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式教学,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扮演。学生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教师的“主”“客”关系不能够颠倒。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发挥好教学的引导性作用,要组织好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究,要注重全方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探究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中学物理 探究 教学 多维空间
Brief talk about exploratory teaching in high-school physics
Yu Yongjun
【Abstract】Exploratory teaching in the new course reform needs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act especially at class.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in the whole exploratory teaching course, teachers are the leading people and the xenial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not be upended. Therefore,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ring their leading function into practice properly, should organize students to make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should expand students’ thinking space from any direction, for which, teachers need to master each link of exploratory teaching well.
【Keywords】High-school physicsResearchTeachingMultidimensional space
新课程改革从社会实际出发,重新定位了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构建了新的知识价值体系。《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必须紧贴实际,紧扣社会科技需求,注重学科间的纵横链接,从时间空间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重实际,学用一体的新型人才。纵观中学物理教学的历史长河可知,物理新课改教学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以主题为形式所构建的传统知识体系,提倡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在形成多维空间的能力过程里,科学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新教材改革,确立了把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思维创新的能力培养始终体现在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它具体体现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综合体系,指出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必然途径。因此,教学中,学生要严谨务实,获取科学探究方法,完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探究式学习中的“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探”即是探求知识,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真谛;“究”就是讨论问题,多方求解,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并受到科学思维的严谨训练,从成功中体验到探索真理的无穷乐趣,拓展个人探究问题的创新能力。探究性课型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些教師认为对此要进行必要的界定,如果是这样,那将严重阻碍探究性课程的多维开展。从所走过的中学物理教学历程来看,我认为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主要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氛围的创设要融洽化、和谐化。创设情景学习氛围,能增强学习目标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教师教学激情在课堂中的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课堂学习应该在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景中开展,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使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要选择与生活相关的经验来创设问题情景,从生活中走进物理,再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实际上包括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物理史料,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技术发展在应用中的重大成果,物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等,运用这些素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相关的主题在教学中充分加以灵活运用,让素材创设出一幅立体学习情景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物理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紧密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充分认识物理知识在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中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
教师要灵活运用物理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物理实验、实物、图片、模型或新闻报道、影像资料、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等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资料来创设学习氛围,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学生从已具有的知识出发,逐渐向新知识新问题渗透。在磨擦力的大小与影响因素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在探究磨擦力的大小与影响因素之前,让一名大家公认力气最大的男同学和一名力气最小的女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演示实验,取一根一端有柄另一端光滑的钢棒,且在光滑的这端打上滑石粉。女同学拿住有柄的一端,男同学拿住光滑的一端,同时用力抢这根钢棒,同学们猜一猜,谁会抢到钢棒?实验结果是女同学抢到了钢棒,事实与大部分学生的猜测结果恰好相反。实验的好处是学生主动产生了反思:为什么我的猜测结果会不对呢?是哪些方面产生了问题,还有哪些因素没有考虑进去?这样,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充分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起了他们的思维活动,防止了消极因素的产生,融洽了整个课堂氛围,课堂一扫过去那种暮气沉沉的情状,学习氛围活跃有序,主动探究,协同努力,创设了一个空前和谐的课堂情景。
2.问题的发现要角度化、技巧化。科学探究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学会发现问题。没有明确的问题存在,探究将变得盲目而没有方向。因此,探究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之后主动地提出问题,这才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所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更换方法,拓展空间,调动技巧,运用知识,结合经验,扣开科学的大门。只要发现问题的基点所在,就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要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主动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其实,这就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取得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之一;第三、教师要技巧性地避免学生提出毫无价值的问题,防止造成课堂混乱。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他们应对课堂的复杂场面,总是春风润物,于无声处。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防止课堂产生混乱局面。我们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通过联系实际,用实验或模型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激活个人的灵感,从灵感中捕捉智慧的火花。1820年4月的某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有关电与磁的演讲中,偶然把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把小磁针放在导线下方,这时的磁针与导线恰巧平行。接通电源后,小磁针便向垂直于导线的方向转动。这一现象并没有听众在意,但奥斯特却激动万分,他在心里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电与磁有联系?接下来,他经过连续三个月的实验研究,获得了电与磁内在联系规律的成果。我们应该学习奥斯特精神,在平常的学习研究上做个实实在在的有心人!
