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赖庙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陶赖庙村。因崇礼承办了2022年冬奥会几乎所的有雪上项目而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届时崇礼将会得到全面的展现,要让世界领略的不只是他的银装素裹,还应该有他的历史文化魅力。陶赖庙作为一个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应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关键词:陶赖庙;镶黄旗;边界考证
1 遗址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1 陶赖庙的地理位置和由来
陶赖庙(陀罗庙),位于张家口崇礼区的陶南营村(地理坐标北纬40.93度,东经114.94度)。据《崇礼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啕南营位于高家营公社驻地北偏西4.9公里处,地处西沟下部,东高西低。”“元朝初年始有此村。原与啕北营是一个村,分河之南北居住,因此村在南,”陶赖庙在最初是由系“东北陶赖州蒙人来此所建;时蒙人信奉喇嘛教,在南村兴建庙字一座(人称喇嘛庙),以总持、总领之意取其教名陀罗庙(清顺至年间复修葺一新,今废),……故又称陶赖庙,村以此得名”此处的东北蒙人指的是从今大概吉林省松原扶余县陶赖昭镇陶东的地方迁徙过来的蒙古族人民。
扶余县的陶赖昭又作陶赖州或图赖照,位于陶赖昭镇位于吉林省中北部。陶赖昭为满语,满语为"豆岗子",蒙语译为"兔子窝"。《吉林外记》记为"陶赉照",《吉林通志》记为"陶赖昭"。陶赖昭曾以佛教文化盛行而文明在金和清两朝各有佛教寺院。
1.2 陶赖庙与啕南营关系
前文提到原本啕南营和陶北营为一个村统称陶赖庙,陶赖庙又建在啕南营,陶赖庙旧址已不复存在,所以啕南营的现存遗址对陶赖庙曾经的大体位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3 现存遗址状况
陶赖庙遗址现已无从考证,在啕南营村仅存的古代遗址就是啕南营戏楼和村南的一颗古树。啕南营戏楼“位于崇礼区高家营镇啕南营村南,坐标N40°55′16.5″,E114°56′38.3″,戏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南朝西北为后硬山接前歇山卷棚定式建筑,面阔三间8米,进深四间8.8米,由四层条石砌筑的台阶高1.2米。”现今,该庙遗址不存,但有一古树尚在,树龄800年。据当地人称,该树附近过去有庙。在地理坐标并不丰富的古代社会,古树会经常被当做地理位置的重要参照物。古树的存在不可忽视。
2 陶赖庙在镶黄旗边界考证中的作用
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八旗驻牧在张家口以外。雍正二年(1724年)又设立了张家口理事同知厅,主要管辖范围为察哈尔镶黄旗以及正黄旗半旗,据在金海、齐木德道儿吉等人的《清代蒙古志》中记载:“镶黄旗 最初驻陶赖庙一带,乾隆年间,因坝下土地开放,移驻苏门峰”苏门峰即苏门哈达,即张家口康保县的镶黄旗山,地理坐标N42°09′,E114°79′。这是学界关于镶黄旗驻地的一种观点。还存在另一种说法,镶黄旗驻地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巴彦塔拉镇的莫日格其嘎查,地理坐标N42°13′,E114°45′。镶黄旗牧厂总管府驻地经一次迁移后,在今镶黄旗山附近(即康保县北部)由此断定,民国初年,镶黄旗驻地并未迁移到今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境内,故笔者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出现这两种说法也是有原因的。 镶黄旗四至在《口北三厅志》中有所体现,但又出现前后矛盾之处:“总管住苏门峰……南至吗呢图达坝镶黄旗牧厂界七十里”,这一处的记载与《大清一统志》相同,值得采信。镶黄旗牧厂驻张北县在“张家口北一百里控果罗鄂博冈”,控果罗鄂博冈就是今天的张北县波罗素村附近,地理坐标N41°38′,E114°87′。由此,察哈尔镶黄旗牧厂南界为张北波罗素村。但是,后文又提到“本旗坝内地方,距张家口外十五里……南至边墙,北至达坝……南界起自张家口外乌拉哈达”对照现在区域划分为张家口市崇礼区,是张北县的东南方向。这两种说法已经自相矛盾。
原因最可能的是两方面:一是作者笔误;另一是镶黄旗的旗界发生过变动。联系其他部分的可信程度,笔误的可能性很小。第一,乌拉哈达被多次提到;第二,乌拉哈达与陶赖庙距离较近。因此,不排除旗界变动的可能。在《口北三厅志》和《大清一统志》中没有直接提到陶赖庙作为驻地的记载。《口北三厅志》中记载陶赖庙建于顺治年间。
因此,察哈尔镶黄旗的旗庙最初在陶赖庙,后因大量内地移民的涌入,察哈尔镶黄旗对今张家口崇礼区的大部分地区失去控制。导致旗驻地的迁移,迁移地点为苏门哈达。同时,该旗的旗界也发生了变化,迁移的时间发生在《口北三厅志》成书之前,即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
