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教学环境对高校音乐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高校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学生课余学习时间,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校音乐;传统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中图分类号】A
高校音乐教学是一项集艺术鉴赏与专业学习于一身的活动,其可感知性和综合性能决定了音乐教学需要较多投入。进入新时期后,我国高校音乐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新型音乐人才的要求,高校迫切需要对音乐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使之一方面能够继续发扬传统音乐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高校音乐教学应当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一)以需求为导向展开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音乐是一门融合了感知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学习过程离不开情感的投入,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身情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方能领略音乐的乐趣,提高自身艺术水平。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功能定位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自身学习的期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意愿受到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需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感知音乐的能量,积极汲取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在此基础上磨练自己的音乐技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学生一旦树立了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就会对音乐产生兴趣,这是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因素。
(二)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音乐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这就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体验与交流的机会,将传统教学中的单纯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从了解学生的意愿入手,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在新时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要保留传统教学理念中引导者的定位,在原有基础上设置更多互动环节,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权交给学生,由学生的反馈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将学生的主观参与度纳入到评价当中,而不应单纯依靠考试成绩等相对片面的数据。
(三)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弱化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音乐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这不仅包括对学生记忆力、感悟力、反应力的培养,还包括更深层次的创造力、沟通里、协调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探索与研究。要想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必须要给他们留出充足的自我探究实践。教师要在以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弱化主导型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一般来讲,人的想象能力会在脱离限制的情况下发挥到最大,通过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可以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有利于他们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更个性化的理解,这对他们将来艺术创造能力的提升将有重要意义。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参与感
(一)融入更多相关信息,丰富课堂教学,转变理论教学模式
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丰富、调节人们生活与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音乐教学的开展既要注重理论与技能的传授,还要立足于广大群众。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授重点一直放在音乐理论教学,尤其是概念性的传授更为突出,相比之下,其他同音乐相关的知识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的反馈情况也没有得到及时收集。进入新时期后,音乐教学应当重新将音乐的调节作用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抓,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快与轻松,在此期间,教师再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理论部分的教学不可脱离实际,要尽量调动多媒体资源,引入一些场景,避免过于深刻、复杂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将更大众化的音乐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全面的理论实践体系。
(二)提升音乐鉴赏课程比重,拓宽学生视野和想象空间
音乐鉴赏课在传统音乐教学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对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具有现实意义。在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进时,应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课比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热情,丰富鉴赏内容与风格,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机会。这不仅能强化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理解,还能激发其艺术分析能力,提高其审美追求。教师应在原有音乐鉴赏课基础上,开发更多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如采用讨论座谈、分组学习、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可以畅所欲言,结合所学知识表达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了鉴赏课参与度,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以团队形式展开学习研究,促进分享与沟通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理论的学习与优秀作品的欣赏,更在于学习者内心情感的响应与抒发,只有从音乐中获得了共鸣与启发,才能激发学习者的音乐潜力。在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让学生对音乐理论与技能的把握更为系统化、全面化。具体来讲,音乐教学中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分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强化团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个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音乐理论学习、音乐欣赏等课程环节中鼓励大家共同合作、相互交流,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与个性担任不同的小组角色,互相汲取知识营养,帮助他们找准自身定位。
三、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一)开展系统化音乐教学,完善理论体系
教学体系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原则、框架和依据。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完备的、系统化的音乐教学体系能够为新型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指导,为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形成提供條件;其次,良好的教学体系为基础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确保了教学效果;最后,理论完善的教学体系能够使教学更有条理。新时期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原则已经不再停留在音乐概念的认知上,而是拓广到学生艺术素养、艺术个性的发挥和挖掘层面。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也从以往的被动摄入转变为根据自身喜好主动获取,此时教师就需要给予他们鼓励和启发,以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来讲,系统化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其审美能力、艺术兴趣的必备条件,然而,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理论部分的教学往往缺乏同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事实作为补充,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丰富。音乐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对于人的创造力塑造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联动,对于大脑皮层的刺激也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学习体系。在开展创新型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大脑对声音的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拓宽音乐教学资源,增强音乐教学实践的强度和广度
音乐教学的最终效果要通过音乐实践体现出来,只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充分锻炼他们的音乐技能,让所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当前,很多高校对音乐实践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音乐教学资源更新缓慢,教学环节仅依靠课本或与课本相关的音像制品,未能引入更多时代性的内容。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时,教师应当创设更多情境,举办一些与时代音乐元素相关的主题活动,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实践,让他们在音乐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熏陶。教师还应注重课件的制作,利用音频资源、视频资源提升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拓宽到社会中,组织学生深入校园、深入社会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在高校内部建立更多的音乐类社团,组织学生到社区举办表演活动,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实际价值,提升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资源储备。通过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还能增加高校音乐教学的适应性,避免教学同社会、同时代脱节的现象发生,为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动力。
