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期间,陈毅同志任新四军代军长,是新四军的卓越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李先念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率部孤悬敌后,在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第五师发展成为5万正规部队、30万民兵的强大兵团,完成了包围大武汉的战略意图,开创了地域辽阔的鄂豫皖湘赣抗日民主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皖湘赣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中人枪最多、地域面积最大的,曾被陈毅、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誉为“发展第一”、“独立工作第一”。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与陈毅同志一直未见过面。直到1947年秋,由原新四军第五师主力编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划归华东野战军作战序列。李先念率队经鲁西北进入河南淮阳地区休整。
当时,人们对中原突围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中原突围是打了败仗,灰溜溜的,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广大指战员心里,严重影响指战员的情绪。为此,李先念向陈毅作了汇报,恳请他去和部队见见面,陈毅慨然允诺。
11月6日,山东鄄城。
在河坝上临时搭起了台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指战员席地而坐。
大家仰慕已久的新四军军长陈毅在李先念的陪同下,大步走到台子的方桌旁。台下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同志们……”
陈毅挥挥手,想把掌声压下去。却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
陈毅两手叉在粗壮的腰间,含笑望着台下的战士们。坐在前排的第三十四旅政治委员杨焕民看见陈毅的眼角上挂着两滴泪。
过了许久,掌声才落下来。
“同志们,我当上你们几年军长,可从来没和你们见面,很对不起大家。你们经过中原突围,到了华北,现在又反攻南下,重返鄂豫。我也和你们一样,在华东七战七捷之后,撤出苏北,转战山东,现在也反攻南下,打回苏北去。共同的战斗任务,使我们有机会在这里见面,这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也没有发财,我也没有关饷呀!’”
八年抗战,新四军第五师虽然隶属新四军,但自1942年8月始就一直直接受中央指挥,战斗在武汉外围。抗战胜利,国民党公开挑起内战,首先把枪口对准了中原地区。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率部在大别山区坚持达10个月之久。最后,以血的代价突出敌人的重围。从新四军第五师到中原军区、到今天的晋冀鲁豫第十二纵队,从中原突围到今天领受新的任务,他们走过了漫长而艰苦的道路。
追昔抚今,笑声过后,台下一阵唏嘘。
陈毅动了感情,抓起桌上的香烟,擦根火柴点燃,深深地吸了几口:
“同志们,我是来给大家送行的。目前,蒋介石正在布置对大别山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为了把战略进攻向前推进一步,为了巩固大别山根据地,抢在敌人‘清剿’计划实施以前增强我军的作战力量,毛主席、党中央派你们和第十纵一道归建刘邓麾下。这是对你们的信任,是光荣!而我们呢,只好才相见又分别,纵有话语千万句,也不知从何说起。我看,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
“抗战胜利的时候,我们是什么心情呢?那硬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日本强盗投降了,忧的是严重的内战危机笼罩在我们头上。从日本投降到毛主席去重庆,蒋介石还很强大,我们还处于劣势。那个时候,尽管我们兢兢业业、艰苦斗争20多年,革命照样有成败两种可能,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斗争!现在呢,可以作结论了,我们已经占了优势。内战时期我们被‘围剿’,现在我们要进攻了,蒋介石再也没有本事打我们的翻天印了。这个胜利的前途,不但我们感觉到了,连外国人也感觉到了。
“抗战时期,你们五师长期处于战略孤立地位。日本一投降,蒋介石要来抢桃子。这是定了的。人家有张床摆在武汉,你李先念站在旁边,人家就睡不着觉嘛。这一仗必定要打,你们必须突围,这也是定了的。如果日本投降后你们马上出发,无论向东到华东解放区,还是向北到晋冀鲁豫解放区,你们都可以大摇大摆,连坛坛罐罐、尿盆夜壶都平平安安地搬起走,为什么党中央没有下这个命令呢?”
