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涉农专业改革 努力培养落地型应用人才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m_7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唯一一所公办中职学校,是第三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试验区试点县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深化涉农专业改革,为当地培养大量落地型应用型人才,为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具体是:
  1.完善“校社合作、理实一体、专业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社合作”就是专业教研室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专业教师担任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同时兼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学校聘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总经理以及有业务专长的农民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理实一体”就是教师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边教边导,学员在生产过程中边学边做。按照教学进程和种植业生产过程,学生按阶段分别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在校内基地生产实训,到农民专业合作社顶岗实习;学员全程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生产过程;教师结合生产过程边教学边指导,学员在生产过程中边学习边操作,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学习。“专业带动式”就是学校带头创业、扶持典型创业、带动学员创业。一是农艺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科研课题或生产项目,指导带动校内实训基地的科研试验、生产示范、经营服务;二是把校内实训基地试验示范成功的新项目、新技术、新品种,应用于有合作关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使其成为当地的农业创业示范园区,成为创业致富典型;三是农业创业示范园区发挥对学员及周边农民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学员把新项目、新技术、新品种应用在种植业生产之中,实现创业致富。
  2.实施“生产过程式教学、模块学分制管理”教学模式改革
  农艺专业实施基于生产过程和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生产过程式教学、模块学分制管理”教学模式。把全年时间划分为农闲(上年11月—下年3月)、农忙(4月—10月)两大阶段,再把农忙时期按照种植业生产过程分解为“整地准备、选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销售核算”五个种植业生产经营环节。分段教学:农闲时间集中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理论,农忙季节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专业技术,并结合生产实践训练专业技能。模块管理:按照生产过程的五个环节,将专业课分解整合成五个模块。一是整地准备模块。主要学习和训练土壤知识、耕作知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肥料选择鉴别与准备、农机保养与检修等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二是选种播种模块。主要学习和训练引种知识、种子检验、种子清选、种子处理、地下病虫害预防、播种机械使用、施肥技术、播种技术等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三是田间管理模块。主要学习和训练作物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农业机械使用、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等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四是收获贮藏模块。主要学习和训练农作物测产、农作物收获、收割机械使用、秋整地、农产品贮藏、农产品包装与加工等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五是销售核算环节。主要学习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成本核算、农产品利润核算与分配等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
  3.构建基于“以种植业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分段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教育内容
  以发展特色绿色农业为前提,以培养学员生产能力为宗旨,以植物生产与环境、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为基础,以整地准备(作物、蔬菜生产)、选种播种(良种繁育)、田间管理(植物保护)、收获贮藏(农产品贮藏加工)、销售核算(农业经济与管理)为核心,形成“基础能力课 核心能力课”“3 5”课程结构。一是学校制订并完善《农艺专业设置标准》,制订与生产过程和分段式模块化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执行性教学计划;二是制订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课教学标准,制订《专业能力体系标准》和《实践技能考核标准》;组织教师和农技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7门校本培训教材,开发2门精品课程、4门网络课程,在本校及黑龙江省黑河市农村职教集团各成员校使用。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一是建立学生思想品德、专业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实习表现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考核评价方案》;二是制订农艺专业《学分制考核评价细则》;三是完善《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健全教师考核档案,做好考核记录。
  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模式改革,构建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农艺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充实适合当地生产实际、助推区域种植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为把农艺专业建设成为融中职教育、职业培训、科研试验、生产示范、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品牌专业,为培养落地型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记忆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行为异常1个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下降、失眠,工作效率减退,无头晕头痛及感觉异常、听力下降、走路不稳和读写障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SPC)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从经SPC处理和未处理的原代培养人皮肤成
肝肺综合征(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是指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低氧血症,与肺内血管扩张相关而既往无心肺疾病基础。 Krowka和Fallon提出HPS三联征,即基础肝脏病、肺血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意为世界上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弱能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中职数学课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做了很大的改进。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得以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学
青山脚下,一条简易的村级公路蜿蜒牵伸,钻进茂密的竹林问。公路的尽头,出现一个房屋较为密集的村寨,它就是湖南省永顺县境内名不见经传的毛坝乡太平村。一栋崭新的房屋,青砖黛瓦、
摘要:“机械基础”是中职机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教学内容具有大量的概念、名词和原理,具有抽象,实用性强等特点。随着机电行业就业越来越困难,如何让中职学生真正学好并掌握“机械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的就业储存足量的专业基础知识, 是众多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浅显地探讨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机械基础”是机电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