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5G时代的来临给新闻类短视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移动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已逐渐成为常见的接收方式近年来各家媒体尝试的媒介融合道路中,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较主流的呈现方式。本文从视频素材及信息来源、表现形式、分发渠道三个层面,梳理国内外媒体的短视频应用方式。目的是分析各种应用方式的利弊,针对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找到适合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媒体;短视频;信息来源;表现形式;分发渠道
1. 视频素材及信息来源
1.1 OGC
从素材来源层面来说,媒体组织架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媒体,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专业记者摄像编辑团队,以OGC形式生产短视频内容。职业资质使他们有能力到达新闻第一现场拍摄一手视频素材,根据拍摄者的专业能力、设备配置以及新闻事件报道需求,这些素材的品质也会有所不同。以通讯社为例,现在许多通讯社在提供短视频新闻素材的同时也在发布短视频新闻产品。依托通讯社在世界各地以及国内各省市区的记者站,通讯社的视频编辑每天会收到编辑系统里来自各记者站的视频素材和情况介绍文稿。他们对这些稿件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对应不同平台的特性进行剪辑。对于一些新闻价值较高、素材质量较好的记者稿件,同一新闻素材往往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剪辑,分发到不同渠道。不过大量专业记者站的铺设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大多数媒体难以实现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记者站铺设。所以这种方式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素材来源。
1.2 UGC与专业媒体的结合
由于媒体采编权限、媒体自身结构、媒体自平台互动性开发程度等因素,OGC的短视频制作依然是现在许多媒体的主流生产方式之一。但是也有媒体探索出利用非传统意义的UGC,配合后方专业剪辑分发运营,达到最大化延伸触角的一条路子。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数为8.4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99.1%——几乎所有人都在用手机上网,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是“我们视频”模式可行的基础。新京报我们视频拍者项目负责人李卿曾撰文表示:“用户可以帮我们获得更多线索、素材来源,更快获取第一手新闻现场核心画面,增加我们内容的多样性,帮“我们视频”把内容池子做得更大,同时也能够在专业环节上与记者协作,填补空缺、锦上添花。”可见,新京报“我们视频”的拍者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UGC模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传统的UGC模式更多指的是各大论坛、博客和微博客站点,其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创作,管理人员只是协调和维护秩序。而“我们视频”模式中拍者更深入地参加记者的专业化内容创作,更类似于“特约通讯员”的角色。相比传统意义上的通讯员,拍者提供的视频素材快速、广泛多样、覆盖面积广。尤其在突发事件现场的拍者,往往能在专业记者摄像抵达前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UGC提供的素材往往较为零散、信息相对模糊,往往无法达到新闻视频的要求。加上还原真实信息需要专业记者的核实求证,所以单凭UGC提供的报料素材也难以真实准确地报道事件。李卿也坦言:“UGC的快速反应,加上专业记者的核实采访,最后再由新媒体部门进行精准运营,找到视频最吸引人的新闻点,是一条优质爆款新闻视频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2. 短视频表现形式
根据以上两种途径获取的视频素材往往还需要后期剪辑。在这个环节,有以下几种产品成为媒体常用的呈现方式。
2.1 电视新闻单条类短视频
由于电视媒体依然在视频采编能力上占据一定的天然优势,很多电视媒体转型的新媒体平台,依然会将电视播出的新闻节目拆分成几分钟的短视频放到网络上传播。这类短视频往往依托电视台的制作班底,网络编辑只是做拆分组合的工作。由于电视台,尤其是央级媒体的权威性,这类产品在重大事件中的网络传播量依然较为可观。此外,也有一些网络媒体也会制作这样电视解说+同期声+视频画面的电视新闻类短视频。这类产品叙述逻辑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仪式感,适合讲述复杂事件或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但由于这类产品需要考虑文字稿件的叙述逻辑、解说和同期声的配合,视频画面的拍摄也需要尽量成组,拍摄制作耗时相对更长,人声解说相对文字信息输出较慢,难以适应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2.2 实拍素材+同期声+文字介绍短视频