陈毅站起来,挥动手臂:
“同志们,因为这样做对全国战局不利。中央考虑的,是实现战略上的转变。准备迎接两个阶级的决战,我们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这个全局。”
李先念插话:“记得中原突围时,一位老司务长问我:‘我们的目的地是哪儿呀?’我说:‘目的地?同志,革命到底就是目的地!。’我后来听说,这位老司务长在突围的路上革命到底了。我很难过……。老实说,当时我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就是要带着部队突出去,至于目的地在哪里,我也说不准。今天,毛主席把我们今后的目的地指明了,这就是举行战略进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陈毅接道:“同志们,正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党中央决定:王震、王首道同志率三五九旅日夜兼程,北上集中。王震同志走得辛苦啊,打了两脚水泡,刚从延安打到广东,又要马上赶回来;从广东回湖北,顽军前堵后追,他们就来了个大闹天宫,如人无人之境,最后又打过了长江。中央还命令王树声同志的部队迅速南下,同五师汇合。三大主力组成了中原解放军,这就在武汉外围形成了一个拳头!铁拳!!铁的!!铁拳摆在蒋介石面前,这就把老蒋很大的一部分主力吸在中原,阻滞了国民党军队进军华东、华北各个战场,为战略全局争取了时间。可是,正当我们华东部队大发展的时候,先念的部队却受着蒋介石30万大军的包围。30万对6万,五比一,日子真难过着哩!
同志们。没有你们在宣化店6个月的坚持,没有你们艰苦卓绝的中原突围,全国战场要取得今天这个形势是不可能的!蒋介石曾经嚎叫要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赶到大青山去。我敢说,如果没有你们胸怀全局的英勇斗争。我们今天的会面就不会是在这包公放粮的陈州城,很可能是在中蒙边境的大青山哩!
中原解放区的同志们,为了完成毛主席交给的战略任务,为了革命的全局,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了重大贡献!不过这笔账,有人在记账的时候转了一个户头,把你们的功劳,记到我们华东和晋冀鲁豫部队头上了。
现在有一种空气,一种什么空气呢?有人说中原突围是个错误,部队受了损失……事出有因,这种空气我也嗅到一点,我说这叫岂有此理!前不久在延安干部会上。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讲,中央是准备牺牲你们的,包括李先念、王震、王树声同志在内。现在你们胜利突围,保存了主力,保存了干部,还开辟了新的根据地,极大地援助了兄弟解放区的作战,为夺取全国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这是错误吗?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你们这些同志,知道什么叫英雄吗?英雄,就是受挫折后还能够站起来!曹操是英雄,赤壁兵败,只剩27骑,逃过华容道回到中原,又重整旗鼓,最后吞并了吴蜀。共产党人是英雄,十年内战,我们受过多大损失!可八年抗战,部队又发展了100多万,又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 中原解放区作了这么艰苦的战略转移,完成这么重大的战略任务,难道还不是英雄?同志们,情况顺利的时候英雄好当,斗争艰苦的时候就难当啦!从你们坚持宣化店到今天,革命形势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呀!过去我们哪有炮兵?我那里只有一门山炮、5发炮弹,行军有人嫌麻烦主张埋了,有人主张带上,以壮声势;我们七战七捷后,马上组织了炮兵团。现在我愁什么?就是为操炮的人太少发愁哩!”
台下有人递条子。陈毅展开,溜几眼,大笑:
“有的同志现在就找我这个军长要炮。炮有的是,炮弹也多,可惜对不起,我又把炮埋在山东了。你们要,得自己去挖。反动派‘重点进攻’,我陈老总也跑过一阵子反嘛!再说,刘邓上大别山,在黄泛区把大炮都炸了,给你们一个炮兵团也带不走,还是先派几百人来我这里学爆破好些。
看看,我说嘛,你们跟着我打了多少年仗,现在想要个炮也没得,真是‘行时不相见,背时大团圆’。不过,不要紧,我们马上就要‘行时’了,明天就有好消息了。我们华东解放军要挺进豫皖苏边区,刘邓大军已经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领导的部队进军豫西,东北、西北战场都转入反攻。现在,我们屁股往外一摆,就能把蒋介石赶下东海;往西一甩,要把他们甩上喜马拉雅山;往前一挺,就要把蒋介石挺过长江了!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同志们就要南征了,我今天来跟你们送行,听说郓城初战,你们小试锋芒,就歼灭了敌人一个营!可是,我这个老军长今天要命令你们:不准死拼硬耗。经过中原突围的同志,都是筛子精选过的,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你们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南下以后,一个人能发展成一个大队,一个战士将来要带一个排、一个连。我相信同志们在未来的战争中,一定会为人民再建奇功的。”