3.问题的解决要主体化、重点化。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依据教材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应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决不能像旧的教学模式那样对知识进行简单“复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课堂空间中最为耗时的,也是学生个性体现最为集中的,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学生们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需要通过师生、生生等合作形式,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科学家们在进行项目科研之时,也是采取类似的合作形式来进行群体攻关的。探究式教学也是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要处理好“教”与“学”、“主”与“客”、“探”与“导”等之间的辩证关系,绝不能为强调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放弃指导。问题过程,教师要及时调节好课堂节奏,抓住问题的关键、主体铺设好台阶,力争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潜能,在快乐的氛围中拓展视野。教师要组织好各类小组的骨干力量,与全体同学协同会战,针对问题的关键环节或矛盾的主体方面来展开讨论,协同邻近的知识领域,大胆进行求证活动。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做好记录,要重视实验中的细小环节,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做好引导工作。在此过程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分工协作,培养专长,形成合作意识;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听取合理的建议,修正好自己的思路,反复论证,力求严谨,有理有据,不牵强附会、囫囵吞枣,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时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養,把自己的见解用书面、实验等语言形式准确加以表达。这一环节,应该还要预测到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所遇到的困难,教师一定要实时、耐心、恰当地引导点拨,一定要防止教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横加指责的现象发生,以免丧失学生探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值得强调的是:教学的主体化、重点化一定要分明突出,不能有半点迷糊。
4.问题的升华要精辟化、艺术化。依据探究问题的大小、难易程度,适时结题,能让学生在其获得的成果面前得到一种满足,展示一下各自的表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乐趣,只是艺术的火候要恰当把握,不能使优生得意忘形,差生垂头丧气,并由此产生一种怪现象:人人都戴上有色眼镜,透过门缝去看人。我们要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尤其要表扬差生们的独到见解,真正做到让大家都参与,让人人有机会谈出自己的探索体会,行成“百花齐放”的课堂春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探究型课是多么的“有滋有味”,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情愿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问题的课堂之中去。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一定要精辟适度,不能冗长。我们应该知道,表扬和称赞虽然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但过多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片面一味地强调表扬的作用,其效果也往往会不尽人意的。至于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提建设性意见时,更要艺术化,含蓄委婉,点到为止,如果有碍学生的发展,最好是放在课后,个别交换意见。结课应该是给一堂好课再掀的高潮,让它起到巩固知识、提高认识、掌握重点、落实难点的作用。
总之,新课改要求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我们要展开大规模的课题探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未来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走进课堂的课型一定是探究式的,它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带领教育走向成功。我们要努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课堂教学就会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关键词】中学物理 探究 教学 多维空间
Brief talk about exploratory teaching in high-school physics
Yu Yongjun
【Abstract】Exploratory teaching in the new course reform needs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act especially at class.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in the whole exploratory teaching course, teachers are the leading people and the xenial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not be upended. Therefore,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ring their leading function into practice properly, should organize students to make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should expand students’ thinking space from any direction, for which, teachers need to master each link of exploratory teaching well.
【Keywords】High-school physicsResearchTeachingMultidimensional space
新课程改革从社会实际出发,重新定位了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构建了新的知识价值体系。《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必须紧贴实际,紧扣社会科技需求,注重学科间的纵横链接,从时间空间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重实际,学用一体的新型人才。纵观中学物理教学的历史长河可知,物理新课改教学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以主题为形式所构建的传统知识体系,提倡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在形成多维空间的能力过程里,科学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新教材改革,确立了把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思维创新的能力培养始终体现在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它具体体现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综合体系,指出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必然途径。因此,教学中,学生要严谨务实,获取科学探究方法,完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探究式学习中的“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探”即是探求知识,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真谛;“究”就是讨论问题,多方求解,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并受到科学思维的严谨训练,从成功中体验到探索真理的无穷乐趣,拓展个人探究问题的创新能力。探究性课型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些教師认为对此要进行必要的界定,如果是这样,那将严重阻碍探究性课程的多维开展。从所走过的中学物理教学历程来看,我认为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主要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氛围的创设要融洽化、和谐化。创设情景学习氛围,能增强学习目标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教师教学激情在课堂中的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课堂学习应该在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景中开展,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使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要选择与生活相关的经验来创设问题情景,从生活中走进物理,再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实际上包括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物理史料,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技术发展在应用中的重大成果,物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等,运用这些素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相关的主题在教学中充分加以灵活运用,让素材创设出一幅立体学习情景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物理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紧密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充分认识物理知识在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中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
