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环境对幼儿音乐方面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幼儿大部分的活动时间都在幼儿园里度过,因此在幼儿园里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对幼儿音乐兴趣、乐感等方面的培养颇为重要。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的我,经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寻找出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环境;创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72-02
环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环境是幼儿音乐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时是音乐活动的铺垫,有时是音乐活动的延伸。随着幼教课改的全面展开,音乐教育不再以教幼儿唱几首歌、跳几个舞为目标,而是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实行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方式。于是,作为区音乐教研组成员之一的我开始思考了:如何让音乐教育如润物细无声般地逐渐进驻孩子们的心里,融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中,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呢?经过自己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贯穿于一日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好听、优美的音乐能使人感到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情,更利于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在园的任何时候,都是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应利用音乐的审美效应借助幼儿无意识记忆力较强的特点,为幼儿营造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各有不同,多数孩子对活泼、愉快的音乐反应比较强烈,但是优美、舒缓的曲子在特定的环境中,孩子们听得也很陶醉,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欣赏天地,让孩子多接触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音乐的选择很关键,我们应当根据幼儿生活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给幼儿听,为幼儿营造生活各环节所需要的情绪情感氛围,帮助他们适应该环节活动的需要而去参与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中外经典名曲、童谣及音质各异的乐器乐曲,在幼儿入园、游戏、进餐、午睡、离园等各个活动环节播放,使园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音乐。使幼儿头脑里不仅存留下美好的音乐印象,而且对旋律和曲名等知识都有记忆。
二、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指南》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创设音乐教育环境、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⒈创设与音乐内容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和富有文化气息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春节序曲》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感受这一民间音乐作品的内涵,体会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美好情景,体验中华民俗文化,我们在活动室上方垂吊了一些红灯笼、彩带等,在窗户上贴了剪纸窗花,今年是蛇年,我们还特意在活动室的墙上用彩纸拼贴了一条蛇,营造出一种春节来临的欢乐喜庆的气氛,让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有一种过新年喜气洋洋的欢乐情绪,进而感受和欣赏“春节”的环境美和氛围乐。
⒉创设与音乐想象、表达相适应的活动环境。《指南》把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作为艺术领域的目标之一,要求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因此,在幼儿学习音乐时,要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在活动中要鼓励幼儿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音乐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很多种,如师幼问答活动、同伴互述活动、图谱绘画活动、肢体表演活动、打击乐操作活动等。从中让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美,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三、增添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探索中自娱自乐
奥尔夫认为:幼儿的音乐智能是在“做”和“在动作中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完善起来的。活动区作为相对独立开放的空间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更为自由宽松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而音乐区更为幼儿在音乐的天地里表现独特的意识和感受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为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平台,就连一些平时胆小的不愿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幼儿在这里也显得轻松自在,敢于表现。因此,我们为幼儿开设了一些“叮当区”和“小舞台”等。在“叮當区”刚开始时,可以先出现一些幼儿容易敲击的乐器,如手铃、响板、木鱼等。随着幼儿打击乐水平的提高,逐渐出现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一些复杂的乐器,让幼儿更加灵活而逼真地表现音乐形象。在幼儿自由的摆弄、探索中也常产生一些创造意识、创造行为。在“小舞台”里,我们则可以提供一些头巾、帽子、扇子、表演服、丝巾等,让幼儿跟着音乐自己去表现。还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乐器、服装及活动所需的物品,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四、布置音乐墙,展现音乐风采
墙饰是孩子们天天都能看到和接触到的,因此我们可以在班上的醒目位置布置一面音乐展示墙,把学过的一些音乐活动的图画、乐谱、节奏谱等放在上面,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观看、复习,使孩子们所学的东西可以延续。我们还可以把音乐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瞬间拍摄下来,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在音乐墙,让大家一起回顾,一起分享。被拍到的孩子总会很自豪地对同伴说:“那是我!看我做得多好,又被老师拍下来了!”我们还可以把孩子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表演服等装饰在里面,供大家学习和欣赏。这样既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总之,孩子们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教几首歌、跳几支舞那么简单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去揣摩、去引导。孩子们只有长期在音乐的环境中不断熏陶,才能更好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现音乐,也才能让音乐发挥育人的作用,真正进驻孩子们的心房。
参考文献:
[1]周白玉.浅谈幼儿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培养[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
[2]邵洁.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郑玉香.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D].河北大学,2004.
