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时期是人的审美心理建构的最佳时机,不施以美的熏陶,必定受丑的污染。如果我们把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审美之中,可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接受。而体现人文思想的语文学科在审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课堂应成为审美教育的基本课堂。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审美渗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观念得到转变,从而达到美育目的。而中学语文教材正是进行审美渗透的最佳工具,应予以充分利用。
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一般都是几经筛选、流传千古的精品,正是这些文质兼美的精品,使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使现代文明得以传播。深入研读这些文章,就会发现其中渗透着不少美学因素,蕴涵着一种感人的内在美,如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美,中华名人的崇高气节美,共产党人的英勇献身美,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美等。是这些美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形成了我们民族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的独特的美德,读来每每令人荡气回肠。作为灵魂工程师的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语文知识的教授任务外,还应力求做到将这种内在美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使师生之间能跨越年龄的限制,使今人古人之间能超越时代的鸿沟,在审美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达到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教育目的,最终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高中学生处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年龄段,但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又时常受社会各种潮流的左右。多渠道、开放式教育使得形形色色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向我们的学生,我们不可能堵住各种信息、包括有害信息的涌来,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辨识、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组织学生认真理解作者在文中对“舍生取义”观点的反复论证。作者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古人对待生、又“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的节操。师生反复吟诵这些语句,同时也想起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起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想起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名句。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熔铸而成的至理名言,一位历史名人的肺腑之声,如醍醐灌顶,使学生心灵受到彻底洗礼,认识到拜金主义的狭隘,认识到蝇营狗苟生活的可耻,更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学习古人、超越古人,把自己的一切和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盛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终身。
讲授毛泽东同志的《别了,司徒雷登》时,除了讲清文章的论证特点外,还应启发学生思考毛泽东同志为何在文章中对闻一多、朱自清大加赞扬。闻、朱二人身为学者、教授,在当时文坛已很有名气,为了保持我们民族的气节与骨气,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因此毛泽东同志盛赞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正是这种英雄气概,贯穿于我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使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不屈从于外侮,为维护民族尊严,为争取民族独立,前仆后继地抗争奋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知识分子崇高的民族气节美。
祖国的山水秀美壮丽。《长江三日》、《天山景物记》、《雄关赋》等课文充分体现了这种自然美。深入研读又可发现,这些美的内蕴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正是因为有了人,升华了自然美;因为有了人,从而能够创造物质财富美和精神财富美,更是因为有了人,能变不美为美。学习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可以发现,雨中登泰山无疑有着许多困难:如天阴影响情绪,下雨须带雨具增加负担,路滑影响登山速度……尤其对于已不年轻的作者来说,不便之处肯定多于晴天朗日之时。但师生从文章中看到的却是:作者笔下描写的雨中泰山的景色别具意蕴,雨中登泰山之举,被作者写得意兴盎然——“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全无凄风苦雨的悲凉感觉。启发学生思考,泰山是壮美的,雨中登泰山更充满着一种艰苦磨炼的美。敢于和各种困难做斗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举动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与困难做斗争,战胜困难,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的美感。
没有审美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在商品大潮涌动的今天,当拜金主义重又噬啮人们善良的心灵,甚至瓦解固有的道德观念时,审美教育体现了其不同寻常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文章中蕴涵着的种种美,启发学生了解这些美。同时也提醒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只要细心观察、认真体会,就能感到生活的可爱。在课文讲析中,在作文讲评中,在课外阅读的推荐与指导中,都应抓住时机不断要求学生多用善良的眼光去看待人生,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以正义的行动去参与生活。告诉学生,当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得以升华的时候,就会脚踏实地地生活、学习,就能做到面对丑恶现象站稳正确的立场,身处逆境采取坦然的态度,遇到困难不发无谓的牢骚;不是随波逐流,不去怨天尤人,而是在正视困难的基础上努力去克服困难。这样,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才不至于被各种潮流所左右,被各种困难所困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拥有顽强的斗志,使自己成为美好心灵的拥有者、美好品质的体现者、科学知识的掌握者。