可以說陶赖庙是对镶黄旗旗界变化的见证,也是清代中叶以后,大量汉人的涌入蒙古地区放垦的这一过程的见证。
3 镶黄旗牧厂界与崇礼边界
镶黄旗牧场“南至宣化府边界四十里……东南至镶蓝旗牧厂界九十五里”。可见,第一,从牧厂驻地到宣化府之间的土地均为镶黄旗牧厂。第二,牧厂的南界应是宣化北界长城一线。第三,镶黄旗牧厂东南与镶蓝旗牧厂交界。镶蓝旗牧厂位于登奴素泰(今张北县大囫囵镇大台附近)附近。如按里数推断在今崇礼区附近,实际界限不应超过今天张北县与崇礼县的交界一带,进而推断牧厂东南界应到张北县与张家口市桥西区以及崇礼区的交界的旱淖坝一带。
清朝时,崇礼在最初并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划,“属直隶省张家口厅;中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厅设县属张北县所辖,置崇礼境地为二、四两区,归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尹统辖;十七年(928年)五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晋察哈尔特区为行政省即察哈尔省(省府驻张家口),崇礼境地与原直隶口北道所辖十县和察哈尔兴和道所辖之六县(即张北、沽源、康保及多伦、商都、宝昌)统归察哈尔省所辖;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因张北县辖境过大、将二、四两区划出置崇礼设治局(驻太平庄,未建官署)”至此现崇礼区最初的行政区划出现,后又有多次调整直到1964年全区才始成现状。
由于清中晚期察哈尔镶黄旗旗界曾发生过变化,镶黄旗牧场南界、东南界与现崇礼区北界、西北界有交叠部分,几乎是接壤状态。可见,清中后期的镶黄旗牧场南界、东南界奠定了崇礼区北界、西北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崇礼县地名办公室.崇礼县地名资料汇编[Z].张家口,1984.
[2] 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万里茶道河北段文化遗产与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
[3] 金海.清代蒙古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宝军.镶黄旗志[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5] 陈继淹.张北县志[Z].河北人民出版社,1935.
[6] 金志节,黄可润.《口北三厅志》卷七[M].张家口市图书馆影印,2016.
[7] 朱诗婷.清代察哈尔游牧八旗政区边界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5.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陶赖庙;镶黄旗;边界考证
1 遗址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1 陶赖庙的地理位置和由来
陶赖庙(陀罗庙),位于张家口崇礼区的陶南营村(地理坐标北纬40.93度,东经114.94度)。据《崇礼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啕南营位于高家营公社驻地北偏西4.9公里处,地处西沟下部,东高西低。”“元朝初年始有此村。原与啕北营是一个村,分河之南北居住,因此村在南,”陶赖庙在最初是由系“东北陶赖州蒙人来此所建;时蒙人信奉喇嘛教,在南村兴建庙字一座(人称喇嘛庙),以总持、总领之意取其教名陀罗庙(清顺至年间复修葺一新,今废),……故又称陶赖庙,村以此得名”此处的东北蒙人指的是从今大概吉林省松原扶余县陶赖昭镇陶东的地方迁徙过来的蒙古族人民。
扶余县的陶赖昭又作陶赖州或图赖照,位于陶赖昭镇位于吉林省中北部。陶赖昭为满语,满语为"豆岗子",蒙语译为"兔子窝"。《吉林外记》记为"陶赉照",《吉林通志》记为"陶赖昭"。陶赖昭曾以佛教文化盛行而文明在金和清两朝各有佛教寺院。
1.2 陶赖庙与啕南营关系
前文提到原本啕南营和陶北营为一个村统称陶赖庙,陶赖庙又建在啕南营,陶赖庙旧址已不复存在,所以啕南营的现存遗址对陶赖庙曾经的大体位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3 现存遗址状况
陶赖庙遗址现已无从考证,在啕南营村仅存的古代遗址就是啕南营戏楼和村南的一颗古树。啕南营戏楼“位于崇礼区高家营镇啕南营村南,坐标N40°55′16.5″,E114°56′38.3″,戏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南朝西北为后硬山接前歇山卷棚定式建筑,面阔三间8米,进深四间8.8米,由四层条石砌筑的台阶高1.2米。”现今,该庙遗址不存,但有一古树尚在,树龄800年。据当地人称,该树附近过去有庙。在地理坐标并不丰富的古代社会,古树会经常被当做地理位置的重要参照物。古树的存在不可忽视。
2 陶赖庙在镶黄旗边界考证中的作用