[4]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环境;创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72-02
环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环境是幼儿音乐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时是音乐活动的铺垫,有时是音乐活动的延伸。随着幼教课改的全面展开,音乐教育不再以教幼儿唱几首歌、跳几个舞为目标,而是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实行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方式。于是,作为区音乐教研组成员之一的我开始思考了:如何让音乐教育如润物细无声般地逐渐进驻孩子们的心里,融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中,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呢?经过自己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贯穿于一日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好听、优美的音乐能使人感到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情,更利于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在园的任何时候,都是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应利用音乐的审美效应借助幼儿无意识记忆力较强的特点,为幼儿营造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各有不同,多数孩子对活泼、愉快的音乐反应比较强烈,但是优美、舒缓的曲子在特定的环境中,孩子们听得也很陶醉,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欣赏天地,让孩子多接触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音乐的选择很关键,我们应当根据幼儿生活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给幼儿听,为幼儿营造生活各环节所需要的情绪情感氛围,帮助他们适应该环节活动的需要而去参与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中外经典名曲、童谣及音质各异的乐器乐曲,在幼儿入园、游戏、进餐、午睡、离园等各个活动环节播放,使园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音乐。使幼儿头脑里不仅存留下美好的音乐印象,而且对旋律和曲名等知识都有记忆。
二、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指南》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创设音乐教育环境、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⒈创设与音乐内容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和富有文化气息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春节序曲》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感受这一民间音乐作品的内涵,体会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美好情景,体验中华民俗文化,我们在活动室上方垂吊了一些红灯笼、彩带等,在窗户上贴了剪纸窗花,今年是蛇年,我们还特意在活动室的墙上用彩纸拼贴了一条蛇,营造出一种春节来临的欢乐喜庆的气氛,让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有一种过新年喜气洋洋的欢乐情绪,进而感受和欣赏“春节”的环境美和氛围乐。
⒉创设与音乐想象、表达相适应的活动环境。《指南》把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作为艺术领域的目标之一,要求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因此,在幼儿学习音乐时,要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在活动中要鼓励幼儿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音乐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很多种,如师幼问答活动、同伴互述活动、图谱绘画活动、肢体表演活动、打击乐操作活动等。从中让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美,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三、增添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探索中自娱自乐
奥尔夫认为:幼儿的音乐智能是在“做”和“在动作中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完善起来的。活动区作为相对独立开放的空间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更为自由宽松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而音乐区更为幼儿在音乐的天地里表现独特的意识和感受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为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平台,就连一些平时胆小的不愿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幼儿在这里也显得轻松自在,敢于表现。因此,我们为幼儿开设了一些“叮当区”和“小舞台”等。在“叮當区”刚开始时,可以先出现一些幼儿容易敲击的乐器,如手铃、响板、木鱼等。随着幼儿打击乐水平的提高,逐渐出现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一些复杂的乐器,让幼儿更加灵活而逼真地表现音乐形象。在幼儿自由的摆弄、探索中也常产生一些创造意识、创造行为。在“小舞台”里,我们则可以提供一些头巾、帽子、扇子、表演服、丝巾等,让幼儿跟着音乐自己去表现。还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乐器、服装及活动所需的物品,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四、布置音乐墙,展现音乐风采
墙饰是孩子们天天都能看到和接触到的,因此我们可以在班上的醒目位置布置一面音乐展示墙,把学过的一些音乐活动的图画、乐谱、节奏谱等放在上面,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观看、复习,使孩子们所学的东西可以延续。我们还可以把音乐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瞬间拍摄下来,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在音乐墙,让大家一起回顾,一起分享。被拍到的孩子总会很自豪地对同伴说:“那是我!看我做得多好,又被老师拍下来了!”我们还可以把孩子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表演服等装饰在里面,供大家学习和欣赏。这样既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总之,孩子们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教几首歌、跳几支舞那么简单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去揣摩、去引导。孩子们只有长期在音乐的环境中不断熏陶,才能更好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现音乐,也才能让音乐发挥育人的作用,真正进驻孩子们的心房。
参考文献:
[1]周白玉.浅谈幼儿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培养[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
[2]邵洁.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郑玉香.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D].河北大学,2004.
[4]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