此类短视频的画面素材、文字解说相对简单,现场感好、视觉冲击力强、内容紧凑、信息量高,短平快的短视频能够第一时间呈现现场关键信息,抢占互联网平台的抓取推荐资源,更早地呈现到用户屏幕上。由于这类短视频对镜头拍摄、后期制作的要求都相对简单,往往一台手机就能完成拍摄到后期剪辑的全流程,入门门槛较低。在实际操作中,由身处新闻现场的记者或特约非专业人士拍摄,再交由专业后方编辑剪辑分发,是许多媒体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在一些时效性较强,各家媒体都在关注的热点事件中,仅由字幕解说的短视频形式由于剪辑相对简单、成片快,往往是編辑们最优先的选择之一。但是,此类产品难以实现立体化呈现新闻现场、人性化讲述复杂情况的目的。于是,在这类产品之外,又出现了其他适合移动媒体的短视频形式。
2.3 动画科普类短视频
这类产品的一个好处是能够短时间内解释清楚一个复杂的专业概念或变化过程。用形象的动画模拟还原真实情景、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将抽象概念拟人化等都是这类产品所擅长的。这里的动画包括手绘动画、沙画、MG动画、CG动画、剪纸动画等,有时也可以配合真人实拍素材,更加立体化地讲述。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类产品已经较为常见的情况下,动画文案和标题对传播效果有很大影响。如何写出有趣有“梗”有料的文案,既需要对专业领域和概念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一定的文案策划能力和一定的幽默感。一个失败的动画作品是只把文件上专业化的叙述文字贴在动画角色身后的背景板上。而真正成功的作品应该是将这些概念转成形象的人事物,并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类产品在热点事件中,由于能够解释最基础的概念,相当于了解热点的“入门指南”,所以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不过,这类产品从策划文案到后期制作都需要一定时间,往往需要培养起较成熟的团队才能日常生产此类产品。 2.4 Vlog(视频日志)
“Vlog也被称为视频网络日志,它无商业色彩、去表现化,强调真实人格的特征,使其区别于其他短视频,因此在内容上更具传播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0(2019)》中指出:“‘视频日志’(Vlog)被视为短视频下半场争夺的重点,Vlog既具短视频轻快的特性又拥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叙事感强,因此较受用户追捧,出现‘Vlog热潮’”。在此背景下,媒體Vlogger走在了生产前列,Vlog成为热门报道形式。例如,在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了“人民日报新媒体记者两会Vlog”专题,截至2019年5月2日,新浪微博"两会Vlog"话题阅读量达1.5亿,中国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环球网等媒体均推出了两会Vlog,报道效果显著。相比传统的电视出镜报道,Vlog式的新闻报道能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更轻松平和,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2.5 其它形式
除了以上几种主流形式外,实拍情景小剧场、街采、VR、AR视频等方式也可以成为短视频新闻报道的一些应用形式。总体来说,短视频的表现形式多样,对应不同的报道需求,各媒体往往采取分波次的方式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表现形式的产品。
3. 分发渠道
短视频的分发渠道,根据各媒体与平台的协作关系各有区别,但是总体来说,“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是各媒体短视频产品的主要分发渠道。此外,网易、头条等新闻平台和抖音、快手、bilibili等平台也可以成为短视频的分发渠道。不同分发渠道对于内容的倾向性往往各不相同,常常需要负责分发的运营人员重新调整剪辑视频或修改标题文案,以达到最佳的分发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振兴.浅析UGC、PGC和OGC.http://yjy.people.com.cn/n/2014/0120/c245079-24169402.html人民网研究院2014年01月20日10:28.引用日期:2020年1月28日
[2]网络传播杂志.第44次CNNIC中国互联网报告发布:中国网民达8.54亿.2019-08-30.http://theory.gmw.cn/2019-08/30/content_33123806.htm.引用日期:2020年1月28日
[3]李卿.报料+助力内容生产+共同成长,新京报“我们视频”的N种玩法,玩出超千亿播放量.https://mp.weixin.qq.com/s/9JS9XIO9QgnmgnXyeAGuWw传媒评论,2019-11-27.引用日期:2020年1月28日
[4]刘斌.清博解读:2019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这三点格外重要!.清博指数,2019-07-08.https://mp.weixin.qq.com/s/eSQq5UBLph4PdyGlDs83Hg.引用日期:2020年1月30日.
