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阅读是将统一主题但内容不同的文章同一时间阅读的阅读方式,这种方法规定读者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的同一主题的书籍。这一阅读方式能够很好地规避零散的阅读方式所造成的知识遗忘,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被置于重要的位置上,推广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有效的整体阅读框架,也有利于运用记忆的特点将书籍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本文将围绕主题阅读的展开方式、阅读方式、和习惯培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主题阅读 教学
主题阅读指的是通过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做适当延伸,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关于某一主题的知识,其中,主题阅读集中于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眼界。主题阅读还把教材中一些晦涩难懂、或者是学生没有基础北京的知识做了一定的解释,比如,主题阅读的内容会包括某一文章的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写作背景等等,这一阅读方式是有利于学生真正的了解文章中心内涵、领会作者写作心情的。现今时代强调素质教育的发展,主题阅读作为文字背后的阅读支撑,不仅延伸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而且深化了教材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得读者能够充分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在阐述主题阅读的内涵概念与优势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分别从主题阅读课程如何展开、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并且总结阐释了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选对主题 合理展开
选文类型如何确定是教学的起点,在开展主题阅读之前选择合适的主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不仅仅决定了教师教什么,更决定了教师应该怎么教,对于有内容、有深度的选题,教师就可以有施展的余地,就能够让学生通过主题阅读而获得额外的阅读精华,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每一位教师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之于语文,就仿佛于水之于鱼儿,是必不可少的,好的选文主题就暗示了达成授课目标的过程和步骤。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方法离开了内容就没有了基地,这就更说明了主题是最为重要的,要选择那些对学生有启迪,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的文章。
阅读的选文应该是艺术性与文化性的总和,教科书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方便教师能够有条理地展开,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就有《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这样优秀的传记式文章,在针对于此教学目标进行主题阅读时应该把选文类型定位传记类,教师通过对传记类文章的布置,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书写传记文章的特点和手法,还能够通过对传记中人物的学习使得学生自身学习到优秀的品质。教师在开展讲解的同时也要真正的能够理解选文,充分的了解有关于选文权威的、正宗的解说,在课堂上不随意发挥、哗众取宠,更不做无根基的解读,以便于学生能够真正的、彻底的、清晰明确的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二、讲授方法 事半功倍
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语文学习中是有重要地位的,主题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某一个中心事物展开对其不同方面的深层次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是符合记忆的特点的,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初中阶段的语文课中中涉及到了不同的文体,且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初中语文的学习涉及了很多的方面,既有古文古诗词,又有散文、诗歌、传记等等,基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手法,这是学生们需要理解的,例如传记类文章必须以真实性为主,用形象化的手法来描述作者的生平经历,务必遵循客观真实。而说明类文章多是向读者介绍某一个事物,这就要求不仅仅要说明这个事物“是什么”,还要刨根问底,说明“为什么”,所写的文章不是基于科学研究就是基于严格的实践证明。不同的文章的写作方式与解读方式是每一位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
笔者在讲述古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时候,就曾为同学们补充了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的《〈岳阳楼记〉赏析》和《忧乐人生——北宋范仲淹的人生道路》,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到范仲淹的生平经历,从而对文章的内容能够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名句,通过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能够了解其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衷心。通过这种对经典文章的阐释性文章引领学生走进文学和文化的深处,切实地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深处的意味,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立体三维的接受文学的熏陶,感知经典的思维空间。
三、长期培养 养成习惯
主题阅读固然是一种极佳的语文学习方式,但是要认识到任何学习的本质都不是学习知识本身,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学习的习惯,并终身贯彻执行。马克思在阅读时就深谙阅读的方法,不仅仅是带着问题阅读,而且是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心中,读的所有的书都是为了解答这一疑惑,也就是说读书不能瞎读书,要带着目的读书。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建立学习方法的好时候,很多学生在此时建立的学习方法会伴随他们一生,教师在这时候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记笔记、做批注、学习写作手法等等,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
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把主题阅读塑造成文语文学习的常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安排课程时多多加入读物推荐课、读书交流课、读书汇报课、读书指导课等等这样的形式。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通过教师的绘声绘色的描述,帮助学生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在安排这些课程中要注意师生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大家在一起平等的交流阅读中的心得,交流自己阅读到的好的文章,这都是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的。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语文课程内容又是语文课程理论的重要概念,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这是语文课堂的要素,基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情感态度等要素都应该在语文课堂中体现出来。主题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主要内容,并且,构建明确的语文课堂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此教师应该重视主题阅读环节,通过教科书的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学成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菲.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浅析[J]. 学周刊:中旬, 2016, No.281(05):175-175.
