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并购的中国式战略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外并购须避开劳工障碍!
  
  互动论坛: 并购—整合变革
  主 持 人: 徐沁盛高咨询董事长
  演讲嘉宾: 阮积祥新杰克控股董事长
   熊俊鸿艾格菲国际集团总裁
   王军沈阳太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融危机冲走资产泡沫,企业的价格大幅缩水,中国企业惊喜地发现,新一轮的黄金并购周期就在眼前!翻开中国企业的并购史,失败多过成功,结婚容易,相处太难,文化、管理、地域……诸多影响企业并购整合成功的因素,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导致失败的命门。成功的并购与整合,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智慧?
  
  进口型并购成功率最高
  
  阮积祥:关于海外并购,每家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战略思考。比如说,与德国的制造行业、装备行业相比,新杰克在技术、品牌和渠道上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收购肯定会形成互补协同的效应。如果每个企业都站在互补协同的角度考虑,设计并购时就会有一个正确的战略行动。
  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并购有这么多的失败案例?这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去思考。我总结了两点:
  


  第一是中国企业的出口导向型并购,成功率相对低一些。进口型并购指的是通过并购国外品牌走向欧美市场。而中国企业往往自身还没有做大就到国外去做,在国外充分竞争市场上的成功率自然就低。
  第二是进口型的并购成功率更高。进口型并购就是收购国外企业,获得先进技术和品牌,然后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并购。中国企业有这么好、这么大的中国市场、亚洲市场,而且拥有成熟的推广经验,我们缺的是技术和品牌,如果和中国的低成本互补,反而会获得成功。
  此外,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需要避开劳工这个障碍,因为国外的制造工人成本很高。收购破产企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学会利用境外资本并购
  
  徐沁:艾格菲的上市和收购,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因为从美国纳斯达克拿钱在中国养猪。记得当时老虎基金、高盛曾经都投资过您的公司。从美国拿钱在中国收购的感觉怎样?
  熊俊鸿:首先要声明的是,艾格菲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一家公司,事实上在中国的名字叫做百事通。
  我们可利用的境外资本是1亿多美元。艾格菲看中了这个行业的机会,所以出手比较重。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也想做这个事情,推动艾格菲神奇般的在纳斯达克进行了连续升级,成为了全球版的公司。
  拿外国的钱来中国收购肯定很爽,因为有钱好办事。现在中国的农业正处在整合的阶段。艾格菲只是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时机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作为公司的战略来思考,行业恰恰处在一个整合的时期,比如说新希望集团也在进行行业的整合,从千家万户的大规模散养走向一个规范、集约化的过程。
  国外的投资者看好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他们肯定中国未来一定有企业来整合这个产业。他们认为我们能够整合这个行业,并给了我们很多的资金。我们也想借助国外的资本来整合这个行业,提升这个行业的竞争力。
  资本促进中国企业投资,而中国很多企业可能会做一些超出投资者预想的东西,这对企业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国内有明显的对手。但艾格菲的团队学习能力很强,或者说自我成长的能力很强,我们借助这样的机会使自己由民营企业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公司,由一个管理相对简单的公司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国际化公司。
  
  并购整合须先谈恋爱
  
  王军:寻找并购对象比较简单,就跟谈恋爱找对象一样,我看中谁了,谁家姑娘好,符合我的胃口我就会去追她。或者说企业在成长需要扩大,慢慢就要去找并购的对象。
  并购后的整合我比较有感触。我们收购过两个企业,去年我们收购过上海的一个公司,跟我们同期发展起来的,产值大概是在三四千万人民币。他们的管理团队和我们一样,是原来在外企做过高管的20多个人。并购之后,我们认为整合过程非常顺畅,原先的这几个竞争对手非常熟悉,能力也非常熟悉,大家坐在一起发现都讲英文,技术背景都非常好,比如我是清华的,他是交大的,大家合作得非常好,是一个增值速度非常快的整合。
  今年我们又花钱并购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是老字号的民营企业,在行业中曾经是前三名、前四名的企业。但是当我们整合的时候,甚至可以说在签合同的时候才发现这是噩梦的开始。整合的细节我不讲了,公司员工都说中文,都在东北,最大的感觉是忽然之间双方员工说的话互相都听不懂了。
  我有两个并购的心得,第一个心得,并购就像谈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一定要长一点;第二个心得,谈恋爱一定要自己去谈。谈恋爱不仅要自己去谈,还要在座的本人去谈。在结婚之前最好是更亲密一些,更好地了解对方。
  
