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结合工程实践,从钢筋制作加工、绑扎施工等环节来入手,分别阐述了具体的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建施工;钢筋绑扎;钢筋制作;钢筋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091-01
钢筋在结构构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质量以及施工的绑扎、搭接、锚固长度等等都决定着构件的受力情况,因此必须从钢筋施工的全过程来有效控制钢筋质量。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土建施工的工程实践经验,从钢筋进场到施工實施全过程来探讨如何有效地控制其施工质量。
1 原材料的进场和堆放
进场的钢筋原材料,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或进口商检报告。认真核查产地、批号、规格是否与合格证相符,经确认无误,方可收货。钢筋应按批检查验收,每验收批由同一炉罐号、同一加工方法、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
60 T。每批钢筋取两根,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钢筋上切取,并将试样送试验部门复检。经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有一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同时应当在钢筋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用砼浇成200×200的长条墩,将钢筋分规格放在长条墩上,用木牌标明钢筋直径、级别、产地,堆放整齐,避免锈蚀或油污,并设专人管理。
2 钢筋加工制作技术
1)钢筋加工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其直接影响到钢筋的施工质量。因此钢筋加工时应当先由钢筋专职放样员按设计施工图和规范要求编制钢筋加工料单,经过施工员审核,按复核料单制作。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一般采用机械加工,对于圆弧形钢筋采用机械和人工辅助加工。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湖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粒状和片状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切断和弯曲时要注意长度的准确,弯曲后,平面上应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对于II级钢筋不能反复弯曲。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钢筋切断时,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下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消耗。钢筋种类、级别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钢筋代换后,应满足砼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钢筋最小直径、根数等要求。
2)钢筋配料计算,除钢筋的形状和尺寸满足图纸要求外,还应考虑有利于钢筋加工、运输和安装。对外形复杂的构件,应采用放1:1足尺或放大样的办法,用尺量得钢筋长度。采用卷扬机调直钢筋时,应注意控制冷拉率。I级钢筋不宜大于4%,II-III级钢筋及不准采用冷拉率的结构不宜大于1%。配料时还应考虑施工需要的附加钢筋。钢筋弯曲划线应在工作台上,如无划线台面直接以尺度量划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尺,不宜用短尺量,以防发生差错,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料表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加工。
3)在配料翻样时,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起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区段内,同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边50%,受压区不限制。当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时,设置在同构件内的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起搭接长度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不得超过25%。
3 钢筋绑扎技术
3.1 准备工作
核对半成品钢筋规格、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相符,准备好绑扎用的铁丝、工具等,准备好水泥砂浆垫块。当保护层小于或等于25 mm时,垫块平面尺寸为30 mm×30 mm。保护层厚度大于25 mm时垫块平面尺寸为50 mm×50 mm。墙柱的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清理好垫层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即标明墙、柱、梁、楼梯等部位的水平标高和详细尺寸线。根据弹好的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时及时处理,同时浮在钢筋上的水泥砂浆等污垢清理干净。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且不得有浮浆现象。模板安装好后,做好自检工作,清除模内杂物。
3.2 施工工艺程序
柱子钢筋绑扎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接着将形成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在立好的柱子纵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将已套好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箍筋与接头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有抗震要求的,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柱基、柱顶、梁柱交接等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筋保护层垫块应绑扎在柱子立筋外皮上,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当截面尺寸变化时,柱钢筋收缩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梁钢筋绑扎
1)模内绑扎时。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图纸尺寸划好箍筋的间距或已摆好的主筋上划好箍筋间距。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扎→绑架立筋(架立筋与箍筋用套扣法绑扎)→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在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应为135度,如做成封闭箍时,压实予以焊接,焊接长度单面焊10 d。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30 mm,也不应小于1.5 d(d为钢筋直径),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25 mm,也不小于d。当构件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第三层起钢筋水平向的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大一倍。弯钢筋和负弯起筋位置要准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梁钢筋绑好后,应在梁主筋下面垫好水泥砂浆垫块,以保证主筋保护层。
2)模外绑扎时。主筋钢筋也可先在楼板上绑好,然后入模,其方法是将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抬高→再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把次梁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按线摆开→抽换模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可按架立筋、弯起筋、受拉筋的顺序和箍筋绑扎→将预应力钢绞线穿入梁内并固定→将骨架稍抬起抽横杆→将梁下落入模内→调整校核梁筋。
3.4 板钢筋绑扎
清扫横板上杂物,调整梁钢筋两边的保护层,和粉笔在模板上标出钢筋的规格、尺寸、间距。按画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筋,后放分布筋或受力筋,梁或板中分布筋的数量与受力钢筋有关,它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30%,其间距不应大于300 mm分布筋应设于受力钢筋内侧,并与受力钢筋垂直。预埋套管、电线管、预埋铁件及时配合安装。绑扎负弯矩钢筋或上层钢筋网,最后在主筋下垫好砂浆垫块。
4 钢筋连接技术
现场竖向钢筋的连接,采用绑扎搭接(Ф<20)和电渣压力焊接(Ф≥20)。水平钢筋采用焊接和绑扎连接相结合。对于接头的施工同样有要求,受力钢筋应在受力较小处相互错开接头,当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少于500 mm的区段范围内。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5 结束语
通过对土建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的各工艺环节,结合施工中关键要点进行质量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正确的施工操作方法,以有效地保证土建中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艳立.钢筋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08.
