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四川省什邡市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提升干部群众认识水平,并以此为前提,通过“创新”发展推动什邡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40年这场伟大的实践中,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推进了中国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笔者认为: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创新发展”是核心、是灵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总纲,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需围绕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成效。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更要把创新发展摆在全局核心位置,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什邡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探索,正是这种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努力实现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从而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回答。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什邡经济更高水平发展,提升认识水平是前提
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有规律的。只有客观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运用规律,改革之路才不会走偏。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对“适应自然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破除不符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这一认识问题的探索回答。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证明,我们党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取得了巨大提升,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再到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不同历史阶段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完善,把我们党对发展理念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可以说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发展理念就向前推动一步。
什邡40年改革开放实践有力证明,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怎样更好地发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水平的提升。什邡市作为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强县,之所以能在“5.12”大地震前连续13年保持全省“十强县”第二,正得益于43万什邡人民想发展、要发展、敢实践。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什邡立足本地资源,逐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工业发展成为什邡经济工作的中心,工业经济由此开始大步向前,跨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什邡提出了“加强农业,突出工业,搞活渠道,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方针,引进科学技术,以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工商企业,初步形成了食品(含烟草)、化工、建材、轻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相对集中的五片工业区。上世纪90年代,“质量兴市”、“品牌战略”、“重点战略”等一系列举措陆续实施,什邡经过“改制、改组、改造”的企业改革,工业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开始跨入快车道。“九五”期间,什邡进一步提出“工业强市”、“品牌兴市”重要决策,实施了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发展战略。什邡几十年来的发展,正是不断提升认识的过程,也很好的回答了什么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什么叫“发展才是硬道理”。到2007年,什邡全市恩格尔系数是35.4%,已处于富裕阶段,什邡人们早已从70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的冰箱、彩电、洗衣机,90年代的空调、电脑、录像机到房子、车子、票子的转变,这就是认识改变发展观念的有力体现。
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的逐步明朗,什邡更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进而提出“做大做强一批,鼓励扶持一批,引进发展一批,改革激活一批,关闭淘汰一批”,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什邡形成了以食品(包括烟草)、化工为支柱,机械、冶金、建材医药、轻纺并行发展的新格局。
结合什邡实际,创新发展理念,什邡人民在探索改造什邡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什邡经济社会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什邡人民的认识更加清晰,2019年,什邡进一步提出了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建设“一极四区”战略定位,加快推动什邡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什邡经济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体现在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近年来,什邡正经历着这一痛苦的发展阶段。如何走出困局,其关键就是推进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大县域经济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
(一)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什邡是我省县域经济传统强县,又是受转型期考验和影响最深刻的县域之一,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2019年,什邡市委政府提出,要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计划、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倍增计划、进一步提升经开区承载能力。同时提出要全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实施新兴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总部经济和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全力攻坚关键性改革,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规划建设以通航产业为主的什邡军民融合通航产业园,持续推进“9张清单”落地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化農村综合改革,从而推动县域经济更好发展。
(二)面对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 面对转型期的困难和问题,什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好什邡40年来发展成果,深入分析过去以机械、冶金、化工、食品、医药为主的支柱工业体系在当今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深入分析什邡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同时通过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有效组织和整合各种创新资源,结合《什邡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着力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什邡立足食品、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加快工业技改力度,打造清洁、优美的新型工业园区,发展品牌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实现产品市场占有率;培育航空、新材料和医药产业,重点以明日宇航等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强设计、研发、制造及配套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上下链产业企业群;积极抓住“互联网+”发展契机,重点以中国网库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推动互联网经济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新支点。
(三)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搭建引才聚才平台