[5]社科文献.报告精读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0(2019).2019-06-27.https://www.ssap.com.cn/c/2019-06-27/1078880.shtml.引用日期:2020年1月30日.
【关键词】媒体;短视频;信息来源;表现形式;分发渠道
1. 视频素材及信息来源
1.1 OGC
从素材来源层面来说,媒体组织架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媒体,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专业记者摄像编辑团队,以OGC形式生产短视频内容。职业资质使他们有能力到达新闻第一现场拍摄一手视频素材,根据拍摄者的专业能力、设备配置以及新闻事件报道需求,这些素材的品质也会有所不同。以通讯社为例,现在许多通讯社在提供短视频新闻素材的同时也在发布短视频新闻产品。依托通讯社在世界各地以及国内各省市区的记者站,通讯社的视频编辑每天会收到编辑系统里来自各记者站的视频素材和情况介绍文稿。他们对这些稿件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对应不同平台的特性进行剪辑。对于一些新闻价值较高、素材质量较好的记者稿件,同一新闻素材往往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剪辑,分发到不同渠道。不过大量专业记者站的铺设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大多数媒体难以实现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记者站铺设。所以这种方式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素材来源。
1.2 UGC与专业媒体的结合
由于媒体采编权限、媒体自身结构、媒体自平台互动性开发程度等因素,OGC的短视频制作依然是现在许多媒体的主流生产方式之一。但是也有媒体探索出利用非传统意义的UGC,配合后方专业剪辑分发运营,达到最大化延伸触角的一条路子。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例。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数为8.4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99.1%——几乎所有人都在用手机上网,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是“我们视频”模式可行的基础。新京报我们视频拍者项目负责人李卿曾撰文表示:“用户可以帮我们获得更多线索、素材来源,更快获取第一手新闻现场核心画面,增加我们内容的多样性,帮“我们视频”把内容池子做得更大,同时也能够在专业环节上与记者协作,填补空缺、锦上添花。”可见,新京报“我们视频”的拍者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UGC模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传统的UGC模式更多指的是各大论坛、博客和微博客站点,其内容均由用户自行创作,管理人员只是协调和维护秩序。而“我们视频”模式中拍者更深入地参加记者的专业化内容创作,更类似于“特约通讯员”的角色。相比传统意义上的通讯员,拍者提供的视频素材快速、广泛多样、覆盖面积广。尤其在突发事件现场的拍者,往往能在专业记者摄像抵达前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UGC提供的素材往往较为零散、信息相对模糊,往往无法达到新闻视频的要求。加上还原真实信息需要专业记者的核实求证,所以单凭UGC提供的报料素材也难以真实准确地报道事件。李卿也坦言:“UGC的快速反应,加上专业记者的核实采访,最后再由新媒体部门进行精准运营,找到视频最吸引人的新闻点,是一条优质爆款新闻视频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2. 短视频表现形式
根据以上两种途径获取的视频素材往往还需要后期剪辑。在这个环节,有以下几种产品成为媒体常用的呈现方式。
2.1 电视新闻单条类短视频
由于电视媒体依然在视频采编能力上占据一定的天然优势,很多电视媒体转型的新媒体平台,依然会将电视播出的新闻节目拆分成几分钟的短视频放到网络上传播。这类短视频往往依托电视台的制作班底,网络编辑只是做拆分组合的工作。由于电视台,尤其是央级媒体的权威性,这类产品在重大事件中的网络传播量依然较为可观。此外,也有一些网络媒体也会制作这样电视解说+同期声+视频画面的电视新闻类短视频。这类产品叙述逻辑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仪式感,适合讲述复杂事件或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但由于这类产品需要考虑文字稿件的叙述逻辑、解说和同期声的配合,视频画面的拍摄也需要尽量成组,拍摄制作耗时相对更长,人声解说相对文字信息输出较慢,难以适应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2.2 实拍素材+同期声+文字介绍短视频
