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卡奇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人物,或者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立阶段的主要人物。他在去世前夕曾被人称做“在世的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它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而对于物化问题的分析则是卢卡奇哲学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特别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分析。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物化理论,接下来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其基本思想的认识。
【关键词】物化;物化意识;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卢卡奇思想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分析。这一分析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他抓住了技术和科学理性对人和整个社会的统治以及人丧失主体性、陷入价值迷误这一当今工业文明的核心问题,也就是他认为的异化问题。《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意义正在于它第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卢卡奇说:“人的异化是我们时代的关键问题,并且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家,无论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右派还是左派思想家都看到和承认这一点。”
一、物化的内涵
我们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本书中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对于物化的概念,卢卡奇并没给出明确的定义,他有的时候把“物化”和“异化”作为同一个概念使用。[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现象做了分析,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3]这段话可以视为卢卡奇对他所理解的物化概念根本特征的说明。
透过卢卡奇有关物化的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使用物化概念时,更多的是突出事物的“物”化。他想要表达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运用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发展物质生产是人们的基本目标,这使得整个社会成为一架巨大的机器,所有的人,也包括资本家,都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成为工具,成为这架机器声的零件;这又把人片面化了,每一个人都成为孤立的存在,失去整体感、历史感;这也使得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取决于个人自身的需要、好恶,而是取决于物质生产和商品运动的需要,取决于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因为每一个人事实上都把自己作为商品,所以人与人的关系就成为商品交换的物的关系;最后,因为整个社会都成为一架机器,所以效率、合理化高于一切,技术理性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科学的方法被运用到对社会和人的研究中,所有一切被作为计算的对象;综上所述,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人的特点,成了物。
二、物化产生的原因
了解了什么是物化,许多人就会问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物化?卢卡奇认为对合理化的追求是基本原因之一。为了使物质产生的效率最大化,必须使生产本身和整个社会生活都合理化,即合乎生产的客观需要。为了合理化,第一必须要有相近的分工,第二必须有科学的完善的计算。他说:
如果我们纵观劳动劳动过程从手工业经过协作、手工工场到机器工业的发展所走过的道路,那么就可以看出合理化不断增加,工人的质的特性,即人的个体的特性越来越被消除。一方面 ,劳动过程越来越被分解为一些抽象合理的局部操作,以至于工人同作为整体的产品的联系被切断,他的工作也被简化为一种机械性重复的专门职能。
三、物化的表现
卢卡奇对物化的具体表现也作了深入的分析。首先他从宏观上指出,物化既发生在客观方面,也发生在主观方面: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它有自己的运动机制,它的规律即使被人认识,人也无法改变现实过程本身,它与人对立而存在。在主观方面是人的活动被客体化为同人本身相对立的存在,劳动力变成商品,而商品在进行着自己的不依赖于人的运动,服从的是社会规律的那种异于人的客观性。
其次,他还分析了物化的种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他认为,在物化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根据计算即可计算性来调节社会生活使之合理化的原则,这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对劳动过程进行计算的要求破坏了产品本身的有机的、不是由量而是由质决定的,因而从技术的角度看未必合理的统一。
在对所有应达到的结果作越来越精确的预先计算这种意义上,只有通过把任何一个整体最准确地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他们生产的特殊局部规律,合理化才是可以达到的。因此,它必须同根据传统劳动经验对整个产品进行有机生产的方式决裂:没有专门化,合理化是不可思议的。……对劳动过程的合理——计算分析,消除了相互联系起来的和在产品中结合成统一的各种局部操作的有机必然性。
这是指劳动及其产品丧失了整体性。
第二,“由于劳动过程的合理化,工人的人的性质和特点与这些抽象的局部规律按照预先合理的估计起作用相对立,越来越表现为只是错误的源泉。人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的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他发现这一机械系统是现成的、完全不依赖于他而运行的,他不管愿意与否必须服从于它的规律。随着劳动过程越来越合理化和机械化,工人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失去自己的主动性……”[6]这是说人这一主体日益变成客体,由外在与他的生产技术的必然性所主宰。
第三,人不仅变成客体,而且成为孤立的存在,原子化了。这是生产分工和劳动者的专门化的必然结果。
卢卡奇还认为,随着分工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合理,上述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人的原子化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第四,法律和国家物化了。卢卡奇说:“要使资本主义生产完全产生效果的前提成为现实,这种变化过程就必须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形式。这样,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创造了一种同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在结构上适合于它的结构的法律、一种相应的国家等等。”
第五,形成了物化意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的思想接受了商品生产的规则,成了它的观念形态。卢卡奇说:
这时,商品的商品性质,即抽象的、量的可计算性形式表现在这种性质最纯粹的形态中:因此,在物化的意识看来,这种可计算性形式必然成为这种商品性质真正直接性的表现形式,这种商品性质——作为物化的意识——也根本不力求超出这种形式之外;相反,它力求通过“科学地加强”这里可理解的规律性来坚持这种表现形式,并使之永久化。正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
四、结论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许多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它对辩证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解,对列宁、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批评,对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高度肯定,都曾引起较大的反响、争论或批评,并被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接受。但是真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如前文中所讲的,是卢卡奇对物化问题的分析批判。
参考文献:
[1] [匈]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7,147,229.