2018年8月,中共什邡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要全力构建创新人才保障体系,深化人才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招才引智步伐,搭建引才聚才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创新创业人才有地位、得实惠。要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创新平台载体,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目前,什邡从领导到群众、从机关到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什邡要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什邡紧紧围绕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什邡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来引进人才,搭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工作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持续优化的政务环境和人才服务保障,主动为各类人才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包括家属随迁、就业、户口迁移、子女就读等,使人才能安心工作、专心创业。切实做到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海纳百川之怀“引人才”,筑巢引凤之心“育人才”,活力勃发之势“聚人才”,使什邡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什邡经济更高水平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实现县域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
目前,什邡明确提出要把什邡建设成为环成都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力争用5年时间重返“全省十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集群
引进培育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集群。从工业产业布局考虑,发展壮大食品饮料、现代化工、航空与燃机、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医药、旅游康养“六大支柱产业。坚持把经开区作为工业主战场,聚焦军民融合通航产业园、十方智创产业园、食品医药产业园、绿色环保新材料产业园等四大“园中园”建设,推动企业在园区集聚,打造形成千亿产业园区。突出龙头地位,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通航机场建设,着力建设以通航机场为依托,以通航制造、航空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通航产业集群”。
(二)构建工业企业横群纵链式发展格局
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从工业企业布局优化着手,以规模发展、成链发展为方向,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借助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的相互推动,构筑起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区域工业经济结构。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围绕关联产品聚集企业,促进中小企业抱团式、规模化发展。同时,新项目要按照完善主导产业链的规划进行定位和布局,帮助现有中小企业制定产品调整规划,而逐步转化为骨干企业的配套企业,鼓励产业调整分离出的辅业自觉加入主导产业的配套体系,努力构建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格局。
(三)构建工业产业链精准招商工作格局
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和工业经济结构情况,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努力引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税收贡献大、就业比较充分的重大工业项目。在引进新兴产业、大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要围绕大企业的发展进行补链招商,引进产业链条上一批专业化中小配套企业,形成龙头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工业园区中的各大产业集群,形成“抱团式”的工业发展态势。
(四)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链
进一步健全财政、金融、人才吸引、信息化建设等政策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推动整体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要支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要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培养一批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完善技术中心奖励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鼓励并引导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创新步伐,培育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作者单位为中共什邡市委党校)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40年这场伟大的实践中,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推进了中国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笔者认为: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创新发展”是核心、是灵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总纲,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需围绕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成效。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更要把创新发展摆在全局核心位置,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什邡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探索,正是这种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努力实现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从而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回答。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什邡经济更高水平发展,提升认识水平是前提
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有规律的。只有客观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运用规律,改革之路才不会走偏。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对“适应自然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破除不符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这一认识问题的探索回答。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证明,我们党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取得了巨大提升,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再到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不同历史阶段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完善,把我们党对发展理念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可以说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发展理念就向前推动一步。
什邡40年改革开放实践有力证明,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怎样更好地发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水平的提升。什邡市作为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强县,之所以能在“5.12”大地震前连续13年保持全省“十强县”第二,正得益于43万什邡人民想发展、要发展、敢实践。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什邡立足本地资源,逐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工业发展成为什邡经济工作的中心,工业经济由此开始大步向前,跨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什邡提出了“加强农业,突出工业,搞活渠道,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方针,引进科学技术,以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工商企业,初步形成了食品(含烟草)、化工、建材、轻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相对集中的五片工业区。上世纪90年代,“质量兴市”、“品牌战略”、“重点战略”等一系列举措陆续实施,什邡经过“改制、改组、改造”的企业改革,工业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开始跨入快车道。“九五”期间,什邡进一步提出“工业强市”、“品牌兴市”重要决策,实施了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发展战略。什邡几十年来的发展,正是不断提升认识的过程,也很好的回答了什么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什么叫“发展才是硬道理”。到2007年,什邡全市恩格尔系数是35.4%,已处于富裕阶段,什邡人们早已从70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的冰箱、彩电、洗衣机,90年代的空调、电脑、录像机到房子、车子、票子的转变,这就是认识改变发展观念的有力体现。
