴奋程度降低不能坚持原来加快速率的要求时,则应停止。
3身体训练的安排要同各时期的专项训练内容紧密配合,使身体训练真正地成为专项训练的基础,并有助于专项训练的不断提高,身体训练要起到强化、深化专项训练的作用。这一点表现在如果运动员通过专项训练,达不到所要求的强度、密度和运动量,就可应用身体训练的手段来进行调节。通过这种调节使运动员的身体负担能够比较容易地达到原来的目标要求。当运动员身体负担量出现停滞状态,而专项训练本身已不能适应时,就需要有突破,即改变身体训练的一定内容,以较好地突破身体负荷最大的界限,达到所要求的身体素质。
4中长跑的身体训练必须成组反复练习。中长跑项目对内脏器官要求很高,而单个练习或几个练习间歇较多的内容,不能引起内脏器官的明显改变,因此需要把多个练习的身体训练内容有机地编排成组,重复练习若干次,以加强对内脏器官刺激,每组练习按照要求间隔休息一定时间。中长跑的身体训练所采取的手段,应在较长的时间中固定下来,不要经常变动。经过儿次乃至几十次循环反复的成组练习,使身体需要提高的素质,从量变到质变得到改善。
七、在安排中长跑的身体训练时,要遵循规律适当安排
1身体训练的组数与次数安排必须具有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在大强度的训练条件下,持续完成练习的时间是衡量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能力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中长跑运动员一定要具备长时间完成大强度练习的能力。为此,身体训练一定要紧密围绕提高这种能力安排练习,保证一定的时间和强度。在练习时间和强度上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每组的时间和强度,其二是几组的练习时间和强度。通常,每一组的时间不得少于2min(要多于800m主项的运动时间)。若干组的综合练习时间和强度,都要稍高于或不少于相对应的专项训练时间强度(课的运动量要求)。
2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在采用负重练习手段时,重量的选择是关键。由于中长跑运动员要在较长时间内完成大强度的训练,所以,负重练习的重量不可太重,必须在中等重量以下。保证对四肢和内脏器官达到一定程度的刺激。身体训练的内容要注意采用动力性的活动手段,保证每组的练习都在不间断的活动,使四肢和内脏器官受到同样强度的刺激。
3身体训练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兴奋性,防止出现过度疲劳,以避免错误动作的产生。实践表明,保持练习高度的兴奋性可以提高训练质量,达到预想的效果。如果是专门的身体练习课,由于运动量较大,决不能安排在大运动量以后。身体训练课、专项训练课的运动量安排节奏都要根据训练计划的节奏曲线进行,二者均属于训练的基本内容,不分主次。身体训练除具有量和强度的刺激作用外,还要注意技术从始至终的正确性,避免错误的出现。并根据个人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各个训练时期的目标要求来安排训练内容和手段。
八、结论
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中长跑专项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决不能因为项目特征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而忽视了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即使达到了较高的专项运动水平,身体素质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身体素质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运动量、强度、密度的加大或减少,都要与专项运动能力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促进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保国.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李杰晨,王立成.中长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任保国,等.对不同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5).
[4]袁作生,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教学训练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9.
一、中长跑的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是中长跑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它可分为:有氧代谢耐力(一般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和无氧代谢耐力。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三种不同代谢供能的耐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研究指出:“有氧代谢是混合代谢和无氧代谢供能的基础。逐步改善和提高混合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供能能力,既能促进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改善,又能有效地促进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所以,不同的专项特征和个人特点,在不同的训练年度、不同的训练时期,三种不同的代谢供能的素质耐力必须严格控制不同的训练比重,才能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1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耐力。有氧代谢供能耐力又称一般耐力,在中长跑项目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耐力是中长跑运动员改善和提高速度耐力的基础素质。所以运动员的一般耐力水平将直接影响耐力水平和运动成绩水平。一般耐力的发展将有效地改善心肺系统功能和肌肉代谢能力,提高氧的利用率和支撑器官的能力,其中对最大通氧量的增加、对最大吸氧量、每博输出量和氧的利用率的提高、二氧化碳排出量和支撑器官能力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发展有氧代谢供能的耐力,一般都是严格控制在无氧阈值速度的条件下,长时间跑、长时间游泳、长时间的骑自行车等,跑的方式可以用匀速跑也可采用变速跑,心率以每分钟150~160次为宜,其速度以人体吸进的氧气与机体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基本相等最佳。