陈毅的一席话,气魄宏伟,掷地有声,一下子就把部队的劲头鼓起来了。许多同志热泪盈眶,奋臂高呼,会场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声经久不息。会后指战员们纷纷请战,摩拳擦掌,誓为胜利完成党交给的作战新任务而英勇战斗。
1992年,在陈毅逝世20周年之际,李先念撰文回忆道:“我在鄄城初次和他f陈毅)见面,就对他那热情、爽朗、大度、潇洒的风格,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和他一道去西柏坡开会,在中原军区共事,彼此融洽无间,进一步结下了深情厚谊。他文武兼备,博学多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和他摆起‘龙门阵’来,津津有味,毫无倦意,既感到无比兴奋,又能开阔思路,增长见识。他的诗词大气磅礴,感人至深,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在他去世之后,张茜同志将他的诗集送我一本,我都读完了。掩卷思人,感慨良深。作风民主,善于将将,举重若轻,也是他的一大长处。研究作战部署时,博采众议,深思熟虑;定下决心后,就放手让前线指挥员机断指挥,没有特殊情况,决不任意干涉。室外炮声隆隆,他照样谈笑风生,弈棋对垒。他手下的战将,一般都具有独立作战、果决机断、积极主动、勇于负责的特点,这与陈毅同志的大将风度和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
李先念还说: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他。“19年前,陈毅同志是怀着亦喜亦忧的政治心情,过早被癌症夺去生命的。那时,最令他欣慰的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已被粉碎。他看到党和人民经过极其艰难曲折的斗争,付出了惨重代价,终于揭露了这个集团的‘庐山真面目’,从而消除了严重危及党和国家命运的一大祸患。然而,他又有很大的忧虑。因为‘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四人帮’还在台上,大批久经考验的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骨干仍在靠边站,许多尚身陷囹圄,前景如何,难以逆料。1971年冬,他病情已很严重,我在一个深夜里去医院看望他,他一把拉住我的手,滔滔不绝,说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讲了林彪,也点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的名,为革命前途喜忧参半的心情。溢于言表。当他弥留之际,周总理委派叶帅和我去向他传达毛主席的口信:‘二月逆流’不是逆流,而是正流。可惜,这位从‘文革’开始就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坚决反对林彪、‘四人帮’的伟大斗士,已是只能意会而口不能言了。如果他能再多活几年,亲眼看到‘四人帮’覆灭,‘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被全党否定和纠正,那对他该是多么大的安慰啊!
陈毅同志的一生,确实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无私无畏、全心全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这就是陈毅同志的风格,也是他能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丰功伟绩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与陈毅同志一直未见过面。直到1947年秋,由原新四军第五师主力编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划归华东野战军作战序列。李先念率队经鲁西北进入河南淮阳地区休整。
当时,人们对中原突围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中原突围是打了败仗,灰溜溜的,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广大指战员心里,严重影响指战员的情绪。为此,李先念向陈毅作了汇报,恳请他去和部队见见面,陈毅慨然允诺。
11月6日,山东鄄城。
在河坝上临时搭起了台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指战员席地而坐。
大家仰慕已久的新四军军长陈毅在李先念的陪同下,大步走到台子的方桌旁。台下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同志们……”
陈毅挥挥手,想把掌声压下去。却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
陈毅两手叉在粗壮的腰间,含笑望着台下的战士们。坐在前排的第三十四旅政治委员杨焕民看见陈毅的眼角上挂着两滴泪。
过了许久,掌声才落下来。
“同志们,我当上你们几年军长,可从来没和你们见面,很对不起大家。你们经过中原突围,到了华北,现在又反攻南下,重返鄂豫。我也和你们一样,在华东七战七捷之后,撤出苏北,转战山东,现在也反攻南下,打回苏北去。共同的战斗任务,使我们有机会在这里见面,这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也没有发财,我也没有关饷呀!’”
