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气象卫星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16年5月10日发生在盐源县的一次强冰雹天气,结果表明:此次以冰雹为主的强对流天气产生在中层干冷平流与低层暖湿平流叠加并有较强垂直风切变的环境中;雹暴云位于MCS移动方向的右前侧;很强的雷达反射率、高悬的强回波以及高VIL都表明有冰雹甚至大冰雹存在。
[关键词]盐源;冰雹;强对流;分析
中图分类号:P458.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91-01
1天气实况
2016年5月10日17 ~19时(北京时,下同),盐源盆地和盐源二滩库区出现一次较大范围强冰雹天气,同时还伴有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此次过程的最大冰雹直径为30~40mm,盐源站(56565)极大风速达22.3m/s,最大雨强出现在树河镇22.6mm/h。5个乡镇,共计50476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950万元。
2天气图分析
5月10日,在500hPa上(图1a),亚洲东岸的低槽稳定,我国中西部地区受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在青藏高原东南侧,虽然槽后的等温线不密集,但由于等高线与等温线的交角较大,还是存在显著的冷平流。在10日08时的700hPa上,云南到凉山一带的偏南风较弱,但到10日20时(图1b),偏南风逐渐加强,从腾冲到西昌形成了一致的偏南风,并存在明显的气旋式曲度,这样有利于把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凉山输送并形成辐合。在地面图上(图略),没有明显冷空气南下,整个西南地区东部的气压梯度较小,10日白天,凉山州各站的日最高气温都较高,其中有4个站超过了30℃,有15个站超过了25℃。
从西昌站的T-lnP图上看,10日白天都没有不稳定能量,0℃层在500hPa附近(高度5600m),-20℃层在400hPa层附近(高度7000m)。10日08时(图2a),中低层的湿度大,相对湿度接近饱和,500hPa以上较干,露点曲线与层结曲线略呈向上开口的细长形“喇叭口”状。到10日20时(图2b),中上层湿度显明增大,低层湿度略有减小,露点曲线与层结曲线呈向下开口的“喇叭口”状,此时的垂直风切变也较08时明显增大。
对流层中层为干冷的西北气流,低层为暖湿的偏南气流,地面温度较高,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都有利于对流天气的产生。另外,盐源盆地的平均海拔在2400~2700m,比西昌城高1000左右,0℃层和-20℃层的相对高度仅有2900~3200m和4300~4600m,这使得盐源盆地内更容易产生冰雹,特别是大冰雹。
3卫星图像
在有利的环境中,零散的雷暴云往往会合并加强,形成一个较大的MCC或MCS,进而产生强对流天气。
从图3中可以看到,在10日17时,凉山州北部的几块相对孤立的对流云合、发展,此为MCS的发展阶段。19时,孤立的对流云合并后迅速发展一个相对完整的MCS,同時在高空引导气流的作用下向南移动,盐源盆地正好处处该MCS的西南侧边缘,MCS前缘的几个单体风暴产生了强对流天气。21时以后,MCS的云顶亮温升高,覆盖范围减小,结构变得松散,进入消散阶段。
4雷达回波
西昌CINRAD/CD多普勒天氣雷达是凉山境内唯一的民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其探测能力受到雷达硬件、地形以及距离的严重影响,在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探测上存在局限性。盐源盆地到雷达站的球面距离约100km,这已经超出了雷达的最佳探测距离。
组合反射率可以反映出雷达在各仰角上探测到的最强反射率。从图4a和图4b中可以看到,从17时45分到18时10分,盐源县城附的强回波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移向与高空引导气流方向一致,其中心强度超过60dBZ,表明雷暴云中肯定有冰雹存在,并可能有大冰雹。而在图4c中,回波中心强度超过60dBZ,高度分别达到5178m和6504m.超过50dBZ的回波超过-20℃层高度极有利于冰雹,特别是大冰雹的产生。
5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中层的干冷的西北气流与低层暖湿的偏南气流叠加,配合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较高的地面温度,有利于冰雹的产生。但由于没有不稳定能量,预报员可能会对降低对对流强度的预判不足。
(2)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对流风暴产生在MCS的西南边缘,在MCS移动方向的右前侧。
(3)超过60dBZ的强回波,超过50dBZ的高反射率发展到-20℃层以上以及较高的VIL值都表明有冰雹甚至大冰雹存在。
参考文献:
[1]许小峰,郭虎,廖晓农,等.国外雷电监测和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4-52.