【关键词】物化;物化意识;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卢卡奇思想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分析。这一分析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他抓住了技术和科学理性对人和整个社会的统治以及人丧失主体性、陷入价值迷误这一当今工业文明的核心问题,也就是他认为的异化问题。《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意义正在于它第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卢卡奇说:“人的异化是我们时代的关键问题,并且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家,无论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右派还是左派思想家都看到和承认这一点。”
一、物化的内涵
我们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本书中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对于物化的概念,卢卡奇并没给出明确的定义,他有的时候把“物化”和“异化”作为同一个概念使用。[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现象做了分析,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3]这段话可以视为卢卡奇对他所理解的物化概念根本特征的说明。
透过卢卡奇有关物化的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使用物化概念时,更多的是突出事物的“物”化。他想要表达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运用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发展物质生产是人们的基本目标,这使得整个社会成为一架巨大的机器,所有的人,也包括资本家,都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成为工具,成为这架机器声的零件;这又把人片面化了,每一个人都成为孤立的存在,失去整体感、历史感;这也使得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取决于个人自身的需要、好恶,而是取决于物质生产和商品运动的需要,取决于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因为每一个人事实上都把自己作为商品,所以人与人的关系就成为商品交换的物的关系;最后,因为整个社会都成为一架机器,所以效率、合理化高于一切,技术理性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科学的方法被运用到对社会和人的研究中,所有一切被作为计算的对象;综上所述,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人的特点,成了物。
二、物化产生的原因
了解了什么是物化,许多人就会问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物化?卢卡奇认为对合理化的追求是基本原因之一。为了使物质产生的效率最大化,必须使生产本身和整个社会生活都合理化,即合乎生产的客观需要。为了合理化,第一必须要有相近的分工,第二必须有科学的完善的计算。他说:
如果我们纵观劳动劳动过程从手工业经过协作、手工工场到机器工业的发展所走过的道路,那么就可以看出合理化不断增加,工人的质的特性,即人的个体的特性越来越被消除。一方面 ,劳动过程越来越被分解为一些抽象合理的局部操作,以至于工人同作为整体的产品的联系被切断,他的工作也被简化为一种机械性重复的专门职能。
三、物化的表现
卢卡奇对物化的具体表现也作了深入的分析。首先他从宏观上指出,物化既发生在客观方面,也发生在主观方面: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它有自己的运动机制,它的规律即使被人认识,人也无法改变现实过程本身,它与人对立而存在。在主观方面是人的活动被客体化为同人本身相对立的存在,劳动力变成商品,而商品在进行着自己的不依赖于人的运动,服从的是社会规律的那种异于人的客观性。
其次,他还分析了物化的种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他认为,在物化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根据计算即可计算性来调节社会生活使之合理化的原则,这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对劳动过程进行计算的要求破坏了产品本身的有机的、不是由量而是由质决定的,因而从技术的角度看未必合理的统一。
在对所有应达到的结果作越来越精确的预先计算这种意义上,只有通过把任何一个整体最准确地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他们生产的特殊局部规律,合理化才是可以达到的。因此,它必须同根据传统劳动经验对整个产品进行有机生产的方式决裂:没有专门化,合理化是不可思议的。……对劳动过程的合理——计算分析,消除了相互联系起来的和在产品中结合成统一的各种局部操作的有机必然性。
这是指劳动及其产品丧失了整体性。
第二,“由于劳动过程的合理化,工人的人的性质和特点与这些抽象的局部规律按照预先合理的估计起作用相对立,越来越表现为只是错误的源泉。人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的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他发现这一机械系统是现成的、完全不依赖于他而运行的,他不管愿意与否必须服从于它的规律。随着劳动过程越来越合理化和机械化,工人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失去自己的主动性……”[6]这是说人这一主体日益变成客体,由外在与他的生产技术的必然性所主宰。
第三,人不仅变成客体,而且成为孤立的存在,原子化了。这是生产分工和劳动者的专门化的必然结果。
卢卡奇还认为,随着分工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合理,上述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人的原子化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第四,法律和国家物化了。卢卡奇说:“要使资本主义生产完全产生效果的前提成为现实,这种变化过程就必须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形式。这样,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创造了一种同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在结构上适合于它的结构的法律、一种相应的国家等等。”
第五,形成了物化意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的思想接受了商品生产的规则,成了它的观念形态。卢卡奇说:
这时,商品的商品性质,即抽象的、量的可计算性形式表现在这种性质最纯粹的形态中:因此,在物化的意识看来,这种可计算性形式必然成为这种商品性质真正直接性的表现形式,这种商品性质——作为物化的意识——也根本不力求超出这种形式之外;相反,它力求通过“科学地加强”这里可理解的规律性来坚持这种表现形式,并使之永久化。正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
四、结论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许多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它对辩证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解,对列宁、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批评,对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高度肯定,都曾引起较大的反响、争论或批评,并被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接受。但是真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如前文中所讲的,是卢卡奇对物化问题的分析批判。
参考文献:
[1] [匈]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7,14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