2发展运动员的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的耐力。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的耐力,实际是运动员的专项持续能力,就是专项速度耐力。专项耐力训练中身体代谢供能的方式,也因专项的不同而有差别。中长跑的项目特点是运动员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的能力是专项耐力训练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因此,训练中应因人而异,控制好有氧、无氧及混合代谢供能的比例、跑的速度、距离以及间歇方法,专项的距离越短,无氧代谢与混合代谢训练比重越大。发展专项耐力一般常采用间歇法跑、变速跑、重复跑、略高于或低于专项距离的计时跑、检查跑、测验跑等。专项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中可根据任务的不同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和强化。
二、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
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是影响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努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水平也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训练实践证明,单一追求最大速度的训练(同短跑运动员一样的速度训练),即使获得了最大速度的提高,其速度转化为速度耐力的比率也是很小的。所以,中长跑项目速度训练就出现了项目特征所需要的特殊的速度训练方法。中长跑项目运动员既需要磷酸能速度(CP),又需要乳酸能速度(糖酵解)。这两种速度的同时改善才能促进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中长跑项目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必须是在多运动因素协调发展的条件下同步进行的速度训练。所以,运动员发展速度贯穿在运动员力量、耐力、协调、柔韧各项身体素质训练之中。例如,发展磷酸能速度,逐步加快动作频率的速度力量练习,逐步增加肌肉快速收缩转换和神经系统快速冲动交替等练习。在发展耐力速度的同时则要求在逐步加快动作频率的条件下训练。在改善专项运动能力的其他各运动因素功能的训练中,同样要求练习动作频率的逐步加快,也就是要逐步提高专项所需要的各项运动因素,实现整体运动速度的提高。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可采用准备活动热身后,大量的组合速度素质练习及跑的速度训练;速度耐力训练后,待运动员机体乳酸尚未完全恢复时,进行短距离跑的速度练习。耐力和速度耐力跑的训练后,紧接着做速度力量和速度力量耐力的组合练习等。
三、发展中长跑的力量素质训练
训练学理论把运动员的力量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性质的力量。中长跑项目的力量训练不是追求最大力量,这已为教练员们所共识。中长跑专项所需要的是速度、力量、耐力的逐步增长,并与专项能力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科学地融为一体,保证运动员的步长、步频和动作节奏的稳定性,促进专项速度耐力的提高。发展力量耐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数量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改进输氧功能,提高糖酵解的能力和增大运动员承受最大氧债的能力。力量耐力虽然与速度项目和力量项目有一定的关联,但主要与耐力项目有关系,在训练实践中,多采用克服体重和负重体重来完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的快速的长时间的力量耐力训练,既有利于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功能的改善,又利于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发展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耐力的手段可采用:①丘陵地上的跑发展腿部力量;②连续跳跃练习发展腿部力量耐力(单双腿交换跳;上下台阶跳,跨步跳;连续蛙跳等);③负重越野;④综合力量练习:把适合项目特点的6~8个力量练习手段组合成一个组,再依据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关系,给以科学的排序,进行不同间歇的重复练习。其重复组数,使运动员有机体代谢供能与专项能力训练时的代谢供能达到相同的程度,这对运动员整体力量素质的协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四、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协调、柔韧素质
中长跑运动员的协调、柔韧素质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但是,不同的运动项目与协调、柔韧素质相关的差异较大,其训练比重、训练方法区别也较大。协调、柔韧素质与耐力中长跑项目的相关与其他项目比较,相关程度相对较低。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协调、柔韧素质训练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贯穿在运动员训练的全过程之中。
五、身体训练应该注重几个问题
把身体训练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对不同等级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要以身体的全面训练为主)要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必须全面系统地不间断地进行身体全面训练,根据训练水平和项目的不同,按不同时期和任务,适当订出身体全面训练的百分比,真正把身体全面训练纳入中长跑的训练全过程中,并严格认真执行。身体全面训练的任务是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发展,因此从各种基本练习开始,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每个练习。要防止盲目性,以免流于形式。
身体全面训练的目的是为进行中长跑专项训练打基础,为专项训练做充分的身体准备,如速度、灵巧、弹跳、力量、一般耐力等。因此,要把全面训练和中长跑各专项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使身体全面训练与专项水平要求相适应。