[2]宋阳.钢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施工技术,2010,02.
关键词 土建施工;钢筋绑扎;钢筋制作;钢筋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091-01
钢筋在结构构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质量以及施工的绑扎、搭接、锚固长度等等都决定着构件的受力情况,因此必须从钢筋施工的全过程来有效控制钢筋质量。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土建施工的工程实践经验,从钢筋进场到施工實施全过程来探讨如何有效地控制其施工质量。
1 原材料的进场和堆放
进场的钢筋原材料,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或进口商检报告。认真核查产地、批号、规格是否与合格证相符,经确认无误,方可收货。钢筋应按批检查验收,每验收批由同一炉罐号、同一加工方法、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
60 T。每批钢筋取两根,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钢筋上切取,并将试样送试验部门复检。经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有一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同时应当在钢筋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用砼浇成200×200的长条墩,将钢筋分规格放在长条墩上,用木牌标明钢筋直径、级别、产地,堆放整齐,避免锈蚀或油污,并设专人管理。
2 钢筋加工制作技术
1)钢筋加工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其直接影响到钢筋的施工质量。因此钢筋加工时应当先由钢筋专职放样员按设计施工图和规范要求编制钢筋加工料单,经过施工员审核,按复核料单制作。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一般采用机械加工,对于圆弧形钢筋采用机械和人工辅助加工。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湖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粒状和片状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切断和弯曲时要注意长度的准确,弯曲后,平面上应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对于II级钢筋不能反复弯曲。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钢筋切断时,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下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和消耗。钢筋种类、级别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钢筋代换后,应满足砼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钢筋最小直径、根数等要求。
2)钢筋配料计算,除钢筋的形状和尺寸满足图纸要求外,还应考虑有利于钢筋加工、运输和安装。对外形复杂的构件,应采用放1:1足尺或放大样的办法,用尺量得钢筋长度。采用卷扬机调直钢筋时,应注意控制冷拉率。I级钢筋不宜大于4%,II-III级钢筋及不准采用冷拉率的结构不宜大于1%。配料时还应考虑施工需要的附加钢筋。钢筋弯曲划线应在工作台上,如无划线台面直接以尺度量划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尺,不宜用短尺量,以防发生差错,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料表复核,符合要求后,再成批加工。
3)在配料翻样时,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起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区段内,同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边50%,受压区不限制。当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时,设置在同构件内的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起搭接长度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不得超过25%。
3 钢筋绑扎技术
3.1 准备工作
核对半成品钢筋规格、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相符,准备好绑扎用的铁丝、工具等,准备好水泥砂浆垫块。当保护层小于或等于25 mm时,垫块平面尺寸为30 mm×30 mm。保护层厚度大于25 mm时垫块平面尺寸为50 mm×50 mm。墙柱的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清理好垫层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即标明墙、柱、梁、楼梯等部位的水平标高和详细尺寸线。根据弹好的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时及时处理,同时浮在钢筋上的水泥砂浆等污垢清理干净。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且不得有浮浆现象。模板安装好后,做好自检工作,清除模内杂物。
3.2 施工工艺程序
柱子钢筋绑扎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接着将形成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在立好的柱子纵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将已套好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箍筋与接头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有抗震要求的,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柱基、柱顶、梁柱交接等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筋保护层垫块应绑扎在柱子立筋外皮上,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当截面尺寸变化时,柱钢筋收缩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梁钢筋绑扎
1)模内绑扎时。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图纸尺寸划好箍筋的间距或已摆好的主筋上划好箍筋间距。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扎→绑架立筋(架立筋与箍筋用套扣法绑扎)→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在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应为135度,如做成封闭箍时,压实予以焊接,焊接长度单面焊10 d。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30 mm,也不应小于1.5 d(d为钢筋直径),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25 mm,也不小于d。当构件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第三层起钢筋水平向的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大一倍。弯钢筋和负弯起筋位置要准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梁钢筋绑好后,应在梁主筋下面垫好水泥砂浆垫块,以保证主筋保护层。
2)模外绑扎时。主筋钢筋也可先在楼板上绑好,然后入模,其方法是将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抬高→再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把次梁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按线摆开→抽换模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可按架立筋、弯起筋、受拉筋的顺序和箍筋绑扎→将预应力钢绞线穿入梁内并固定→将骨架稍抬起抽横杆→将梁下落入模内→调整校核梁筋。
3.4 板钢筋绑扎
清扫横板上杂物,调整梁钢筋两边的保护层,和粉笔在模板上标出钢筋的规格、尺寸、间距。按画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筋,后放分布筋或受力筋,梁或板中分布筋的数量与受力钢筋有关,它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30%,其间距不应大于300 mm分布筋应设于受力钢筋内侧,并与受力钢筋垂直。预埋套管、电线管、预埋铁件及时配合安装。绑扎负弯矩钢筋或上层钢筋网,最后在主筋下垫好砂浆垫块。
4 钢筋连接技术
现场竖向钢筋的连接,采用绑扎搭接(Ф<20)和电渣压力焊接(Ф≥20)。水平钢筋采用焊接和绑扎连接相结合。对于接头的施工同样有要求,受力钢筋应在受力较小处相互错开接头,当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少于500 mm的区段范围内。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5 结束语
通过对土建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的各工艺环节,结合施工中关键要点进行质量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正确的施工操作方法,以有效地保证土建中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艳立.钢筋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08.
[2]宋阳.钢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施工技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