[2]何晖,李宏宇.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初探[J].气象科技,2005,33(6):496-500.
作者简介:
唐毓羚,1990-7,女,四川省西昌市,大学本科 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天气预报
[关键词]盐源;冰雹;强对流;分析
中图分类号:P458.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91-01
1天气实况
2016年5月10日17 ~19时(北京时,下同),盐源盆地和盐源二滩库区出现一次较大范围强冰雹天气,同时还伴有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此次过程的最大冰雹直径为30~40mm,盐源站(56565)极大风速达22.3m/s,最大雨强出现在树河镇22.6mm/h。5个乡镇,共计50476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950万元。
2天气图分析
5月10日,在500hPa上(图1a),亚洲东岸的低槽稳定,我国中西部地区受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在青藏高原东南侧,虽然槽后的等温线不密集,但由于等高线与等温线的交角较大,还是存在显著的冷平流。在10日08时的700hPa上,云南到凉山一带的偏南风较弱,但到10日20时(图1b),偏南风逐渐加强,从腾冲到西昌形成了一致的偏南风,并存在明显的气旋式曲度,这样有利于把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凉山输送并形成辐合。在地面图上(图略),没有明显冷空气南下,整个西南地区东部的气压梯度较小,10日白天,凉山州各站的日最高气温都较高,其中有4个站超过了30℃,有15个站超过了25℃。
从西昌站的T-lnP图上看,10日白天都没有不稳定能量,0℃层在500hPa附近(高度5600m),-20℃层在400hPa层附近(高度7000m)。10日08时(图2a),中低层的湿度大,相对湿度接近饱和,500hPa以上较干,露点曲线与层结曲线略呈向上开口的细长形“喇叭口”状。到10日20时(图2b),中上层湿度显明增大,低层湿度略有减小,露点曲线与层结曲线呈向下开口的“喇叭口”状,此时的垂直风切变也较08时明显增大。
对流层中层为干冷的西北气流,低层为暖湿的偏南气流,地面温度较高,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都有利于对流天气的产生。另外,盐源盆地的平均海拔在2400~2700m,比西昌城高1000左右,0℃层和-20℃层的相对高度仅有2900~3200m和4300~4600m,这使得盐源盆地内更容易产生冰雹,特别是大冰雹。
3卫星图像
在有利的环境中,零散的雷暴云往往会合并加强,形成一个较大的MCC或MCS,进而产生强对流天气。
从图3中可以看到,在10日17时,凉山州北部的几块相对孤立的对流云合、发展,此为MCS的发展阶段。19时,孤立的对流云合并后迅速发展一个相对完整的MCS,同時在高空引导气流的作用下向南移动,盐源盆地正好处处该MCS的西南侧边缘,MCS前缘的几个单体风暴产生了强对流天气。21时以后,MCS的云顶亮温升高,覆盖范围减小,结构变得松散,进入消散阶段。
4雷达回波
西昌CINRAD/CD多普勒天氣雷达是凉山境内唯一的民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其探测能力受到雷达硬件、地形以及距离的严重影响,在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探测上存在局限性。盐源盆地到雷达站的球面距离约100km,这已经超出了雷达的最佳探测距离。
组合反射率可以反映出雷达在各仰角上探测到的最强反射率。从图4a和图4b中可以看到,从17时45分到18时10分,盐源县城附的强回波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移向与高空引导气流方向一致,其中心强度超过60dBZ,表明雷暴云中肯定有冰雹存在,并可能有大冰雹。而在图4c中,回波中心强度超过60dBZ,高度分别达到5178m和6504m.超过50dBZ的回波超过-20℃层高度极有利于冰雹,特别是大冰雹的产生。
5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中层的干冷的西北气流与低层暖湿的偏南气流叠加,配合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较高的地面温度,有利于冰雹的产生。但由于没有不稳定能量,预报员可能会对降低对对流强度的预判不足。
(2)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对流风暴产生在MCS的西南边缘,在MCS移动方向的右前侧。
(3)超过60dBZ的强回波,超过50dBZ的高反射率发展到-20℃层以上以及较高的VIL值都表明有冰雹甚至大冰雹存在。
参考文献:
[1]许小峰,郭虎,廖晓农,等.国外雷电监测和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4-52.
[2]何晖,李宏宇.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初探[J].气象科技,2005,33(6):496-500.
作者简介:
唐毓羚,1990-7,女,四川省西昌市,大学本科 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