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供应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探讨?方法:分析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基层医院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险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个人因素等?结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针对职业危害因素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操作规程等,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
关键词:基层供应室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49-01
随着新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出台后,我院于2010年重新选址新建了消毒供应室,于2011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并开始对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集中管理?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接触高危污染器械最多,工作繁忙?琐碎?手工劳动强度大,从而使护士面临多种危害身体健康的因素?因此如何避免?减少职业危害是供应室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①工作环境中空气污染:由于没有通风换气和空气净化设施,去污间的空气中存在清洗剂?除锈剂?消毒剂挥发的微粒,和包装间制作敷料时形成的纱絮?粉尘不能得到及时清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咽干?咽痒?咳嗽等?②噪声:供应室属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如电蒸汽发生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压缩机?超声清洗机等的机器噪声等,据有关劳动保护部门检测,灭菌器抽真空时,噪音强度在90-98db,超过了国家对工业区噪声标准的限值55~60db,长时间在该环境中工作,易引起听力减退等症状[1]?③烫伤:供应室的设备大多是高温设备,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皮肤烫伤?④锐器损伤: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各种穿刺针?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据报道,在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由针刺或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而造成HI V的感染,其感染几率大约为0. 3%;而暴露于含乙型肝炎病毒( HBV) 等的血液或体液环境中,其该病的感染率则达到6%~30%[2]?
1.2化学因素: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致癌[3],接触润滑剂?除锈剂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1.3生物因素: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每天回收的各种器械,带有多种传染的病菌微生物,其中包括血源性的传播疾病以及呼吸?消化道的传播疾病等?
1.4个人因素 ①心理压力:基层医院条件差,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劳动强度大,因过度紧张? 疲劳而造成的心理压力?②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由于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岗位,年老体弱组成了特殊的团队,制度执行力差,操作不规范,防护用品使用不当,不按照科学的方法洗手,则双手就会成为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媒介,部分工作人员不重视自我防护,从而诱发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在上岗前需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卫生行业标准管理规范》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本专业技术操作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对该职业暴露有着高度的重视,对年老接受能力差的,护士长反复耐心地讲解营造职工防护的氛围,进而自觉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2.2制定并完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制定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制度?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要求供应室护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其进行检查和考核,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该职业暴露发生可能性?
2.3工作期间严格规范着装?规范工作行为 进行污染物处理时,应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规范洗手;在卸载无菌物品时,戴无菌且能隔热的棉纱手套;各种机器设备应及时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避免噪音污染;重复使用的各种针及锐器应分类放在專盛锐器的容器内,把有弯度器械的尖端朝下,并按一定的顺序摆放,清洗针类时需用止血钳等辅助工具,以防针刺伤,若刺伤后应及时按流程予以处理;洗涤剂?消毒剂使用时,注意对皮肤黏膜的损伤,定时开窗换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避免粉尘的吸入;紫外线?臭氧机空气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等等?
2.4心理因素的防护 组织全科室人员通过录像?幻灯等多种形式反复学习规范和标准,改变旧的理念,增强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护士长要合理排班,岗位合理轮换,减轻或避免因持续一个姿势给工作人员造成的机体损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心理疏导,采取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不断提高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从而减少生理和心理疲劳;同时管理者要关心体贴供应室护士,使护士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被需要?被尊重,从而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兰芳,朱秀兰,叶世清等.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1059-1061.
[2] 谭庆兰.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0):12-14.
[3]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关键词:基层供应室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49-01
随着新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出台后,我院于2010年重新选址新建了消毒供应室,于2011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并开始对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集中管理?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接触高危污染器械最多,工作繁忙?琐碎?手工劳动强度大,从而使护士面临多种危害身体健康的因素?因此如何避免?减少职业危害是供应室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①工作环境中空气污染:由于没有通风换气和空气净化设施,去污间的空气中存在清洗剂?除锈剂?消毒剂挥发的微粒,和包装间制作敷料时形成的纱絮?粉尘不能得到及时清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咽干?咽痒?咳嗽等?②噪声:供应室属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如电蒸汽发生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压缩机?超声清洗机等的机器噪声等,据有关劳动保护部门检测,灭菌器抽真空时,噪音强度在90-98db,超过了国家对工业区噪声标准的限值55~60db,长时间在该环境中工作,易引起听力减退等症状[1]?③烫伤:供应室的设备大多是高温设备,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皮肤烫伤?④锐器损伤: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各种穿刺针?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据报道,在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由针刺或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而造成HI V的感染,其感染几率大约为0. 3%;而暴露于含乙型肝炎病毒( HBV) 等的血液或体液环境中,其该病的感染率则达到6%~30%[2]?
1.2化学因素: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致癌[3],接触润滑剂?除锈剂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1.3生物因素: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每天回收的各种器械,带有多种传染的病菌微生物,其中包括血源性的传播疾病以及呼吸?消化道的传播疾病等?
1.4个人因素 ①心理压力:基层医院条件差,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劳动强度大,因过度紧张? 疲劳而造成的心理压力?②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由于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岗位,年老体弱组成了特殊的团队,制度执行力差,操作不规范,防护用品使用不当,不按照科学的方法洗手,则双手就会成为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媒介,部分工作人员不重视自我防护,从而诱发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在上岗前需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卫生行业标准管理规范》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本专业技术操作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对该职业暴露有着高度的重视,对年老接受能力差的,护士长反复耐心地讲解营造职工防护的氛围,进而自觉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2.2制定并完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制定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制度?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要求供应室护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其进行检查和考核,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该职业暴露发生可能性?
2.3工作期间严格规范着装?规范工作行为 进行污染物处理时,应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规范洗手;在卸载无菌物品时,戴无菌且能隔热的棉纱手套;各种机器设备应及时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避免噪音污染;重复使用的各种针及锐器应分类放在專盛锐器的容器内,把有弯度器械的尖端朝下,并按一定的顺序摆放,清洗针类时需用止血钳等辅助工具,以防针刺伤,若刺伤后应及时按流程予以处理;洗涤剂?消毒剂使用时,注意对皮肤黏膜的损伤,定时开窗换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避免粉尘的吸入;紫外线?臭氧机空气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等等?
2.4心理因素的防护 组织全科室人员通过录像?幻灯等多种形式反复学习规范和标准,改变旧的理念,增强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护士长要合理排班,岗位合理轮换,减轻或避免因持续一个姿势给工作人员造成的机体损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心理疏导,采取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不断提高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从而减少生理和心理疲劳;同时管理者要关心体贴供应室护士,使护士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被需要?被尊重,从而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兰芳,朱秀兰,叶世清等.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1059-1061.
[2] 谭庆兰.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0):12-14.
[3]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