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出现使得小学教育开始逐渐改革,其中,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成为各个学校领导人重点关心的问题。如今,寄宿制小学开始出现,且覆盖面积极为广泛,为加强学生管理质量,学校领导人以及教师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素质,以期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寄宿制;心理
引言
由于教学布局的转变,规模化办学成为必然趋势,寄宿制学校一开始兴起。但是,小学生的天性活泼,依赖家庭,如果突然从家庭脱离出来,进入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难免会感觉到生活困难。例如: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打理床被;部分学生不敢在脱离父母的环境下睡觉;甚至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上述现象都暴露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缺陷,管理人员不仅应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但是,如果教师一味地手把手教学不仅大幅增加劳动量,同时学生感觉舒服。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主管理能力,为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自主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
一、培养管理干部
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导致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上述管理观念直接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仅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同时无法解决除学习以外的事物。要想切实解决上述难题,教师必须立足于实际,找寻具备足够管理能力的学生。具体而言,教师应当选取组长,要求学生自主推选组长,认可其领导能力。其次,教师应当在各个推选人中进行选择,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多种因素,帮助学生深入管理工作,互帮互助。最后,教师构建班委会,组成管理小组,根据学生的特征安排合适的岗位。甚至教师可以定期为其开展管理培训,加强管理小组人员的综合能力。
二、规范行为习惯
小学生处在一个较为单纯的年纪,但是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影响未来成长道路,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在缺少父母的教导和陪伴下,学生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寄宿制学校领导层开始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第一,抓住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习惯,从进入学校开始便教育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避开草坪,爱护环境,不要随意摘取花朵;上楼下楼放慢脚步,不要追逐疯打,与同学和谐相处,构建和谐校园等。第二,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饮食,并从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环境保护技能入手,保证学生尽快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第三,教师应当确定正确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不能违背规则,要绝对服从规则。将规则的构建重点放在培养衣食住行方面。教师应当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发挥榜样作用,无形中促使学生完善自身。第四,教师应不定期监督并检查,保证上述规章制度得到落实。例如:教师定期在宿舍门口检查学生是否刷牙洗脸,教师门口检查学生是否按时上课下课,突击检查学生的宿舍是否干凈,逐渐给予学生紧张感,养成自觉的习惯。此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相检查,例如:室友间督促学习,检查对方是否完成作业,师生之间存在隔阂,但是学生间的友谊长存,因此,学生互助利大于弊。
三、克服心理障碍
通常,小学生的年龄为7-13岁,从独立生活到群体生活必然会导致自身不适应,或者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暴躁易怒,缺乏安全感,不愿与他人打成一片。尤其是部分留守儿童,其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同老一辈常年生活会缺少必要的交流技能,实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果学生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极易恐慌而不知所措,如果此时教师不能及时为其解决难题,必然会对其心理留下严重的阴影。那么,寄宿制学校如何合理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变得至关重要。第一,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课余时间观察学生的细节并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询问,探知其内在的心理需求。第二,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以班会的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建立自信心、积极向上的方式,防患于未然。第三,教师应定期与家长开展交流,双方及时互换学生的信息。通常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源于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学生的家庭信息并给予家长合理的家庭教育意见,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例如:定期举办家长会或者进行家访,实地调查学生的生活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交流渠道丰富多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更加简便,因此,双方的交流次数应适当增加,及时解决突发状况。其次,由于学生的自尊心较强,不愿主动诉说内心的困惑,因此,教师可以创建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可以在不被他人察觉下找寻发泄情绪以及困惑的窗口,一方面,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一方面,给予学生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开展心理治疗,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心理的健全发展。
结语
寄宿制学校的出现要求学生必须提升自主管理能力,这也是寄宿制学校的最终目标。高质量的自助管理不仅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同时促使学生学会克制自身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他人建立友谊,进而成长为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应当寻找一切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本文提出坚持“重在开头,意在渗透,贵在坚持”的原则,积极培养管理干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科学配置现有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降低教师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进而形成自主管理能力,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玉红.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08):15-16.
