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的桥梁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它立足于课内,更依赖于课外;它重视各种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它讲究点滴的长期的积累,并在积累中领会感悟,更注重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素养;它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和考查,但它更离不开听说能力的全面提高;它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又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一致的方法。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以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为根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出来,才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我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通过阅读教学,积累知识和方法,为作文教学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我注重在阅读方法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能够得法于教材的研究和学习,而后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初步感知教材。
  学生通过预习概括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在自读中独立思考,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并在课上进行交流和汇报。如,在教学《卧薪尝胆》这一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查阅当时吴国和越国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紧张形势,了解两国相争的历史过程,以及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将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尤其是越王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的相关故事,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找到文章的中心。
  (二)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读讲,让学生感受揣摩文本的内涵。
  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揣摩,可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充分体会语言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即兴表演为例,孩子们总是那么兴奋,那么投入!他们将自己的理解都附在了丰富的表情与动作上,作为老师不得不佩服这些小精灵。因为,他们真的很棒!
  (三)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做铺垫。
  每一课教材都有它的个性,是不同于其他的文章的,通过总结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不但让学生整体回顾了文章的内容,而且给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典型的范例。今年我执教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刚刚起步,文章的结构显得非常重要。不少课文以总分、总分总结构出现,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等课文,非常典型。这正是通过课文对学生习作进行引导的机会。其中,总分的构段方式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所以,教学中更需关注结构,并要结合习作相机点拨。
  (四)不断积累,不断内化,加强训练。
  结合语境的积累,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的途径。在一篇课文讲完以后,我经常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吸收,并把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现在,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便习惯性地进行摘录了,日积月累,词汇丰富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
  二、在作文教学中,以阅读教学为桥梁
  我始终认为,在经典文章的阅读教学之后,是指导学生练习写作的大好时机。可以进行仿写或续写,通过这种读写迁移,趁热打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如,在学习完《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之后,我当堂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围绕“秋天的田野热闹非凡”、“大课间操场上真热闹”等句子写话,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我将进行整篇文章的仿写,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得轻松,练得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尝试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作文教学则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我的想法及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观察,丰富作文内容。
  学生因为不会观察,常常对身边接触的人或正在发生的事没有印象,所以头脑中缺乏素材,写文章时无话可说。写作离不开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就拿到了写作的金钥匙,因此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重要的就是指导他们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如,在学完《石榴》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把花草、玩具等带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高观察能力,从而养成处处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自主积累写作素材,写出描述逼真、情感细腻的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选材,突出作文的中心。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我又叫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思考选择什么材料新颖而又有说明力,哪些材料能突出中心,哪些材料需要重点写、详细写,都要让学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比如,在教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时,我先让学生想好写谁,然后确定中心,也就是自己所想写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中心确定好之后,再让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其他学生评说选材有没有说服力,帮助不切题的那些同学重新选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知道写文章时,都要围绕中心认真选材,避免文不切题、离题万里现象的发生。
  (三)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会选材,但词汇贫乏,所以写出的文章没有吸引力,于是我就从说话训练做起,从每天的晨会课开始,抓住机会让学生对我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评说,有时也根据课文限定说话内容。天天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积极组织修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组织学生修改作文,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修改,然后通过讲评再让同学之间互评互改,最后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篇典型的作文,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修改。通过这样的修改过程,让学生不但在字、词、句、段乃至标点上学到知识,更让他们学会写作方法,写出高质量的更好的作文。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一一去研究。而这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因为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可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变——让我们的学生收益满满!■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作文教学,一直被作为一个重难点。从审题的严谨到构思的巧妙,从素材的积累到手法的使用,教师希望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工雕琢出来的,都不仅仅是“合格”,还要能够“出彩”。只要拥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多读书,多看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胸怀,再加之以恰当的表现技巧,理想的文章是能够写出来的。考场之上,想呈现一篇精彩的文章,除了学生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还需要一个好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