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中,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很多学生对梁任公先生的此举不能理解,下面笔者谈谈自己一点拙劣的看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者梁实秋撷取自己在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的,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既表现梁任公先生的一些性格特点,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崇敬之情。先生的这次演讲给学生时代的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应当是其根本。
梁任公先生讲的《桃花扇》“高皇帝,在九天,不管...”这一段文字出自《桃花扇·哭主》,说的是当时提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听说崇祯驾崩,面对北方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的情形,左良玉的忠心究竟如何我们不必追究,但“高皇帝”指的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十七年来整个明朝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皇帝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朝当年的辉煌景象,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易人,他自杀身死。由此可见,高皇帝力挽狂澜,力图振兴和保住大明王朝是真的。梁任公先生由明崇祯皇帝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皇帝的下场,想到了自己当时所处的清代也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想到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想到了国家的衰亡,所以任公先生“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梁实秋对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提到的不仅仅这一次。
在第五自然段作者写道:“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我想梁任公先生引用这首古诗开头不仅仅是为这次演讲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更主要的是表达自己的一腔爱国情怀。小诗中的“公”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不顾他人的劝诫,毅然决然渡河而去,最终为理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梁任公先生更是如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挽救一个腐朽的王朝,他和康有为等人辅佐光绪皇帝,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后来变法失败了,他们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任公的那一腔爱国热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样,在第八自然段中作者这样写道:“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里的杜氏指的是杜甫,这首诗名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当时杜甫52岁,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公元762年冬季,唐朝军队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打胜仗,收复了今天的河南郑州、开封等地,杜甫喜出望外而作。梁任公先生“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他的笑从何而来,皆因一腔爱国情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虽短小,笔者也未能亲闻先生的演讲,但从这短小的文字中笔者读到了一种品格,一种高尚的爱国品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任公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至今在耳边回荡。
石军红,教师,现居甘肃泾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者梁实秋撷取自己在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的,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既表现梁任公先生的一些性格特点,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崇敬之情。先生的这次演讲给学生时代的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应当是其根本。
梁任公先生讲的《桃花扇》“高皇帝,在九天,不管...”这一段文字出自《桃花扇·哭主》,说的是当时提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听说崇祯驾崩,面对北方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的情形,左良玉的忠心究竟如何我们不必追究,但“高皇帝”指的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十七年来整个明朝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皇帝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朝当年的辉煌景象,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易人,他自杀身死。由此可见,高皇帝力挽狂澜,力图振兴和保住大明王朝是真的。梁任公先生由明崇祯皇帝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皇帝的下场,想到了自己当时所处的清代也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想到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想到了国家的衰亡,所以任公先生“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梁实秋对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提到的不仅仅这一次。
在第五自然段作者写道:“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我想梁任公先生引用这首古诗开头不仅仅是为这次演讲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更主要的是表达自己的一腔爱国情怀。小诗中的“公”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不顾他人的劝诫,毅然决然渡河而去,最终为理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梁任公先生更是如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挽救一个腐朽的王朝,他和康有为等人辅佐光绪皇帝,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后来变法失败了,他们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任公的那一腔爱国热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样,在第八自然段中作者这样写道:“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里的杜氏指的是杜甫,这首诗名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当时杜甫52岁,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公元762年冬季,唐朝军队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打胜仗,收复了今天的河南郑州、开封等地,杜甫喜出望外而作。梁任公先生“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他的笑从何而来,皆因一腔爱国情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虽短小,笔者也未能亲闻先生的演讲,但从这短小的文字中笔者读到了一种品格,一种高尚的爱国品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任公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至今在耳边回荡。
石军红,教师,现居甘肃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