[2]景英琪. 初中語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探究[D]. 2016.
[3]蒋灵芝.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浅析[J]. 新课程(中学), 2016, 000(004):175-175.
山东省潍坊市第八中学 261011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主题阅读 教学
主题阅读指的是通过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做适当延伸,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关于某一主题的知识,其中,主题阅读集中于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眼界。主题阅读还把教材中一些晦涩难懂、或者是学生没有基础北京的知识做了一定的解释,比如,主题阅读的内容会包括某一文章的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写作背景等等,这一阅读方式是有利于学生真正的了解文章中心内涵、领会作者写作心情的。现今时代强调素质教育的发展,主题阅读作为文字背后的阅读支撑,不仅延伸了教材上的学习内容,而且深化了教材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得读者能够充分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在阐述主题阅读的内涵概念与优势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分别从主题阅读课程如何展开、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并且总结阐释了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选对主题 合理展开
选文类型如何确定是教学的起点,在开展主题阅读之前选择合适的主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不仅仅决定了教师教什么,更决定了教师应该怎么教,对于有内容、有深度的选题,教师就可以有施展的余地,就能够让学生通过主题阅读而获得额外的阅读精华,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每一位教师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之于语文,就仿佛于水之于鱼儿,是必不可少的,好的选文主题就暗示了达成授课目标的过程和步骤。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方法离开了内容就没有了基地,这就更说明了主题是最为重要的,要选择那些对学生有启迪,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的文章。
阅读的选文应该是艺术性与文化性的总和,教科书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方便教师能够有条理地展开,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就有《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这样优秀的传记式文章,在针对于此教学目标进行主题阅读时应该把选文类型定位传记类,教师通过对传记类文章的布置,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书写传记文章的特点和手法,还能够通过对传记中人物的学习使得学生自身学习到优秀的品质。教师在开展讲解的同时也要真正的能够理解选文,充分的了解有关于选文权威的、正宗的解说,在课堂上不随意发挥、哗众取宠,更不做无根基的解读,以便于学生能够真正的、彻底的、清晰明确的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二、讲授方法 事半功倍
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语文学习中是有重要地位的,主题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某一个中心事物展开对其不同方面的深层次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是符合记忆的特点的,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初中阶段的语文课中中涉及到了不同的文体,且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初中语文的学习涉及了很多的方面,既有古文古诗词,又有散文、诗歌、传记等等,基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手法,这是学生们需要理解的,例如传记类文章必须以真实性为主,用形象化的手法来描述作者的生平经历,务必遵循客观真实。而说明类文章多是向读者介绍某一个事物,这就要求不仅仅要说明这个事物“是什么”,还要刨根问底,说明“为什么”,所写的文章不是基于科学研究就是基于严格的实践证明。不同的文章的写作方式与解读方式是每一位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
笔者在讲述古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时候,就曾为同学们补充了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的《〈岳阳楼记〉赏析》和《忧乐人生——北宋范仲淹的人生道路》,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到范仲淹的生平经历,从而对文章的内容能够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名句,通过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能够了解其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衷心。通过这种对经典文章的阐释性文章引领学生走进文学和文化的深处,切实地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深处的意味,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立体三维的接受文学的熏陶,感知经典的思维空间。
三、长期培养 养成习惯
主题阅读固然是一种极佳的语文学习方式,但是要认识到任何学习的本质都不是学习知识本身,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学习的习惯,并终身贯彻执行。马克思在阅读时就深谙阅读的方法,不仅仅是带着问题阅读,而且是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心中,读的所有的书都是为了解答这一疑惑,也就是说读书不能瞎读书,要带着目的读书。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建立学习方法的好时候,很多学生在此时建立的学习方法会伴随他们一生,教师在这时候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记笔记、做批注、学习写作手法等等,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
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把主题阅读塑造成文语文学习的常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安排课程时多多加入读物推荐课、读书交流课、读书汇报课、读书指导课等等这样的形式。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通过教师的绘声绘色的描述,帮助学生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在安排这些课程中要注意师生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大家在一起平等的交流阅读中的心得,交流自己阅读到的好的文章,这都是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的。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语文课程内容又是语文课程理论的重要概念,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这是语文课堂的要素,基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情感态度等要素都应该在语文课堂中体现出来。主题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主要内容,并且,构建明确的语文课堂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此教师应该重视主题阅读环节,通过教科书的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学成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菲.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浅析[J]. 学周刊:中旬, 2016, No.281(05):175-175.
[2]景英琪. 初中語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探究[D]. 2016.
[3]蒋灵芝.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浅析[J]. 新课程(中学), 2016, 000(004):175-175.
山东省潍坊市第八中学 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