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小说英译的显化——以《边城》英译为例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i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显化假说认为,显化是翻译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对比汉语小说《边城》及其两英译本发现,大部分隐性连接在译文中被显化,从而使话语逻辑更明晰,更符合译语的表达方式。而原文中的文化意义在两译本中的显化程度反差较大,这与译者风格、翻译策略等有关。
  关键词:显化;汉语小说;英译;《边城》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66-02
  显化(explicitation),又译外为显化、明晰化等,指对原语中暗示的、但可从语境中推导出的信息在译语中加以明示,即通过增添连接词或解释性短语以提升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性[1]。Blum-Kulka(1986)最早提出显化假说:显化或是翻译文本等语言中介语活动中具有普遍性的策略[2]。翻译显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语言:英语译法语、英语译希伯来语等[3]。本文以《边城》及杨宪益英译本、金介甫英译本为例,从连接和意义两方面研究汉语小说英译的显化现象。
  一、翻译中的显化
  1.连接显化
  语篇连贯的实现除了以文字形式出现的连接手段,还包括存于语篇底层的无形的、隐性的网络,即隐性连接[4]。如:
  祖父说:“翠翠,我不去,你同小狗去好不好?”
  “要不去,我也不想去!”(《边城》)
  在这段对话中,爷爷希望翠翠与二佬独处,便想要翠翠一人去看龙舟竞渡。但害羞的翠翠说:“要不去,我也不想去!”
  根据语境可知,“我不去”与“你同小狗去好不好”之间、“要不去”与“我也不想去”之间均为假设关系,但原文中不存在语言上的连接形式。这样的隐性连接可在译文中通过添加连接词if显化,以明晰话语逻辑[5]。
  2.意义显化
  显化还包括意义显化,即在译文中添加有助于读者理解的显性表达,将隐含的背景信息、文化信息等显化于译文,使之意思更明确,逻辑更清楚[3]。如:
  “‘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全是特为赞颂你这个人好处的警句!”(《边城》)
  爷爷借用当地俗语“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赞扬二佬勇猛如豹子,英俊似锦鸡。但是译语读者对于豹子和锦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并不了解,无法体会其中的含义。因此,在翻译时要使用意义显化,以帮助译语读者理解。
  二、以《边城》英译本为对象,探究英译显化的手段及意义
  《边城》一文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文章笔触平实含蓄,再现了湘西人民独特的生活和交流方式[6]。本文随机选取《边城》第一、二、三、六、九和十章为研究样本,对比杨宪、金介甫的《边城》英译本,①从连接手段和文化意义两方面探析汉语小说英译的显化现象。
  1.衔接手段
  《边城》英译本共有隐性连接127处,其在杨宪益英、金介甫两译本中的显隐情况如下:
  如表1所示,原文127处隐性连接中,分别有72%(91例)和57%(73例)在杨、金译本中呈显性,均超过汉语隐性连接数量的一半以上,这说明从连接手段来看,汉语小说英译具有显化趋势。其中显化策略有同有异,如例:
  (1)“……你要做仁义大哥哥梁山好汉,把你那个放下,请我全喝了吧。”(第九章)
  杨译:“…If you want to live up to the heroes of Liangshan, give me that gourd and let me drink the lot.”
  金译:“…If you have to be a philanthropist, a real sport like the heroes of Mount Liang, then give it over, I’ll drink it up for you!”
  掌水码头的顺顺见爷爷四处请人吃酒,担心酒被吃完,便打趣扣下他的酒葫芦。原文中隐性的条件从句“(如果)你要做仁义大哥哥梁山好汉……”在译本中均用“if”显化,符合英文表达方式。
  (2)“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第二章)
  杨译:“Nature is her mother and teacher, making her innocent, lively and untamed as some small wild creature.”
  金译:“Nature had brought her up and educated her, making her innocent and spirited, in every way like a little wild animal.”
  少女翠翠在大自然中成长,山水风日赋予她活泼与灵秀。杨、金两译本均使用伴随状语“making”显化自然养育的结果。
  (3)“……然而船只的上下,划船拉纤的人大都有一定规矩,不必做数目上的讨论。”(第二章)
  杨译:“…from the boat-owners down to the oars-men and towmen they make it a rule never to mention figures.”
  金译:“…but everyone in the crew from the top to bottom, from the oarsmen on board and the trackers onshore, observed a rule: no talking about numbers.”
