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是指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本课堂,是指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一种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与他人的协作交流。生本課堂最显著的特征是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实践、探索,从而归纳、推理,并得出结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生本化的课堂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关注课堂生成,构建生本课堂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生成,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还要发展学生。以生本理念为根本创设的生态语文高效课堂,其本质应当是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在延伸教师教学宽度的同时,也更具备开放性。众所周知,开放的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课堂环境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与思考。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教师组织学习小组的学生讨论完虎门销烟的具体经过后,一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向教师提出疑问:“课文中的销烟方法是不是稍显麻烦?”“哦?”这位教师并没有对这位学生的话做出有关对错的判断,而是充满期待地想要听听这位同学的想法。“我觉得用一把大火烧掉比较好。”这位姓李的学生紧接着说道。这位学生说完,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在点头附和,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凝神沉思,还有一部分人在快速地翻阅书本……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过后,另一位学生举起手来说道:“我认为用火烧不符合现实。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虎门销烟的鸦片有200多万斤,如果选择用火烧掉,需要花费的时间会很长。而且,火烧对环境的污染也特别严重,这是不可取的。”其实课堂上现在所展现出的这一幕,并不是这位教师在教案中所预设的一部分,学生竟然会对销烟的方法产生兴趣,是教师在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但是,在课堂上,这位教师很珍惜学生的这次自主性学习,及时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充分满足了学生好奇与探究的心理,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辨交流,让学生从课文的认知逐渐走向深入,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生本理念下教师所创设的生态语文课堂,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自行去探索、辨析、历练,从自主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认知以及能力,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逐渐达成。
二、关注学生体验,构建生本课堂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途径便是体验。可是,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上,所没有的便是体验,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重心放在认知和经验上面(间接经验占多数)。这样缺少了对生活与情感的体验,一味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使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到舒心,从而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例如,在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学生对文本中“吴音”这个词语不太理解。要是教师仅仅利用大屏幕把吴音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对于我们在本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像这种解释肯定无法满足他们对“吴音”的认知需求。可是,要是我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现代媒体给学生播放“吴音”,鼓励班里上海、江浙等吴方言地区来的学生把他们的家乡话讲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够理解“吴音”的意思,还能在感性上对吴音柔软的、极具乐感的特点有一些认识。听“吴音”说话,对比于仅仅用文字描述,不但让学生积累了这种方言的知识和概念,还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那一堂课以后,有个男同学到讲台前跟我讲,他的奶奶平时会听吴侬软语演唱的戏曲。还有一位家在浙江的小姑娘充满自豪地说:“我听妈妈说只有我们那的方言最难学。”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学生在课外对“吴音”也很有兴趣。
由此可见,帮助学生保持童心的方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增强生活、情感和意趣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
三、关注学生情感,构建生本课堂
学生是具备情感的个体,而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将师生情感进行交融的具体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情感因素在教师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过程中的积极意义,要在语文课堂中将学生的实际需求重点关注,从而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增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能够通过亲切幽默的教学语言与学生产生融洽的互动,进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达成“以情促教”“以情促学”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以三年级下册的《练习3》为例。教材中有一段歌词,于是,一位教师就充满深情地向学生演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了边防战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边防战士不畏艰难誓死驻守边疆的决心,使学生从精神层次上受到感动,受到领悟。最后,这位教师也适宜地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将语文学习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延伸。
再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根据文本内容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编写的剧本进行表演,让学生把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充分表达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两个方面得以增强。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尝试创设合作学习的竞赛活动,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
生本理念下的生态语文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开放的,是自由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设定下不再仅仅是学习的被迫接受者,也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教师可以适时根据课堂需要,引导学生自行参与到有关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环节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台前学生能够达成合理的分工合作,台上学生能够动情地对文章进行诵读。台上的学生与台下的同伴一块进行思辨、补充、讨论。语文课堂上一道不一样的风景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被创设出来,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乐趣。此时的语文课堂,才是能够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语文课堂。
