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年段导学案设计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is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取得成就。从人类进步角度来说,现如今每一年的进步都十分明显。教育对于全人类而言十分重要,能够促进全人类的发展,为更好适应和促进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一般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发展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然后再发展到现如今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育已经走过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为有效指导学生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基于此分析,并在实践当中整理一些关于课程改革的策略,以方便设计成为相关的导学案,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提供可行依据。
  【关键词】导学案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059-02
  引言
  导学案和教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案是老师上课教学而用的,而导学案主要是课堂活动设计的一种,导学案的使用者是老师与同学,在导学案当中应该把主要内容划分为导学目标和导学过程。所谓导学目标就是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在每一节课程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因此导学目标应该具体化,避免笼统,同时又要能够自由分解。导学案的导学过程和教案教学也存在差异,教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主导者是老师,而导学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和老师两者,但大部分工作都需要通过学生完成。
  1.关于小学语文高年段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并不是教案,也不是一种教案化的形式,导学案也不是习题化的一种形式。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时候,尽量不能够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再次涉及在其中,因此教师要对教材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并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并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充分展现相关的问题,并且要保证所设计的导学案具有交流探讨的价值和较强的针对性[1]。
  所以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导学案设计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导学目标和导学过程。导学目标是整体性的导向,导学过程是重点问题,要将导学过程主要划分为四个方面:①学生自学的环节;②小组合作环节;③展示交流评价、环节;④成果检验环节。需要对学生的自学环节和小组合作学习,这两个环节进行具体化的强化,要保证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并能紧密围绕着课本目标而开展,展示的环节简单而不宜繁琐,只要能够突破教学目标,就实现了相关目的,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环节也十分重要,需要紧密围绕着课程的教学任务来设计,避免和相关练习那样随意,但也不能够过于深入偏离课本的内容,要精炼,这样才能够达到对学生教学课程所检验的目的。举例而言,在学习《詹天佑》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个导学教案如下:
  2.小学语文高年级段导学案的实践应用分析
  现如今新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推进,有很多语文教师不但不会对导学案加以设计,甚至将别人设计好的导学案也不会使用。比如存在着一些同年级的语文老师,学科的组长已将导学案进行设计,使其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进行应用,但是有一些老师则不知该如何操作,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头脑当中根深蒂固,所以根据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而言,进行导学案应用的时候应该注意。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和低年段的学生存在根本性的差异性,因为高年段的学生所识的字已经较多,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能够根据语文的语言文字描述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因此老师在上课开始就可以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和老师根据导学案相关步骤來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但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课堂将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首先一种就是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加以忽视,本来会在课外完成的任务,却要拿到课堂当中来完成,这样会影响一定的学习成效,单个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点也无法强化。其次是学生在课堂上存在不听指挥的情况,所以很多时候将重点工作放在对自学成果的检验方面,而并没有将心思放在新的内容学习方面,这样就会使新的知识掌握不牢靠。所以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最佳的方案就是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根据导学案的相关要求进行温故知新,第二天在上课时就能节省了很多自学时间,使学生在进行交流合作的时候更加充沛,而且也能使所有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分析,小学语文高年段在进行导学案设计和应用过程当中的相关内容,并分析导学案的实践。导学案教学的设计和应用需要使教师严格把握好导学目标和导学环节设计这两个重要的工作,要保证两个环节能够相互契合,这样才能够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蔡婉霞.浅谈对“课前预习导学案”设计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58-59.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深刻体现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对此,本文将从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合作探究与体验阅读探究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分析和论述关于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运用的具体方法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小学语文 教学 应用  【
期刊
【摘要】通过中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这是中学历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深挖中华传统美德因素,以史为鉴,强化德育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教学 传统美德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050-01  从古至今,学史可知前世,可悟今生,可以净化自我,塑造品格
期刊
【摘要】我们都知道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以语言交流为基础的学科。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适当的情景教学的方法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应用性,同时采用情景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死板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在听的时候不能够聚精会神的听下去,同时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互动,这样一来教师也会感到教学没有趣味。  【关
期刊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党的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在新时代的中国,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已经是时代的指导思想。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深入的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把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中,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和行为习惯。本文从语文课堂的教学入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语文的德育教学人文教学相结合,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
期刊
【摘要】语文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门语言,它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授学生学好语文不仅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更多的是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其未来更好地发展。现阶段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初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应该尽量避免费时费力的教学方法,返璞归真,从语文和语言的本源出發,用“读、背、写”构建原生态语文教学方法。本文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再单一,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对话教学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了具体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对话教学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基金项目】月山镇中心学校市级课题,五步对话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AJKT2019-09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
期刊
【摘要】新课标的施行给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是难以适用于当前的教育要求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法逐渐突显出其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将会谈一谈应该怎样把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 体验式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如今,我国的教学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教学理论也正不断更新,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正是用思维和智力作为理论的基础,将重点算盘托出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旨在提高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质量。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思维。因此,我国提出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紧密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并且根据这一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
期刊
【摘要】时空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无论基于新课标要求出发,还是历史学科和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师都应注重对学生时空观的培养。本文基于高中历史教学,对空间观念导向时空观的培养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时空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052-01  时空观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060-01  在故事——问题式教学模式中,问题是核心。因此问题的设计应该是师生互动中老师的问题与学生的提问互相补充。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学生在听故事提问题思考问题中保证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另一方面,教学上要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果 只是单纯的故事分析就只能达到知其然的要求即学生会出现听了知道这个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