(三)设置学生音乐表演课程,提高学生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门具有沟通性的艺术,其离不开表达与展示。教师要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表演中,给予他们自我展示的机遇,让他们从音乐中获得自信,更深层次地实现自我认知。学校要设置学生音乐表演课程,增大音乐教学中的表演环节比重,让学生通过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演来提升自信心,加强对所表演内容的理解程度,提升艺术技能的运用水平。除此之外,在其他人面前表演还能锻炼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不断挑战自我,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培养师生感情和同学情谊。
对于表演内容的选择,教师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教材内,应尽可能多地选择时代性较强或是较为经典的作品让学生模仿、展示,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表演。在团队合作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掘自我,开发潜力,找出自身在音乐方面的优势,对学生的表演做出肯定鼓励和建设性评价,对特别优秀的,可推广到院系及整个学校。
(四)聘请音乐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深入开展音乐学习与研究
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很多有创造性的想法,但由于自身在音乐领域的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理论依据等原因无法将想法变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了避免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创意被埋没,校方要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建立专家咨询体系,即时帮助学生实现良好想法。
四、注重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培养,增加课余学习机会
(一)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传统音乐教学更强调课上教学,忽略了学生课下时间的音乐活动,然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要想有所发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饱满的兴趣。学生课下时间的开发是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其综合艺术感知力、创造力的重要机会,教师可通过开展音乐主题活动的形式充实学生课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排演一些音乐节目,通过以班级、院系为单位的艺术演出、竞技比赛吸引学生,让学生积累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二)开展多类型音乐教学,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偏好的音乐技能
高校学生由于个性特征、生长背景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偏好也不同,传统的音乐教学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待这种偏好,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实现。高校应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按照需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组,根据班组的偏好展开教学活动,如爱好古典音乐的可在每学期中开展2~3节古典音乐鉴赏课,爱好东方乐器的可在课余时间安排小班乐器基础教学等。
(三)与其他专业联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舒缓心情,还能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学校要将音乐教学体系同专业教学体系相融合,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借用音乐提升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让音乐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剂和调节剂。如在英语专业开展英文歌曲鉴赏与表演课程,在理工类学科中融入古诗词歌曲欣赏等等。
五、结语
新时期的高校音乐教学既要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规则和效率,也要赋予音乐教学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音乐教学真正成为一项技能教学,帮助学生实现智育、美育兼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金勇.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4(04):189-191.
[2]阳军.试论音乐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模式以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学实践为例[J].音乐创作,2014(04):184-187.
[3]罗晓海.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以构建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为例[J].四川戏剧,2014(02):162-165.
[4]朱玉江.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音乐教师教育范式的转向[J].中国音乐,2013(04):86-140.
作者简介:张译心(1974—),女,云南红河州人,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声乐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高校音乐;传统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中图分类号】A
高校音乐教学是一项集艺术鉴赏与专业学习于一身的活动,其可感知性和综合性能决定了音乐教学需要较多投入。进入新时期后,我国高校音乐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新型音乐人才的要求,高校迫切需要对音乐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使之一方面能够继续发扬传统音乐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高校音乐教学应当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一)以需求为导向展开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音乐是一门融合了感知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学习过程离不开情感的投入,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身情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方能领略音乐的乐趣,提高自身艺术水平。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功能定位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自身学习的期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意愿受到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需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感知音乐的能量,积极汲取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在此基础上磨练自己的音乐技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学生一旦树立了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就会对音乐产生兴趣,这是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因素。
(二)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音乐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这就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体验与交流的机会,将传统教学中的单纯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从了解学生的意愿入手,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在新时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要保留传统教学理念中引导者的定位,在原有基础上设置更多互动环节,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权交给学生,由学生的反馈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将学生的主观参与度纳入到评价当中,而不应单纯依靠考试成绩等相对片面的数据。
(三)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弱化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音乐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这不仅包括对学生记忆力、感悟力、反应力的培养,还包括更深层次的创造力、沟通里、协调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探索与研究。要想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必须要给他们留出充足的自我探究实践。教师要在以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弱化主导型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一般来讲,人的想象能力会在脱离限制的情况下发挥到最大,通过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可以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有利于他们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更个性化的理解,这对他们将来艺术创造能力的提升将有重要意义。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参与感
(一)融入更多相关信息,丰富课堂教学,转变理论教学模式
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丰富、调节人们生活与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音乐教学的开展既要注重理论与技能的传授,还要立足于广大群众。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授重点一直放在音乐理论教学,尤其是概念性的传授更为突出,相比之下,其他同音乐相关的知识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的反馈情况也没有得到及时收集。进入新时期后,音乐教学应当重新将音乐的调节作用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抓,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快与轻松,在此期间,教师再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理论部分的教学不可脱离实际,要尽量调动多媒体资源,引入一些场景,避免过于深刻、复杂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将更大众化的音乐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全面的理论实践体系。
(二)提升音乐鉴赏课程比重,拓宽学生视野和想象空间
