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途径很多,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可以通过解读、倾听、观察来进行。学习组内成员间解读题目的方法,如何抓住关键信息,倾听组内每一位成员的想法、思路,观察他们的做法、解题的过程,将这些学习到的内容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成员间相互取长补短,就能共同提高学习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解读能力
解读,指对事物进行理解的过程或者结果。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题意,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能。很多学生都有粗心的毛病,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学生读题不仔细,不好好地解读题目,导致解题的方法出错。学生的解读能力常常体现在解决问题中,怎么判断学生是否读懂题意,那就是让学生多读几遍,然后说说关键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
例如问题: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让学生先解读题目,找出关键信息,尝试着解决。可以看到学生有四种情况:(1)直接拿起笔开始列算式计算。算式:72÷2=36(枚),36 12=48(枚),36-12=24(枚)。(2)慢慢读题,然后根据题意在画图,但没画全。(3)拿起笔一边读题一边在题目上圈一圈,把共有和多这几个字圈起来。(4)读题读了很多遍,但却无从下手。第(1)种情况在日常的教学中是经常发生的,学生拿到题目,读了一遍,读懂了一部分的内容却不多加思考,而忽略了隐藏在其中的一些小陷阱,也就是读题不全面;第(2)种情况的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朝着目标前进,那么说明已经基本读懂了题目的意思,有了自己的解题方法,思考全面;第(3)种情况看出,学生在从条件出发,分析给出的已知条件,思考这两个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说明他思考的方向是正确的;最后一种学生的理解力较差,是需要好好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
对于信息的解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画图、做标记等,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学生对题目解读的一种途径,掌握好解读的方法,才会提高解读能力。
数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对象而在于它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在于做了多少道题目,而在于掌握了多少解题的方法,而解读就是解题的第一步,正确的解读,才会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多读多想,加强理解。
二、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倾听能力
倾听,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过程中的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例如问题:求图形的面积。
学生思考后课上交流,基本上得到了上面4种情况,在交流时可以看到学生的这几种反应:1.优等生已经有自己的解题思路,但是不全面,在听到同学们不同的解题思路时,对于别人的方法表示出自己的赞同,同学也会对上面的第(4)种表示出自己的疑问,在与回答者的一问一答后,发现这种方法是不对的。2.中等生画出了上面一种,在听到其他几种方法后,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画出了其他几种的方法并尝试计算。3.后进生一开始自己的作业纸上是涂涂改改,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听了同学回答先怎么分这个图形,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就在自己的图形上画了出来,并开始计算。这里第1种优等生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但是方法没有多样性,在倾听到其他同学的方法后,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决,完善自己的思维。第2种中等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思路,但是看到他们还是比较犹豫不决,对于问题还是有困惑的,通过倾听到别人的和自己的思路一样时,肯定了自己的方法,有了自信心,开始研究其他的方法。第3种后进生对于问题还是比较迷茫的,這个图形和之前学过的都不同,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思路停滞不前,于是通过倾听,才开始慢慢有了解题思路。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个人能力有限,但是倾听都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途径,用心倾听别人在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修正自己的观点,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的交流就是生生、师生之间的一种倾听,倾听是一种相互学习的方式,倾听别人的观点、意见,在听的过程中产生疑惑,解决疑惑,在听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归纳总结。
三、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观,是看、听等行为,察,是分析思考,是以感知行为为辅助,思维活动为主的一种形式。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人类认识新事物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观察隐藏的信息,从观察对象中得到具体的感性认识。
例如问题:你能用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的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到这几种:1.拿着这个平行四边形在研究,没有动笔也没有动剪刀,思考一会后看同桌和后面的同学都在用剪刀剪,于是也拿起了剪刀研究。2.将平行四边形对折,但是没什么发现,于是观察四周的同学,发现有的在剪,有的在画,于是也改变方法。3.在平行四边形上画了一条线,沿着这条线剪下来。以上第1种学生的观察度不够,找不出有用的信息,于是只能观察周围同学的做法,跟着他们的样子一步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第2种学生一开始对折是在观察图形的特征,其实是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再通过观察周围,内心在进行了一番的比较后,转变思维。第3种同学的观察力是不错的,能够很快地抓住图形的特征,对信息提取的速度很快。
三种情况,不管学生的观察程度如何,都是在通过观察来学习,后进生观察周围同学的做法,是怎么操作的,观察同学来学习,优等生在观察图形的特征,自己根据特征发现问题,观察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和能力。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没有好的观察力,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学习对象没有生动的感性认识,很难将抽象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性知识,那么学生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
解读、倾听、观察是一种学习行为;而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三种途径来学习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读、倾听、观察组内成员的行为、方法,尽可能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在合作学习中有效的获取信息。