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的逐步明朗,什邡更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进而提出“做大做强一批,鼓励扶持一批,引进发展一批,改革激活一批,关闭淘汰一批”,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什邡形成了以食品(包括烟草)、化工为支柱,机械、冶金、建材医药、轻纺并行发展的新格局。
结合什邡实际,创新发展理念,什邡人民在探索改造什邡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什邡经济社会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什邡人民的认识更加清晰,2019年,什邡进一步提出了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建设“一极四区”战略定位,加快推动什邡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什邡经济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体现在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近年来,什邡正经历着这一痛苦的发展阶段。如何走出困局,其关键就是推进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大县域经济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
(一)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什邡是我省县域经济传统强县,又是受转型期考验和影响最深刻的县域之一,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2019年,什邡市委政府提出,要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计划、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倍增计划、进一步提升经开区承载能力。同时提出要全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实施新兴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总部经济和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全力攻坚关键性改革,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规划建设以通航产业为主的什邡军民融合通航产业园,持续推进“9张清单”落地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化農村综合改革,从而推动县域经济更好发展。
(二)面对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 面对转型期的困难和问题,什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好什邡40年来发展成果,深入分析过去以机械、冶金、化工、食品、医药为主的支柱工业体系在当今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深入分析什邡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同时通过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有效组织和整合各种创新资源,结合《什邡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着力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什邡立足食品、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加快工业技改力度,打造清洁、优美的新型工业园区,发展品牌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实现产品市场占有率;培育航空、新材料和医药产业,重点以明日宇航等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强设计、研发、制造及配套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上下链产业企业群;积极抓住“互联网+”发展契机,重点以中国网库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推动互联网经济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新支点。
(三)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搭建引才聚才平台
2018年8月,中共什邡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要全力构建创新人才保障体系,深化人才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招才引智步伐,搭建引才聚才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创新创业人才有地位、得实惠。要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创新平台载体,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目前,什邡从领导到群众、从机关到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什邡要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什邡紧紧围绕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什邡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来引进人才,搭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工作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持续优化的政务环境和人才服务保障,主动为各类人才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包括家属随迁、就业、户口迁移、子女就读等,使人才能安心工作、专心创业。切实做到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海纳百川之怀“引人才”,筑巢引凤之心“育人才”,活力勃发之势“聚人才”,使什邡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什邡经济更高水平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实现县域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
目前,什邡明确提出要把什邡建设成为环成都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力争用5年时间重返“全省十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集群
引进培育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集群。从工业产业布局考虑,发展壮大食品饮料、现代化工、航空与燃机、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医药、旅游康养“六大支柱产业。坚持把经开区作为工业主战场,聚焦军民融合通航产业园、十方智创产业园、食品医药产业园、绿色环保新材料产业园等四大“园中园”建设,推动企业在园区集聚,打造形成千亿产业园区。突出龙头地位,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通航机场建设,着力建设以通航机场为依托,以通航制造、航空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通航产业集群”。
(二)构建工业企业横群纵链式发展格局
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从工业企业布局优化着手,以规模发展、成链发展为方向,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借助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的相互推动,构筑起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区域工业经济结构。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围绕关联产品聚集企业,促进中小企业抱团式、规模化发展。同时,新项目要按照完善主导产业链的规划进行定位和布局,帮助现有中小企业制定产品调整规划,而逐步转化为骨干企业的配套企业,鼓励产业调整分离出的辅业自觉加入主导产业的配套体系,努力构建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格局。
(三)构建工业产业链精准招商工作格局
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和工业经济结构情况,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努力引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税收贡献大、就业比较充分的重大工业项目。在引进新兴产业、大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要围绕大企业的发展进行补链招商,引进产业链条上一批专业化中小配套企业,形成龙头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工业园区中的各大产业集群,形成“抱团式”的工业发展态势。
(四)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链
进一步健全财政、金融、人才吸引、信息化建设等政策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推动整体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要支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要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培养一批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完善技术中心奖励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鼓励并引导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创新步伐,培育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作者单位为中共什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