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地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也成了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下面,针对现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以供大家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是把教学变成“电子黑板”
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就是将文字教材电子化,就是把教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多媒体展示,这种观点忽视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除了辅导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信息技术是作为手段应用于教学,而不是形式或模式。
在一节语文课上,某教师先由课件范读课文,然后由课件展示生字、生词,最后由课件展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像这样与其说是在运用信息技术,还不如说是在追求一种形式。教材以及与教材有关的音、像、图等只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只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上的应用,还远不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全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还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动手制作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导学生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做自己学习的工具和手段。也就是说,教师应摆脱“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摆脱那种教师怎么做学生跟着怎么做的“依瓢画葫芦”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参与从接受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开始,经过明确的需求,信息收集处理,直至方案形成并优化的整个技术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其优势合理地与教学结合起来,使我们真正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更广阔
对信息技术运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系,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本质。”所以,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普遍地认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应用上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帮助解决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来支持学习。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运用信息技术除了辅助教学外,还要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任务与目标,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能体现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招贴广告等,接下来不要急于用计算机去制作方案,而应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隐藏在这个目标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机会与需求。因为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而更能在设计过程中发挥其个性,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当代中学生思维更活跃与前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而有的认为:当代中学生期望能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地约束学生的思维,不要把条条框框定死,而应充分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尽力使他们可能有些朦胧的、并不完全清晰的思路更加完整和明确,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其更有兴趣和信心,在这个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学生小组讨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因为他们的思维方法较接近,很容易沟通,而且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由任课教师设计做出多媒体课件,然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就没教师什么事了。在一节网络教学课上,教师制作了精美的、涉及到教材各知识点的网络课件,课堂上教师简单交代幾句后,由学生展开网络学习,教师如一个旁观者仅仅只是在监督课堂纪律。这种观点就是片面理解了“自主学习”。
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指放任的“自主学习”。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控制教学过程,但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督导和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没有把教师置身事外,而且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反馈的信息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力度,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运用对媒体信息技术要避免将学生变成“计算机的奴隶”
运用信息技术不能赋予信息技术载体在教学中绝对的权威性,也不能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给出唯一的、准确的结论,那样就会真正将学生变成“计算机的奴隶”,抹灭了学生创造的意识,局限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在信息载体的体现,而是信息在载体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及各种能力、意识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程序时要本着开放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各种优势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信息技术的主人。
五、正确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那两者等同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后只是前者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前者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利用。纯粹的计算机在不确定因素较少、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大规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并制定方案的效率较高,也就是说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它们对信息处理中的实施阶段参与度较高,有较大帮助。换句话说,它的优势是“计算、操作”,而非“分析、思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是一门可操作的技术,正如前面讲到的,它更是一种在逻辑上科学的、严密的思想方法,是符合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规律的,不是只研究环节或阶段的技术,是一门完整的过程技术。它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更要有合理的方法、正确的制度、优秀的人员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在规律,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是把教学变成“电子黑板”
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就是将文字教材电子化,就是把教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多媒体展示,这种观点忽视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除了辅导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信息技术是作为手段应用于教学,而不是形式或模式。
在一节语文课上,某教师先由课件范读课文,然后由课件展示生字、生词,最后由课件展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像这样与其说是在运用信息技术,还不如说是在追求一种形式。教材以及与教材有关的音、像、图等只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只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上的应用,还远不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全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不仅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还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动手制作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导学生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做自己学习的工具和手段。也就是说,教师应摆脱“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摆脱那种教师怎么做学生跟着怎么做的“依瓢画葫芦”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参与从接受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开始,经过明确的需求,信息收集处理,直至方案形成并优化的整个技术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其优势合理地与教学结合起来,使我们真正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更广阔
对信息技术运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系,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本质。”所以,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普遍地认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应用上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帮助解决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来支持学习。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运用信息技术除了辅助教学外,还要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任务与目标,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能体现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招贴广告等,接下来不要急于用计算机去制作方案,而应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隐藏在这个目标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机会与需求。因为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而更能在设计过程中发挥其个性,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当代中学生思维更活跃与前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而有的认为:当代中学生期望能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地约束学生的思维,不要把条条框框定死,而应充分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尽力使他们可能有些朦胧的、并不完全清晰的思路更加完整和明确,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其更有兴趣和信心,在这个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学生小组讨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因为他们的思维方法较接近,很容易沟通,而且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由任课教师设计做出多媒体课件,然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就没教师什么事了。在一节网络教学课上,教师制作了精美的、涉及到教材各知识点的网络课件,课堂上教师简单交代幾句后,由学生展开网络学习,教师如一个旁观者仅仅只是在监督课堂纪律。这种观点就是片面理解了“自主学习”。
我们提倡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指放任的“自主学习”。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控制教学过程,但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督导和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没有把教师置身事外,而且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反馈的信息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力度,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运用对媒体信息技术要避免将学生变成“计算机的奴隶”
运用信息技术不能赋予信息技术载体在教学中绝对的权威性,也不能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给出唯一的、准确的结论,那样就会真正将学生变成“计算机的奴隶”,抹灭了学生创造的意识,局限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在信息载体的体现,而是信息在载体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及各种能力、意识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程序时要本着开放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各种优势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信息技术的主人。
五、正确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那两者等同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后只是前者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前者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利用。纯粹的计算机在不确定因素较少、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大规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并制定方案的效率较高,也就是说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它们对信息处理中的实施阶段参与度较高,有较大帮助。换句话说,它的优势是“计算、操作”,而非“分析、思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是一门可操作的技术,正如前面讲到的,它更是一种在逻辑上科学的、严密的思想方法,是符合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规律的,不是只研究环节或阶段的技术,是一门完整的过程技术。它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更要有合理的方法、正确的制度、优秀的人员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在规律,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