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留置针穿刺前采用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1次,再逆时针消毒1次,面积8*8cm,对照组采用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两遍,面积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 顺加逆时针皮肤消毒方法对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减少静脉炎的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顺加逆时针皮肤消毒;留置针;静脉炎
在静脉留置针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的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现象,而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效果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1]。因此,我们对常规消毒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的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患者180例,年龄27-51岁。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90例,男5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7岁;对照组90例,男49例,女51例,平均年龄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静脉与材料选择:根据患者体质(胖、瘦)和血管情况,尽量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无静脉瓣、不易受压、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上肢血管。两组静脉穿刺工具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GA.直行密闭式针尖自动回缩型留置针,敷贴采用9534HP透明敷贴。②实验方法:实验组留置针穿刺前采用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1次,再逆时针消毒1次,面积8*8cm,对照组采用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两遍,面积同实验组。③观察结果:观察记录静脉穿刺的局部情况和留置时间。
1.3 判断指标 参照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颁布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2],将静脉炎分为0-4级,0级:无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4级:静脉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见表1。
2.2 2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 见表2。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6-234h,平均108h,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1-152h,平均8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士对皮肤消毒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静脉输液一直以钢质针头的头皮针为输液工具。随着技术的发展留置针逐渐代替了头皮针,而静脉留置针为塑料导管,其留置期间隐含的危险因素增多,使静脉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易导致静脉炎。皮肤携带的微生物是引起静脉治疗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原。有关资料显示,在引发感染的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而它们在一定状态下都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3]。如皮肤消毒不彻底,在输液时穿刺破坏了皮肤的屏障作用,病原菌经针孔侵入到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引发局部甚至全身感染。
严格进行皮肤消毒是防止感染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静脉炎分为细菌性静脉炎、化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与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有关,应用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顺时针消毒皮肤后再逆时针消毒皮肤一次,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常规顺时针消毒两遍的缺点是:汗毛下的皮肤消毒不彻底,当环境温度较高或出汗时黏贴下的皮肤潮湿,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所以,我们对常规消毒方法进行了改进,在穿刺前采用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1次,再逆时针消毒1次的方法,保证了贴膜内的皮肤消毒效果,防止针眼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应用试验法消毒进行留置针输液时应注意:①留置时间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因而留置针输液保留天数仍以不超过7d为宜。②有机物可降低碘的杀菌率,消毒前要做好患者的皮肤清洁准备,去除皮肤表面存在的污渍、血渍等污染物,保证消毒效果。③黏贴要牢固,减少皮肤与黏贴之间的缝隙以避免细菌进入发生感染。
参考文献
[1] 魏丽.静脉输液皮肤消毒效果的监测[J].齐鲁护理杂志,2003,9(4):297.
[2] 李虹,易琼,付岚,等.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研究[J].华西医学,2009,24(7):1869-1870.
[3] 刘振声.医院内感染及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7-150.
【关键词】 顺加逆时针皮肤消毒;留置针;静脉炎
在静脉留置针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的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现象,而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效果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1]。因此,我们对常规消毒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的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患者180例,年龄27-51岁。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90例,男5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7岁;对照组90例,男49例,女51例,平均年龄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静脉与材料选择:根据患者体质(胖、瘦)和血管情况,尽量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无静脉瓣、不易受压、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上肢血管。两组静脉穿刺工具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GA.直行密闭式针尖自动回缩型留置针,敷贴采用9534HP透明敷贴。②实验方法:实验组留置针穿刺前采用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1次,再逆时针消毒1次,面积8*8cm,对照组采用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两遍,面积同实验组。③观察结果:观察记录静脉穿刺的局部情况和留置时间。
1.3 判断指标 参照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颁布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2],将静脉炎分为0-4级,0级:无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4级:静脉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见表1。
2.2 2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 见表2。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6-234h,平均108h,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1-152h,平均8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士对皮肤消毒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静脉输液一直以钢质针头的头皮针为输液工具。随着技术的发展留置针逐渐代替了头皮针,而静脉留置针为塑料导管,其留置期间隐含的危险因素增多,使静脉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易导致静脉炎。皮肤携带的微生物是引起静脉治疗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原。有关资料显示,在引发感染的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而它们在一定状态下都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3]。如皮肤消毒不彻底,在输液时穿刺破坏了皮肤的屏障作用,病原菌经针孔侵入到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引发局部甚至全身感染。
严格进行皮肤消毒是防止感染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静脉炎分为细菌性静脉炎、化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与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有关,应用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顺时针消毒皮肤后再逆时针消毒皮肤一次,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常规顺时针消毒两遍的缺点是:汗毛下的皮肤消毒不彻底,当环境温度较高或出汗时黏贴下的皮肤潮湿,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所以,我们对常规消毒方法进行了改进,在穿刺前采用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1次,再逆时针消毒1次的方法,保证了贴膜内的皮肤消毒效果,防止针眼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应用试验法消毒进行留置针输液时应注意:①留置时间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因而留置针输液保留天数仍以不超过7d为宜。②有机物可降低碘的杀菌率,消毒前要做好患者的皮肤清洁准备,去除皮肤表面存在的污渍、血渍等污染物,保证消毒效果。③黏贴要牢固,减少皮肤与黏贴之间的缝隙以避免细菌进入发生感染。
参考文献
[1] 魏丽.静脉输液皮肤消毒效果的监测[J].齐鲁护理杂志,2003,9(4):297.
[2] 李虹,易琼,付岚,等.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研究[J].华西医学,2009,24(7):1869-1870.
[3] 刘振声.医院内感染及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