[2]张银祥.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05):46.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寄宿制;心理
引言
由于教学布局的转变,规模化办学成为必然趋势,寄宿制学校一开始兴起。但是,小学生的天性活泼,依赖家庭,如果突然从家庭脱离出来,进入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难免会感觉到生活困难。例如: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打理床被;部分学生不敢在脱离父母的环境下睡觉;甚至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上述现象都暴露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缺陷,管理人员不仅应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但是,如果教师一味地手把手教学不仅大幅增加劳动量,同时学生感觉舒服。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主管理能力,为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自主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
一、培养管理干部
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导致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上述管理观念直接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仅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同时无法解决除学习以外的事物。要想切实解决上述难题,教师必须立足于实际,找寻具备足够管理能力的学生。具体而言,教师应当选取组长,要求学生自主推选组长,认可其领导能力。其次,教师应当在各个推选人中进行选择,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多种因素,帮助学生深入管理工作,互帮互助。最后,教师构建班委会,组成管理小组,根据学生的特征安排合适的岗位。甚至教师可以定期为其开展管理培训,加强管理小组人员的综合能力。
二、规范行为习惯
小学生处在一个较为单纯的年纪,但是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影响未来成长道路,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在缺少父母的教导和陪伴下,学生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寄宿制学校领导层开始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第一,抓住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习惯,从进入学校开始便教育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避开草坪,爱护环境,不要随意摘取花朵;上楼下楼放慢脚步,不要追逐疯打,与同学和谐相处,构建和谐校园等。第二,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饮食,并从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环境保护技能入手,保证学生尽快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第三,教师应当确定正确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不能违背规则,要绝对服从规则。将规则的构建重点放在培养衣食住行方面。教师应当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发挥榜样作用,无形中促使学生完善自身。第四,教师应不定期监督并检查,保证上述规章制度得到落实。例如:教师定期在宿舍门口检查学生是否刷牙洗脸,教师门口检查学生是否按时上课下课,突击检查学生的宿舍是否干凈,逐渐给予学生紧张感,养成自觉的习惯。此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相检查,例如:室友间督促学习,检查对方是否完成作业,师生之间存在隔阂,但是学生间的友谊长存,因此,学生互助利大于弊。
三、克服心理障碍
通常,小学生的年龄为7-13岁,从独立生活到群体生活必然会导致自身不适应,或者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暴躁易怒,缺乏安全感,不愿与他人打成一片。尤其是部分留守儿童,其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同老一辈常年生活会缺少必要的交流技能,实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果学生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极易恐慌而不知所措,如果此时教师不能及时为其解决难题,必然会对其心理留下严重的阴影。那么,寄宿制学校如何合理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变得至关重要。第一,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课余时间观察学生的细节并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询问,探知其内在的心理需求。第二,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以班会的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建立自信心、积极向上的方式,防患于未然。第三,教师应定期与家长开展交流,双方及时互换学生的信息。通常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源于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学生的家庭信息并给予家长合理的家庭教育意见,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例如:定期举办家长会或者进行家访,实地调查学生的生活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交流渠道丰富多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更加简便,因此,双方的交流次数应适当增加,及时解决突发状况。其次,由于学生的自尊心较强,不愿主动诉说内心的困惑,因此,教师可以创建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可以在不被他人察觉下找寻发泄情绪以及困惑的窗口,一方面,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一方面,给予学生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开展心理治疗,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心理的健全发展。
结语
寄宿制学校的出现要求学生必须提升自主管理能力,这也是寄宿制学校的最终目标。高质量的自助管理不仅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同时促使学生学会克制自身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他人建立友谊,进而成长为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应当寻找一切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本文提出坚持“重在开头,意在渗透,贵在坚持”的原则,积极培养管理干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科学配置现有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降低教师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进而形成自主管理能力,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玉红.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08):15-16.
[2]张银祥.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