音乐鉴赏课在传统音乐教学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对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具有现实意义。在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进时,应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课比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热情,丰富鉴赏内容与风格,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机会。这不仅能强化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理解,还能激发其艺术分析能力,提高其审美追求。教师应在原有音乐鉴赏课基础上,开发更多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如采用讨论座谈、分组学习、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可以畅所欲言,结合所学知识表达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了鉴赏课参与度,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以团队形式展开学习研究,促进分享与沟通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理论的学习与优秀作品的欣赏,更在于学习者内心情感的响应与抒发,只有从音乐中获得了共鸣与启发,才能激发学习者的音乐潜力。在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让学生对音乐理论与技能的把握更为系统化、全面化。具体来讲,音乐教学中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分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强化团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个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音乐理论学习、音乐欣赏等课程环节中鼓励大家共同合作、相互交流,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与个性担任不同的小组角色,互相汲取知识营养,帮助他们找准自身定位。
三、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一)开展系统化音乐教学,完善理论体系
教学体系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原则、框架和依据。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完备的、系统化的音乐教学体系能够为新型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指导,为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形成提供條件;其次,良好的教学体系为基础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确保了教学效果;最后,理论完善的教学体系能够使教学更有条理。新时期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原则已经不再停留在音乐概念的认知上,而是拓广到学生艺术素养、艺术个性的发挥和挖掘层面。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也从以往的被动摄入转变为根据自身喜好主动获取,此时教师就需要给予他们鼓励和启发,以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来讲,系统化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其审美能力、艺术兴趣的必备条件,然而,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理论部分的教学往往缺乏同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事实作为补充,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丰富。音乐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对于人的创造力塑造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联动,对于大脑皮层的刺激也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学习体系。在开展创新型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大脑对声音的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拓宽音乐教学资源,增强音乐教学实践的强度和广度
音乐教学的最终效果要通过音乐实践体现出来,只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充分锻炼他们的音乐技能,让所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当前,很多高校对音乐实践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音乐教学资源更新缓慢,教学环节仅依靠课本或与课本相关的音像制品,未能引入更多时代性的内容。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时,教师应当创设更多情境,举办一些与时代音乐元素相关的主题活动,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实践,让他们在音乐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熏陶。教师还应注重课件的制作,利用音频资源、视频资源提升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拓宽到社会中,组织学生深入校园、深入社会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在高校内部建立更多的音乐类社团,组织学生到社区举办表演活动,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实际价值,提升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资源储备。通过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还能增加高校音乐教学的适应性,避免教学同社会、同时代脱节的现象发生,为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动力。
(三)设置学生音乐表演课程,提高学生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门具有沟通性的艺术,其离不开表达与展示。教师要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表演中,给予他们自我展示的机遇,让他们从音乐中获得自信,更深层次地实现自我认知。学校要设置学生音乐表演课程,增大音乐教学中的表演环节比重,让学生通过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演来提升自信心,加强对所表演内容的理解程度,提升艺术技能的运用水平。除此之外,在其他人面前表演还能锻炼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不断挑战自我,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培养师生感情和同学情谊。
对于表演内容的选择,教师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教材内,应尽可能多地选择时代性较强或是较为经典的作品让学生模仿、展示,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表演。在团队合作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掘自我,开发潜力,找出自身在音乐方面的优势,对学生的表演做出肯定鼓励和建设性评价,对特别优秀的,可推广到院系及整个学校。
(四)聘请音乐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深入开展音乐学习与研究
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很多有创造性的想法,但由于自身在音乐领域的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理论依据等原因无法将想法变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了避免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创意被埋没,校方要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建立专家咨询体系,即时帮助学生实现良好想法。
四、注重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培养,增加课余学习机会
(一)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传统音乐教学更强调课上教学,忽略了学生课下时间的音乐活动,然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要想有所发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饱满的兴趣。学生课下时间的开发是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其综合艺术感知力、创造力的重要机会,教师可通过开展音乐主题活动的形式充实学生课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排演一些音乐节目,通过以班级、院系为单位的艺术演出、竞技比赛吸引学生,让学生积累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二)开展多类型音乐教学,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偏好的音乐技能
高校学生由于个性特征、生长背景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偏好也不同,传统的音乐教学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待这种偏好,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实现。高校应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按照需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组,根据班组的偏好展开教学活动,如爱好古典音乐的可在每学期中开展2~3节古典音乐鉴赏课,爱好东方乐器的可在课余时间安排小班乐器基础教学等。
(三)与其他专业联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舒缓心情,还能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学校要将音乐教学体系同专业教学体系相融合,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借用音乐提升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让音乐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剂和调节剂。如在英语专业开展英文歌曲鉴赏与表演课程,在理工类学科中融入古诗词歌曲欣赏等等。
五、结语
新时期的高校音乐教学既要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规则和效率,也要赋予音乐教学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音乐教学真正成为一项技能教学,帮助学生实现智育、美育兼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金勇.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4(04):189-191.
[2]阳军.试论音乐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模式以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学实践为例[J].音乐创作,2014(04):184-187.
[3]罗晓海.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以构建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为例[J].四川戏剧,2014(02):162-165.
[4]朱玉江.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音乐教师教育范式的转向[J].中国音乐,2013(04):86-140.
作者简介:张译心(1974—),女,云南红河州人,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声乐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