【作者单位: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一、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解读能力
解读,指对事物进行理解的过程或者结果。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题意,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能。很多学生都有粗心的毛病,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学生读题不仔细,不好好地解读题目,导致解题的方法出错。学生的解读能力常常体现在解决问题中,怎么判断学生是否读懂题意,那就是让学生多读几遍,然后说说关键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
例如问题: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让学生先解读题目,找出关键信息,尝试着解决。可以看到学生有四种情况:(1)直接拿起笔开始列算式计算。算式:72÷2=36(枚),36 12=48(枚),36-12=24(枚)。(2)慢慢读题,然后根据题意在画图,但没画全。(3)拿起笔一边读题一边在题目上圈一圈,把共有和多这几个字圈起来。(4)读题读了很多遍,但却无从下手。第(1)种情况在日常的教学中是经常发生的,学生拿到题目,读了一遍,读懂了一部分的内容却不多加思考,而忽略了隐藏在其中的一些小陷阱,也就是读题不全面;第(2)种情况的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朝着目标前进,那么说明已经基本读懂了题目的意思,有了自己的解题方法,思考全面;第(3)种情况看出,学生在从条件出发,分析给出的已知条件,思考这两个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说明他思考的方向是正确的;最后一种学生的理解力较差,是需要好好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
对于信息的解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画图、做标记等,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学生对题目解读的一种途径,掌握好解读的方法,才会提高解读能力。
数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对象而在于它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在于做了多少道题目,而在于掌握了多少解题的方法,而解读就是解题的第一步,正确的解读,才会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多读多想,加强理解。
二、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倾听能力
倾听,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过程中的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例如问题:求图形的面积。
学生思考后课上交流,基本上得到了上面4种情况,在交流时可以看到学生的这几种反应:1.优等生已经有自己的解题思路,但是不全面,在听到同学们不同的解题思路时,对于别人的方法表示出自己的赞同,同学也会对上面的第(4)种表示出自己的疑问,在与回答者的一问一答后,发现这种方法是不对的。2.中等生画出了上面一种,在听到其他几种方法后,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画出了其他几种的方法并尝试计算。3.后进生一开始自己的作业纸上是涂涂改改,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听了同学回答先怎么分这个图形,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就在自己的图形上画了出来,并开始计算。这里第1种优等生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但是方法没有多样性,在倾听到其他同学的方法后,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决,完善自己的思维。第2种中等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思路,但是看到他们还是比较犹豫不决,对于问题还是有困惑的,通过倾听到别人的和自己的思路一样时,肯定了自己的方法,有了自信心,开始研究其他的方法。第3种后进生对于问题还是比较迷茫的,這个图形和之前学过的都不同,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思路停滞不前,于是通过倾听,才开始慢慢有了解题思路。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个人能力有限,但是倾听都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途径,用心倾听别人在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修正自己的观点,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的交流就是生生、师生之间的一种倾听,倾听是一种相互学习的方式,倾听别人的观点、意见,在听的过程中产生疑惑,解决疑惑,在听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归纳总结。
三、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观,是看、听等行为,察,是分析思考,是以感知行为为辅助,思维活动为主的一种形式。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人类认识新事物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观察隐藏的信息,从观察对象中得到具体的感性认识。
例如问题:你能用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的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到这几种:1.拿着这个平行四边形在研究,没有动笔也没有动剪刀,思考一会后看同桌和后面的同学都在用剪刀剪,于是也拿起了剪刀研究。2.将平行四边形对折,但是没什么发现,于是观察四周的同学,发现有的在剪,有的在画,于是也改变方法。3.在平行四边形上画了一条线,沿着这条线剪下来。以上第1种学生的观察度不够,找不出有用的信息,于是只能观察周围同学的做法,跟着他们的样子一步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第2种学生一开始对折是在观察图形的特征,其实是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再通过观察周围,内心在进行了一番的比较后,转变思维。第3种同学的观察力是不错的,能够很快地抓住图形的特征,对信息提取的速度很快。
三种情况,不管学生的观察程度如何,都是在通过观察来学习,后进生观察周围同学的做法,是怎么操作的,观察同学来学习,优等生在观察图形的特征,自己根据特征发现问题,观察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和能力。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没有好的观察力,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学习对象没有生动的感性认识,很难将抽象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性知识,那么学生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
解读、倾听、观察是一种学习行为;而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三种途径来学习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读、倾听、观察组内成员的行为、方法,尽可能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在合作学习中有效的获取信息。
【作者单位: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