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充满古典意象的现代诗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ymoon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是一首缠绵动人的闺怨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已经积淀成为一个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徊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花喻人,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也不乏其例。单是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分明又融入了感伤思念之情。这里的比喻,都是静态的。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以莲花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更鲜活,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则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在漫长的等待中,即使如莲花般娇美的容颜,也会像过了季节的莲花褪色凋落。第一节两句诗,前句简短,似游子漂泊匆匆而过,后句长而复杂,好像思妇的愁绪绵绵不尽。
  诗的第二节,“东风”、“柳絮”、“春帷”等意象,多见于古典诗词。李白诗《春思》中“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商隐诗《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达了思妇幽怨、分别销魂之意。苏轼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词意“幽怨缠绵,直是言情”(沈谦《填词杂说》),寓伤感于飘逸,表达了无限幽怨。正是由于运用了“东风”、“柳絮”、“春帷”等具有古典意象的词语,诗中自然地散发出深沉浓厚的哀伤幽怨之情。思妇心扉紧掩,寂寞孤独,如同枯木;春来不发,好像死水,波澜不兴,而寂寞的背后仍是深深的思念和无期的等待。如此,才引发出第三节诗:“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思妇在漫漫无期的等待中,有一天,她忽然听到清脆的达达马蹄声由远而近,那必是自己思念的人骑马归来,她的心被达达的马蹄激活了,怀着满腔的惊喜,打开久久紧掩的窗扉,迎接归人到家,可看到的是一个陌生过客,从窗前走过,这和“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何其相似!《错误》确是一首精致典雅充满哀怨的诗歌。
  我们说《错误》是一首优秀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它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更在于它的现代手法的运用,彰显了现代诗歌的魅力。下面,我们就从叙述视角这个角度来剖析《错误》的现代性。
  现代叙述学在分析小说时认为,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叙述者,作家并不直接在作品中站出来叙事,而是通过叙述者来叙事。古代诗歌中,闺怨诗多为代言体,诗人与诗的叙述者清晰明显。如唐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客观地叙述。有的诗人把自己设想为思妇,直接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如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而《错误》中的叙述者,与此又不尽相同,这个叙述者就是“我”,在诗中充当了两个角色,或者说叙述时采用了两种视角:受限制的视角和全知视角。《错误》诗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采用的是受限制的视角,第二句和第二节诗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节采用的又是受限制的视角。为了理解方便,我们不妨把原诗改动如下:
  过客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思妇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思妇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过客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过客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诗采用的是全知视角,一切尽在诗人的视线之中,可是诗的韵味便荡然无存了。诗中“我”的身份开始并没有明确,我们读完第二节诗时,也会善意地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样诗便充满了张力,读者产生阅读期待心理,结果却又超乎读者的意料,获得一种意外的美感。接受美学认为,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产生一种期待视野,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契合,读者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和满足感,但若是一味契合,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因此,当作品合理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时,读者就会产生一种新奇感,阅读兴趣会更浓厚,可以更深刻地获得美的享受。因此《错误》一诗在人称运用和叙述视角上确实独特高妙。
  评论此诗,有人认为这个“错误”是“我”主动造成的,有人认为是“你”主动造成的,从诗的内容上看,不管是谁主动造成的,这错误还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吗?那必是一个残忍的错误。如果清楚了叙述视角,明白了叙述视角的转换,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样一个无奈的事实,正如徐志摩《偶然》中所写的那样:“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并非是故意而为的错误,错误才是美丽的,诗意显得更加凄美淳厚。
  布鲁克斯在《反讽——一种结构原则》一文中说:“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现代诗歌的技巧:重新发现隐喻并充分运用隐喻。”如果我们认为《错误》这首诗以闺怨意境为隐喻,指代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那么,诗人这位“过客”没有走进古典,皈依古典,而是继续前行,诗人走向了哪里?诗人走进了诗歌的现代,实现了对现代诗歌的追求和创造。《错误》这首诗隐含了诗人对古典和现代的态度。这样理解,不知是否称得上是一种接近文本的解读。
  附: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作者通联:贵州都匀市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分析供应链的自身特点以及正常运作、效率发挥的前提,阐述了信用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信用的培养和维护机制.
本文通过对烟草商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对策,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作文教学必须走“生活——作文”的道路,这是解决“言之有物”,写好作文的正路,也是必由之路。  一、进行生活材料的积累    社会是生活的大舞台,更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学者提出观察要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
高中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时代性。如何教好这门课,尤其是怎样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政治课教师所必须随时思考和解决的课题。下面是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所作的粗浅总结,敬请各位教育同仁予以斧正。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新高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由于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与融资的基本规律有差异,和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