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也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事业是民生之基,是党和政府一直倾心关注的关键领域。长期以来,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所在,教育是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
【关键词】教育;民族;振兴;基石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在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教育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基石般的作用。下面通过具体阐述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对政治的反作用和对文化的反作用来论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一、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1、当代的许多经济学家和科学家、教育家都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和教育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教育和熟练等方面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知识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现在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极为显而易见的,教育意义就更重大。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双重效应。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知识效应是指人们受教育后,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对工作的适应性,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专门才能。非知识效应是指人们在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纪律性,增强对工作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能够以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要求从事经济与社会活动并更好地工作。
2、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列宁曾经说在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全社会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早日实现。今天的教育水平决定着明天的科学水平,也决定了后天的经济发展水平。
3、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都已经证明“教育兴邦”是振兴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处于危亡之中,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如何复兴国家,治愈创伤呢?历史事实已经做出了回答,那就是:依靠教育,唤醒民众,提高全民族尤其是劳动者的素质。日本是中国的邻邦,现在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与其长期重视教育有关。韩国在创造经济增长的奇迹中,教育的贡献也功不可没。教育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一是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人力资本增值,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为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专业人才,二是教育创造、传播科学技术知识,通过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来促进经济增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直接的生产力,b.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c.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在古代政治学研究中,即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们往往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于教育。教育成为古代政治最后的希望。虽然亚里士多德在很多问题上与自己的老师相左,但是他们在各自的政治哲学的结尾,都同样的认为教育是解决现实政治问题和实现理想政治的方式。同样,孔孟也都把希望寄托在教育身上。孔子本身就认为教育就是政治,教人育人成了影响政治生活、改造政治局面和实现政治清明德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对政治具有非常重要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在实现社会政治目标中的作用。即使在西方国家,现在许多学者在论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教育具有政治功能,教育对社会政治目标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在实现社会政治目标的功能就在于帮助社会成员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行为能力,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有利于实现政治目标。
2、教育在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首先,教育通过提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而使政府的政治管理趋于科学化。在一国中官员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素质越好,其政治管理科学化程度也越高。通过教育获得一定的文化资本, 有助于一定政治地位的获得。教育在道德品质上,应具备高度的参照性,有助于形成公正无私和精神感召的巨大力量;在智力上,则能做到善于制定政策,善于使用人才,善于组织领导等。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教育水平, 是难以胜任社会管理的。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专家政治”的新潮流现在也已经形成,这与各国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其次,教育通过国民的政治素养而使国民的政治参与趋于大众化。随着教育的逐步普及,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总的来讲在提高,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也在逐步发展,对于国家的政治决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逐步增多。因此,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有利于形成群众普遍参与的“大众政治”,否则,“大众政治”只是一个空想。
3、教育与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列宁认为“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即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为了使教育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列宁曾特强调了共产党对教育的领导权。列宁指出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都不可能脱离政治虚伪性的表现。教育是社会中最有效的政治社会化工具,向社会成员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社会成员在接受教育中获得大量的政治知识,形成相应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开始走向政治上的成熟。社会成员政治上的成熟是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如现在我们全国都在组织学习十八大精神,通过十八大学习精神,认识到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实际行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振兴中华民族。由此可见,加强对社会成员的教育,不管在校学生还是社会成员都应受到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民族;振兴;基石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在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教育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基石般的作用。下面通过具体阐述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对政治的反作用和对文化的反作用来论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一、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1、当代的许多经济学家和科学家、教育家都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和教育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教育和熟练等方面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知识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现在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极为显而易见的,教育意义就更重大。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双重效应。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知识效应是指人们受教育后,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对工作的适应性,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专门才能。非知识效应是指人们在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纪律性,增强对工作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能够以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要求从事经济与社会活动并更好地工作。
2、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列宁曾经说在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全社会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早日实现。今天的教育水平决定着明天的科学水平,也决定了后天的经济发展水平。
3、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都已经证明“教育兴邦”是振兴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处于危亡之中,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如何复兴国家,治愈创伤呢?历史事实已经做出了回答,那就是:依靠教育,唤醒民众,提高全民族尤其是劳动者的素质。日本是中国的邻邦,现在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与其长期重视教育有关。韩国在创造经济增长的奇迹中,教育的贡献也功不可没。教育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一是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人力资本增值,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为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专业人才,二是教育创造、传播科学技术知识,通过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来促进经济增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直接的生产力,b.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c.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在古代政治学研究中,即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们往往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于教育。教育成为古代政治最后的希望。虽然亚里士多德在很多问题上与自己的老师相左,但是他们在各自的政治哲学的结尾,都同样的认为教育是解决现实政治问题和实现理想政治的方式。同样,孔孟也都把希望寄托在教育身上。孔子本身就认为教育就是政治,教人育人成了影响政治生活、改造政治局面和实现政治清明德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对政治具有非常重要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在实现社会政治目标中的作用。即使在西方国家,现在许多学者在论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教育具有政治功能,教育对社会政治目标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在实现社会政治目标的功能就在于帮助社会成员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行为能力,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有利于实现政治目标。
2、教育在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首先,教育通过提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而使政府的政治管理趋于科学化。在一国中官员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素质越好,其政治管理科学化程度也越高。通过教育获得一定的文化资本, 有助于一定政治地位的获得。教育在道德品质上,应具备高度的参照性,有助于形成公正无私和精神感召的巨大力量;在智力上,则能做到善于制定政策,善于使用人才,善于组织领导等。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教育水平, 是难以胜任社会管理的。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专家政治”的新潮流现在也已经形成,这与各国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其次,教育通过国民的政治素养而使国民的政治参与趋于大众化。随着教育的逐步普及,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总的来讲在提高,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也在逐步发展,对于国家的政治决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逐步增多。因此,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有利于形成群众普遍参与的“大众政治”,否则,“大众政治”只是一个空想。
3、教育与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列宁认为“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即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为了使教育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列宁曾特强调了共产党对教育的领导权。列宁指出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都不可能脱离政治虚伪性的表现。教育是社会中最有效的政治社会化工具,向社会成员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社会成员在接受教育中获得大量的政治知识,形成相应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开始走向政治上的成熟。社会成员政治上的成熟是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如现在我们全国都在组织学习十八大精神,通过十八大学习精神,认识到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实际行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振兴中华民族。由此可见,加强对社会成员的教育,不管在校学生还是社会成员都应受到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