教师要灵活运用物理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物理实验、实物、图片、模型或新闻报道、影像资料、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等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资料来创设学习氛围,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学生从已具有的知识出发,逐渐向新知识新问题渗透。在磨擦力的大小与影响因素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在探究磨擦力的大小与影响因素之前,让一名大家公认力气最大的男同学和一名力气最小的女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演示实验,取一根一端有柄另一端光滑的钢棒,且在光滑的这端打上滑石粉。女同学拿住有柄的一端,男同学拿住光滑的一端,同时用力抢这根钢棒,同学们猜一猜,谁会抢到钢棒?实验结果是女同学抢到了钢棒,事实与大部分学生的猜测结果恰好相反。实验的好处是学生主动产生了反思:为什么我的猜测结果会不对呢?是哪些方面产生了问题,还有哪些因素没有考虑进去?这样,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充分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起了他们的思维活动,防止了消极因素的产生,融洽了整个课堂氛围,课堂一扫过去那种暮气沉沉的情状,学习氛围活跃有序,主动探究,协同努力,创设了一个空前和谐的课堂情景。
2.问题的发现要角度化、技巧化。科学探究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学会发现问题。没有明确的问题存在,探究将变得盲目而没有方向。因此,探究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之后主动地提出问题,这才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所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更换方法,拓展空间,调动技巧,运用知识,结合经验,扣开科学的大门。只要发现问题的基点所在,就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要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主动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其实,这就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取得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之一;第三、教师要技巧性地避免学生提出毫无价值的问题,防止造成课堂混乱。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他们应对课堂的复杂场面,总是春风润物,于无声处。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防止课堂产生混乱局面。我们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通过联系实际,用实验或模型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激活个人的灵感,从灵感中捕捉智慧的火花。1820年4月的某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有关电与磁的演讲中,偶然把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把小磁针放在导线下方,这时的磁针与导线恰巧平行。接通电源后,小磁针便向垂直于导线的方向转动。这一现象并没有听众在意,但奥斯特却激动万分,他在心里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电与磁有联系?接下来,他经过连续三个月的实验研究,获得了电与磁内在联系规律的成果。我们应该学习奥斯特精神,在平常的学习研究上做个实实在在的有心人!
3.问题的解决要主体化、重点化。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依据教材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应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决不能像旧的教学模式那样对知识进行简单“复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课堂空间中最为耗时的,也是学生个性体现最为集中的,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学生们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需要通过师生、生生等合作形式,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科学家们在进行项目科研之时,也是采取类似的合作形式来进行群体攻关的。探究式教学也是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要处理好“教”与“学”、“主”与“客”、“探”与“导”等之间的辩证关系,绝不能为强调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放弃指导。问题过程,教师要及时调节好课堂节奏,抓住问题的关键、主体铺设好台阶,力争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潜能,在快乐的氛围中拓展视野。教师要组织好各类小组的骨干力量,与全体同学协同会战,针对问题的关键环节或矛盾的主体方面来展开讨论,协同邻近的知识领域,大胆进行求证活动。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做好记录,要重视实验中的细小环节,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做好引导工作。在此过程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分工协作,培养专长,形成合作意识;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听取合理的建议,修正好自己的思路,反复论证,力求严谨,有理有据,不牵强附会、囫囵吞枣,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时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養,把自己的见解用书面、实验等语言形式准确加以表达。这一环节,应该还要预测到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所遇到的困难,教师一定要实时、耐心、恰当地引导点拨,一定要防止教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横加指责的现象发生,以免丧失学生探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值得强调的是:教学的主体化、重点化一定要分明突出,不能有半点迷糊。
4.问题的升华要精辟化、艺术化。依据探究问题的大小、难易程度,适时结题,能让学生在其获得的成果面前得到一种满足,展示一下各自的表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乐趣,只是艺术的火候要恰当把握,不能使优生得意忘形,差生垂头丧气,并由此产生一种怪现象:人人都戴上有色眼镜,透过门缝去看人。我们要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尤其要表扬差生们的独到见解,真正做到让大家都参与,让人人有机会谈出自己的探索体会,行成“百花齐放”的课堂春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探究型课是多么的“有滋有味”,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情愿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问题的课堂之中去。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一定要精辟适度,不能冗长。我们应该知道,表扬和称赞虽然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但过多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片面一味地强调表扬的作用,其效果也往往会不尽人意的。至于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提建设性意见时,更要艺术化,含蓄委婉,点到为止,如果有碍学生的发展,最好是放在课后,个别交换意见。结课应该是给一堂好课再掀的高潮,让它起到巩固知识、提高认识、掌握重点、落实难点的作用。
总之,新课改要求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我们要展开大规模的课题探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未来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走进课堂的课型一定是探究式的,它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带领教育走向成功。我们要努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课堂教学就会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