  此例描写小城的生意人淳朴真挚,即便做生意也不刻意追求钱物。“不必做数目上的讨论”与“规矩”为同位语关系。杨译本使用形式宾语it指代“never to mention figures”,而金译本则使用冒号来表达“rule”的内容。二者显化手段不同,但都将原文暗示的逻辑明晰化。   2.文化意义
  所选章节共含有文化词12个、俗语3个及典故3个(共18处),其在两译本中的显隐情况如表2所示。
  原文中的文化词、俗语及典故在杨译本中有33%被显化,61%呈隐性,6%省译;在金译本中,61%被显化,39%呈隐性。这说明二人在译文中通译或阐译的程度不同:杨译本总体保持隐性,而金译本将大部分文化意义显化,如例(4)。值得关注的是,杨译本对两处保持隐性的文化词做了脚注,在脚注中诠释文化内涵,从而兼顾了保留文化风格和提高读者接受度,如例(5)。
  (4)“由于这点不自觉的私心,他把长子取名天保,次子取名傩送。”(第二章)
  杨译:“He had a soft spot in his heart for the younger, giving him the name Nuosong, his brother that of Tianbao.”
  金译:“This unconscious preference led him to name the elder son Tianbao (Heaven-protected), and his younger brother Nuosong (sent by the Nuo Gods). He who was protected by Heaven might not be so favored in the worldly affairs of human, but he who was sent by the Nuo Gods, according to local understanding, must not be underestimated.”
  文化词“天保”和“傩送”在杨译本中简单地用拼音表示,给译文读者传递了姓名的汉语发音,但未解释二者何意,更无法表明二子名字体现了父亲的什么心理,故为隐性。金译本则采用拼音加注解的方式,在括号内分别解释“天保”和“傩送”的意思,并在下文中说明为何“傩送”之名体现了父亲“不自觉的私心”。
  (5)“傩送美丽得很,茶峒船家人……为他取一个诨名为‘岳云’。”(第二章)
  杨译:“And Nuosong was such a fine looking boy that the Chadong boatmen nicknamed him Yue Yun.” (Footnote: Son of Yue Fei, a brave patriotic general of the Song Dynasty who fought against invaders. Yue Yun is presented pn the stage as a handsome and courageous young fighter)
  金译:“Nuosong was exquisitely handsome…and was nicknamed Yue Yun,…that most handsome warrior of the Song Dynasty a thousand years earlier.”
  此例中,文化词为“岳云”。两译本皆用拼音表示该人名,不同之处是金译本添加描述性短语来阐释诨名“岳云”背后的文化意义。杨译本虽未在译文中显化文化词的内涵,但采用脚注的方式对“岳云”进行说明,使译文更易于理解。
  三、结论
  通过对《边城》所选语料及其两英译本的对比可知,汉语小说英译中存在显化现象。英译显化有效增加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性。在文化意义方面,杨译本总体上保持了文化意义的隐性,其中对个别文化词通过脚注形式向读者诠释文化内涵;金译本则显化大部分的文化意义,对隐含的文化背景进行说明。由此可知,翻译中的隐、显现象以及隐显程度既与语言的形式化程度有关,也与译者因素有关。
  ——————————
  注 释:
  ①所选杨宪益(与戴乃迭合译)《边城》译本为译林出版社“新课标双语文库”系列2009年6月版;所选金介甫《边城》译本为HarperCollins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MARTIN J 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2〕BLUM-KULKA S.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G]// VENUTI L.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86: 298-314.
  〔3〕柯飞.翻译中的显和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4):303-307.
  〔4〕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王璁,陈铸芬.英汉翻译中的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J].外语研究,2009,(3):93-96.
  〔6〕俞学雷.视角·意象·隐喻象征—《边城》细读札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16-20.
  (责任编辑 张海鹏)
其他文献
发展篮球运动,青少年是重要的发展群体,也是我国篮球运动未来发展的重要根基。对于青少年而言,学校是其重要的活动场所,通过在学校中篮球运动的良好发展,对青少年篮球基础技
摘 要:《路》是美国当代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十部小说,于2007年获得普利策奖。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出发,探究小说中的希望与迷惘,认为虽然会有人心存善良与信念,似乎使人看到一丝希望,却仍然无法摆脱充斥于整个世界的残酷现实与始终弥漫于心中的迷惘。  关键词:《路》;互文性;希望;迷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183-02  美国当代小说
"身"在老子哲学乃至整个道家哲学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认为老子的"身"并不是以往所理解的形体或生命,而是身心统一的个人。老子所贵的身是身心和谐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形
民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在当今世界,随着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影响不断加剧,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已在加速。我国民族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借助于网络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新特征,为高校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长期留院观察(留观)的现状,分析长期留观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 2010年1-4月,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市某医院急诊室长期留观的42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从重视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根据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大学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见解。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