八年抗战,新四军第五师虽然隶属新四军,但自1942年8月始就一直直接受中央指挥,战斗在武汉外围。抗战胜利,国民党公开挑起内战,首先把枪口对准了中原地区。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率部在大别山区坚持达10个月之久。最后,以血的代价突出敌人的重围。从新四军第五师到中原军区、到今天的晋冀鲁豫第十二纵队,从中原突围到今天领受新的任务,他们走过了漫长而艰苦的道路。
追昔抚今,笑声过后,台下一阵唏嘘。
陈毅动了感情,抓起桌上的香烟,擦根火柴点燃,深深地吸了几口:
“同志们,我是来给大家送行的。目前,蒋介石正在布置对大别山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为了把战略进攻向前推进一步,为了巩固大别山根据地,抢在敌人‘清剿’计划实施以前增强我军的作战力量,毛主席、党中央派你们和第十纵一道归建刘邓麾下。这是对你们的信任,是光荣!而我们呢,只好才相见又分别,纵有话语千万句,也不知从何说起。我看,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
“抗战胜利的时候,我们是什么心情呢?那硬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日本强盗投降了,忧的是严重的内战危机笼罩在我们头上。从日本投降到毛主席去重庆,蒋介石还很强大,我们还处于劣势。那个时候,尽管我们兢兢业业、艰苦斗争20多年,革命照样有成败两种可能,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斗争!现在呢,可以作结论了,我们已经占了优势。内战时期我们被‘围剿’,现在我们要进攻了,蒋介石再也没有本事打我们的翻天印了。这个胜利的前途,不但我们感觉到了,连外国人也感觉到了。
“抗战时期,你们五师长期处于战略孤立地位。日本一投降,蒋介石要来抢桃子。这是定了的。人家有张床摆在武汉,你李先念站在旁边,人家就睡不着觉嘛。这一仗必定要打,你们必须突围,这也是定了的。如果日本投降后你们马上出发,无论向东到华东解放区,还是向北到晋冀鲁豫解放区,你们都可以大摇大摆,连坛坛罐罐、尿盆夜壶都平平安安地搬起走,为什么党中央没有下这个命令呢?”
陈毅站起来,挥动手臂:
“同志们,因为这样做对全国战局不利。中央考虑的,是实现战略上的转变。准备迎接两个阶级的决战,我们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这个全局。”
李先念插话:“记得中原突围时,一位老司务长问我:‘我们的目的地是哪儿呀?’我说:‘目的地?同志,革命到底就是目的地!。’我后来听说,这位老司务长在突围的路上革命到底了。我很难过……。老实说,当时我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就是要带着部队突出去,至于目的地在哪里,我也说不准。今天,毛主席把我们今后的目的地指明了,这就是举行战略进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陈毅接道:“同志们,正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党中央决定:王震、王首道同志率三五九旅日夜兼程,北上集中。王震同志走得辛苦啊,打了两脚水泡,刚从延安打到广东,又要马上赶回来;从广东回湖北,顽军前堵后追,他们就来了个大闹天宫,如人无人之境,最后又打过了长江。中央还命令王树声同志的部队迅速南下,同五师汇合。三大主力组成了中原解放军,这就在武汉外围形成了一个拳头!铁拳!!铁的!!铁拳摆在蒋介石面前,这就把老蒋很大的一部分主力吸在中原,阻滞了国民党军队进军华东、华北各个战场,为战略全局争取了时间。可是,正当我们华东部队大发展的时候,先念的部队却受着蒋介石30万大军的包围。30万对6万,五比一,日子真难过着哩!
同志们。没有你们在宣化店6个月的坚持,没有你们艰苦卓绝的中原突围,全国战场要取得今天这个形势是不可能的!蒋介石曾经嚎叫要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赶到大青山去。我敢说,如果没有你们胸怀全局的英勇斗争。我们今天的会面就不会是在这包公放粮的陈州城,很可能是在中蒙边境的大青山哩!
中原解放区的同志们,为了完成毛主席交给的战略任务,为了革命的全局,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了重大贡献!不过这笔账,有人在记账的时候转了一个户头,把你们的功劳,记到我们华东和晋冀鲁豫部队头上了。
现在有一种空气,一种什么空气呢?有人说中原突围是个错误,部队受了损失……事出有因,这种空气我也嗅到一点,我说这叫岂有此理!前不久在延安干部会上。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讲,中央是准备牺牲你们的,包括李先念、王震、王树声同志在内。现在你们胜利突围,保存了主力,保存了干部,还开辟了新的根据地,极大地援助了兄弟解放区的作战,为夺取全国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这是错误吗?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你们这些同志,知道什么叫英雄吗?英雄,就是受挫折后还能够站起来!曹操是英雄,赤壁兵败,只剩27骑,逃过华容道回到中原,又重整旗鼓,最后吞并了吴蜀。共产党人是英雄,十年内战,我们受过多大损失!可八年抗战,部队又发展了100多万,又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 中原解放区作了这么艰苦的战略转移,完成这么重大的战略任务,难道还不是英雄?同志们,情况顺利的时候英雄好当,斗争艰苦的时候就难当啦!从你们坚持宣化店到今天,革命形势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呀!过去我们哪有炮兵?我那里只有一门山炮、5发炮弹,行军有人嫌麻烦主张埋了,有人主张带上,以壮声势;我们七战七捷后,马上组织了炮兵团。现在我愁什么?就是为操炮的人太少发愁哩!”