总之,当我们对童心心怀敬畏、渴望守护它时,那么我们在课堂中便一定会自然而然地转变立场,出发点由教师变为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因“生本”化而保持活力和智慧,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绽放他们拥有的那份儿童的个性、真性、灵性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生本化的课堂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关注课堂生成,构建生本课堂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生成,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还要发展学生。以生本理念为根本创设的生态语文高效课堂,其本质应当是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在延伸教师教学宽度的同时,也更具备开放性。众所周知,开放的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课堂环境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与思考。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教师组织学习小组的学生讨论完虎门销烟的具体经过后,一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向教师提出疑问:“课文中的销烟方法是不是稍显麻烦?”“哦?”这位教师并没有对这位学生的话做出有关对错的判断,而是充满期待地想要听听这位同学的想法。“我觉得用一把大火烧掉比较好。”这位姓李的学生紧接着说道。这位学生说完,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在点头附和,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凝神沉思,还有一部分人在快速地翻阅书本……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过后,另一位学生举起手来说道:“我认为用火烧不符合现实。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虎门销烟的鸦片有200多万斤,如果选择用火烧掉,需要花费的时间会很长。而且,火烧对环境的污染也特别严重,这是不可取的。”其实课堂上现在所展现出的这一幕,并不是这位教师在教案中所预设的一部分,学生竟然会对销烟的方法产生兴趣,是教师在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但是,在课堂上,这位教师很珍惜学生的这次自主性学习,及时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充分满足了学生好奇与探究的心理,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辨交流,让学生从课文的认知逐渐走向深入,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生本理念下教师所创设的生态语文课堂,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自行去探索、辨析、历练,从自主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认知以及能力,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逐渐达成。
二、关注学生体验,构建生本课堂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途径便是体验。可是,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上,所没有的便是体验,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重心放在认知和经验上面(间接经验占多数)。这样缺少了对生活与情感的体验,一味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使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到舒心,从而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例如,在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学生对文本中“吴音”这个词语不太理解。要是教师仅仅利用大屏幕把吴音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对于我们在本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像这种解释肯定无法满足他们对“吴音”的认知需求。可是,要是我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现代媒体给学生播放“吴音”,鼓励班里上海、江浙等吴方言地区来的学生把他们的家乡话讲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能够理解“吴音”的意思,还能在感性上对吴音柔软的、极具乐感的特点有一些认识。听“吴音”说话,对比于仅仅用文字描述,不但让学生积累了这种方言的知识和概念,还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那一堂课以后,有个男同学到讲台前跟我讲,他的奶奶平时会听吴侬软语演唱的戏曲。还有一位家在浙江的小姑娘充满自豪地说:“我听妈妈说只有我们那的方言最难学。”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学生在课外对“吴音”也很有兴趣。
由此可见,帮助学生保持童心的方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增强生活、情感和意趣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
三、关注学生情感,构建生本课堂
学生是具备情感的个体,而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将师生情感进行交融的具体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情感因素在教师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过程中的积极意义,要在语文课堂中将学生的实际需求重点关注,从而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增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能够通过亲切幽默的教学语言与学生产生融洽的互动,进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达成“以情促教”“以情促学”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以三年级下册的《练习3》为例。教材中有一段歌词,于是,一位教师就充满深情地向学生演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了边防战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边防战士不畏艰难誓死驻守边疆的决心,使学生从精神层次上受到感动,受到领悟。最后,这位教师也适宜地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将语文学习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延伸。
再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根据文本内容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编写的剧本进行表演,让学生把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充分表达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两个方面得以增强。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尝试创设合作学习的竞赛活动,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
生本理念下的生态语文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开放的,是自由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设定下不再仅仅是学习的被迫接受者,也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教师可以适时根据课堂需要,引导学生自行参与到有关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环节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台前学生能够达成合理的分工合作,台上学生能够动情地对文章进行诵读。台上的学生与台下的同伴一块进行思辨、补充、讨论。语文课堂上一道不一样的风景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被创设出来,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乐趣。此时的语文课堂,才是能够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语文课堂。
总之,当我们对童心心怀敬畏、渴望守护它时,那么我们在课堂中便一定会自然而然地转变立场,出发点由教师变为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因“生本”化而保持活力和智慧,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绽放他们拥有的那份儿童的个性、真性、灵性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