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班主任,班里七十多个孩子,事无巨细,都要我去关注、去解决,班主任的工作是永无止境的,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发展型”的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集体服务,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教育沃土上默默耕耘,收获别样的幸福!
关键词:班主任;辛勤;心灵;学生
自从踏上讲台,我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天忙碌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做着周而复始的工作,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回顾已离我远去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操劳,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做学生的严师、良师,还要做学生的益友,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把自己的爱简单而质朴地献给学生,惟有这样,才可以将“班级”这个小社会管理得井然有序。
记得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作为班主任,我认为首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探寻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样有许多看似不可能解决的沉积多年的老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班里有个小男孩,总是完不成作业,每天的家庭作业总是偷工减料,我曾经跟家长沟通过多次,但是始终效果不明显,他是能比刚开始的时候好一点了,但是作业仍然不能全部都完成。问了一下他的家长,家长很纳闷地说:“每天都问他有什么作业,我们检查一下他确实都完成了呀!”原来他每次在跟家长说作业的时候都故意少说一点,家长也不知道老师究竟布置了什么作业,所以他每次都能成功地蒙混过关。后来,我跟他的家长商定了一个办法:每天由我把他的家庭作业写在纸上,然后家长按照我写在纸上的作业来对他进行检查,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果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他每天都没办法偷工减料了。而且一段时间之后,他尝到了天天能按时完成作业,心理上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甜头,我又适时地对他进行了表扬。他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班里“问题学生”的名单里已经找不到他的名字了。他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这说明在工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也没有“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只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付出自己的真心,将工作做得细致再细致一些,就能成功地将“顽石”炼成“金子”。
走进学生的世界我才发现,原来,学生需要的不是老师的颐指气使,而是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美。初为人师时,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我时刻牢记毕业之初一些老教师语重心长的“教导”:“小李啊,跟学生可不能嬉皮笑脸的,你得厉害点,这样学生才会怕你,才能听你的话。要不然,这些小家伙会欺负你的。”为了不让学生们“欺负”到自己头上,为了让自己的话变成说一不二的“圣旨”,我真的对学生呼来喝去,整天板着一张脸故作严肃,学生犯点小错误就揪住不放,动不动就一手叉腰,一手伸出食指指着学生,指挥学生干这干那。看着学生们一个个被我“镇压”得不敢反抗,心里居然有些得意。
可是没过多久,我发现学生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挺怕我的,但实际上是口服心不服,有许多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光对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对班干部也是不屑一顾。上课乱说话,放学上学扰乱路队纪律……班干部怎么管都不行。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先是对他们“置之不理”一段时间,让他们觉得我不像以前那么苛刻了,对我的敌对态度也缓和了许多。这段时间里,我并没有放松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比较热心,爱帮助别人,爱劳动。这样我就适时地安排了其中两个男同学分别担任检查卫生的组长。当我在班里宣布任命时,同学们都惊呆了,他们俩自己也感觉很意外。我宣布完任命之后继续提出了对他俩的要求:作为班干部,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然后才有资格去管别的同学。自己先要遵守班规,在同学中才能树立威信……看到他俩激动而又若有所思的脸庞,我有一种预感:这招能行!
果然,这两个之前令老师和班干部头疼的小男孩,摇身一变成为脏活累活抢着干,热心助人的好学生,随之而来的可喜变化就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课堂上听讲认真了,自然说闲话的时间就少了,他们不说闲话,教室里的纪律就好了很多,周围的同学也不再天天抱怨上课受干扰没办法听课了。
席勒曾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我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我全身心投入到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当中去,我愿意尽我所能去教育学生。作为班主任,班里七十多个孩子,事无巨细,都要我去关注、去解决,班主任的工作是永无止境的,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发展型”的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集体服务,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教育沃土上默默耕耘,收获别样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班主任;辛勤;心灵;学生
自从踏上讲台,我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天忙碌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做着周而复始的工作,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回顾已离我远去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操劳,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做学生的严师、良师,还要做学生的益友,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把自己的爱简单而质朴地献给学生,惟有这样,才可以将“班级”这个小社会管理得井然有序。
记得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觉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作为班主任,我认为首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探寻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样有许多看似不可能解决的沉积多年的老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班里有个小男孩,总是完不成作业,每天的家庭作业总是偷工减料,我曾经跟家长沟通过多次,但是始终效果不明显,他是能比刚开始的时候好一点了,但是作业仍然不能全部都完成。问了一下他的家长,家长很纳闷地说:“每天都问他有什么作业,我们检查一下他确实都完成了呀!”原来他每次在跟家长说作业的时候都故意少说一点,家长也不知道老师究竟布置了什么作业,所以他每次都能成功地蒙混过关。后来,我跟他的家长商定了一个办法:每天由我把他的家庭作业写在纸上,然后家长按照我写在纸上的作业来对他进行检查,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果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他每天都没办法偷工减料了。而且一段时间之后,他尝到了天天能按时完成作业,心理上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甜头,我又适时地对他进行了表扬。他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班里“问题学生”的名单里已经找不到他的名字了。他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这说明在工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也没有“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只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付出自己的真心,将工作做得细致再细致一些,就能成功地将“顽石”炼成“金子”。
走进学生的世界我才发现,原来,学生需要的不是老师的颐指气使,而是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美。初为人师时,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我时刻牢记毕业之初一些老教师语重心长的“教导”:“小李啊,跟学生可不能嬉皮笑脸的,你得厉害点,这样学生才会怕你,才能听你的话。要不然,这些小家伙会欺负你的。”为了不让学生们“欺负”到自己头上,为了让自己的话变成说一不二的“圣旨”,我真的对学生呼来喝去,整天板着一张脸故作严肃,学生犯点小错误就揪住不放,动不动就一手叉腰,一手伸出食指指着学生,指挥学生干这干那。看着学生们一个个被我“镇压”得不敢反抗,心里居然有些得意。
可是没过多久,我发现学生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挺怕我的,但实际上是口服心不服,有许多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光对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对班干部也是不屑一顾。上课乱说话,放学上学扰乱路队纪律……班干部怎么管都不行。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先是对他们“置之不理”一段时间,让他们觉得我不像以前那么苛刻了,对我的敌对态度也缓和了许多。这段时间里,我并没有放松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比较热心,爱帮助别人,爱劳动。这样我就适时地安排了其中两个男同学分别担任检查卫生的组长。当我在班里宣布任命时,同学们都惊呆了,他们俩自己也感觉很意外。我宣布完任命之后继续提出了对他俩的要求:作为班干部,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然后才有资格去管别的同学。自己先要遵守班规,在同学中才能树立威信……看到他俩激动而又若有所思的脸庞,我有一种预感:这招能行!
果然,这两个之前令老师和班干部头疼的小男孩,摇身一变成为脏活累活抢着干,热心助人的好学生,随之而来的可喜变化就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课堂上听讲认真了,自然说闲话的时间就少了,他们不说闲话,教室里的纪律就好了很多,周围的同学也不再天天抱怨上课受干扰没办法听课了。
席勒曾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我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我全身心投入到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当中去,我愿意尽我所能去教育学生。作为班主任,班里七十多个孩子,事无巨细,都要我去关注、去解决,班主任的工作是永无止境的,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发展型”的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集体服务,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教育沃土上默默耕耘,收获别样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