  文化是整合的按钮
  
  熊俊鸿:去年并购猪厂以后发现,整合的难度非常大。我们要改变的不是一个猪厂,而是几十个这样的个体养猪老板,所以我们在整合上吃了不少的亏。但我们后期比较成功,尤其是请了国内的咨询专家一起来参与整合后。作为一个从饲料起步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有很强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文化,相比个体来讲我们很强势。这种强势的文化,对所收购企业的控制能力是比较强的。
  阮积祥:我们收购欧洲最大缝纫机企业德国百福的时候吃了亏,他们从骨子里不想卖给中国企业。收购失败以后,我们领悟到,一定要找德国的合作伙伴来进行收购。为此,我们收购了一个市场份额比较小的公司,老板既是股东,又是职业经理人,已经在这个行业里做了30年,由他来帮助我们完成德国企业的整合。德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其实是很难整合到一起的。
  徐沁:我有一个观点,并购为举、整合先行。
  王军:考虑并购对象前,先要找到与我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其他文献
当代艺术家过于自闭,画廊经纪人砍价卖价又过于血腥,沈春南正在用新玩法改变这一切。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派富人对艺术品的印象就是山水鸟禽和花卉,还有能勉强接受的陈逸飞的女人画。但是,从2000年以来,遍布北京、上海两地的创意工业却将这种“老克勒意识”更改得面目全非。那些以收藏家自居的老派富人,在各种难以理解的艺术品面前,需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去解读它们的价值。    别把艺术品当回事!    
期刊
杠杆型低风险融资,帮助初创企业冲破困境    “现在的营业收入覆盖公司正常运作是够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持续融资发展。”杭州迅博达数字传媒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宇长长舒了口气。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迅博达不仅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反而拿到了攸关生死的两笔低风险融资,挺过寒冬,实现数倍高速增长。  逆市突围,迅博达的低风险融资模式秘诀在哪里?    现金流告急    2008年1月成立的
期刊
做投资,必须知道钱在哪里,风险在哪里?    低风险投资一度被简单误解为“非多元化”,或者是在投资战略上趋于保守,对付投资中潜藏的风险。企业的手段难道只能是“铁板”一块?事实上,金融危机前后,针对自身的发展类型或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各有各的招数。手段高明的投资者,如何在投资中避开风险的陷阱呢?       海尔:深挖内部竞争力    2009年初,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称,海尔将从
期刊
轻型营销体系  全球都瞄准中国机会,中国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轻”松取胜?打造中国式营销模式,是路径之一。  在品牌塑造中,要强调客户个人的品牌体验,强调利用新媒体进行互动式营销。要以最少营销投入,获得最大品牌资产回报,打造具有持久商誉的企业,打造利用最少有形资产的、品牌型的“轻资产”企业。      要实现“六轻”的管理转变  在过去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
期刊
以低成本进行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出口低迷重创公司业绩,许多外贸出口企业仍在噩运中挣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却预计2009年销售收入仍将保持20%高速增长。迈瑞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企业创新流程的环节很多,研发、管理、销售、市场拓展、经营模式,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创新,我从不敢说迈瑞哪个部分的创新做得比较好。”在“2009年中国CEO年会”上,迈瑞副总裁王建新接受《经理人
期刊
整合、管理创新、人力资本是关键    互动论坛:寻找中国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主 持 人:佟景国华景咨询董事长   互动嘉宾: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唐骏福建新华都总裁   徐少春金蝶集团董事局主席  何春盛研华科技全球副总裁    推动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当中国企业思考下一步如何发展的时候,他们也许很迷茫,尤其是那些高成长企业,寻找未来核心驱动力,这的确
期刊
要关注与企业有关的所有过程    互动论坛:创新—协同革命   主 持 人:邓德隆 特劳特中国公司合伙人  演讲嘉宾:何春盛 研华科技全球副总裁  徐剑光 欧琳厨具总裁  王建新 迈瑞副总裁    创新已常态化和全面化,如产业链创新、战略体系创新、管理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等等。如何通过高效整合而构建起协同性创新体系?如何通过协同而赢得长久发展驱动力?中国企业创新需要中国式协同革命!      创
期刊
轻型 商业模式  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的教训是:商业模式,不变则死!商业模式轻型化,是后危机时代的重要方向。  未来,不论是新生公司,还是传统企业,他们在构建或者重构商业模式的时候,都必须用“轻思维”考虑—“如何用较低的投入,换取高回报”,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轻松获胜效应。    以较低的有形资产投入,换取最高回报    历史上每次经济危机过后,商业模式都将经历一次大洗礼—旧有商业模式逐渐被淘
期刊
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中国机会  《经理人》杂志自1998年创刊以来,以影响中国管理实践为己任,在耕耘中国企业的土壤中埋头实干,时刻关注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11年来,承蒙企业界的大力支持,《经理人》杂志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商业管理杂志之一。  今年的中国CEO年会以“中国式机会”为主题,这个视角非常好,让我们有机会共同探讨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的机会与信心,以及中国经济
期刊
方法得当,海外销售并不难    即便在全球经济尚未复苏的当下,依然有不少企业靠着独特的国际化策略,赢得海外市场的青睐。    产品创新 危中得机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上海和汇安全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普通摩托车头盔及其他运动防护用品的民营企业,其产品的90%以上都销往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民众对中高档小轿车渐渐难以负担,而中档摩托车反而越来越受欢迎。对生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