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新的形态,它因体现了在分科视野下对课程综合化的追求,而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综合性学习”已经在城市学校掀起热潮,但农村教师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总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阳春白雪,不敢轻易尝试。通过一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敢于尝试,农村学校同样能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新的形态,它因体现了在分科视野下对课程综合化的追求,而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综合性学习”已经在城市学校掀起热潮,但农村教师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总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阳春白雪,不敢輕易尝试。通过一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敢于尝试,农村学校同样能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1 教师要有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的意识
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过: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由此展开,我们对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调查统计校内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可以在上级的指导下,完善校内条件设施、设备,充分利用校园条件性资源,发掘活动主题。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可关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调查了解本地存在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从大自然中发现活动主题;其次是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建立家长档案,吸引家长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自愿为活动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活动;还有丰富的社区资源,如农村的居民小区、农业生产基地等等。
教师必须具备对课程资源识别、开发、利用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建构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
2 教师要智慧地创设学习的主题
2.1 从文本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取学习主题
语文教材只是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语文教材之外的知识丰富多彩,浩如烟海,自然、社会、历史……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托,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可以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某篇课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
例如,学习了苏教版第九册《嫦娥奔月》一文后,某位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中秋话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经过师生讨论,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1)赛一赛。收集有关“月”的成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语竞赛。(2)背一背。摘抄描写月亮的古诗及优美片段背诵下来。(3)讲一讲。查找、收集月亮的传说、故事,开一个故事演讲会。(4)唱一唱。欣赏、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举办一场演唱会。
长期以来,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只是学教科书的知识,而与生活实践几乎完全割裂。要消除这种弊端,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学习主题,有效地整合课内外资源。其中蕴藏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有待教师和学生发现。
2.2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学习主题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炎炎夏日,缺电成了我们这个地区的重要问题,于是“我是小小节能专家”的主题应运而生;寒假里,每个小朋友得到了不少压岁钱,如何安排使用压岁钱成了大家新学期的热门话题,“我和压岁钱”的主题破土而出……
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主题,发挥“其内在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2.3 从与其他学科联系中发现学习主题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边缘,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例如,在教学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围绕“感受春天”这个主题,让学生吟诵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活动中,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4 从学校、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选取学习主题
校园文化、家乡自然风光、名胜景观、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都可成为语文学习资源。只要我们充分注重社会、生活资源合理引进,引导学生开阔视角,走入社会,走进生活,将极大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引导学生发掘出更多精彩的学习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学习(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11页)活动,为学生的语文实验和语文素养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3 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
有效的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快乐成长的关注。在语文综合性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把师评、家长评、自评、生评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发展。
教师评价,应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心理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这种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就是要带着这种欣赏、赞扬、甚至敬佩的、具有发展性的眼光去发现、看待、评价、赏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家长评价,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很多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活动中的一位积极参与者。让他们成为评价的促进者,使学生快乐成长。
学生自评,学会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从而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
生生互评,学会互相欣赏,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他人之长处和自己之短处,学会在活动中辨别是非,进行自我完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建构了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语文综合性学习便有了一块可以蓬勃发展的肥沃土壤。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新的形态,它因体现了在分科视野下对课程综合化的追求,而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综合性学习”已经在城市学校掀起热潮,但农村教师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总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阳春白雪,不敢輕易尝试。通过一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敢于尝试,农村学校同样能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1 教师要有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的意识
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过: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由此展开,我们对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调查统计校内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可以在上级的指导下,完善校内条件设施、设备,充分利用校园条件性资源,发掘活动主题。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可关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调查了解本地存在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从大自然中发现活动主题;其次是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建立家长档案,吸引家长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自愿为活动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活动;还有丰富的社区资源,如农村的居民小区、农业生产基地等等。
教师必须具备对课程资源识别、开发、利用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建构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
2 教师要智慧地创设学习的主题
2.1 从文本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取学习主题
语文教材只是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语文教材之外的知识丰富多彩,浩如烟海,自然、社会、历史……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托,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可以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某篇课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
例如,学习了苏教版第九册《嫦娥奔月》一文后,某位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中秋话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经过师生讨论,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1)赛一赛。收集有关“月”的成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语竞赛。(2)背一背。摘抄描写月亮的古诗及优美片段背诵下来。(3)讲一讲。查找、收集月亮的传说、故事,开一个故事演讲会。(4)唱一唱。欣赏、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举办一场演唱会。
长期以来,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只是学教科书的知识,而与生活实践几乎完全割裂。要消除这种弊端,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学习主题,有效地整合课内外资源。其中蕴藏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有待教师和学生发现。
2.2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学习主题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炎炎夏日,缺电成了我们这个地区的重要问题,于是“我是小小节能专家”的主题应运而生;寒假里,每个小朋友得到了不少压岁钱,如何安排使用压岁钱成了大家新学期的热门话题,“我和压岁钱”的主题破土而出……
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主题,发挥“其内在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2.3 从与其他学科联系中发现学习主题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边缘,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例如,在教学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围绕“感受春天”这个主题,让学生吟诵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活动中,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4 从学校、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选取学习主题
校园文化、家乡自然风光、名胜景观、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都可成为语文学习资源。只要我们充分注重社会、生活资源合理引进,引导学生开阔视角,走入社会,走进生活,将极大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引导学生发掘出更多精彩的学习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学习(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11页)活动,为学生的语文实验和语文素养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3 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
有效的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快乐成长的关注。在语文综合性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把师评、家长评、自评、生评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发展。
教师评价,应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心理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这种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就是要带着这种欣赏、赞扬、甚至敬佩的、具有发展性的眼光去发现、看待、评价、赏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家长评价,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很多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活动中的一位积极参与者。让他们成为评价的促进者,使学生快乐成长。
学生自评,学会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从而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
生生互评,学会互相欣赏,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他人之长处和自己之短处,学会在活动中辨别是非,进行自我完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建构了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语文综合性学习便有了一块可以蓬勃发展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