此类短视频的画面素材、文字解说相对简单,现场感好、视觉冲击力强、内容紧凑、信息量高,短平快的短视频能够第一时间呈现现场关键信息,抢占互联网平台的抓取推荐资源,更早地呈现到用户屏幕上。由于这类短视频对镜头拍摄、后期制作的要求都相对简单,往往一台手机就能完成拍摄到后期剪辑的全流程,入门门槛较低。在实际操作中,由身处新闻现场的记者或特约非专业人士拍摄,再交由专业后方编辑剪辑分发,是许多媒体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在一些时效性较强,各家媒体都在关注的热点事件中,仅由字幕解说的短视频形式由于剪辑相对简单、成片快,往往是編辑们最优先的选择之一。但是,此类产品难以实现立体化呈现新闻现场、人性化讲述复杂情况的目的。于是,在这类产品之外,又出现了其他适合移动媒体的短视频形式。
2.3 动画科普类短视频
这类产品的一个好处是能够短时间内解释清楚一个复杂的专业概念或变化过程。用形象的动画模拟还原真实情景、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将抽象概念拟人化等都是这类产品所擅长的。这里的动画包括手绘动画、沙画、MG动画、CG动画、剪纸动画等,有时也可以配合真人实拍素材,更加立体化地讲述。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类产品已经较为常见的情况下,动画文案和标题对传播效果有很大影响。如何写出有趣有“梗”有料的文案,既需要对专业领域和概念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一定的文案策划能力和一定的幽默感。一个失败的动画作品是只把文件上专业化的叙述文字贴在动画角色身后的背景板上。而真正成功的作品应该是将这些概念转成形象的人事物,并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类产品在热点事件中,由于能够解释最基础的概念,相当于了解热点的“入门指南”,所以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不过,这类产品从策划文案到后期制作都需要一定时间,往往需要培养起较成熟的团队才能日常生产此类产品。 2.4 Vlog(视频日志)
“Vlog也被称为视频网络日志,它无商业色彩、去表现化,强调真实人格的特征,使其区别于其他短视频,因此在内容上更具传播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0(2019)》中指出:“‘视频日志’(Vlog)被视为短视频下半场争夺的重点,Vlog既具短视频轻快的特性又拥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叙事感强,因此较受用户追捧,出现‘Vlog热潮’”。在此背景下,媒體Vlogger走在了生产前列,Vlog成为热门报道形式。例如,在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了“人民日报新媒体记者两会Vlog”专题,截至2019年5月2日,新浪微博"两会Vlog"话题阅读量达1.5亿,中国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环球网等媒体均推出了两会Vlog,报道效果显著。相比传统的电视出镜报道,Vlog式的新闻报道能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更轻松平和,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2.5 其它形式
除了以上几种主流形式外,实拍情景小剧场、街采、VR、AR视频等方式也可以成为短视频新闻报道的一些应用形式。总体来说,短视频的表现形式多样,对应不同的报道需求,各媒体往往采取分波次的方式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表现形式的产品。
3. 分发渠道
短视频的分发渠道,根据各媒体与平台的协作关系各有区别,但是总体来说,“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是各媒体短视频产品的主要分发渠道。此外,网易、头条等新闻平台和抖音、快手、bilibili等平台也可以成为短视频的分发渠道。不同分发渠道对于内容的倾向性往往各不相同,常常需要负责分发的运营人员重新调整剪辑视频或修改标题文案,以达到最佳的分发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振兴.浅析UGC、PGC和OGC.http://yjy.people.com.cn/n/2014/0120/c245079-24169402.html人民网研究院2014年01月20日10:28.引用日期:2020年1月28日
[2]网络传播杂志.第44次CNNIC中国互联网报告发布:中国网民达8.54亿.2019-08-30.http://theory.gmw.cn/2019-08/30/content_33123806.htm.引用日期:2020年1月28日
[3]李卿.报料+助力内容生产+共同成长,新京报“我们视频”的N种玩法,玩出超千亿播放量.https://mp.weixin.qq.com/s/9JS9XIO9QgnmgnXyeAGuWw传媒评论,2019-11-27.引用日期:2020年1月28日
[4]刘斌.清博解读:2019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这三点格外重要!.清博指数,2019-07-08.https://mp.weixin.qq.com/s/eSQq5UBLph4PdyGlDs83Hg.引用日期:2020年1月30日.
[5]社科文献.报告精读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0(2019).2019-06-27.https://www.ssap.com.cn/c/2019-06-27/1078880.shtml.引用日期:2020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