台下有人递条子。陈毅展开,溜几眼,大笑:
“有的同志现在就找我这个军长要炮。炮有的是,炮弹也多,可惜对不起,我又把炮埋在山东了。你们要,得自己去挖。反动派‘重点进攻’,我陈老总也跑过一阵子反嘛!再说,刘邓上大别山,在黄泛区把大炮都炸了,给你们一个炮兵团也带不走,还是先派几百人来我这里学爆破好些。
看看,我说嘛,你们跟着我打了多少年仗,现在想要个炮也没得,真是‘行时不相见,背时大团圆’。不过,不要紧,我们马上就要‘行时’了,明天就有好消息了。我们华东解放军要挺进豫皖苏边区,刘邓大军已经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领导的部队进军豫西,东北、西北战场都转入反攻。现在,我们屁股往外一摆,就能把蒋介石赶下东海;往西一甩,要把他们甩上喜马拉雅山;往前一挺,就要把蒋介石挺过长江了!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同志们就要南征了,我今天来跟你们送行,听说郓城初战,你们小试锋芒,就歼灭了敌人一个营!可是,我这个老军长今天要命令你们:不准死拼硬耗。经过中原突围的同志,都是筛子精选过的,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你们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南下以后,一个人能发展成一个大队,一个战士将来要带一个排、一个连。我相信同志们在未来的战争中,一定会为人民再建奇功的。”
陈毅的一席话,气魄宏伟,掷地有声,一下子就把部队的劲头鼓起来了。许多同志热泪盈眶,奋臂高呼,会场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声经久不息。会后指战员们纷纷请战,摩拳擦掌,誓为胜利完成党交给的作战新任务而英勇战斗。
1992年,在陈毅逝世20周年之际,李先念撰文回忆道:“我在鄄城初次和他f陈毅)见面,就对他那热情、爽朗、大度、潇洒的风格,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和他一道去西柏坡开会,在中原军区共事,彼此融洽无间,进一步结下了深情厚谊。他文武兼备,博学多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和他摆起‘龙门阵’来,津津有味,毫无倦意,既感到无比兴奋,又能开阔思路,增长见识。他的诗词大气磅礴,感人至深,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在他去世之后,张茜同志将他的诗集送我一本,我都读完了。掩卷思人,感慨良深。作风民主,善于将将,举重若轻,也是他的一大长处。研究作战部署时,博采众议,深思熟虑;定下决心后,就放手让前线指挥员机断指挥,没有特殊情况,决不任意干涉。室外炮声隆隆,他照样谈笑风生,弈棋对垒。他手下的战将,一般都具有独立作战、果决机断、积极主动、勇于负责的特点,这与陈毅同志的大将风度和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
李先念还说: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他。“19年前,陈毅同志是怀着亦喜亦忧的政治心情,过早被癌症夺去生命的。那时,最令他欣慰的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已被粉碎。他看到党和人民经过极其艰难曲折的斗争,付出了惨重代价,终于揭露了这个集团的‘庐山真面目’,从而消除了严重危及党和国家命运的一大祸患。然而,他又有很大的忧虑。因为‘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四人帮’还在台上,大批久经考验的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骨干仍在靠边站,许多尚身陷囹圄,前景如何,难以逆料。1971年冬,他病情已很严重,我在一个深夜里去医院看望他,他一把拉住我的手,滔滔不绝,说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讲了林彪,也点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的名,为革命前途喜忧参半的心情。溢于言表。当他弥留之际,周总理委派叶帅和我去向他传达毛主席的口信:‘二月逆流’不是逆流,而是正流。可惜,这位从‘文革’开始就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坚决反对林彪、‘四人帮’的伟大斗士,已是只能意会而口不能言了。如果他能再多活几年,亲眼看到‘四人帮’覆灭,‘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被全党否定和纠正,那对他该是多么大的安慰啊!
陈毅同志的一生,确实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无私无畏、全心全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这就是陈毅同志的风格,也是他能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丰功伟绩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