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的变化与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相应的开发出各类课程为人才培养服务,但如何把这些课程科学有序的组织起来,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策略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开发出很多门各种类型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目的,大体上都是为社会培养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艺术专业人才,由于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本的,造成课程结构围绕某个具体项目进行,而对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未作考虑。在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这种课程结构模式亟待进行优化,使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能培育出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优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然后,把课程的内在功能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结合,进行整体性设计。最后,基于生产流程环节,局部调整课程结构。据此理论,提出针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优化理念
课程的开设并非学校一厢情愿的课程简单排列,而是应该与企业和学生结合,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设计出合理的课程结构,并注重高职学生“职业人”“社会人”基本素质的培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类课程之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并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给予学生选择专业、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学习进程的自主权;切实将素质拓展内容落实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既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素质,又具有适应社会就业变化的能力;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优化理念及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高职毕业生对应的职业岗位,针对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围绕岗位、任务、能力等要素,系统科学的安排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基础文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各类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等各类课程,并提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在功能分析图。
应把艺术设计专业各类课程宏观上按层次进行分类,第一,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归为公共基础课层次。第二,把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归为大类基础课程层次。第三,把提高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课程,归为专业核心课程层次。第四,把顶岗实习和专业实训类课程,归为综合实践课程层次。并形成采用“工”字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基本结构框架。
图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基本结构框架图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结构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应该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为依据,形成适合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设置实践机制,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加以导向,为学生的课业提供多元选择,为学生终生发展做好服务。
首先,以“学生本位”、“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学生未来就业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以规划本专业所要开设的课程,并以学生学习的成绩或实际成效、就业满意度调查分析等信息,作为适时调整修订课程规划、学生学习的参考依据。学生在三年的专业学习期间,即能很简单、清楚地了解未来将从事的职业、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继续升学等所需的相关课程,并适时地加以检验、预测及修正,使学生能够做到适时调整,真正培养企业所需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努力做到专业与就业的“零对接”。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见表1)合理调整课程结构。
其次,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内涵和职业发展特点,在课程设置上不走弯路,为以后课程结构优化奠定基础。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序化、图形化、科学化,改变课程安排的盲目性,进而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制定本专业职业发展课程建制流程图: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发展进程路线图,确定专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制定课程对应能力及权重。可以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倾向性选修课程,如:设计造型基础、设计构成、设计素描等课程,让学生尽早进入专业学习状态。
再次,以职业资格认证的获取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把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有关知识融入到课程之中,这样的课程结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要求,也能符合企业对不同层次的职业人才的需求。以此为指导,构建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与职业规划对应图。
三、以生产流程环节为依据,调整综合实践课程结构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应以设计企业的岗位需要为指导。在课程设置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有设计类企业的实践专家参与,共同确定艺术设计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课程,并把这些课程按生产流程环节合理的排列出来。在综合实践课程结构过程中,应该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升为目的,尤其是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课程一般以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形式出现,设置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后端。此类课程应注重与企业实践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可采用企业相关工作项目、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项目的实施结构规律,进行课程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马秀贤,郑兴我.过程导向的课程结构优化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7):99.
[2]郑兴我.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46.
(作者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策略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开发出很多门各种类型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目的,大体上都是为社会培养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艺术专业人才,由于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本的,造成课程结构围绕某个具体项目进行,而对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未作考虑。在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这种课程结构模式亟待进行优化,使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能培育出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优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然后,把课程的内在功能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结合,进行整体性设计。最后,基于生产流程环节,局部调整课程结构。据此理论,提出针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优化理念
课程的开设并非学校一厢情愿的课程简单排列,而是应该与企业和学生结合,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设计出合理的课程结构,并注重高职学生“职业人”“社会人”基本素质的培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类课程之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并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给予学生选择专业、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学习进程的自主权;切实将素质拓展内容落实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既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素质,又具有适应社会就业变化的能力;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优化理念及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高职毕业生对应的职业岗位,针对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围绕岗位、任务、能力等要素,系统科学的安排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基础文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各类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等各类课程,并提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在功能分析图。
应把艺术设计专业各类课程宏观上按层次进行分类,第一,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归为公共基础课层次。第二,把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归为大类基础课程层次。第三,把提高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课程,归为专业核心课程层次。第四,把顶岗实习和专业实训类课程,归为综合实践课程层次。并形成采用“工”字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基本结构框架。
图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基本结构框架图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结构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应该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为依据,形成适合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设置实践机制,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加以导向,为学生的课业提供多元选择,为学生终生发展做好服务。
首先,以“学生本位”、“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学生未来就业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以规划本专业所要开设的课程,并以学生学习的成绩或实际成效、就业满意度调查分析等信息,作为适时调整修订课程规划、学生学习的参考依据。学生在三年的专业学习期间,即能很简单、清楚地了解未来将从事的职业、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继续升学等所需的相关课程,并适时地加以检验、预测及修正,使学生能够做到适时调整,真正培养企业所需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努力做到专业与就业的“零对接”。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见表1)合理调整课程结构。
其次,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内涵和职业发展特点,在课程设置上不走弯路,为以后课程结构优化奠定基础。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序化、图形化、科学化,改变课程安排的盲目性,进而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制定本专业职业发展课程建制流程图: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发展进程路线图,确定专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制定课程对应能力及权重。可以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倾向性选修课程,如:设计造型基础、设计构成、设计素描等课程,让学生尽早进入专业学习状态。
再次,以职业资格认证的获取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把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有关知识融入到课程之中,这样的课程结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要求,也能符合企业对不同层次的职业人才的需求。以此为指导,构建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与职业规划对应图。
三、以生产流程环节为依据,调整综合实践课程结构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应以设计企业的岗位需要为指导。在课程设置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有设计类企业的实践专家参与,共同确定艺术设计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课程,并把这些课程按生产流程环节合理的排列出来。在综合实践课程结构过程中,应该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升为目的,尤其是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课程一般以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形式出现,设置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后端。此类课程应注重与企业实践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可采用企业相关工作项目、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项目的实施结构规律,进行课程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马秀贤,郑兴我.过程导向的课程结构优化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7):99.
[2]郑兴我.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46.
(作者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