康熙十四年(1675年),察哈尔八旗驻牧在张家口以外。雍正二年(1724年)又设立了张家口理事同知厅,主要管辖范围为察哈尔镶黄旗以及正黄旗半旗,据在金海、齐木德道儿吉等人的《清代蒙古志》中记载:“镶黄旗 最初驻陶赖庙一带,乾隆年间,因坝下土地开放,移驻苏门峰”苏门峰即苏门哈达,即张家口康保县的镶黄旗山,地理坐标N42°09′,E114°79′。这是学界关于镶黄旗驻地的一种观点。还存在另一种说法,镶黄旗驻地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巴彦塔拉镇的莫日格其嘎查,地理坐标N42°13′,E114°45′。镶黄旗牧厂总管府驻地经一次迁移后,在今镶黄旗山附近(即康保县北部)由此断定,民国初年,镶黄旗驻地并未迁移到今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境内,故笔者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出现这两种说法也是有原因的。 镶黄旗四至在《口北三厅志》中有所体现,但又出现前后矛盾之处:“总管住苏门峰……南至吗呢图达坝镶黄旗牧厂界七十里”,这一处的记载与《大清一统志》相同,值得采信。镶黄旗牧厂驻张北县在“张家口北一百里控果罗鄂博冈”,控果罗鄂博冈就是今天的张北县波罗素村附近,地理坐标N41°38′,E114°87′。由此,察哈尔镶黄旗牧厂南界为张北波罗素村。但是,后文又提到“本旗坝内地方,距张家口外十五里……南至边墙,北至达坝……南界起自张家口外乌拉哈达”对照现在区域划分为张家口市崇礼区,是张北县的东南方向。这两种说法已经自相矛盾。
原因最可能的是两方面:一是作者笔误;另一是镶黄旗的旗界发生过变动。联系其他部分的可信程度,笔误的可能性很小。第一,乌拉哈达被多次提到;第二,乌拉哈达与陶赖庙距离较近。因此,不排除旗界变动的可能。在《口北三厅志》和《大清一统志》中没有直接提到陶赖庙作为驻地的记载。《口北三厅志》中记载陶赖庙建于顺治年间。
因此,察哈尔镶黄旗的旗庙最初在陶赖庙,后因大量内地移民的涌入,察哈尔镶黄旗对今张家口崇礼区的大部分地区失去控制。导致旗驻地的迁移,迁移地点为苏门哈达。同时,该旗的旗界也发生了变化,迁移的时间发生在《口北三厅志》成书之前,即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
可以說陶赖庙是对镶黄旗旗界变化的见证,也是清代中叶以后,大量汉人的涌入蒙古地区放垦的这一过程的见证。
3 镶黄旗牧厂界与崇礼边界
镶黄旗牧场“南至宣化府边界四十里……东南至镶蓝旗牧厂界九十五里”。可见,第一,从牧厂驻地到宣化府之间的土地均为镶黄旗牧厂。第二,牧厂的南界应是宣化北界长城一线。第三,镶黄旗牧厂东南与镶蓝旗牧厂交界。镶蓝旗牧厂位于登奴素泰(今张北县大囫囵镇大台附近)附近。如按里数推断在今崇礼区附近,实际界限不应超过今天张北县与崇礼县的交界一带,进而推断牧厂东南界应到张北县与张家口市桥西区以及崇礼区的交界的旱淖坝一带。
清朝时,崇礼在最初并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划,“属直隶省张家口厅;中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厅设县属张北县所辖,置崇礼境地为二、四两区,归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尹统辖;十七年(928年)五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晋察哈尔特区为行政省即察哈尔省(省府驻张家口),崇礼境地与原直隶口北道所辖十县和察哈尔兴和道所辖之六县(即张北、沽源、康保及多伦、商都、宝昌)统归察哈尔省所辖;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因张北县辖境过大、将二、四两区划出置崇礼设治局(驻太平庄,未建官署)”至此现崇礼区最初的行政区划出现,后又有多次调整直到1964年全区才始成现状。
由于清中晚期察哈尔镶黄旗旗界曾发生过变化,镶黄旗牧场南界、东南界与现崇礼区北界、西北界有交叠部分,几乎是接壤状态。可见,清中后期的镶黄旗牧场南界、东南界奠定了崇礼区北界、西北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崇礼县地名办公室.崇礼县地名资料汇编[Z].张家口,1984.
[2] 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万里茶道河北段文化遗产与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
[3] 金海.清代蒙古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宝军.镶黄旗志[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5] 陈继淹.张北县志[Z].河北人民出版社,1935.
[6] 金志节,黄可润.《口北三厅志》卷七[M].张家口市图书馆影印,2016.
[7] 朱诗婷.清代察哈尔游牧八旗政区边界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5.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