六、安排中长跑运动员身体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身体训练要同改进专项技术相结合。中长跑的技术好坏,主要表现在动作的效果和经济性上。所谓动作的效果与经济性,就是既跑得省力又能发挥速度。合理的中长跑技术是在采用比赛强度或接近比赛强度时,在专项距离上跑时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在中长跑项目中,运动员跑的技术不合理,除了概念模糊外,主要是因为某些身体素质不足所致。所以特别要注意经常不断地提高身体素质,才能改进跑的技术动作,这是改进技术的最根本的手段。在身体训练的安排上必须加强针对性,尤其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发展的薄弱环节,应注意反复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建立合理跑的技术概念,如大腿的放松前摆、积极下压,髋的前送,踝关节的蹬地伸展等等,通过长年的反复体验,掌握好中长跑的合理技术。
2身体训练要同改善专项节奏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应将专项训练中所要求的速率,贯穿到全年的身体训练中去。随着中长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跑的节奏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每一个中长跑的专项都有它本身的节奏。实践证明,中长跑运动训练的效果,主要表现在运动节奏的提高上。可以说,中长跑运动的训练过程就是提高运动节奏的过程。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速度素质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没有速度素质就等于没有中长跑的成绩。现代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都在努力使自己的短距离成绩得到改善和提高。速度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长跑各专项运动节奏的提高。这些己被运动实践所证明。为提高速度素质,在进行中长跑身体训练时,需要采用有助于提高动作速率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用成套的动作进行练习,并在关键部分或某个环节上提出加快速率的要求。应该注意的是在最后阶段,要避免速率的下降,应保持或以最快的速率坚持到结束。如果因疲劳或兴奋程度降低不能坚持原来加快速率的要求时,则应停止。
3身体训练的安排要同各时期的专项训练内容紧密配合,使身体训练真正地成为专项训练的基础,并有助于专项训练的不断提高,身体训练要起到强化、深化专项训练的作用。这一点表现在如果运动员通过专项训练,达不到所要求的强度、密度和运动量,就可应用身体训练的手段来进行调节。通过这种调节使运动员的身体负担能够比较容易地达到原来的目标要求。当运动员身体负担量出现停滞状态,而专项训练本身已不能适应时,就需要有突破,即改变身体训练的一定内容,以较好地突破身体负荷最大的界限,达到所要求的身体素质。
4中长跑的身体训练必须成组反复练习。中长跑项目对内脏器官要求很高,而单个练习或几个练习间歇较多的内容,不能引起内脏器官的明显改变,因此需要把多个练习的身体训练内容有机地编排成组,重复练习若干次,以加强对内脏器官刺激,每组练习按照要求间隔休息一定时间。中长跑的身体训练所采取的手段,应在较长的时间中固定下来,不要经常变动。经过儿次乃至几十次循环反复的成组练习,使身体需要提高的素质,从量变到质变得到改善。
七、在安排中长跑的身体训练时,要遵循规律适当安排
1身体训练的组数与次数安排必须具有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在大强度的训练条件下,持续完成练习的时间是衡量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能力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中长跑运动员一定要具备长时间完成大强度练习的能力。为此,身体训练一定要紧密围绕提高这种能力安排练习,保证一定的时间和强度。在练习时间和强度上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每组的时间和强度,其二是几组的练习时间和强度。通常,每一组的时间不得少于2min(要多于800m主项的运动时间)。若干组的综合练习时间和强度,都要稍高于或不少于相对应的专项训练时间强度(课的运动量要求)。
2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在采用负重练习手段时,重量的选择是关键。由于中长跑运动员要在较长时间内完成大强度的训练,所以,负重练习的重量不可太重,必须在中等重量以下。保证对四肢和内脏器官达到一定程度的刺激。身体训练的内容要注意采用动力性的活动手段,保证每组的练习都在不间断的活动,使四肢和内脏器官受到同样强度的刺激。
3身体训练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兴奋性,防止出现过度疲劳,以避免错误动作的产生。实践表明,保持练习高度的兴奋性可以提高训练质量,达到预想的效果。如果是专门的身体练习课,由于运动量较大,决不能安排在大运动量以后。身体训练课、专项训练课的运动量安排节奏都要根据训练计划的节奏曲线进行,二者均属于训练的基本内容,不分主次。身体训练除具有量和强度的刺激作用外,还要注意技术从始至终的正确性,避免错误的出现。并根据个人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各个训练时期的目标要求来安排训练内容和手段。
八、结论
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中长跑专项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决不能因为项目特征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而忽视了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即使达到了较高的专项运动水平,身体素质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身体素质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运动量、强度、密度的加大或减少,都要与专项运动能力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促进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保国.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李杰晨,王立成.中长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任保国,等.对不同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5).
[4]袁作生,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教学训练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