这样,审美教育的任务才算真正完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是能否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陶冶学生心灵,培养高兴情操,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使他们具有美的心灵,美的素养、美的人格,美的理想,美的行为,从而使教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一般都是几经筛选、流传千古的精品,正是这些文质兼美的精品,使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使现代文明得以传播。深入研读这些文章,就会发现其中渗透着不少美学因素,蕴涵着一种感人的内在美,如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美,中华名人的崇高气节美,共产党人的英勇献身美,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美等。是这些美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形成了我们民族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的独特的美德,读来每每令人荡气回肠。作为灵魂工程师的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语文知识的教授任务外,还应力求做到将这种内在美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使师生之间能跨越年龄的限制,使今人古人之间能超越时代的鸿沟,在审美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达到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教育目的,最终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高中学生处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年龄段,但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又时常受社会各种潮流的左右。多渠道、开放式教育使得形形色色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向我们的学生,我们不可能堵住各种信息、包括有害信息的涌来,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辨识、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组织学生认真理解作者在文中对“舍生取义”观点的反复论证。作者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古人对待生、又“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的节操。师生反复吟诵这些语句,同时也想起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起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想起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名句。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熔铸而成的至理名言,一位历史名人的肺腑之声,如醍醐灌顶,使学生心灵受到彻底洗礼,认识到拜金主义的狭隘,认识到蝇营狗苟生活的可耻,更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学习古人、超越古人,把自己的一切和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盛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终身。
讲授毛泽东同志的《别了,司徒雷登》时,除了讲清文章的论证特点外,还应启发学生思考毛泽东同志为何在文章中对闻一多、朱自清大加赞扬。闻、朱二人身为学者、教授,在当时文坛已很有名气,为了保持我们民族的气节与骨气,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因此毛泽东同志盛赞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正是这种英雄气概,贯穿于我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使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不屈从于外侮,为维护民族尊严,为争取民族独立,前仆后继地抗争奋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知识分子崇高的民族气节美。
祖国的山水秀美壮丽。《长江三日》、《天山景物记》、《雄关赋》等课文充分体现了这种自然美。深入研读又可发现,这些美的内蕴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正是因为有了人,升华了自然美;因为有了人,从而能够创造物质财富美和精神财富美,更是因为有了人,能变不美为美。学习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可以发现,雨中登泰山无疑有着许多困难:如天阴影响情绪,下雨须带雨具增加负担,路滑影响登山速度……尤其对于已不年轻的作者来说,不便之处肯定多于晴天朗日之时。但师生从文章中看到的却是:作者笔下描写的雨中泰山的景色别具意蕴,雨中登泰山之举,被作者写得意兴盎然——“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全无凄风苦雨的悲凉感觉。启发学生思考,泰山是壮美的,雨中登泰山更充满着一种艰苦磨炼的美。敢于和各种困难做斗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举动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与困难做斗争,战胜困难,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的美感。
没有审美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在商品大潮涌动的今天,当拜金主义重又噬啮人们善良的心灵,甚至瓦解固有的道德观念时,审美教育体现了其不同寻常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文章中蕴涵着的种种美,启发学生了解这些美。同时也提醒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只要细心观察、认真体会,就能感到生活的可爱。在课文讲析中,在作文讲评中,在课外阅读的推荐与指导中,都应抓住时机不断要求学生多用善良的眼光去看待人生,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以正义的行动去参与生活。告诉学生,当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得以升华的时候,就会脚踏实地地生活、学习,就能做到面对丑恶现象站稳正确的立场,身处逆境采取坦然的态度,遇到困难不发无谓的牢骚;不是随波逐流,不去怨天尤人,而是在正视困难的基础上努力去克服困难。这样,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才不至于被各种潮流所左右,被各种困难所困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拥有顽强的斗志,使自己成为美好心灵的拥有者、美好品质的体现者、科学知识的掌握者。这样,审美教育的任务才算真正完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是能否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陶冶学生心灵,培养高兴情操,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使他们具有美的心灵,美的素养、美的人格,美的理想,美的行为,从而使教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